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的解释(100句)
一、两岸青山相对出全诗
1、这是描写天门山的诗句,是一首山水写景的诗。诗句以诗人坐在船上向天门山驶去视角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坐的船向天门门驶去,越来越近,青山越来越大,而且是两岸对称,所以有“相对出”的说法。“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是向着太阳去的,时间是早晨或者傍晚,对面有一艘船来了,在阳光中慢慢变大。整诗有着一种气势磅礴的豪放,写出了天门山隔江兀立、对峙如门的雄姿,以及长江的浩瀚宽广。附诗全文: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诗人是在船上写的。或者准确的说,视角是在船上。他顺江而下,过了天门山,从西边奔涌过来的长江,向北面折了一个大角度,变成从南向北了,“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是这个意思。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6、诵读专家:鲍远明(合肥广播电视研究院主任播音员)
7、《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8、这是一盒优爸独创、会说话的有声诗词卡,共有52首注音诗词,同时还附有优爸创作的诗词故事,妥妥的背诗神器啊!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的是哪条大河?长江(楚江即为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10、(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11、(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1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3、作者属于哪个诗派?
14、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开:劈开,断开。
15、“两岸青山相对出”,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16、出处: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
17、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字面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整首古诗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诗句。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翻译为: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9、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0、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远处青山雾中现,瓦上蓝天似从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希望楼主能采纳,不够我可以再给一些。
二、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的解释
1、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游光辉
2、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3、在这首七言绝句中,诗人用“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样传神地诗句,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欣然目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青山似有情,张开臂膀将客迎;远客自多情,乘舟御风破浪行,阳光洒在江面上,若融金,似铺银,驶入天门山,眼界顿时开阔,心胸更加壮阔!这样意境开阔,气象雄伟,气魄豪迈,动静虚实,相映成趣的诗作不愧为古诗中的瑰宝。
4、“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5、《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6、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7、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仙”李白,总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
8、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了出来,脱口即成绝唱。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0、文字采编备注:本诗部分文字采编自网络并会进行备注。
11、“天门中断楚江开”,是说天门山被长江激流从中间劈开为两半,形成了现在的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山隔江相对。这是形容长江水流之急,具有开山之势。“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长江水东流到天门山时,折而向北。前两句是写奔流的长江水,而后两句则回到了诗人自己的船上。诗人看到那两座青山隔江相对,矗立在两岸,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2、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船沿长江东下,经过安徽天门山时,创作了七绝名篇《望天门山》。
13、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14、左边关注,右边打赏,我怎么这么机智(偷笑)
15、★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16、(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8、解释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出处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全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9、长按上方小程序即可进入
2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赏析
1、“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出自宋·林逋《相思令》〔吴山青〕。这几句大意是:乘船行于水上,两岸青山相对,一座一座迎面而来原作是一首抒写离情的词。作者写道:“~,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词中以两岸青山衬托男女离情,写得情景交融。这组句子现在可用来描写乘船观赏两岸青山的情景。
2、《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3、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4、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5、★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6、《望洞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7、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8、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9、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0、指博望山和梁山。出处于李白《望天门山》。
11、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情景。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包括东梁山与西梁山二山,两山夹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合称天门山。
12、作者属于哪个诗派?浪漫诗派
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的是哪条大河?
14、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15、江水形成一个个漩涡,小船颠簸不止,好像一不留神就会被江水吞没,当真让人心惊。正当我们为诗人捏一把汗时,江水又重归平静,真是一波三折!
16、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1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18、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19、监制/陈真主编/唐经刚
20、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四、两岸青山相对出是哪一首诗
1、点击上方优爸课堂关注,陪孩子学诗词
2、诗以赏心,画以悦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孩子们在诗中赏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当他们铺纸勾勒出心中领悟到的意境与生命力,诗便不再是远方,而是日常。
3、来字,使画面顿显活跃,具有不断变幻的美感。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5、★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6、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7、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8、故答案为:船、地面(或两岸、青山)、“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3)同一个物体,以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孤帆一片日边来”。
10、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在诗中是站立的意思。《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及释文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1、去过天门山的人都知道,隔着辽阔的江面,东梁山和西梁山海拔不足百米,既不巍峨,也不震撼,但是被诗人写得如此雄浑开阔、气势磅礴。这不禁让人感慨诗人那梦笔生花、点石成金的创造力。
12、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13、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14、(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15、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16、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17、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1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19、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20、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五、两岸青山相对出是哪首诗的
1、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处风景
2、获奖小攻略:留言要趁早;内容要正好;转给朋友帮帮忙。
3、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4、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5、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是出自唐朝李白《望天门山》 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小儿垂钓》|《春夜喜雨》|《池上》
8、都是这个江东。而李白眼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个“出”,包含有“出现”、“突然出现”、“突兀”等多种意思,有一种动态感、惊喜感。
9、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10、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11、★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2、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13、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14、喜欢就给优爸点个赞、留个言再走呗!
1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体现了什么哲理?
16、从事英文教学十余年研读万千中英文绘本读物为孩子们选好书、读好书是我的热爱和乐趣欢迎收听荔枝电台
17、点击小喇叭收听/记得分享给小伙伴哦
18、★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1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20、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 2023戴资颖的微博优美说说(时间,连一个解释的机会都吝啬)
- 2023龙力的微博个性说说(那个你所谓难以解释的假话,实)
- 2023石泉吧的空间伤感说说(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喜欢一个)
- 孙渡的微博优美说说(解释: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
- 邓建泓的微博经典说说(有些事终究没有解释,有些故事)
- 汪小君的快手心情说说(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是解释不通的)
- 朱历的空间爱情说说(解释永远都是最懦弱的借口,离)
- 2023三亚王的空间个性说说(每一个解释,都是虚伪的掩饰,)
- 2023易巴特的微博优美说说(时间,连一个解释的机会都吝啬)
- 芥川慈郎的空间爱情说说(解释永远都是最懦弱的借口,离)
- 顾若凡的空间后悔说说(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不老实)
- 张诗佳的空间后悔说说(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不老实)
- 李晓林的qq经典说说(也许我不能解释你的苦楚,不能)
- 申恩庆的抖音心碎说说(你用一夜的时间解释几年的过错)
- 扬州公交的qq经典说说(也许我不能解释你的苦楚,不能)
- 关于马的成语和解释(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