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李白的故事听过没是什么意思(100句)

2023-04-20 13:17:4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李白的故事

1、夜晚的清溪,街头热闹非凡。各种美味小吃琳琅满目,街道两边尽是摆满了各色商品的货摊。李白走在清溪的小巷子里,饶有兴趣地听着街边小贩子的吆喝声。书童在一旁,也感到很新奇。

2、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3、亲爱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我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小莉。

4、李白开心极了,他高兴的跳了起来,仿佛已经到了!他飞快的划着小船,比划快艇还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可他没有看到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呀?他又气又惊,这时汪伦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5、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6、一天,贺知章去找玉真公主,路上主看见了李白。可贺知章不认识李白是谁,但看李白的样子,长得很不一般,而且特别像仙人。贺知章也气质非凡,就跟这个人聊一会儿天,聊这聊那的。

7、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8、“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

9、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10、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11、致力于培养儿童国学素养与写作能力,旨在让孩子爱上古诗词、写作,提升孩子自我成长能力!欢迎关注,支持原创。

12、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13、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

14、天宝元年,因为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走路迎接他,“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15、是夜,月明如昼。李自在江头畅饮,忽闻天际乐声味亮,渐近舟次,舟人都下闻,只有李白听得。忽然江中风浪大作,有鲸鱼数丈,奋猛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施节,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

16、从小聪明伶俐的李白也有普通小孩子的习性:调皮捣蛋、贪玩和不爱学习。他在紫云山学习时经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去玩,在一次玩耍途中见识了一位老婆婆把拇指粗的铁杵磨成绣花针的过程,让他深受启发:成功需要靠坚强的毅力和耐心。从此刻苦学习,终成一位杰出的大诗人。

17、这天李白乘船经过嘉州时,刚在船舱睡醒的李白觉得有点闷热,便掀开船舱的布帘,来到船头。由于久居深宫,李白很久没有欣赏到山野乡村的自然风光了,更别说呼吸这傍晚时分的湖光山色了。他就象孩子一样,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从水面飘来的略带鱼腥味的江风,那感觉仿佛是吃着山珍海味一样舒畅。

18、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19、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20、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李白的故事听过没是什么意思

1、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公元701年,他出生在随叶河畔一户商人家里。5岁的时候全家一起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2、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3、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4、这段路真长,李白在水上漂流了十五个月还没有到,这时忽然接到圣旨,说要大赦天下。这下可高兴坏了李白,他立刻乘着一叶小舟,这时的李白心情无比畅快,那些面熟的小猴们还在和自己打招呼呢!李白越来越高兴,这时的李白同学似乎已经忘了之前的经历,还想再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呢!

5、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6、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这么粗的大铁棒磨成一根针,这可不容易啊!你在开玩笑吧?”

7、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8、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9、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10、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你的转发能帮其他宝贝更好入睡哦!

13、有一天纪老头突然因病而去世了,李白喝了一口纪老头给李白留下的酒写起诗来,诗的内容是:

14、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15、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16、“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但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但是,您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1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8、李白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吃穿不愁,他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养成了他贪玩的习性,又加上他有些害怕困难,认为书有那么多,那么难懂,一辈子也学不好,所以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常常是人坐在书桌前,心早就飞到外边去了。甚至有时索性丢下书本,偷偷地溜到外边去玩。

19、在这孩子1岁抓周的时候,他抓了一本诗经。孩子的爸爸高兴坏了,更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子了,时间飞逝,转眼间,孩子已经7岁了,还没有名字。

20、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兴高采烈地在后花园里游玩。看到天气晴朗,突然想写诗了,他大声说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嗯,下一句可写什么呢?”这时候李氏从屋中走出来,随口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这声音从屋中传来,随着声音的出现,跑来了7岁的孩子。

三、李白的故事100字

1、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2、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3、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

4、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5、白去了采石矶,在那里只有一家酒店,所以李白只能在那一个地方喝酒。酒馆的老板姓曹,所以大家都叫他曹老板。在这个酒店里有一个小伙计,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所以在李白喝完酒要走的时候,小伙计每次都给李白倒上满满一壶酒。

6、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7、李白不仅诗文好,剑术也很好哦!他十步杀一人,在大唐剑术李白排李二名。他喜欢穿白色和紫色的衣服,古代时紫色和白色都是有名气的颜色,衣服配上剑,很霸气。

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

9、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10、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11、唐天宝三年,李白因政治失意离开长安,沿黄河东下漫游,在洛阳与杜甫相遇,后又在梁园遇到同样怀才不遇的高适。三位伟大诗人相遇,意气盎然,觥筹交错,谈古论今,披肝沥胆,挥斥方遒。豪情风发的李白胸中意气涌起,笔走龙蛇,在墙上题诗一首,即著名的《梁园吟》。李白离开后,梁园的僧侣不满于好好的白壁竟被写满了诗,打算清除墙上文字。

12、扣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13、征召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14、我认为贺知章不自私品德高,不是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这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15、李白十四岁的时候,来到南浦,当地有一个姓胡的乡绅,非常自大。他常常自以为很有学问,看不起别人。听闻了李白的名气,于是想要考一考李白。面对胡乡绅的刻意刁难,李白一一对答,胡乡绅满脸通红,慌忙跑出了房间。从此以后,胡乡绅再也没有蔑视过李白,反倒是对他无比尊敬。

16、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17、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

18、李隆基连头都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

19、皇帝很生气,但也舍不得李白这个人才,就给他80篮金子,亲自目送李白回了家乡。

20、今天的小主播是徐凡小朋友,他给大家讲的是诗仙李白的故事,李白从小贪玩,不好好读书,当他看到老婆婆都能将一个铁杵磨成针,李白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意义。

四、李白的故事

1、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2、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年级十班的邓雅欣!我今年七岁。我是一个聪明伶俐,开朗活泼,也和李白小时候一样有些贪玩的小仙子,我平时爱好比较广泛,尤其喜欢画画。我希望长大以后当一名画家。

3、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4、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七次游览南京,他在南京结识了不少红粉知己,也留下了非常多关于金陵的诗篇。下面就讲述李白在金陵遇到红粉知己的故事。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6、但是小伙计还是开着这家酒店,太白酒家今天还留传下来,你们到了采石矶也要来喝一口哦!

7、舟人都惊倒,须臾苏醒。只见李学士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明日将此事告于当涂县令李阳冰,阳冰具表奏闻。天子敕建李滴仙词于千石山上,春秋二祭。

8、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9、这些动人心魄的诗句在中国文学史里永远闪烁着光芒,也引得无数人对李白的剑术充满了遐想。

10、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11、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12、数学书单|看过不愁孩子将来学不好数学

13、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14、60岁高龄请缨出战

15、李白和伙伴们在一起玩,早把父亲的叮嘱忘了,读书的事也早就丢在脑后了。

16、然而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只好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17、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于是即席写下了着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看做狂人。

18、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极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不过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19、天宝十三年,这时的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本来说隐居应该是很悠闲快乐的事儿,初春的一个晚上,李白正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看来是在想什么事儿,李白也说不清楚,反正心里就是不踏实。

20、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五、李白的故事50字

1、点击标题下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关注

2、醋店遇知音,李白高兴,与店家聊起来。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说:

3、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李白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搅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被尊称为“诗仙”。有一天李白漫游到一树林,飞起一箭连续射死了两只老虎,救了纪老汉父子俩。唐玄宗厌倦了乐班的陈诗旧调命李龟年找来李白,李白己经喝得酩酊大醉,唐玄宗见状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憋着下肚子气蹲下为他脱靴。

4、科普书单|1000个小时陪读才磨出的泣血推荐

5、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6、汪伦把李白拉上岸,带到自己家,请他签名。李白签完名汪伦让李白在这里住上几天,李白高兴极了,跳了起来都快要跳到天上了!

7、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

8、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9、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10、老人伸手捧起墨迹奔回茅屋贴在墙上。

11、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12、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朝廷上下没人认得。为了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气。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13、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14、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15、唐玄宗听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一时都没了主意。唐玄宗就问李白怎么办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说:

16、胡乡绅不服气,又指着墙上画(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出了上联:“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17、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18、第二天,唐玄宗召见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汉语后用吐蕃语把《答蕃书》宣读了一遍。吐蕃使者连忙答应把《答蕃书》带给吐蕃首领。后来,吐蕃也没有来找麻烦。扩展资料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9、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20、“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