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100句)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
1、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2、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3、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4、(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黄四娘家的花开茂盛得把路都挡住了,千朵万朵的花把花枝都压低了。蝴蝶在花丛中不时飞舞,自在的黄莺快乐地啼叫着。
6、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7、”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朝朱熹的《春日》,意思是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朝韩翃的《寒食》,“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即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绿树阴浓夏日长“,出自晚唐高骈的《山亭夏日》,意思是绿树的树荫很浓,这个夏天很长,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出自唐朝韩愈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该句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
8、全诗语言流丽,描写自然,令人不知是在说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
11、辽阔的江南风景如画,莺鸟啼叫,百花齐开,村落中酒旗在春风中飘扬。昔日繁盛的南朝寺庙,如今都沧桑的矗立在烟雨中。
1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14、春天常见的花卉中,还有梨花、李花、油菜花、牡丹、结香等,红花酢酱草、红叶石楠也是春意浓重的花草,与各种春日花卉相映成趣,有关他们的诗句也不可胜数。
15、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6、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7、“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18、春天睡眠时天亮了都不知道,处处鸟儿啼叫。夜来的风雨,吹落了不知道多少花儿。
19、出自宋代朱熹《春日》,原文:
20、与白玉兰花期相近又同样极受喜爱的早春花种,可能非樱花莫属。早樱品种中,河津樱、钟花樱是最早带来春天讯息的花种,上海的河津樱2月下旬已经开花。随着近日天气转暖,一部分中樱品种如染井吉野已经悄然绽放,市民们在小区或办公楼下就能不时看到一两树盛开的樱花兀自灿烂,引来蜂飞蝶舞。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
1、“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2、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4、一旦证悟,就会发现圣人之道并不是什么玄奥高深的东西,只要你体悟到了,便能从世间的万事万物上都看出儒家之道、万物之理。悟道后的愉快、喜悦、安详的心情,和信步春光中轻风拂面、百花盛开的感觉,一般无二。
5、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寻芳:游春,踏青。轻易,寻常,随便。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6、开得团团簇簇的晚樱资料照片
7、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10、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11、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12、竹林外的桃花还剩几枝了,水里的温度渐渐升温鸭子最先知道。河边的蒿草长满了,正是河豚爱上来的时候。
13、全诗从一个赶路人的视角触发,颔联写细微之处,仿佛都能看见叶子上的雨滴。颈联一下子把镜头推远,却又凸现出镜头的焦点:江边渔船的渔火。尾联镜头突然放亮,百花盛开,充满了颜色,和前一联的黑夜渔火形成对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随时间推移,壮阔的春之美景跃然纸上!
14、仅从花型看,粉红的垂丝海棠和樱花不太容易区别,但垂丝海棠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花梗很长,花苞和花朵都坠在长长的花梗上略略下垂,由此得名。所以,如果你下次在路上遇见一树不知其名的繁花,可以先看看它是不是有长长的花梗,如果有,多半就是垂丝海棠了。
15、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16、春风不相识?春风相识?
1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8、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19、是宋朝朱熹写的《春日》的第四句。全诗如下:《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的意思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春气日暖,虽是“二月里乱穿衣”,但春天的脚步已然临近。或有人问:“春天在哪里?”聪明的你回答说:“春天就在我们眼睛里。”是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些都是春的消息。赶路的行人、勤学的孩童,不妨都暂时卸下重负,拥抱春天,跟随诗人的笔,去感受那万紫千红与无边光景。
3、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4、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5、诗词大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有人说,宋朝人写的诗,不能光从字面上看,都藏着好几层深深的哲理哩。这朱熹又是一个大学者,他可以“等闲识得东风面”,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啊。如果要大诗兄理解,他是不是想说:只要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生活一定会东风满面,我们的生命一定会进入万紫千红、生机无限的春天?
7、“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8、投稿的联系方式:lddaju@1com
9、——(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可爱的春日花草和吟诵她们的诗句,你都记住了吗?趁着春光正好,记得随时赏春踏青!
12、迎春花远看并不起眼,金黄色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倒垂藤蔓上,是上海常见的花卉。凑近细看,就会发现迎春花花型相当漂亮,金黄的色泽纯正灿烂,花苞上则显出一点点的红色,很是耐看。
13、也许是主人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14、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5、在上海市区,常见的春日花卉也少不了海棠花。海棠花品种繁多,最常见也极易辨认的一种是垂丝海棠。垂丝海棠的名气没有樱花大,但满树垂丝海棠开时,其气势和漂亮程度丝毫不逊于樱花。
16、稼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
1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0、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高骈《山居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朱熹《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带拼音
1、(大诗兄评)“万紫千红总是春”,无边光景,气象万千。朱熹不愧是千古大儒,写出来的诗就是振奋、提气,满满的正能量!
2、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3、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4、如果说白玉兰是春天的信使,迎春花则是春天当之无愧的时令花卉。这些天,各处公园绿地的迎春花也已陆续绽放。唐代白居易这样赞美迎春花: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6、《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7、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8、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顶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
9、在上海市区,与白玉兰一起出现的常常是花形和白玉兰相似、颜色紫红的花朵,这些就是白玉兰的“近亲”红玉兰,又名紫玉兰、辛夷。一般来说,红玉兰的花期比白玉兰略晚,因此当满树白玉兰开得如同洁白透亮的灯盏时,红玉兰可能还是含苞待放的状态。
10、这两首词我都很喜欢,也充满了画面感。而最有画面感的一首,却是大家都背过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实很多人以为这首诗就这四句。但这首诗真正壮美的是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樱花虽然是日本的国花,但因其花型之美,中国古代诗人吟诵樱花的诗句也不少。
12、在会话框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
13、今年的观赏桃花已经开了
14、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5、唯独喜欢生长在水边的幽草,黄鹂在树上鸣叫。傍晚春雨来得太突然,渡口旁早已没有人,只有一个小船横在那里。
16、整个春天,上海各处公园绿地花花草草竞相开放,春光无限,今天不妨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春天的使者,也看看中国古代文人如何描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9、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南宋朱熹写的《春日》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是朱熹的春日全诗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绝对错不了
五、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3、春日:春天。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4、(作者)朱熹(朝代)宋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二月天正是小草生长鸟儿啼叫的时候,河堤旁的杨柳不断随风飘动。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来。
7、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8、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9、主播:袁茵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10、唐代白居易赞美迎春花:
11、淡淡的云彩天上飘,风儿轻轻吹着我的脸庞,已经是正午了,我穿行于花柳之间来到河边。一旁的人不理解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是学那偷闲玩耍的少年郞呢?
12、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13、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4、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15、京城的街道上下着丝丝的春雨,远远望见成片的草地,走近一看却还是这么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最美的烟柳胜景布满都城。
16、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7、《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