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有关清明的诗配画(100句)

2023-04-29 20:34:5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有关清明的诗

1、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2、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

3、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4、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5、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6、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7、朴素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整首诗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可以使人从中领略到不同程度的审美意趣。

8、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9、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10、译文: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11、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12、牧童遥指:遥指就是用手指指向远处。一般是用一根手指指向远处。所以猜数字为:

13、杜牧画像,出自《晚笑堂竹庄画传》作者上官周

14、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5、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6、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韦庄《长安清明》

17、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8、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9、这是一首借“清明”之题抒写生者人生观的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起于眼见之景、联想之人,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够乐观,但就看似不够乐观的感慨背后,流溢着诗人无限的愤懑之情。

20、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二、有关清明的诗配画

1、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3、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4、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5、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6、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7、一方面得益于其语言的平实质朴,在今天经常被当做少儿的科普读物,从小就认识;另外一方面,也非常契合清明小雨,扫墓踏青之景。

8、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9、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10、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11、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12、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1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14、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15、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16、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18、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逐渐消逝。“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19、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三、有关清明的诗歌朗诵小学生

1、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2、这里并不是说通俗易懂是坏事,但是确实也不符合杜牧的诗歌风格,反而和白乐天的诗歌风格很相似。这种让老太太也要读懂的风格一直持续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4、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

7、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8、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9、截取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10、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1、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12、(4)罗继祖.《清明》绝非杜牧诗(J).社会科学战线,1995(3):

13、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15、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16、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17、《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18、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19、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20、古代有游春的习俗,多选在清明时节,作者为了借用女性口吻来描述一个生活片段,于是以此为题而作下这首咏节令之作。全篇幽思含婉,清丽轻灵,表达出百无聊赖的阑珊意绪。

四、有关清明的诗歌朗诵词

1、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3、(1)张庆捷.杜牧《清明》诗与扫墓风俗无关(J).文学遗产,1993(1):

4、写了清明时节,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飘向远方的情景。赋予断线的风筝人的情感,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

5、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7、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8、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9、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10、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唇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11、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12、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13、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14、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15、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16、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17、那么最早的《清明》是出自哪里呢?答案是宋代的少儿科普读物——千家诗。也就是说,中间隔了好几百年,突然找到了这么一首杜牧的诗歌,让人十分生疑。

18、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1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20、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

五、有关清明的诗词文章

1、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2、但是“清明”这首诗太过简单,读下来就知道什么含义,非常通俗易懂。

3、清明节已至,朋友告诉我晴空下碧绿的原野尽头,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杨柳丛,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5、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6、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7、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8、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9、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10、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独坐空堂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11、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12、清明时节,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

13、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14、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15、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16、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7、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18、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19、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20、杜牧,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他也是语文书的“常客”,入选教材的有《泊秦淮》、《赤壁》、《阿房宫赋》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