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魔道祖师人物取名来源于哪些诗句(100句)

2023-01-20 15:02:1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魔道祖师取名来自哪些诗句

1、其实我们不但放不下这个布袋,口袋更多。四十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我们这一代谁都要钱,过去中国人穿“大寿”只有两个口袋,现在我们有十三个口袋。我说你瞎扯,他说你看嘛!一个、两个……六个还有个小包包,七个、八个……十三个。现代人一身都是口袋,怎么放得下?放下布袋就到了,但是做不到。

2、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不与;化成大化故,则何苦而不收。”这道理深得很。永明寿禅师的文章与义理是真正中国文化的佛法。将来在世界佛学上,青年同学应该强调中国文化的佛学这一系统特有的精神。将釋迦牟尼佛的真精神拿出来,以中国的文字表达。不要老是跟着外国人,他们乱讲你跟什么?三百年的文化,怎能把五千年的文化撇掉。要拿出勇气来,这是民族文化的自信,是该恢复的时候了。不过话说回来,不要盲目的傲慢,自己要努力充实。

4、你看欧阳修的胸襟多大!(若是现代人,一定大为光火!你还敢骗我的大骂一顿!)因此,这件事倒变成历史典故。为何引用这些?因古人写作讲究的是要有根据。

5、课代表再次发言,”忘机“其实还是古琴曲之名,收录于明朝的《神奇秘谱》中,而他的琴名正是”忘机“。也难怪道友们纷纷调侃,蓝湛是个出场自带BGM的人了。

6、我们跟着永明寿禅师这么美的文字般若兜了一圈,受他的骗,最后归纳所有佛经的道理!一念不受。他骗走的是什么?就是叫你回转来找自己这一段,很简单。他说,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就是“穷心之旨”。学佛修道、明心见性的宗旨就在这里。“达识之诠”,诠即解释,你对唯识最高的注释都理解了。

7、一切万有,有一个生命的总体。我们再从土地这个总体的立场来看,对人体生命有益的谷子、高丽参,是土地生的;那些毒药也是土地生的。好的、坏的都靠土地而生长,土地并没有分别,让好的多长一点、坏的少长一些。它非常平等,因为好坏并没有绝对,毒药有时可以救命,有些病还非吃毒药不可,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以毒攻毒”。

8、《宗镜录》以禅宗为根本,以般若唯识来陪衬其他诸宗。谈到修证,也就是如何达到明心见性境界。真了的人,注意这个“了”字,不能随便了了。真正明了,道理上悟到,烦恼、妄念、业力也真了了。这“了”真难了,这一了,了不了?怎么了?通常我们跟人吵架,说这件事算了,回头仍说讨厌,还是算不了。

9、世界上的人,包括我在内,个个有慢心。佛学把慢分成好几种慢,很难讲,通常叫“骄傲”,好听的名词叫“自尊心”。自尊也罢,骄傲也罢,反正都是我慢,都从“我”来的。你说某人好谦虚、好内向、好害羞,没有我慢,没有骄傲可能比表面骄傲的人还要厉害。

10、禅宗丢开一切名词,那么要怎么办到?佛法叫“内证”,回转来反照自己。

11、魏无羡蓝忘机“既无羡鱼志,外物非所迁”出自《闲居》“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取自《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12、什么叫七慢、六衰?这些名词讲义上都有,不再解释,请自行查阅。

13、文字简单易懂,就是说“心、识”两门最重要,佛学理论见地和用功的法门,即心、识两门所开展出来的性宗与相学。所谓般若性宗,是明心见性、形而上谈空的心性之学。而唯识法相的相宗是指以体起用。故后来有毕竟空与胜义有的争论。实际上归纳起来就讲心与识的作用,“此识此心,唯尊唯胜。”接着永明寿禅师的结论:

14、“一真法界”是华严经名词,本体的代名词,以禅宗言,什么叫一真法界?“就是这个”,当然不是砍了指头的这个。

1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白首忘机——《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苏轼白鹭正熟睡谁似东坡老杳无羡鱼心——《题蔡润画》李耕风定江澄境象间,水清波影倒云山——《资中八首》宋范祖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唐张继短剑星尘,弊裘霜里,掩映落枫飘缈——《氐州第旅兴和清真韵》清)丁澎波逐流云。

16、缘起的种类繁多,十二缘起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绿六人,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等,这些都是佛学专有名词。实际上,扩大范围来看缘起,儒家、道家的一些读书人,或西方哲学家,由此或多或少都有相当成就的境界。当他们悟了道,看透了人生,就是悟到了缘起,用佛学名词来说就是“缘起性空”。有许多人看到落花落叶,觉得人生空虚,悟到因缘空了,也就是缘起。

17、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18、道家的九转还丹可以起死回生,这些都懂得,不要再解释。

19、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20、一气呵成的文章,姑且在此切断。既然道(佛法)不需要一切文字,永明寿禅师写这部书岂不多余?

二、魔道祖师人物取名来源于哪些诗句

1、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2、第三个问题:后世称专谈修证做工夫的道家为丹道家(炼丹成仙)。丹道家偏重形而下工夫的求证;儒家偏重形而上的精神。真证了道,是“宇宙在手,万化由心”,宇宙掌握在人的手里,万有的变化由于心念。

3、厌离——无所厌离,何从出世?

4、所以,证悟了道的,报身就有智德,有大智慧。至于化身则有大恩德,为了广度众生而现千百亿化身。但三身何以成就?就靠明心见性,真切的悟道而证得。所以说“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

5、诗句出处是张继《枫桥夜泊》里面的”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可以对应江澄父亲的字,江枫眠。顺便一说,江澄的字是“江晚吟”。因为江澄有严重的直男癌,目前为止还是单身,再加上他很喜欢狗,综上,能陪伴江澄的只有他的狗。另外金陵养的狗,名字叫“仙子”。这个和他的舅舅很像,江澄的小狗名字就叫“菲菲”“小爱”“茉莉”。

6、最高的形而上道“第一义天”,不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天人之天,这个天是理念世界。这个“本体”是“形而上”的东西,这两个都是借用名词,讲一声形而上早变成形而下了,讲一声本体已经不是本体了,一落言语已经不是了。第一义天也是这个道理,至高无上之义,义即是理。后来一般大祖师都引用这两句,文字好,尤其“升腾”两个字用得多美!如龙飞于天际,变化升腾,悠游自在,义理好,佛法的道理,由渐修而到证悟都说完了。

7、永明寿禅师与先圣孔子的态度一样是信古,关于考据的事情“多闻阙疑。”有可能是这样,但不是必然正确,宁可保留一点态度,绝不做肯定的说法。而后世学者是疑古的风气是肯定的说法。这种态度是推翻传统文化的开路先锋。后世各种杂乱的思想、邪说,乃至唯物思想得以扩充其领域,实由东西学者的疑古态度,进而推翻传统而来。

8、(若能回光就己,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

9、第二段讲,有了念头以后,这个世界就有差别,分出欲界、色界、无色界,千差万别。有了思想、知识以后,这个人可爱就喜欢,这个人坏就恨他,憎爱不平等,不能慈悲,还是唯心所造。若不能做到平等慈悲,念头也就平伏不了。外相没有关系,一切唯心。从此遗真失性,把物理现象当成真实,被万象所迷,又被自己思想、观念骗住。执相、徇名是两个东西,再进一步,执相、徇名累积久了,就粘住了“情尘”。物质世界使我们对思想、感性抓得牢牢的,称为“尘劳烦恼”。尘,代表物质世界;劳,众生都在“黑”尘中奔忙。尘劳引起了烦恼,但是尘劳烦恼累积久了,你对它还非常有感情,舍不得离呢!妄想心如一个个浪头过来;停不掉的。

10、诗中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说的正是魏无羡这样的人。羡羡对朋友、对所爱,对所恨,事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做世人眼中的乖乖郎。

11、中国古字,一字代表很多概念。现在中国字受西洋文化影响,好几个字解释一个概念。“顿起根身”谈到了生命之源,人从哪里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宇宙人生最初那个本有的生命,本来是清净、寂灭。寂灭乃清净到极点,无有色相,无有音声,也包括一切色相,一切功能。它永远清净光明,所以称“真源湛寂”。

12、慢过慢:即他人本胜于己,而执己为胜。

13、已幸驻灵药,复能讽瑶编。

14、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书黄鲁直李氏传后》

15、欧阳修一辈子不信这些,可是这回还是信了。文章那个好?那个坏?千古以来没有凭据,只希望前面那位穿红袍的神仙暗中点头,但愿不会录取错人。

16、大家打起坐来拼命想去妄念,妄念象路上的兔子,本来跑掉(本空),懂得的人就晓得兔子早跑掉,没有了。可是一般用工夫的人都象猎犬用鼻子找妄念。妄念动,那个不相干的在那里?妄念,妄念早跑掉了!不要去找妄念,那个洞了!

17、“性”即性宗、指本体、明心见性之性。“相”即唯识宗的真空妙有。真空与妙有二个不是对立,不过是自心的一体一用而已。性宗谈空,是讲体;相宗说有,是讲用。

18、就算是别人有求于他,他也从来不会拒绝。仿佛就是在星空下的一个心怀天下的君子。这个名字不仅很有诗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诗境中,仿佛晓星尘也带着闪光呢。

19、西藏的密教到后来哀败了,因为他们错用方法,变得很混乱。到明朝,宗喀巴大师大力改革,将传统密宗的偏失删掉,创立黄教,并吩咐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弟子,不可入涅槃,要生生转世。宗喀巴根据印度阿底峡尊者著的《菩提道灯论》而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乃以五乘道为基础,决不走号称顿悟成佛的路线,这太危险。一般人很容易走错路,绝对走渐修的五乘道次第,非常严谨,不可有丝毫逾越,后世的人都觉得宗喀巴大师真是了不起!

20、“且未有无波之水,曾无不湿之波,以波彻水源、水穷波未”。

三、魔道祖师角色的名字分别来源于哪些诗句

1、名温宁,别称来鬼将军,小天使。来自《秦中吟》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无辜的少年之他被虐杀后,被炼化后仍有神志,他不甘为何命运待他如此残忍。

2、成智德故,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含同体之心。

3、最后谈一谈”含光君“,古代为表尊敬,称呼他人多用”字“或”号“。”含光“意为: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请再次参考蓝二哥哥的为人处世!无怪乎蓝湛被赞”有匪君子,照世如珠,景行含光,逢乱必出。“

4、这段文字气势连贯,明白这些道理才好修行。

5、因此,以土地生长万物本身的立场看看无所谓好坏;好坏因为人、因为生命的作用而有差别。同样的,也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宇宙万有本体的生命,这个总体我们叫它“道”。道的体也是如此,不管大乘菩萨、小乘罗汉、外道、内道,以本体立场言,就是“妙符至理”,都对,以分别现象来说也就是“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6、人类文化号称五千年,其实是很幼稚、很可怜的。人类到现在还在追求最初究竟怎么来的?乃至现在还要到太空去探索这个生命问题。

7、云梦江氏的前任家主,称为江叔叔。来自《枫桥夜泊》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性格温雅和善,关心爱护家人。大难时刻,舍自我,护家人。好了,他们名字的来历就分享至此,每一个名字都很耐人寻味,不知你最喜欢谁的名字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更多经典动漫与你分享,谢谢!喜欢就点个赞吧。

8、短剑星尘,弊裘霜里,掩映落枫飘缈——《氐州第旅兴和清真韵》(清)丁澎

9、人的极性利钝不同;遇到利根的人,一点就通,真是孟子所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遇到钝根的,简直没办法。要想学孔子“好学不厌”还做得到,要做到“诲人不倦”那就太难了,碰到钝根的人怎不会火大?所以孔子伟大。这人的根性么来的?这里又讲到本体。

10、“或一念圆修,顿成佛道”。

11、佛学大体分类为性宗、相宗。性宗又叫般若宗,说空的。譬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大般苦经》等,在佛学上多半归纳为性宗。相宗是讲唯识,它的总纲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篇序文讲完了,马上会讲到这些。唯识占《宗镜录》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不做解释,先请大家注意。

12、魏无羡:羡羡,阿羡,WIFI,夷陵撩祖,魏远道;

13、错了!烦恼、妄念本身同般若本身一样,是“非断非常”、“非空非有”,这个道理很深刻,我们暂时不介绍,留到后面讲到唯识时再说明,此书对这一点批判的很厉害,说明得很清楚。

14、古人得道而有神通的,要点破灾祸,是有违因果报应,要不点破,又有违慈悲心。这真是互相矛盾而左右为难,有时只好隐约暗示,象济公知道菜等(寺)有火灭之难,只好大叫:“无明发了!无明发了!”等到大家搞清楚,寺已经烧起来了。无明发了,就等于我们常说的无明火。能够空掉无明,解脱了无明,对真正达到明心见性的“明”,贪爱就是无明的帮凶。古人有两句俗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完全不说是非,是绝不可能的,而是非正是由言语来的,言语本来是空的,可是我们听了言语是非还是会生气,那是最笨的。听过了就空了,可是我们却配合上观念、分别心而生烦恼。四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15、若依《大乘起信论疏》,有五不退之说,如下:

16、“向不迁境上虚受轮回,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不迁,源自肇法师《物不迁论》。僧肇法师为南北朝人,他认为万物根本没有动过,“旋岚掩岳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非唯物,乃由唯心论讲至物理世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讲得非常精采。这篇文章跟其它重要论文都收集在《肇论》这本书里,值得好好去研读。

17、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

18、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

19、白鹭正熟睡,杳无羡鱼心——《题蔡润画》李耕

20、你说得定以后怎么样?成佛以后怎么样?肚子饿了吃饭,吃饱了怎么样?还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你说吃饱了以后怎么样?解脱以后如何呢?我只好告诉你:“解脱以后再来问我,当然我有办法给你”。很简单,把你绑起来,再去解脱。现在把我的秘密告诉你,解脱以后千万别再来了,再来就把你绑起来,再让你去慢慢解脱。

四、关于魔道祖师人物的诗句

1、字与名常常有关联,譬如辅助式、并列式、矛盾式、扩充式等。

2、再如晓星尘,“明月清风晓星尘,霜华一剑动天下”,端端一句诗便可想象他的模样:翩翩君子朗朗白衣,一尾拂尘,霜华伴身,志在一己之力、救天下之士。晓星尘看似柔弱万分,但却外柔内刚,其心志秉性在世家子弟之中绝对属于上列。晓星尘的字,与其人并无出入。

3、即蓝湛,名忘机,号含光君。来自《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这一把狗粮吃的,我竟无言以对)。如果用一种花形容他便是莲花,气质高雅,风度翩翩,不苟言笑。用现代的谐音便是“难忘记”带名为“避尘”的宝剑,携带名为“忘机”的古琴。那么巧的与名字相配合着。

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5、“知解莫穷,见闻不及”,如何证道?放下就对了!拿知解研究,越研究越被网住。这一段以“知解莫穷,见闻不及”八个字做结论。

6、最近有些年轻人把“法界”观念当作“本体”,以西方哲学本体论来解释法界,并不完全对,也可以说不大彻底,因为法界一词非常非常抽象,但这个抽象也包括了具体。

7、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8、因为以前考功名,不但考学问,在道德上更重要,这是欧阳修当时的观念。苏东坡的文章,大概朱衣是暗点头。但是这个典故出自何处?这个年轻人真了不起,我没读过的书,他竟然知道,非录取他不可!录取后学生当然要拜见老师。欧阳修吩咐门下说;“有个苏轼的新榜生求见时,立刻通报”。先一套公式化的应酬、寒喧完后,欧阳修即问起考试时所引用的典故,出自何书?苏东坡站起来回答:“老师,我想当然尔!”我想大概是那个样子,书上根本就没这个记载!此时,欧阳修有如哑巴吃了记闷棍,不过心里真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气派!虽给撞上了,但只是一笑置之!

9、一兔横生挡古路,苍鹰一见便成擒。

10、(若欲穷微洞本,究旨通宗,则根本性离,毕竟寂灭,绝升沉之异,无缚脱之珠。)

11、不给他迷糊,他不感谢你,“老师又传我一个”,早就上了老师的当!“丧力捐功”有什么用?所以,要想眼睛不看见幻相,只要清净眼睛;要想身体没有影子,无心即无影。如何能做到?

12、在学术立场讲。是要绝对客观,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本来佛学这一段话是并不太令人满意,但也不是完全不对。最初动念是“觉明为咎”的,忽然不觉来的。为什么有个忽然不觉呢?这不觉从哪里来?

13、①青羊——溪头忽见梅花发,恰似青羊宫里时。

14、该小说已由台湾欣灿连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出版了繁体版,并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了简体版第一卷《无羁》。

15、金凌,字如兰:金凌是墨香铜臭所著原创耽美小说《魔道祖师》中的人物。金子轩与江厌离之子,兰陵金氏现任家主。眉心点丹砂,俊秀非常,性格原因被自家舅舅叫做“大小姐”。

16、字忘机——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17、超级棒!辣鸡棒!锤爆!吹爆!基本对魔道粉来说虐并刺激。画面的处理很好,血腥画面其实不多,走温情

18、“应手圆净”,当下就圆满清净。

19、“今乃细明总别,广辩异同。”

20、幼年不幸,父亲被失控的鬼将军温宁误杀,母亲为保护魏婴而受剑身死,只剩舅舅江澄、小叔叔金光瑶两个对他好的亲人,由他们共同抚养长大,因从小失去父母而痛恨魏婴、温宁和修鬼道之人。在与魏婴等人同行夜猎的过程中受到其保护和指引,渐渐被其打动,最终原谅魏婴等人。

五、魔道祖师有关的诗

1、蓝忘机:二哥哥,蓝二哥哥,汪叽,蓝蓝二公子,婉君;

2、既无羡鱼志,外物非所迁。

3、蓝湛,字忘机,号含光君。“湛”有很多意思,划重点,“湛”有清澈透明的意思,如果想不到什么算是清澈透明,请参考蓝二哥哥的眼眸!

4、魏婴,字无羡。江枫眠为魏婴取“无羡”一字,旨在希望魏婴“只羡鸳鸯不羡仙,无羡于世事人情”,一世潇潇洒洒行天下,不为世俗之事绊身。不艳羡他人,一生都能安稳平安。

5、我们街上看到的《烧饼歌》、《推背图》等,不过是十二万多年演变里的一小劫,差不多只包括了一万年的文化而已。我们看起来已经非常伟大,而且数字算得很妙,每一代历史的兴哀成败都算得颇符合。实际上邵康节这一套学问是由佛学里钻研出来的,邵康节的老师三代以上的传承是陈抟,陈抟属道家,陈抟以上的传承是和尚,和尚是传承曹洞宗的。曹山、洞山佛学的《易经》思想哪里来?这个学术问题牵涉得非常大,一般写中国哲学史碰到南北朝的佛学,已经写不下去,那碰到这个问题更写不下去!但是“劫数”的观念是由佛家来的。为什么扯得那样远?就是为了“一代时教”这个观念,而由横面来解释,不是转开话题。

6、二十年来我供伊,只缘彼此太痴迷。

7、这两句实在是一个意义,但是有差别不同。唯识法相宗,开始是釋迦牟尼佛发挥创立。而唯识这个观念在釋迦牟尼佛以前,印度所有的宗教形而上思想就有,不过很不完整,经釋迦牟尼佛整理,等于中国文化经过孔子整理归为五经一样。印度文化关于唯识及其他部分都经过佛整理。佛经上的五蕴、六根这些名词都是原有,不过经佛的裁定整理,如同孔子的删定礼乐,唯识亦然,确定为八个部分,即心识分为八识。

8、上次讲到一切众生的本心本性,悟了道的,它的体与用。其中“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珠,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求之为如意宝”,每一句都有一段佛经上的典故,而每一个典故都与修法、修证的工夫有关,都代表了实际的修持。这些上次都提过,再提醒大家注意。

9、“斯则克证有异,一性非殊,因成凡圣之名,似分真俗之相”。

10、所以我们再三赞叹《宗镜录》一句话“根本性离,毕竟寂灭”,把找们点清楚了。永明寿禅师把唯识般苦谈空说有,两方面佛法最高的道体宗旨,用“根本性离”四个字点出来。

11、科学文明发展至今,谁也还拿不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宗教有宗教的说法,哲学、科学也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总之一句:都非定论。

12、真休息下来,不求而自得。何以不求而自得?“明妙觉在身”啊!你向哪里去找?两腿一盘,本来就在你那里。

13、“文质理诣”,真到了家,言下顿悟,“放下”一句话包括三藏十二部道理。“文质”到了,道理也就到了,理与事一样。真悟道,理到、见地到,工夫也到。大家研究佛学,真讲得好?理并没有通。“文质理诣”,文到、理到、事也到。这个时候就“揭疑关于正智之户”,揭开疑关,永远不疑。禅宗彻悟,是直到不疑之地,永远不疑。

14、是以普劝后贤,细垂玄览,遂得智穷性海,学洞真源。此识此心,唯尊唯胜。

15、那么,这个境界“唯种智而妙达”,必须先悟道,悟到本体,根本智、一切智得了,然后起用,你才能够达到差别智。所以禅宗明心见性悟道,得个什么?得种性智、根本智而已,得的只是一部分。一切菩萨还要学一切差别智。中国文化讲“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学佛成就的人,能通一切智,彻万法之源,有一样不懂不算佛法。虽然拿鸡毛当令箭,你不要只抓半节令箭,说自已悟道,有一点没有贯通的话,你那个悟是靠不住的!

16、振策升崇巘,扬舲溯长川。惊湍信汨汨,清溜自涓涓。

17、朋旧固云旷,山水聊夤缘。居喧暂云遣,习静久乃便。

18、(编案:《秘传还丹诀》云:“以五脏真气、三田真气,合和神水下丹田而曰九转。”又云:“内丹之功,起于一而成于九……转而成九为阳数之极,数而至于则道果成矣。”又据五代陈抟所传《九转内丹诀》,九转还丹为:“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丹;三转养阳丹;四转养阴丹;五转换骨丹;六转换肉丹;七转五脏六腑丹;八转育火丹;九转飞升丹。功至九转,无法无诀,任其消遥,为大圆满,陈抟诗曰:“九转消遥道果全,三千功行作真仙。金丹玉简宣清诏,鹤驾云车赴洞天。)

19、强调,不耐烦。魔道祖师wifi对旺叽表白说,天天和他啪啪啪,后来没想到被汪叽压了,受不了想后悔,旺叽说“天天就是天天”!

20、他说有些人讲修道,看起来是修道,站在另一大乘根器、真正道体的立场上看,这些人叫“邪根外种”。这是名词,外道内道之分,外道也是道啊!道乃路也,本来是一条直路,他硬要转来转去,转不通开个山洞,最后也到了,这叫外道。内道的人直接悟道好不好?也有不好之处,坐飞机一下到达目的地,哈!一路上有许多东西你没看见,那些走岔路来的,有坏处,很辛苦,走了很多冤枉路,但他比直接来的人高明得多,冤枉路旁的风景他都知道,你却不知道。所以讲外道、内道是假定名称。不过,这里说有些人是邪根外道,走错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