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典故(100句)

2023-06-04 16:17: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成语故事典故

1、中华成语故事132:多多益善

2、中华成语故事84:气壮山河

3、中华成语故事30:空中楼阁

4、中华成语故事146:为虎作伥

5、(辨形)庐;不能写作“芦”。

6、(人物)墨子,名翟(dí),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汉族,东周鲁国(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人。

7、中华成语故事88:南辕北辙

8、(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9、出处: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10、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11、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2、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耕田?

13、中华成语故事167:欣欣向荣

14、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5、能工巧匠造颗星,发射太空显神通,

16、中华成语故事19:守株待兔

17、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18、中华成语故事31:目不识丁

19、中华成语故事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0、中华成语故事156:墨守成规!

二、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典故

1、中华成语故事143:庸人自扰

2、(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3、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4、中华成语故事93:东山再起

5、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6、(语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7、(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8、(释义)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

9、中华成语故事33:一日千里

10、中华成语故事72:滥竽充数

11、(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2、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3、《成语故事》2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语出)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15、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6、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7、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18、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19、中华成语故事51:惊弓之鸟

20、(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三、九死一生成语故事典故

1、《成语故事》76多行不义必自毙

2、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4、(反义)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5、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6、中华成语故事185:方寸之地

7、(英译)giveupthepenforthesword

8、中华成语故事105:杨犬吠主

9、(汉语拼音)zhāosānmùsì

10、中华成语故事163:千钧一发

11、中华成语故事71:邯郸学步

12、中华成语故事37:瓜田李下

13、中华成语故事106:鸡犬升天

14、(语出)唐代张怀瓘《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15、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16、望梅止渴成语故事:有一次曹操带兵在外行军,一时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渴极了,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暂时止住了口渴。

17、中华成语故事161:口蜜腹剑

18、中华成语故事34:羿射九日

19、中华成语故事113:夸父逐日

20、在古代,开一口井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市井之徒就是指混迹于市井、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

四、闭门造车成语故事典故

1、(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近义)学而不厌爱不释手(反义)不学无术

2、中华成语故事07:巧夺天工

3、标签:小学英语成语故事

4、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5、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6、(人物)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人称“文湖州”,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7、(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8、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9、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中华成语故事115:运斤成风

11、桑中生李,从前在南顿农民张助捡到一颗李子核,拿回家种在空心的桑树上,很快就长成了一棵李子树,同时开始结李子。村民觉得奇怪,以为是神灵出现,就纷纷拿出贡品来李树下拜祭。张助感到诧异,干脆将李树砍了。版筑饭牛,殷代武丁上台后遭遇连年灾荒,他在梦中受到启发,找到傅岩修筑大墙的傅说,任命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在城门遇到正在喂牛的宁戚,觉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为相国。蛮争触斗,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12、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13、纸上谈兵成语故事: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

14、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15、中华成语故事135:饮鸩止渴

16、(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17、(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8、(释义)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19、买椟还珠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20、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五、孜孜不倦的成语故事典故

1、(辨析)见“腹背受敌”(329页)。

2、(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3、(释义)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4、(人物)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5、(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6、晋楚两国在鄢陵之战中,晋国大将吕锜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共王当即给了养由基两枝箭,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便射死了吕锜。

7、(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8、中华成语故事176:余音绕梁

9、(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0、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纸上谈兵(赵括)

11、破镜重圆pòjìngchóngyuán(解释)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出处)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结构)主谓式。(用法)多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正音)重;不能读作“cónɡ”或“zhònɡ”。(辨形)镜;不能写作“境”;圆;不能写作“园”。(近义词)和好如初、言归于好(反义词)覆水难收、一去不返(辨析)~与“言归于好”有别:“言归于好”适用于朋友、同学、夫妻之间等;语气较轻;~适用于描写夫妻之间。(例句)刘大娘是我们的街道主任;她办事非常热心;曾使许多家庭~。(英译)reunionofacoupleafteranenforcedse

12、饮水思源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庾信是南北朝人时南朝人。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在他出使期间,梁朝被西魏灭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长安(西魏都城),这一年庾信42岁。虽然北朝封他做大将军,但是庾信却很想回去,南朝也几次向北朝讨要庾信,但都没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国和家乡,他在《征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吃果子的时候要想一想结果的果树,喝水的时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头)。”对不起,找不到文言文的,只有译文了。

13、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孺子可教(张良)

14、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15、中华成语故事153:见卵求鸡

16、(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17、(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18、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19、中华成语故事98:狡兔三窟

20、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