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语句哲理名言(100句)
一、佛教经典语句
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2、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3、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5、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6、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7、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故功德最少。"
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9、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0、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1、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12、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3、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事;冷落时存一份向上的心,才能享受到许多真乐趣。
14、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15、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16、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7、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于是,相识是缘至,相忘是缘散。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一切皆为虚幻。美好的爱情,浪漫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9、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20、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二、佛教经典语句哲理名言
1、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
5、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8、佛教的经典有:“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总称“三藏经”或称《大藏经》、“佛藏”、“一切经”。
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0、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1、不如以慈心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无量无有边
12、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3、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4、归元性无方便有多门。
15、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16、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7、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8、四种往生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往生。
1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0、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三、佛学经典语句
1、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3、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4、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5、当发菩提心广济诸群生是则供正觉三十二明相
6、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7、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8、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9、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故称三藏经,或称“大藏经”。藏传佛教大藏经称为《甘珠尔》和《丹珠尔》。《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丹珠尔》意为论部。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往往有“卍”的标记。这标记武则天将其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10、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1、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12、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3、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4、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17、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子比较好过。你要是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8、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9、在电影《一轮明月》的开场,就有着幼年时期,懵懂无知的的弘一法师,在家中长辈面前唱诵这句偈颂的场景。这大概也是他幼时最早的佛学启蒙,虽然当时的弘一法师可能并不明白经文的意思,却为他以后与佛结缘,进而出家为僧种下了一颗菩提的种子。
20、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四、佛教经典语录短句
1、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4、这五句话肯定了自性的重要,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知道惠能已经了悟了本心自性,当即授予衣钵。
5、在黄梅五祖寺,惠能写下那首流传至今的偈子的第二日,五祖悄悄来到他舂米的碓坊,见惠能仍如往常一样在舂米,便问“米舂熟了吗?”。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暗喻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只待师父的点拨。
6、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7、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8、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静听大海潮起潮落,笑看天边雁去雁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平常心对待无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与成败。在纷扰喧嚣的红尘,亦能简单明约,空静安然地享受生命与生活。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1、《金刚经》中的这一首偈颂,可以说对弘一法师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弘一法师从小读《心经》和《金刚经》,受佛教空灵思想的影响很深,这句偈颂,也深深地扎在他的脑海中。
12、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3、设满恒沙刹珍妙庄严具奉献诸如来及欢喜顶戴
14、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5、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6、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17、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8、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9、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0、阅读/收藏是一种智慧,转发/分享是一种美德,评论/关注是一种鼓励!
五、佛教经典语句600句
1、人生其实也就是选择,有所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学会放弃,才会有所收获。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美丽的收获。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4、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5、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7、《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净空法师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专门弘扬净宗,带动许多同修认识净土,专心念佛。得到的利益好处,正如无量寿经所讲‘惠以真实之利’。有同修问:‘法师,你专弘净土,怎么讲起地藏经?’净空法师告诉他们:‘道场建立要先讲地藏经,表示我们有地,有地才能够创办事业,有地才能够建立佛法,所以必须要从我们心地建设做起。’明因果,详事理,坚信心,启智慧,光大孝道,止于至善之域,即心地无尽宝藏。
8、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9、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聪明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人,是战胜自己的人。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不必劳心。
10、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1、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12、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1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4、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15、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原本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于是有些失望地说:“这有什么稀奇,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啊!”禅师道:三岁孩儿皆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16、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7、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18、据记载,唐代鸟窠禅师道行很深,所以,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有一天,白居易来到鸟窠禅师的树下,向鸟窠禅师请教佛法。白居易问禅师:佛法的根本大意是什么?禅师用《增一阿含经》中的偈子回答他: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20、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