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图片带字(100句)
一、心灵鸡汤
1、鸡汤是补的,心灵鸡汤当然同样是补的。可是鸡汤喝多了不好,不能什么时候都喝鸡汤,那同理心灵鸡汤喝多了也是不好的,不能什么时候都喝心灵鸡汤。有时候我们需要正面的鼓励来让我们振作,有时候反面的刺激才能让我们醒悟。不能一味靠着心灵鸡汤来安抚自己,刺激有时候更具有动力。我们需要两者都看看。韩寒说过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重要的还是自己,自己的心够强大,就不用心灵鸡汤补了,不够强,天天补也没用。
2、心灵鸡汤是带有精神安慰作用、具有动机强化(励志)作用,内容是对世界较为乐观的认识或者行动指向的文段。
3、《博客天下》:你说自己女儿小的时候对世界有很多想象,充满哲学思考,上学后便不如从前。你怎么看国内的教育?
4、鸡汤文中的“美好”在残酷的现实中被一次又一次地证伪。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带来收入和财富上的差距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如果差距过于严重,流动的渠道还被堵住了,这一切在公民意识的成长中又恰好被感知到了,问题就会出现。各种反鸡汤文段子中表达了他们的的无奈和自嘲。
5、人生6财富:身体、知识、梦想、信念、自信、骨气。
6、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1月
7、心存真诚,平安就会跟随你;
8、早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一个故事: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会记得曾经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变成崭新的开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鱼缸里面,它永远都会兴致勃勃,永远都不会觉得无聊。
9、贺雄飞随即与人合编了一本《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当时,还没大学毕业的他编这本书,只是出于慰藉心灵的目的,没想到1991年初此书一出版,立即热销40多万册。汪国真迅速成为“精神领袖”和“青年导师”,北京的高校甚至定期召开汪国真的读诗会,其热度丝毫不亚于“四大天王”。
10、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11、《心灵鸡汤》作者:杰克·坎菲尔德、马克·维克多·汉森。杰克·坎菲尔德是“心灵鸡汤”丛书的合作创始人和编辑,《时代》杂志曾称其为“十年来出版界的特殊现象”。该系列囊括了140多本丛书,印数达1亿多,已被翻译成四十七种文字。杰克是一位世界顶级励志大师,是《秘密》的导师之杰克·坎菲尔德实践“吸引力法则”已达三十余年,他根据自己亲身实践经历创作的全新力作《吸引力法则:心灵使用指南》,一推出就长期占据亚马逊网站心灵励志类畅销书排行榜冠军。马克·维克多·汉森是,“心灵鸡汤”系列丛书的的合著者,《一分钟百万富翁》、《一分钟快速致富》的合著者,著名的励志大师。汉森拥有25年的公开演讲经验,受众遍布全球。
12、据说在鸟类世界中鹰的寿命最长,可以活到70岁。然而,并不是任何一只鹰都能活这么长时间。原来,鹰要想活到70岁,必须在它40岁时完成一次蜕变。因为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一切功能都已退化,迟钝的爪子已经抓不住猎物,过长的喙也啄不住食物,笨拙的翅膀更难以载动自己沉重的身体。
13、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
14、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
15、写作者不需要什么大见识、深刻的思维,亦不需要什么人生经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逻辑,就能编好一个故事,写出一碗鸡汤。不信?我马上就可以编一个:
16、如果回到米尔斯(CharlesWrightMills)在他那本《社会学的想象力》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心智品质”,或可获得一些思维上的方向。面对这个经典的读本,一个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大概都不好意思说是它的读者:谁不是?谁又没有读过呢?
17、支持者认为,汪国真的诗歌影响了一个时代,在90年代初“开放”的关键时期,汪国真让年轻人回到了个体的感受。
18、心灵鸡汤忽略现实环境,逃避现实的人才会用心灵鸡汤麻痹自己去逃避困难,进入深不见底的虚幻世界,被毒害越来越深,喜欢是懒惰和不学无术的人,才会越是喜欢的心灵鸡汤
19、一名网友坦言:“我是初中开始看《读者》《青年文摘》这类杂志的,刚开始感觉这些文章很奇妙,充满正能量,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但是到了高中,我便像躲我最不喜欢吃的肥肉一样不看那些杂志了。”
20、幸运的是,这种状况并不存在。几乎所有关于鱼类记忆的研究都表明,鱼的记忆远不止7秒。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化学开始介入神经生物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研究金鱼的记忆能力了。
二、心灵鸡汤图片带字
1、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圈子,站在亿万富翁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
2、《博客天下》:你对“幸福”作解读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两点,第一是谈恋爱和养孩子,第二点则是成为一个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现在回忆起来,你有没有哪件事是最不幸的?
3、心灵鸡汤其实就是那些温暖的文字,看了能让人感觉到振奋和温暖,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情绪有时候会变得比较烦躁,通过阅读一些美文,能够让自己短时间内发生改变,情绪也有所改变,能让自己从烦恼不快济走出来,这就属于很好的心灵鸡汤的。
4、但是渔人并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渔夫为了生计,只能终日守在沙滩上,每天重复着他的生活,终老至死,这正是他生命的悲剧所在。
5、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但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
6、而你,作为一个听故事的人,还天真地想象着,自己的勤劳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尊重,幻想有一天能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精神一步一步往上爬,登上人生的顶峰。
7、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父母是你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你的人。只是希望到那时候,一切都还来得及。
8、老板只能给一个位置,不能给一个未来。舞台再大,人走茶凉。
9、人生一辈子,不过三万天,不浪费每一天,我们的人生才能少一些遗憾。
10、每一个你所浪费的今天,都是昨天死去的人曾经奢望过的明天。每一个你所厌烦的现在,都是未来的你想回也回不去的曾经。
11、如果社会言论和行动空间仍然狭隘,批判和反思还是很稀奇而显得弥足珍贵,社会对批判意识的需求就会同样旺盛。如果依旧缺乏制度的公平和正义,被社会结构烙下的“命运”印记要得到改变照样困难,阶层流动就还是受阻。因而,也就注定是要掀起一场心灵鸡汤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腥风血雨。唯独这些情况改变了,心灵鸡汤才可能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即不受热捧也又不被强烈批判,从公共讨论的中心退回到它的边缘。
12、同“葛优躺”一样,对于“心灵鸡汤”,我们仍然不粗糙地理解一个文化现象。我们不满足于简单评判心灵鸡汤存在混乱的“逻辑谬误”(如前后矛盾、捏造故事和断章取义等),不鲁莽地说心灵鸡汤受众就是“低智商”或“认知短缺”,也不轻易推测心灵鸡汤就能“洗脑”。
13、媒体上充满了励志的心灵鸡汤,多是对着年轻人灌。年轻人被神话,好象谁都能辍学创业。充满经验的中老年,则是百无一用。其实,“大妈广场舞”多少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一个折射:大妈们年富力强,正是能大干一场的时候,但按照传统的年龄概念,她们已经“老”了,必须退休回家,再开展另一番事业不靠谱儿。甚至她们自己也相信自己老了。可惜的是,这种信念和她们生理上的状态差距太大。于是,她们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最终让广场舞烧出了国门。
14、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
15、下对注,赢一次;跟对人,赢一世。
16、鸡汤爱好者问:“万老师,你是说要我放下这碗鸡汤吗?”
17、如果你是二十岁上下的小年轻,也请听好。对从五零后到七零后的长辈说三道四时,要小心点。从教育,到住房,往往是他们在为你埋单。没有他们,你可能什么都不是。你的一生,即使纯粹从物质的角度看,也很难重演他们所经验的飞跃。不经过这种戏剧性的、疾风暴雨式的变革,不亲身参与这样的变革,生活往往会失色不少。
18、当然,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心灵鸡汤在他们的青春岁月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对鸡汤体的偏爱,有一种情怀在里面。
19、一个青年怀揣理想去见禅师,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和指点。
20、一个人要有足够的气度,才能容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个人要有长远的眼光,才能看开人生里的风吹雨打。
三、心灵鸡汤喝多了就变成毒鸡汤了
1、鸡汤体是最入世的体裁,认为整个世界是可知可预测的,一篇鸡汤文犹如一次自我宣告胜利的盲目自恋和自我崇拜,也是对归纳法的严重蔑视,而在个性化诉求的时代,这种方法论显然行不通。
2、每个人都喜欢听温暖人心、令人鼓舞的话,这乃是世俗之必然。人人都希望“努力就有回报”、希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事实往往是“青春消耗殆尽,你却一无所有”,是“谁谈恋爱的时候,不会经历过几个人渣”。
3、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4、鸡汤文,只是和大多数的思考方式一样,用了很寻常的“归纳演绎”逻辑。只强调一个或极少个因素对人成功的影响,不能就说是错的。不过是提高故事感染力的一个方法。
5、《博客天下》: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会写什么?
6、米尔斯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左翼公共知识分子。他认为,面对资本(capital)和权力(power)对个人的压迫,这颗心智具备想象力、批判力和战斗力。
7、鸡汤,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美好。但往往我们眼睛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却是最为丑陋的。有些作者,明知道事实是怎样,却隐藏起来,将光明的、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而将那些辛苦的、垂然落泪的场面隐去不谈。
8、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事情是:你的老板,他之所以跟你讲这么一个故事,是为了让你一辈子,拿着最少的工资,做最脏最累的活,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
9、心灵鸡汤是否有用,这看情况看不同的人。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人的处理问题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待心灵鸡汤,他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心灵鸡汤都管用,但是总有些心灵鸡汤会让人们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主要看人们内心的理解和内心的想法。
10、这不仅是我们这代人的中年,也是“中国崛起”的中年。看看人口统计就知道:在中国当下的人口中,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人数最众。他们大多属于中年人的范畴,只是五零后的前锋正在进入老年,七零后的尾巴还留很难算中年而已。他们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各行各业占据着领导地位。未来的老龄化挑战,也是以这代人退休为标志。关于“提前退休”等公共政策、甚至“大妈广场舞”等社会问题的争论,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年龄层展开。一句话,中国的未来和竞争力,都离不开这些中年人。
11、心灵鸡汤的真实特点到底是什么?
12、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为外物所动。走得最远的,永远是那些他情绪恒定的人,而不是那些“今天下雨了心情不好”、“这个月水逆了,所以不宜做事”的人。
13、禅师听完,拿出一双小孩的手套和一顶小孩的帽子让青年戴上,问:“你有什么感觉?”
14、心灵鸡汤是带有精神安慰作用、部分或者有时具有动机强化(励志)作用,内容是对世界较为乐观的并偏主观臆测性的认识或者行动指向的文段。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无需动脑就可脑洞大开。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偶尔也需要这种激励味十足的“语言艺术治疗”。
15、个性时代,一碗鸡汤治不了所有“疑难杂症”
16、汤说辞职为梦想旅行,于是你花光了存款连国门都没出。汤说不能为爱放弃梦想,于是别人执子之手你依然是狗。所以面对真假鸡汤,要带智商。让判断力和独立思考上线,不要一喝汤就生理反应。只有认清假鸡汤才能避免喝汤一时爽,前途火葬场。
17、他也明白,写书只是第一步,书必须出版发行。但是他只是一个中学教师,只能一家家出版社投稿。投到143家,他认为已经够坚忍不拔,认输也不丢脸。但是无妨再试一家正要破产的出版社。少要点钱,只付1500美元。结果《心灵鸡汤》第一年就狂销8百万册。
18、心灵鸡汤在时下中国遇到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同时,又在相反的情况下,得到了认同和宣传,积极向国家主导的“正能量”靠拢。局面变动复杂起来。心灵鸡汤变成了一个公共话题,这同心灵鸡汤本身面向个人内心的特点是“南辕北辙”的。
19、人总有生老病死。不管你多么不愿意面对,中年后是老年,老年后面等着的是死亡,谁也改变不了。但是,万事都不宜非矫枉过正。几年前,美国电视上重复播放一段广告,开场就说:“如果你在1964年以前出生的话……”我一下子集中了精力,因为我是1961年生人。广告接着说:“那么你就应该考虑怎样安排自己的葬礼!”接下来说葬礼多贵,大部分人毫无心理准备,现在应该加入他们推销的这个计划等等。要知道,我看到这则广告是几年前,还不到五十岁。心里暗骂:这种广告,好象是靠诅咒客户死无葬身之地来兜揽生意!
20、中年人,挺直你的腰杆!
四、心灵鸡汤小故事大道理
1、同起源于“个体化”,心灵鸡汤在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2、大象虽庞大面对自己的敌人都是以身体的庞大而取胜,但在老鼠身上就失效很多。当两个极端的东西放一块时,就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现象。最终谁会取胜,得看智慧。
3、有的励志鸡汤显得无比廉价,尤其在坚固的现实壁垒面前;有的心灵鸡汤提倡快乐哲学,刻意回避导致痛苦的根源,把痛苦看作自己内心的事物,在客观上是为不合理的现实辩护。这套理论和认知逻辑,对改进社会和制度建设,有害无利。
4、如果你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至少得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大象就是这样。当大象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会在本能的指引下脱离群体,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孤独地等待死亡降临。这个地点很神圣又很隐秘,大象自己能找而人类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就是大象墓地,墓地里埋藏了千百年来的大象骨骸。
5、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你;
6、在传统社会,环境变化小,人们可以遵照常规的事业和生活格式度过一生。如今是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生活日新月异,环境变化多端,前途不可预测。你觉得自己到了中年,在本领域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当稳固,但一个大变革就可能颠覆这一切,就可能逼着你在全新的环境中从头干起。保持年轻,并不仅仅为了延续自己的生理寿命,更为了保证能够不断地适应这一连串的变局,甚至走在变革的前面。
7、我讨厌某种人很长一段时间都忽略我,然后又突然开始和我说话,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8、尽管心灵鸡汤解决不了投票率或公共参与这样的美国议题,但还是得到了维系,并没有遭到抨击。大众对心灵鸡汤只寄托了有限的希望,将它局限在“婚姻”和“恋爱”等私人话题上,即使是各种“天花乱坠”的道理(如坚持或努力),也在相对公平的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哪怕是失败了,具备强大合法性基础的“只要努力,美国梦就能实现”也会将他们导向“自己是否够努力”的方向上。当然了,在巨大的贫富差距面前,美国梦有时也丧失了合法性。冲破鸡汤文的局限,不认为是“心态差”或“努力不够”导致了个人的失败,于是走上街头控诉,像占领华尔街这样的运动才有了民众基础。
9、万老师说:“你不是喜欢喝鸡汤吗?”说着递给对方一只碗,然后往里面倒热鸡汤,一直倒到汤溢出来。鸡汤爱好者因为被烫到,不得不松开了手。
10、或搜索公众帐号:飞碟说
11、鹰科里有60多种鸟,平均寿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鹫或神鹰科鸟类可以活到六七十岁。但不管怎么样,更换喙、爪和羽毛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12、我自以为我的书、我的讲座与心灵鸡汤有本质的区别。我讲演的听众绝大多数不是来寻求励志或者成功的。讲演对我来说经常有这样一种美好的体验:台下数百上千个座位座无虚席,所有的空间站满了人,重重叠叠的年轻的脸都洋溢着笑容,亮晶晶的眼睛热情地注视着你,听到会心处,大笑、鼓掌、跺脚。这种情景多半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对于我的写作是多么有力的激励。这样的听众我认为是对精神生活有渴求,他们超越了励志或者说成功的角度。
13、假鸡汤主要分为成功大师的励志派和疗伤教主的安抚派两大派系。励志派结构欲扬先抑,情节先苦后甜,逻辑以偏概全,他们只告诉你高考状元默默无名,盖茨辍学惊天动地,却不说人家辍的是哈佛,你辍的是蓝翔。结果你没成比尔盖茨,成了四袋弟子。但就在你准备摔碗戒汤之时,安抚派立马给你灌下第二碗鸡汤,他们用禅师告诉你,钱和成功都是浮云,珍惜当下才会幸福。让你觉得好有理无言对,只能继续喝汤。
14、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
15、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16、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17、如今,那些充满了正能量、励志成功学的小段子,还在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的群体中广泛传播。渔夫和企业家的故事就不用说了,各种掉下来的天使、善良好运气的年轻人也隔三差五地出来给你心灵安抚和人生指导。
18、即使在恋爱和友谊这些本来同“现实”关系不大的领域,心灵鸡汤本身也遭到全面的批判。面对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执法和经济问题,社会本身在成长,对批判和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显然又不是心灵鸡汤能够满足的,甚至还是背道而驰的。
19、新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在我看来,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一个人,一生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事业生涯,甚至可以有几个。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现实。问题是,也许大部分中年人的心态,还停留在旧现实中。看看历史:许多成大业者,如音乐家、科学家,不幸英年早逝。那时人太惨了,得场肺炎也会丧命。不错,三十多年就能干出那么辉煌的业绩的,多有超人之能,非我等凡夫俗子可比。不过,我们并不必攀上他们的顶峰。平凡的事业,干得稍微好一点,不用什么天才,努力就行。难道八九十年的生命就只能干一个事业吗?
20、如果你属于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听好:你多半有资格为自己骄傲。你们这代人,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经验跨度最广的一代人:从“一穷二白”到“中国崛起”,从一个月十几、几十块钱的青春到动辄烧一百多万送孩子留学的家长。。。。。不管人们对你怎么说三道最近中国三十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你们这代人的手上。
五、心灵鸡汤的好处与坏处
1、《幸福的哲学》周国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6月
2、此后,关注个人的问题,成了一件正大光明的事。阎云翔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对东北农村的观察就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但这种个体化不是全面或完整的,没有涉及到“个人的公民权利”等范畴。于是,面向个人内心的鸡汤文悄然应运而生,一些诗人和作家也顺势成名,他们对婚恋和人生哲理的写作,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汪国真和周国平是他们中的代表。很显然,心灵鸡汤是同“国家高度集中的集体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和“个体化的破土而出”相伴相生的,因而也推动过个人在心理上的去集体化,功不可没。
3、这不正是当年《读者》上诸如“断臂保命”之类的心灵鸡汤吗?同样是讲一个道理,有的鸡汤成了鸡肋,只能永远沉睡在老朽的时光中任人遗忘;有的却散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在绵长的时间里令人欢欣鼓舞又令人暗自垂泪。
4、现在的心灵鸡汤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跟随着人们的生活!许多话是人们一读就能读懂的,一下就能懂得其中的奥秘,从而变得奋进!我认为心灵鸡汤是有用的!在高三的时候,一直有一句心灵鸡汤被我当作了座右铭,那时候我把这句话记到了我的日记本里面,我每天都会写日记,然后反反复复的提醒自己,反反复复的使用那句话,再后来,这句话的确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回忆!
5、万一哪天我一不小心翘了辫子,总裁不就是他的了吗?对不对,当总裁就是这么当出来的,不是说你一上来就是要当总裁。所以,你一秒钟内就应该说,我最擅长什么,我最能干的是什么,我干了以后绝对出成绩的是什么。
6、六十几岁精力充沛就停止工作,到八十多丧失了工作能力时,反而弹尽粮绝。当然,老人的生计并不完全靠社会安全的福利来解决。一般美国人还有其他的退休财政安排作为补充。但是,仅仅把自己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6岁甚至70岁,社会安全的退休支票每月额度就会大幅度增长,最高增长幅度可达76%!这里一大原因,是你从社会安全中领取的支票额度和工作年限直接相关。整个制度也不鼓励你提前退出工作岗位。
7、中国的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长,需要中国公众讨论。但是,中国的退休年龄相对平均寿命来偏低,则是事实。一个人五十多岁就退休,还有三十多年的生活等着,难道不能将退休当作一个“开始”、而非“终结”吗?
8、多一点忍耐,就会少几次后悔。少几次翻脸,就多几个台阶。多几次听不见,就少几次庸人自扰。少撂几句狠话,就多一些余地。
9、周国平:当今国内教育的最大弊病是受功利原则支配,其中也包括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极其普遍,以马上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为教育和受教育的唯一目标。所以,我把现在的教育看作好奇心的最大敌人。爱因斯坦早已发出惊叹:现代教育没有把好奇心完全扼杀掉,这简直是一个奇迹。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往往也只是着眼于增加课外知识,扩大灌输范围,仍以有用和功利为目标,而不是鼓励和保护好奇心。依我看,要真正改变应试教育,就必须废除高考,把竞争和淘汰推迟到大学阶段,在大学里也着重考查独立研究的能力而非书本知识。
10、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事业。
11、按:面对近千人的会场,主持人高喊出“如果全北京2000多万人早上起来,都想着心情很阳光,空气很好,那一定不会有雾霾”的魔性口号。
12、三十多年前,尽管心灵鸡汤这个翻译自坎菲尔德的词语还未进入中国,但那时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却也推动了鸡汤文的兴起。
13、译者:刘波/祝乃娟/张孜异等
14、这些课程的核心不是别的,正是心灵鸡汤,同时也吸收了成功学、心理学和宗教元素。
15、当遇到这些预料之外的事情时,我们会误以为这些都是命不好、是运气的因素,事实上,每个人走过的路都差不多,现实永远比鸡汤里讲的故事要残酷得多得多得多。
16、鸡汤文将个人带到一个封闭的自省空间,但不特别
17、在他的心里,他永远知道,扫厕所永远就是扫厕所(当然不一定你就是个扫厕所的,他可能把故事里的角色换成程序员、会计等等你所在的职位),你永远都不可能坐他的位置,哪怕他死了也不可能,因为你的能力就摆在那里。
18、这不是科幻镜头,而是新京报近日深入一家叫“创造丰盛”心灵辅导机构所看到的现场。主持人对学员宣称,这叫“共振”。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熟悉但又充满陌生感的物理学术语,给想象出来的虚幻戴上了一点神秘感。
19、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20、诗人、评论家朱大可对“鸡汤”说法表示认同,并感叹“文化贫瘠时代的中国人,对鸡汤的记忆、嗜好与依赖,已经到了令人心痛的程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