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图(100句)
一、清明上坟
1、第一:在去坟墓之前,祭品是不可食用的。在清明节献祭之前,准备祭品非常重要。每个家庭必须准备三个祭品。有很多关注它。需要新鲜的整只鸡,整条鱼和一块猪肉。另外,准备三碗“干净的米饭”和三个酒杯。只要是祭品,就必须是干净的,这意味着虔诚。因此,在进入坟墓之前,请确保不要吃祭品,尤其要注意的孩子,如果您不专心,可能会因为无知而感到后悔。
2、►白事的拼三鲜有纸火味?|榆记
3、跪头、作揖,起身。
4、当时灭火技术和装备落后,山火不但让人们能够丧失居栖之地,也重演了对介子推的火烧之难,所以,这个时间禁烧纸,就是避免犯晋文公的忌讳,也是对介子推的崇敬,这个习俗慢慢流传下来,就形成了地方规矩。
5、在这个时间点正是万物复苏之时,祭拜可表达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6、►读城记—榆林城大美何所在|榆记
7、前三后四可以理解,因为要遵从寒食节不生火这一具体要求,但左五右六的这个情况就需要根据十二时辰来分析,早上五点之后天刚刚亮起来,正是万物复苏最佳时间点。
8、清明扫墓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9、过于红艳的饰品衣物不要带
10、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11、清明上坟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去,但是一般人都不带孩子去。因为孩子小,迷信的讲法,怕孩子遇见不干净的东西。
1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13、鲜花、香、烛、烟、酒、糖、果、元宝、纸钱等。
14、清明节祭祀程序大致是这样的:
15、其实清明节的历史相比较于其他传统节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们心中的孝道愈发浓厚,久而久之就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当然,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颇具深意的故事,清明节也不例外。它的背后正是我们熟悉的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
16、谢邀请;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聚合寒食节又临春分节气,主要的活动是祭祀,祭祖,文化底蕴丰厚,遂形成了今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但清明节去不去扫墓都不是必须的,祭祖也就是对祖先的一种祭拜,常年在外地工作没时间回来祭祖扫墓是可以理解的,清明节想回就回,也没有硬性规定,只不过我们出来工作了,也就只有过节才有时间回家看父母,自巳做好选择就可以了。没必要追究长年在外地工作的人回不回来扫墓。
17、注意事项:一定要清理干净现场,不要留下半丝火星,安全第一!!!
18、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可以往坟上添些新土陪护,再烧些纸或香酒供奉,开始祭祀。
19、扫墓时要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不要穿大红大紫的鲜艳衣服,尽量不要佩戴颜色鲜艳的配饰,头发不要遮盖额头。
20、传闻重耳在自己最为窘迫的时候连一顿饭都没着落,越是这样危难时刻他越能给人以“惊喜”,重耳表示想要来一顿肉食,这可让周围大臣们急得不行,这样环境里如何寻来肉食?
二、清明上坟图
1、清明扫墓挂白纸象征着子孙一年一度为祖先的居处所添的新瓦,也可以具有识别的作用。到了清明节,凡是墓头有墓纸的,就表示这座坟有子孙来祭扫,如果没有的,就是没人祭拜的孤坟了。“挂纸”之后,还要准备简单的供品来祭墓、烧纸钱,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挂纸”的仪式。清明节“挂纸”又叫“压纸”,也有叫“挂坟”的。这些称呼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挂纸”所用的“墓纸”是长方形的,颜色有黄、白,也用五色纸当挂纸。挂纸之前,一般要先铲除墓上的树枝、野草,再将墓纸两三张一叠折做波纹状,再用小石块分别压在墓头、墓碑及墓旁的“后土”(就是土地神)上。也有一些地区不拘数量和方位,直接将墓纸按入墓土。
2、心理问题,没关系的。是你太思念你的亲人了。过些天自然会好的,你想啊,你故去的亲人一定会保佑你的。如果你还有顾虑,不妨到药店买些酸枣仁吃吃。祝你好运!
3、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4、清明扫墓日期一般以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也有地方风俗是前三天后三天;
5、第二: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在坟墓上献祭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也代表了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因此,在坟墓前牺牲时,禁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而去坟墓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清理。墓地上的杂草和其他物体,然后按照长者的顺序开始耕种土壤;第三:不要嬉笑打闹。在整个祭祀过程中,为了表示对祖先和祖先的尊重,最好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安静。您不能谈论与祭祀无关的话题,并且严禁在笑和玩的场景中出现。保持认真和深入;
6、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7、清明节扫墓的最佳时间是清晨5点到7点。如果你起晚了也最好要在下午3点之前完成扫墓。不过,中午12点也是一个不错的扫墓时间,因为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还有就是要以当地的扫墓习俗为主。
8、前面说了这么多清明扫墓禁忌,其实清明主要是缅怀先人的日子,只要我们自己带着敬重心情,就自然可以避免许多禁忌了。
9、晋文公为将介子推逼出,便出一策,让手下放火烧山。山火尽,却没见介子推出来。
10、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这时候的山林枯枝落叶比较多,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扫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火。工具/原料清明节方法/步骤1选择合适的天气去做清明,尽量不要在大风天气扫墓,防止燃烧的黄纸被吹入草丛造成失火。2烧香、纸,燃放鞭炮时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要将鞭炮扔进干燥的草木丛中。3扫墓时尽量不要在山林里乱扔烟头,避免烟头将枯叶点燃引起火灾。4扫墓时尽量先将墓前清理出一片空白地带,然后再烧香、烧纸,防止无意中引发火灾。5扫墓时尽量等待黄纸燃烧干净后再离开,离开前可以用泥土将火星盖灭,彻底清除隐患。6利用鲜花替代香烛、黄纸进行清明扫墓,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虚拟扫墓。
11、不可嬉戏打闹、谈论先人。
12、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13、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的东西,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如果已经拍摄过,赶紧删除或把相片烧掉。
14、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15、祭祖当日早上一定要吃素食,就如平时去寺庙敬香一样不能够吃荤菜,不小心吃了荤菜也应该刷牙后再去祭祖,这是对神明祖先的尊重。
16、.......................................................
17、重耳最是不能接受这个结局,他一怒之下带人来到介子推所在的这个山林里,多次寻人无果后他一把火点燃整片山林,整个地方烟火漫天看起来格外震撼。
18、直到现在,中华词典里仍有一个成语叫“薪火相传”,就出自这里。
19、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20、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
三、清明上坟贡品买双还是买单
1、压好烧纸后,要用刀砍除坟墓上的柴草,除去坟地旁的杂草,然后在远处挖一些土,用手捧着土往坟上撒,说是给坟盖被子,千万不要把东倒西歪的石块扔掉,而应该只加不减。
2、介子推辅助重耳立国后,不贪名利,激流勇退,携母亲隐居家乡绵山,躬耕田亩,不问政治。
3、清明节又称祭祖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清明节的隆重程度不次于春节。
4、孕妇与身体状态不好的人不要扫墓。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还有身体状况不好的人也要避免扫墓。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5、►“难癨”:陕北俗话中的智慧痛苦|榆记
6、清明上坟是对先祖的尊敬和孝道,不上坟的人被认为“不孝”。
7、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8、清明节的由来还是值得深究的,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习俗,所以被人们重视无可厚非,但同时期也存在很多其他节日,诸多节日在一起多少会形成比较。现实情况是这样的,现今社会里诸多节日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逐渐淡化节假日氛围,清明节却能“不受侵害”地保持着传统氛围。除此之外,人们对清明节的关注度越发拔高,国家还直接将它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9、鲜花、香、烛、烟、酒、糖、果、元宝、纸钱等。
10、重耳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在不断努力下他终于攀爬至巅峰。
11、有些地方是前三天后四天上坟比较好,而有些地方是前七天后八天上坟比较好,还有些地方是前十天后十天上坟比较好。
12、禁穿大红大紫的衣物。
13、花圈为丧礼专用的。参加葬礼时,人们常常敬送花圈,作为对逝者的追悼。花圈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教堂中的祭司后来也戴起花圈来,花圈传播到各地后就不一再地是教堂专用的饰物了。古代西欧曾用花圈作为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印度和缅甸,至今还保留着用蔷薇花做成的花环给贵宾戴上以表敬意的习惯。花圈,原来作为礼物,以示尊重和敬礼;以后逐步演变成对去世的亲人和好友敬献花圈,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14、这么对比下来,中国似乎对信仰没有那么坚持,国人们对社会主义科学反而会有更深的见解。
15、现在,很多人出门在外,不方便回老家,可以釆取遥寄的方式。即面朝家乡方向,点三柱香,心里默念祷告祝福,烧上纸钱,让先人知道心意亦可。
16、一般来说70岁以上的老人家、怀孕的妇女或者正在生病的人,阳气较弱,不宜参加清明扫墓活动,另外来例假的女性以及儿童也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尤其不要下午三点以后参加,上述人群如果确实避免不掉,可以佩戴一些玉器配饰;
17、那位年轻人将奄奄一息时,央求老者给他找点肉吃。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荒野,老人无耐,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剜出一块,用它烧了一碗肉羹,端给年轻人吃。这就是“割股啖君”典故的由来。
18、扫墓结束后,离开墓地的时候,大踏步走不要回头,进家门前根据各地风俗,可选择跨火盆或以水为镜照一下自己;
19、清明上坟磕头磕法:一是“三拜三叩”。其仪式是先做合掌、下拜,再屈膝下跪、磕头,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个头后,起身站立、后退半步;停数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头,即第二个“一拜一叩”;依此再做第三个“一拜一叩”。二是所谓的“三拜九叩”,实际上是重复做三次“一拜三叩”,中间有两次起身站立而已。三是“三拜九叩”,类似重复做三次“一拜三叩”,但手势可能与拱手、合掌不同,中间也不起立。
20、古人有句诗词说的非常贴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话让人们感受到清明节的凄凉氛围,同时也是引人缅怀老一辈过去的时光。
四、清明上坟带什么供品最好
1、祭祖扫墓是清明节南北方共同的习俗,而上坟一说出自北方,为北方方言。
2、阳间人们扫墓的时候需要做上这些动作,首先就是准备茶,酒和一些丰盛的菜品。过后点燃香火准备祭拜阴间祖先,同时在周边摆放一只佛香!
3、无奈之下,介子推等到重耳昏过去的时候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就这么炖了一碗肉汤,倒是极为美味。
4、我们倡导鲜花寄哀思,不点香烛,不烧纸钱,如果不得不点烛烧纸的话,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及生态保护。
5、咱们都知道,清明节祭拜祖先是表示纪念和哀思的,不是去玩乐的,所以饰品和衣着也要注意。
6、地域不同,风俗各异。入乡随俗就行,一切图的是心灵的安慰,也不要过分强求便是。
7、据说,要是携带这些东西,祖先要是泉下有知的话,也会认为这是大不孝的表现,又怎么可能会给后人赐福呢?
8、撒零食供品。把带来的肉丝、馒头、水果之类瓣成小块,用力扔出坟墓两三米外。
9、►陕北方言,你“害哈”多少?|榆记
10、这年轻人就是晋国公子重耳,为“晋文公”。而那位老者就是名相介子推。
11、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不可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地大小便等。
12、摆供,根据先人爱好习惯,把带来的各类供品糖、果、烟、酒等供于墓碑前;
13、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这样是对祖先及先人的不敬,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首饰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内衣及贴身衣物都不可穿戴有关红色的,若有,一定要换掉。
14、每个地方的文化差异导致扫墓祭祖有不同的风俗,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我们也要多听听老人的意见。
15、►榆阳传统生育习俗,有多少还在传承?|榆记
16、确切说,寒食节应该在冬至105天后,也就是清明节前两天。
17、准备的东西数量为单数,一个,三个或五个。
18、提早上坟也能表达对先祖的尊敬,太迟了有点对先祖不尊之意。过去农村经常听人说,哪家没有及时祭祖,亲人会托梦等等。
19、没曾想,当初重耳和介子推两个人的“恩怨”竟然会逐渐流传至今,这天也被人们称为寒食节,扫墓祭祖等活动也在这天举行,全国上下亦是如此。
20、在现在看来,女婿上坟辱人完全是糟粕。清明是祭奠先人的节日,晚辈去祭拜先人,缅怀纪念,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现在很多老丈人看来,一个女婿半个儿子,和女婿关系好的很,也不会计较那么多了。不知道你们那儿上坟的都有哪些人?女婿能不能去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五、冯仑 清明上坟
1、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
2、............................................................
3、忌荤腥,以素食水果点心为主。也有地方在家里做“清明羹饭”,饭可晕可素,依先人喜好来,但青团必不可少。青团是用艾叶捣汁后与糯米粉揉合在一起做成的团子。
4、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浙江丽水一带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还有的地方放得更宽,称“前七后八”。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都是可以的。
5、我们倡导鲜花寄哀思,不点香烛,不烧纸钱,如果不得不点烛烧纸的话,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及生态保护;
6、►博大精深的陕北四字方言,你还知道哪些?|榆记
7、其实早在古代人就对清明节格外上心,他们的心境大抵也是这般无法平静吧,而演变到今天,清明节更是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身处氛围还相当浓烈。
8、最后是焚烧纸钱、冥钱、纸币、金首饰、各种衣物、手机、手表等,一边焚烧一边祈祷,呼唤祖先前来拿取金银财宝,并且鞠躬作揖,带去的茶、酒倒于焚烧的东西的四周,等所有东西燃烧完毕,点燃爆竹,以示告辞。
9、(添土):以前的坟墓是用土和石头堆的.经过雨水的冲刷.总会出现的小漏洞.所以每年的清明都在去上坟.看看有没有漏洞之类的.而且添土更代表了对死者的思念想念之情!
10、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就是上门女婿。上门女婿是可以上坟的,同时也可以打理家中的一切,自然也会有继承财产的权利。而且注意的是,一般入赘女婿家的孩子的姓氏以女方为主,会按照女方的姓氏来给孩子取名字,也意味着给女方的家里传宗接代了。
11、作用很简单,即用来祭拜镇守地面的土地神,这么些年他们照顾着一方土地十分不易,应以虔诚之心对其表示感恩。
12、如果有什么心事心愿还可以向祖先求助,然后是“飘坟”——把带去的烧纸放置在墓门的上方,利用土块压住,左侧的山神土地旁也要压烧纸。
13、一般情况下在陵园周边,清明前后几天交通不会通畅,建议您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14、戳上面的榆记关注我们哦!
15、清明节祭祖,已经成为咱们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正确的祭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天一定不能嬉笑打闹,要恭敬严肃。
16、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17、►老榆林四合院,悲欢离合中,人情故事里~~
18、修整坟茔。除去立碑处两侧杂草,在远离坟墓的地方取土,填塞鼠窝蛇洞,用脚踩平,并查看周围水路是否畅通。切忌动坟头及两侧。
19、清明节当天,即4月5日,相传在这一天烧纸钱会事半功倍,纸钱面值翻倍。
20、注意森林防火。祭祀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明火,要注意周围林木的防火,不要在易引起火灾的林间、草地等处燃放烟花爆竹,如果祭祀用火一定要等火种熄灭后人才离开。在山林、杂草密集地段严禁使用明火,还可改用鲜花扫墓,既表达了哀思悼念之情,又避免了意外火灾的发生。风大的时候就尽量不用火烛,在树林里头尽量不用放鞭炮、不点火烛。是不能放冲天雷,冲天雷如果冲到草丛里去了,很快就会引发山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