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100句)
一、关于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古诗
1、xiéshuānɡyóuàoqínɡxiāolítiāo
2、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空旷凄凉的自然景色,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4、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5、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6、这首《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此时的李白26岁。
7、据说,宋之问被贬到岭南,因不适应那里的的生活,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8、径()寒()赠()盖()残()
9、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10、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1、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1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13、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1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5、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16、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17、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一作:望)
18、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9、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0、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二、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2、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6、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7、《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鉴赏:作者在欣赏风景、吟咏诗歌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9、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10、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远望》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4、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15、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
16、擎雨盖()萧萧()篱落()挑促织()
17、天空的云朵依偎着高山,在山间飘荡,天上的明月倒影映入深潭,月影却不随潭水流动。明月如果有情但当与我相识,因为我们年年在他乡相逢。
18、《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20、久客思乡井,残躯怯岁年。家能常食粥,口固不言钱。铁补曾穿砚,韦联屡绝编。卧闻儿讲学,起坐失沉绵。
三、关于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古诗李白
1、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鲁地酒薄无心痛饮酣醉,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2、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
3、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4、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5、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6、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7、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8、(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9、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10、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12、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13、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14、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5、《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6、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17、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18、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19、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20、(5)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四、关于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古诗有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全文如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3、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4、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5、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这是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记录的他的好友许明府吟出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作客他乡的惆怅和对故人故情的深刻记忆。
12、《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13、(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14、经()赛()增()糕()戏()
15、这首诗作者借送别劝慰友人,来表达他赞扬友人天下闻名的真情.这首诗是先写景,反衬别苦离悉,再抒情,表现对朋友的宽慰和劝勉,情真意切.
1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直抒内心的矛盾心理,将对家乡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离家乡越来越近时,是不是也如诗人一样,反而心里害怕起来。
1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8、《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五、诗人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背诵指导:可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如《山行》:“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好景——绿”;《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风、客情——儿童、促织——篱落、灯明”。
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4、就这首古诗当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这首诗的第二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就像是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诗人独自静坐,对着烛光,低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在窗外北风呼啸,还有不少人家正在庆祝新年,此中的悲凉我们都可以有很直观的感触。
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8、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两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
9、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10、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13、山行:在山中行走。
14、在诗中,诗人通过写家书这个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深。洛阳城里起秋风了,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一封家书给捎信的人带回家,想说的话太多了,捎信人要出发时,又赶紧拆开信,又写上几笔,再还给捎信人。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
15、鉴赏: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16、后面的两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就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所处的环境,四面群山包围之下,还下有残雪,还是非常寒冷的夜晚。这一背景下诗人一个人点着蜡烛,独自坐着,毕竟在这里作者就是他乡之客,没有多少人情冷暖。在这样一种寒冷的天气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当中,在这样一个周围非常热闹,庆祝新年的时刻,作者只能一个人对着蜡烛默默的思量,内心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
17、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8、《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9、《舟行即事》年代:宋作者:朱淑真画舸寒江江上亭,行舟来去泛纵横。无端添起思乡意,一字天涯归雁声。
2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