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氵(100句)

2023-05-24 13:40:2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

1、月夜,是清莲居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塞外豪情;是东坡才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亲人思念;是陈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亡国之痛;是晏殊先生“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的为情所困。是对饮三人的月下独酌;是月上梢头的黄昏之后;是不懂离恨的斜光到晓;是云破月来的乱花弄影。

2、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

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4、“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5、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7、我们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我们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们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们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我们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读“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怎么样?我们是不是感觉到那些古典的浪漫、美丽和哀伤,比现代风,现代潮更强烈的,更经久不息的撞击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

8、一会儿,藏族少女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

9、杜牧、杜甫、李白、欧阳修、戴复古、文天祥、吴文英、段克己、毛泽东、晏殊、纳兰、柳永、李清照、朱淑真、陆游、秦观、周邦彦、王安石、姜夔、李商隐、曹操、李煜、温庭筠、元好问、唐伯虎、晏几道、黄庭坚、白居易、王维、贺铸、陈与义、陶渊明、杨万里、王昌龄、贾岛、辛弃疾、刘禹锡、苏轼、冯延巳;海子、舒婷、木心、徐志摩、汪国真、林徽因、余光中、周梦蝶、席慕容、顾城、洛夫、戴望舒、北岛、仓央嘉措、李叔同、食指、卞之琳、何其芳、胡适、陈敬容、郑愁予、三毛、骆一禾;立春、立夏、立秋、元宵、端午、中秋、竹枝词、秋思、重阳、清明、寒食、荷花、菊花、咏梅、爱情、边塞诗、离别、朦胧诗、虞美人、七夕、雪、冬至、相思、梅花

10、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天山”,西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天山又叫祁连山。汉朝疏通了西域通道,西域成了丝绸之路的通衢大道。天下归一统,明月出天山。至此,西域纳入汉土,成了祖国

11、那可能有人会说了,同样的玉门关,同样的风,为什么王之涣会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李白却会写“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因为两首诗的立论基调不一样啊,王之涣在是在极言边关苦寒、春风难到,而李白笔下的戍卒呢,可是在眼巴巴地望着家乡啊,他当然愿意相信,刮到自己身边来的风,是从家乡那一路吹过来的,它走了几万里路,才终于吹度了云门关,来到自己身边。

12、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bǐng)靫(chá)。

13、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14、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的诗句。

15、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希望喜欢~!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望采纳,谢谢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苍茫云海间。

16、同时通过思维导图复习每节课知识点

17、李白的诗善于大开大合,放得开,收得拢,这首诗前八句从空间和时间上把征战的壮阔过程和结局写清楚了,后四句再写参与征战的戍客与家中思妇的相思之情,尤如大环境下的特写,充满无奈,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个人的命运在大环境下显得如此渺小,死了就死了,死的是生命,不舍的是感情,因此对战争的思考应该多些理性的因素吧!李白用艺术形式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意见,不见得是反战,而是用家家都可能经历的事儿促使读者进行理性思考。这诗其实还有一层意思让读者体会,那就是对胜利的渴望,虽然不着一字,但我感觉意思在里面,因为只有战争胜利,亲人才能团聚啊,李白的诗很少给人悲戚感,也许原因也在这里。谢邀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9、最后四句由近及远,由面(战争)到点(征战者),由实及虚,是本诗最为出彩的地方。“戍客”两句写的是征人感受,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将士望边塞风光,思故乡亲人,叹命运悲凉的情景。“苦”字既包含着思归之凄苦,又是一种对频繁战争的诉苦,内涵一下就丰富了许多。最后两句诗人出人意料地没有进一步摹画戍客的内心感受,反倒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想象,想到闺中的妻子或许还在高楼愁肠百结,蹙眉叹息。这反而更加烘托了征人之“苦”,甚至比直接“诉苦”更能让读者切身体会。在“关山月”的壮阔背景之下,这浓厚的情思也就更加深沉了。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二、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氵

1、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出自唐代李白《关山月》,原文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汉下”两句使用典故,相传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一带与匈奴展开过七天的殊死搏斗,士兵伤亡在所难免。而青海湖地区又常年是唐军与吐蕃的征战之地,因此作者抒发了“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感慨。可怜将军百战死,古来征战几人回。无休无止的战争,让出征的将士难以生还,更无从谈起回到家乡。中间四句在诗中的过渡作用十分明显,从“战争”自然转到下文的戍客(征人),并不突兀。

3、前四句紧扣诗题,勾勒了一幅“关”“山”“月”相互融合的边塞风光,壮丽辽阔。“明月出天山”,这一表述并不常见。在古文中,“海上生明月”之类的表述似乎更多,而“山出明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联系下一句“苍茫云海间”,会惊奇地发现“云海”的缥缈迷茫与大海十分相似。诗仙在《关山月》的开篇第一句就将云月苍茫与雄浑的天山融为一体,意境浑融,而又富含新意。

4、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6、此句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7、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8、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9、(分析)这篇文章的抒情对象是月亮,作者将西北的月与江南的月相对比,并引用大量的诗歌名句,突出西北月的雄浑、苍凉、悲壮,表达对西北拓荒者的深情赞美。

10、孩子们现在真正需要做的,是要知道出题人的出题意图、答题技巧以及踩分点。

11、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12、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13、月夜是诗,是千百年来缠绵悱恻悠然而至的笛声,是用金线把情感密密穿插起的紫色织锦。月夜又胜于诗,有着诗的情感,又比诗更加的灵动、秀丽与婉约。只有他,才可以将无法言喻的万种情思淋漓尽致的展现,才可以说出人们心中封存以久的悲欢离合。

14、④白登道:白登山的山路。白登山:位于今山西大同的东部。《汉书·匈奴传》曾记载:“匈奴围高帝(刘邦)于白登七日。”青海湾:即如今的青海湖。

15、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6、我就去这里和你们一起赚软妹币啦,谢谢喽~。婆频悄穆锤玩这里的朋友真的非常多,有时候一问就是在那里玩的。www.xpj10mg/?573html

17、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意为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出自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关山月》。

18、帮助孩子全面攻克阅读理解难题!

19、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20、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三、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赏析《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3、《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来去随意,任天际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聚散虚空,无限苍穹,浮云卷起,浩瀚宇宙。看着画卷,想着诗意,云之海,云之趣。

4、就算是真算里程,也不应该从祁连山往玉门关算,而是要算从中原到玉门关的距离啊!我们刚刚说过这个望月的戍卒身处极西边陲,他面向东方,不仅看见了天山上的月亮,还感受到了从遥远的中原吹过玉门关的长风,这是来自家乡的风啊,这就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背后其实还是思乡。

5、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雄伟壮丽的天山,是新疆的象征,是各族人民的骄傲。

8、那些文艺而有韵味的句子!第一眼就被美到了

9、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10、⑦高楼:古诗中高楼多代指闺阁,此处根据语境应理解为“戍客的妻子”更为妥当。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11、阅读理解是有答题公式的!

12、八世纪的一个夜晚,在中国西北的荒野之上,迎着天边的圆月,一名白衣男子牵一匹瘦马逆风而行,如在镜中。其时胸中涟漪酒意,雄风生,气壮如依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他写下了这首乐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是李白。1300年后的今天,李白诗中的明月依旧照彻今人,“诗仙”却好似住进了明月深处,标志着唐诗精神永远的巅峰高度与透彻深沉,当中闪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今人以浪漫主义或诗歌技巧的言辞来赞誉李白竟显虚浮,倒是当年陪伴李白仗剑江湖行的月亮,以及他诗歌中涌现的各种月亮,构成了一条隐秘的线索,暗示着月亮与诗人的关系,诗歌与人的关系。

13、李白又是天纵之才,他的诗歌众体具备,各色兼长,均有不朽的篇章。其中乐府诗占他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他是唐代写作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也是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存诗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留传下来的共有230首乐府歌吟,其中有不少是拟古题的。《关山月》即为其中一首。《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这首诗,在内容上也继承了古乐府,但并不是老调重弹,而是有很大的创新和提高。

14、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15、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望采纳,谢谢

16、诗词名:关山月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乐府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7、“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1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

19、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20、出处:李白有的《关山月》。

四、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

1、在会话框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

2、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关山月》中的诗句。 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4、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5、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6、这两个标志性的地名一出来,马上我们心中已经自动升腾起一种苍凉的感觉,这就是边关呐。那西北边关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啊,李白说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大家看“明月出天山”,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呀?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海上,气魄都很大,但海是低平的呀,山势高耸的,海是流动的,山是凝固的,山比海更有硬度。所以看“海上生明月”会觉得廓大,而看“明月出天山”会觉得硬朗,天山不是大海,但天山之上是波翻浪卷的苍茫云海啊!一轮明月就在这云海之间穿行,这就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7、(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沐浴,本义指受润泽。结合句子意思,指的是林则徐纪念馆沉浸在苍凉、悲壮的月光之中,作者意在以月光的亮来陪衬林则徐被发坚强的人格。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阅读这个句子,写了作者抬头看月总会想到的事物,结合作者前文所写的内容,可见在作者的眼中月实为西北拓荒者、西北人的象征,赞美西北月,实为赞美西北人。

8、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9、守卫边关的将士望着边地古城,面色凝重思乡心切。

10、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770篇

11、紧接着两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个“几万里”,便将范围进一步拉开。这里的“几万里”历代存有争议。有些文人认为此处的“几万里”指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而还有一种(我也更赞同这个解释),理解为征人感受到的一种距离。通过下文可以看到,诗歌有描绘戍客的思乡之情,他们身在边塞,感受到这浩荡的长风似乎从几万里外的故园吹来。由此一来,这前四句虽然是写景,但暗含的一些情感已经夹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了。

12、如大海的波涛,如丰收的棉田,如放牧的羊群,如袅袅的炊烟……

13、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14、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1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6、古来征战杀伐之地,也没见几个人参战后能安全归来。

1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8、《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20、“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五、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么作者是谁

1、可以看下面的3分钟短视频,阿良老师对课程做了清晰的解说:

2、(李白的“边塞情怀")

3、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4、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5、这首诗在写法上,是从想落天外,到渐近人情;从个性的开篇,到共性的结尾。从想不到的好,到想得到的好,还是有点美中不足。因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写诗率意,虎头蛇尾的情况是常有的。比如写成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上皇西巡南京歌》),很带劲,后两句“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与此诗情况相仿佛。有位诗人说,读前两句大为雀跃,读后两句恨不得打他一砣。不过,就凭那个开头,可以不朽了。

6、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7、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9、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10、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1、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12、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两句五言唐诗

13、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14、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不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开头四句表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这是一般诗人难以企及的。

15、李白的边塞诗,善用丰富的想象,夹带大胆的夸张,描绘绚丽的色彩,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李白善用意向,《关山月》中的云海长风,明月天山就是一个典例。李白对意向的组合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初读不易把握,但是细细品味却有独特风韵。意向选择奔放,情感的抒发自然也不会囿于具体的时空。李白会用他自己的丰富想象力,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不愧“诗仙”之号。

16、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7、明月出天山下一句:苍茫云海间关山月(作者)李白(全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18、诗词故事|被汪伦骗到“桃花潭”的李白

1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20、“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苍茫云海间”。全诗如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