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诗(100句)
一、孝敬父母的经典古诗
1、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2、从小母依依,长大自自立。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5、我想说:别只把恩情放在嘴上,也不要把钱当做万能的,更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6、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7、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9、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10、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11、我想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常回家看望父母;若父母不在了,那个家便只能叫做故乡了。所以,为人子女,应尽到该有的孝敬,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悔之晚矣。
12、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1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14、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15、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16、我们小的时候是依靠看父母成长,
17、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18、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1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20、「燕诗示刘叟」白居易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这首最好!!《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二、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诗
1、有关孝敬父母的古诗七言绝句:
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3、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4、大风歌(汉·刘邦)北方有佳人(汉·李延年)江南(汉乐府)孤儿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有所思(汉乐府)上邪(汉乐府)白头吟(汉乐府)陌上桑(汉乐府)羽林郎(汉·辛延年)长歌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四愁诗(汉·张衡)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短歌行(汉·曹操)观沧海(汉·曹操)龟虽寿(汉·曹操)。
5、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7、(16首孝敬父母经典诗词)千呼万唤孝为大善!
8、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9、没有什么理由不养老人,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2、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13、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
14、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15、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8、慈乌夜啼 白居易
19、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0、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三、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有哪些?
1、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4、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6、12)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7、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8、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11、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12、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13、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14、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15、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17、我想说: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1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应该是许多诗友学会的第一首诗,父爱如山,母爱无疆,我们作为子女真的无以为报。
四、孝敬父母的经典古诗词
1、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2、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3、〖唐〗孟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4、与老人说话时,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抬高嗓门,大声嚷嚷。
5、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7、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8、慈母万滴血,生我一条命;还送千行泪,陪我一路行,一声长叹,叹不尽母子之情。
9、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10、时刻关注父母服用的药品。子女要时刻清点父母常服的药品,用备忘录或手机设置提醒,以便父母能按时按量服药。
11、意思是: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1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1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14、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15、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16、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17、我想说:很多人虽然年少时没有对父母行大逆不道之举,但没有尽心竭力孝顺父母,希望你懂得还不算太晚。
18、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19、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20、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五、古代孝敬父母的诗
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4、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5、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7、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8、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9、孝敬父母的古诗七言绝句有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0、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11、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12、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13、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明佚名《劝报亲恩篇》
14、在父母眼里,你是风光也好,落魄也罢,你都是他们心里永远的牵挂,别人在乎你混得好不好,因为他们希望你过得没有他们好,但父母关心的是你开不开心。
15、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6、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17、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18、白话释义:只有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从心生,健康长寿,我们何忧?
1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出自《谁氏子》韩愈(唐代)
20、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