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魔道祖师道友自创诗(100句)

2023-01-20 15:02:3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道友编的魔道祖师古诗

1、修行讲究四种助道法:财、法、侣、地。其中,财为首位,一个修道者自身贫困无依,温饱尚且不能自足,如何奉养双亲妻小?孝道尚不能成全,更如何谈得上修行?其次,修道要有正确的方法,忙修瞎练,终究没有成就。再次,修道要有志同道合的道侣。对现代修行者来说,就是能够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不能,则无法修行。最后,修道要有合适的环境,在一个空气污浊、地势恶劣的环境中,是不容易修持的。

2、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

3、1957年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年召开第二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1980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年召开笫四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92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会长傅元天;1998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长闵智亭。2005年召开第七届代表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

4、137道教有没有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

5、许多老一辈的道长们,收徒非常严谨,要看徒弟是不是修行的命,而且和师父的命造有没有冲克。有修行的命,和师父命造没有冲克,就可以考虑传法。若反之,则皈依成为俗家弟子就可以了。

6、魔道小番外:繁花似锦:初遇,贵人

7、“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8、古大德说:悟道不难,唯嫌捡择。“捡择”就是分别和取舍,有了分别心,才会去捡择,道是平等无分别的。心里有才会去捡择,回到“一”就不会再有,什么分别和捡择,因为“一”已经接近了道。

9、在道学传承上是有所将就的,道传有缘者,俗话说“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有缘人”,何谓有缘人?人生而善,性而敦,闻道喜欢,为善乐意,天性善良。还有一种是先恶而后善,觉悟的迟,善缘成熟的晚些。何为道缘?即有道德的人。道教一代宗师张三丰说过:

10、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11、有匪君子,照世如珠。景行含光,逢乱必出。

12、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13、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无过于念诵天尊圣号。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记载,此世界的东方有一位大慈仁者,名曰:太一救苦天尊,众生若有种种灾难苦厄,至心持诵礼拜存想“太一救苦天尊”圣号,天尊寻声赴感,即为拔度,更能满足众生一切善愿,命终之时,接引持诵者往生东方青华长乐世界,永脱轮回,亦同佛教西方极乐世界。

14、《太上老君戒经》云:“不得嗜酒。”可见,道教的戒律中对酒是开许的。只要不过量,少许饮酒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通络活血,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15、普化天尊是神霄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的化身。掌握雷霆,居九天应元府,手执金光如意,坐九凤丹霞宝座,或骑火麒麟。每月初六日与旬中辛日,巡游三界,察众生善恶功过,驱妖除魔。天尊曾于元始天尊前发清净愿,愿于未来世,一切众生,若称天尊名者,鬼妖丧胆,万神护佑,一切不顺化为微尘,一切愿望皆得满足,若人求道希仙、求长生延命,或命运坎坷,或遭口舌官司一切不顺,或驱邪治病,或安镇土煞,或求解除冤孽、超度亡魂,或求保护行藏,出入平安,平时皆可持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妖邪远避,神钦鬼敬,消灾免难,转运获福。

16、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2010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17、149经书上所说的十洲三岛有哪些?

18、道的特性是无我、无他,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19、皈依道经师三宝之后,则有三十六部护教神王随身保护,妖邪不敢侵,鬼魅不敢动。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皈依三宝,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首要遵守之规戒。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遵守皈戒。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

20、依一般的说法,道教修炼的层次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二、魔道祖师道友自创诗

1、是出家道士正式成为道士的仪式。冠巾又称“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如自悟大乘,未请科事,不妨道友代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牒移太乙灵官部下,即被拥护。

2、神像是木头雕成、土石塑成,没有神灵依附,只是一个空壳而已。神灵本是一团虚灵之气,把这团虚灵之气注入到神像里边,还要借助一些灵物给神像“装脏”、“封口”、“点眼”、“安神”、“落座”,使神像放出祥瑞的光明,叫做开光。在道教,开光是一件很严谨很复杂的事情,并非像某些江湖术士拿支毛笔沾上朱砂就在神像脸上乱点一通,必须要正统的高功法师才可以为神像开光点眼。

3、凡是流传万世的宗教,其教主也必定是一位伟大的圣贤。虽然各教教义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旨都是引人改恶向善的,只因众生的根性、喜好,乃至于地域风俗上的差异,大道圣贤化现种种应身去度化群生。所以,道教对待一切宗教都是和平友好的态度。道教认为,先天之道为后天之教有别,一切有形都是大道所化,一切宗教也都是大道的示现。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朝历代皆有应化之身,假名易号,普度众生;又如太一救苦天尊,十方化号,不论是天宫、地狱、人间、水府,天尊处处都在循声赴感,救拔忧苦,只不过化现的名号和形象不同而已。所以,道教弟子皈依太上三宝之后,理应慎终如始、奉道专唯道是从。但对待其他宗教的教主、贤圣,也必须恭敬对待,不能亵渎、毁谤。

4、魔道小番外:繁花似锦:柔情,难言

5、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

6、《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丧体灭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人非接法箓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若三元五腊、四时八节或仙真祖师圣诞逢戊,则提前一天举行庆贺、祝寿等科仪,一般斋醮道场若超过三天以上,遇到戊日也必须停止活动,因戊日禁忌道家最重,无法禳解之故。

7、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随缘,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顺应自然,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弱者随缘是由于无法改变外境,以致受到外缘牵缠,不得自在;强者随缘,是肆意妄为,受自身内缘欲望所控制,一旦遭受打击,将一败涂地。只有智者能够制己之内缘,同时灵活应对外缘。因为在自然变易中含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就是自身的根本立场和原则。只有站定立场,抱定原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就不会被环境所迷惑、污染,反而会处处逢源,将任何环境都转化为对自己最有利的处境。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善于随缘的人,总会在人生处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8、世界,最可笑的就是求别人救之人了;请问,别人为什么要救你?别用所谓的慈悲来忽悠,所有的业,最终都是自作自受的,没有人能替代你。

9、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10、“道”是什么?就是无数人,生生世世都难以靠近的那个“本我”。

11、92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12、125王重阳祖师提出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是什么意思?

13、魔道小番外:繁花似锦:上级,下属

14、总之,不论是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道,如有向道之真心,死与生皆不可动摇,金钱美色不能够移志,定能修成。

15、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其中由王重阳祖师的弟子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发展最广。

16、道教八仙,最早见于元时“八仙庆寿”剧本,指八位修道证果的仙人,即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是也。

17、三清,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18、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19、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蓝忘机

20、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

三、魔道祖师道友自创诗搞笑

1、82如何报考中国道教学院?

2、道教追求的是精神和肉体完全和谐统一的“与道合真”的境界,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品,并不是目标。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为旁门。

3、太岁是天中的木星—岁星之精气所化。木星运转按照一定轨则,而太岁神则按照六十甲子循环值位,故又称为“六十甲子值年太岁星君”,统归北极紫微大帝的部下,地司太岁殷元帅所管。据道经记载:太岁为凶煞之神的首领,相当于玉帝的钦差大臣,每年轮换一位太岁星君,代天巡化。按照口诀推算,若有众生其生年有刑、冲、克、害、破太岁的,其年必有大灾难,谓之“犯太岁”。民谚称:太岁当头坐,无福恐有祸。若有犯太岁的善信、道门弟子,应当去正规宫观,迎请高功法师做安奉太岁科仪,点光明灯,酌水献花,供养太岁尊神。或请太岁符、太岁牌位安于家中供奉,勤修善功,不造众恶,自然灾难禳除,平安

4、明月抽风晓星辰,墙头算命宋子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澄与狗对愁眠。只羡忘羡不羡仙,说是天天就天天。十恶逗比薛成美,白瞳阿箐手执竿。

5、(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6、四圣真君,即天蓬、天猷、翊圣(黑煞)、佑圣(真武)四位神将,是北极紫微大帝的部下,故又称北极四圣将军。因众生造作恶业,不修道德,至感妖魔邪鬼,枉害生人。元始天尊哀悯众生,故大兴慈悲,特遣九天延祥涤厄四圣真君,下降世间,扫除邪鬼,救护群生,彰显大道。四圣真君永镇玉帝殿前,是道教的最高护法尊神。

7、金光瑶有时会过来,两个人一个人牵一只小手,在铺好了夕阳的小路上走着。

8、《玄门日诵晚课经三皈依》云:“志心皈命礼,无上经宝,当愿众生,深明经藏,神通莫测。”神通必须要有智慧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变化莫测,否则容易落入邪道、魔道。神通有一定的修法,有的是通过内炼而引发神通,有的是借助符咒或丹药而引发神通等等。

9、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10、道教提倡敬仰神明是为了让我们记住神明修行、济世的风范事迹。关键崇尚的是那些为国为民的事迹和济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偶像。也可以说,道教里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义的化身。具象化表现是为了更好地让当时文化低下的社会底层信众所理解和接受。

11、《陈情令》中的“陈情”是魏无羡一品灵器的名字,“令”的意思是“发号也。号令者,集而为之。”“陈情令”就是说陈情一发号施令,就会集结大批凶尸,用来形容魏无羡自行修炼成魔道祖师之后的技能,就是因为这个技能,使得他不能被正道所接受,这是一个分水岭,自始魏无羡开启另一段刻骨铭心的前世今生。

12、130道教如何给神像开光?

13、经常想过去的事,以后的事,未发生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担心儿孙将来的事,甚至找别人算卦,看命问吉凶等等,都属于攀缘。甚至做好事,度人也在执着攀缘,不知另一面却是在造恶。

14、道教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天下道教事,故三山法籙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沿用之。

15、注:文同时在LOFTER发布,由冬青叶自行发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关注一波。

16、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后道教经籍吸收阴阳八卦思想以衍经义,特别用以指导修炼内外丹。

17、魔道祖师手游是一款根据著名小说改编而来的动作角色扮演类手机游戏。游戏以浓郁的古典朴实风格还原了原著中的经典场景和世界观,具有精美华丽的画面和丰富的故事情节。不同于一般的仙侠故事,本款游戏主要讲述了两位男主的日常生活,为玩家展现了一场禁忌之恋。

18、其中有些地方既是洞天也是福地。

19、道如同一面镜子,无论什么事物,照在镜子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镜子不会分别,这个事物好坏、丑美、善恶。人不仅有分别,而且样样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

20、魔道小番外:繁花似锦:搬家,失联

四、魔道祖师中的诗

1、超荐亡魂类:《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2、聂小瑶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爹爹”。

3、三洞是指三洞教主所说的经教:洞真部元始天尊、洞玄部灵宝天尊、洞神部道德天尊。四辅为辅助三洞的经教: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三洞四辅又称为“七部”。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四辅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

4、93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5、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进入道教庙宇跪拜神仙行三拜、九叩之礼(具体怎么做,一般诚心请问值殿人员即可。)

6、为此聂明玦感到很伤心。

7、忘羡一曲运,曲终人不散。只羡忘羡不羡仙,说是天天就天天。世有忘机琴,问灵不止息。彩衣一壶酒,云深处痴人。忘羡一曲天子笑,此生无悔入魔道。君不见陌上开花几度落,燕影疏斜去又还。君不见无名之曲歌长夜,歪做榻上醉复醒。君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枇杷尚青醉伴苦。君不复黑衣横笛且徐行,执杯遥酹对空伴。忘机琴音泠泠,十三载,然无与相合,只对风空弹,半阙《问灵》。

8、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9、洞天福地藏匿。道教传经,不能妄授匪人,恐遭冥罚,故祖师成道之后,未遇其人传授,则将经籍藏之于名山大泽、洞天福地,遇有缘之人,自然得而修之。如东汉于吉在曲阳泉水中得古仙所藏之《太平青领书》。唐朝李荃于嵩山得晋朝寇谦之天师所藏之《黄帝阴符经》等。

10、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11、《上清灵宝**》中规定:除了不参加丧礼以外,道教弟子亦应避免去火葬场、陵园、墓地、屠宰场、刑场、太平间、产房等尸煞阴秽之气集中的地方,避免疾病和邪秽之气的侵袭。

12、若条件不允许,则应选择供奉在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清静干燥之处,高度在5米左右,不可低于腰部。神像背后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坐向宜坐东朝西、坐北朝南,民间风水师所定的方位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只要不把神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就好。若一时找不到高功法师为神像开光,那就只有每天(戊日除外)不间断的面对神像,焚香诵经。经文所在,即有神明,遍数多少不限,但每天最少一遍。可以选择《三官经》、《南北斗经》、《清静经》、《救苦经》等经文持诵。

13、87斋醮道场法会禁忌?

14、魔道小番外:繁花似锦:工作,未来

15、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

16、试想,如果人人都是步步莲花中,又何谓五浊恶世?

17、而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对于道教的了解仅限于各类影视作品。然而真正的道教人士对于剧中所描写的道士以及道教形象则愤慨万分。大多剧中将道士的形象刻画成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见色迷性的妖道。目睹中国道教目前满目疮痍,日渐式微的现状,看到影视作品对道教人士的随意歪曲和刻意丑化,我们不能不感到痛心疾首。

18、所以人的来源各异,造化不同,气质复杂,修道成仙是很慢的,据说根基浅,仙缘薄的,得三辈子才有可能修成,当代能修成的那是仙根深厚的人。

19、35信仰道教就能够发财、免灾吗?

20、聂小瑶再大了些,金光瑶教他写字,背一些简单的古诗。

五、写魔道祖师的诗

1、戒衣,袖宽二尺四寸,袖长随身,黄色黑边,受戒时穿;

2、仔细分析千门万法,都是在让你放下再放下,清静再清静。所谓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针对放下和清静所设计的。

3、神通,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品。这些不是目标。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为旁门。

4、(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

5、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

6、民国设定:军阀聂x戏子瑶

7、生之为人,本来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8、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南华经》、《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9、146修道为什么要积德?

10、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11、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12、道教的戒律很多,如全真初真十戒、中极三百大戒、圆满天仙大戒(以上统称三坛大戒)、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不同的经法也有不同的戒律,如妙林经二十七戒、度人经十二戒、道德经二十七戒等。现今道教全真派主要戒律为《老君归根五戒》,正一派主要戒律为《九真妙戒》。

13、魔道小番外:繁花似锦:债务,温柔

14、你是福相还是薄命之相?非常准!

15、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

16、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觉自己,刚才起动的每一个念头,你才能觉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别。这是多生多劫,养成的最大习气。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断掉分别的习气,因为道是没有分别的。

17、21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

18、下个答案:应该就是日常版本......战斗版本......和(相公)面前的老祖版本......吧?

19、最后,记得把小栈多多推荐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哦~

20、这直接导致聂明玦一个礼拜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