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青春的读后感600字(100句)
一、韩寒青春
1、前几天接受了“一条”的访问,聊了不少。我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这也是我这些时间的所想所得。
2、(5)2004年:小说《长安乱》、文集《韩寒五年文集》
3、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
4、○欢迎加入小也电台听友群,每天九点半相约线上“为你读书”会,回复“也粉”获取加群方法。
5、少年时代的韩寒并不算是有崇高目标的青年。1998年,韩寒选择松江二中的初衷并不是冲着这所学校的百年声誉,而是想和当年的女朋友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但他自知成绩不佳,依靠长跑加了8分才被破格录取进入松江二中。
6、紧随这些成功之后的是学业上的一场“灾难”。高一期末考试,韩寒七门功课全部不及格!后来,韩寒自我解嘲说这是“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7、我反智么?是的,我反弱智,我还反各种束缚人的体制。我学历低,学识差,也有很多的缺点。我有恶趣味,但我最怕无趣,我口无遮拦,但我最恨道貌岸然。我常说错话,得罪人,也常道歉反思。此番我又发现我17岁的书中有一句话错了,那就是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8、我看过韩寒的几本书,感觉不是很好也不很坏,他算个青年才俊,但也难免流于才气的迷雾。但韩寒也是在进步的,十年之前的韩寒才气盛,如今才气略减,但认识和思想却要深刻和深入了。每一个进步中的人,我都认为这是的希望,当然有人要说人人都在进步呀,我这里的进步特指在人文关怀和自身学养上。
9、然后,让我们说回到火车上吧,这一路我几乎没怎么睡觉,因为以前无论如何,我都是在家的旁边,那十几公里骑车,等到了晚上,我都会回到我的家里。无论我那个时候多么的叛逆,对父母多么的厌烦,但,我终会回到我的家里。
10、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毒》《毒2》
11、看时评,便能看出作者的思想价值观,韩寒一般就身边之事,网上之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文关怀,也还有理,但也因年轻所以浮了点、片面了点是正常的。韩寒是个有个性且善良的人,是有爱心的人,有正义感的人,且敢于发出声音的人,虽然他的声音不一定正确,但他比一些只知歌功的人好到哪里去了。
12、那我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停寻找自己所热爱的一切,那我就喜欢骑车,喜欢远行,喜欢写作,后来喜欢赛车,在我小的时候喜欢阅读,喜欢钓龙虾,喜欢踢足球,这就是我的兴趣,让我的人生有了目标,也让我有了一技之长,不给这个社会造成负担。
13、(9)2008年:杂文集《杂的文》
14、虽然头两年的成绩很差,但我却一直很开心,因为我找到了一个目标,我虽然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光了,快要租到北京的山里去了,但是,我还是很快乐。
15、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人之所以活得累,是由于放不下架子,撕不开体面,解不开情节。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情侣间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幻想彼此的未来,却惦记着对方的过去。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废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句。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费力气的行径。
16、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他的生活真实记录。
17、郭金明的《小时代》描述了充满活力的上海。历史是由富有的孩子们的各种眼泪所迫。主人公林晓、南翔、谷丽和唐婉的四个女孩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人生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看法。面对切割与混乱之间的情感纠葛,他们经历了友谊、爱情和亲情的巨大变化。《小时光》在2013年发行了27天,最终累计票房达到83亿元。
18、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9、(13)2013年:杂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20、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延续韩寒以往的风格,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开创了韩寒“公路小说”的新概念,新品牌,较之之前作品有更鲜明的人性,更深的现实意义。
二、韩寒青春的读后感600字
1、早安,一个80后的射手座妹纸,目前从事平面设计师。喜欢简单且随性的生活,热衷于不断地提升自我。同时,爱画画,爱音乐,爱旅行,爱阅读,也爱电影。
2、(11)2010年: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杂文集《草》、文集《青春》
3、所以特别推荐这部《飞驰人生》沈腾的演技搭配特有的“韩寒式幽默”毫不冲突!还有腾格尔真是被唱歌耽搁的一名喜剧演员!
4、《光荣日》是作家韩寒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七个大学毕业生的事。躁动的他们模仿“竹林七贤”到一个县城支教。在那里,他们盖房种菜、研究枪支炸药,遇到了精神病歌手、三陪女等同样“不正常”的人,发生了“不正常”的事。
5、但是,我有一件事情很自卑,这个事情也要告诉大家,这说明了,的确经济的独立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我一直骑着一辆女式自行车。
6、(12)2012年:杂文集《脱节的国度》
7、人生就像一条河流,随时都会处在分岔口面临各种选择。假如当年韩寒听从体育老师的建议,上海人或许又多了一位刘翔式的长腿飞将。当然,也就不会有赛车手韩寒,也不会有“文学韩寒”或者“公民韩寒”之类的称谓。
8、《三重门》是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梦想。
9、这个暑期档电影票房角逐,前半期看点是以《变形金刚4》为首的5部美国大片不出一月狂卷40亿元人民币,后半期的重头戏是“美片清场”之后,媒体联手推给公众的郭敬明《小时代3》与韩寒《后会无期》之“郭韩影战”。我以为,郭片恶俗,韩片猥琐。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
10、有一次,韩寒身披一件黑色修身加长款羽绒服来到片场,邓超毫不客气地调侃道“太娘了”,一向以调侃别人见长的韩寒一时语塞,“花容失色”地询问助理:这不会是女款吧,不会穿成我老婆的衣服了吧?如此重要的事情问了三遍。确定不是女装之后,邓超脸上的笑容依旧荡漾,韩寒耿耿于怀,决定脱下黑色羽绒服,又穿上了从《后会无期》开始就广为粉丝津津乐道的榨菜色棉衣。
11、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在百万名大学毕业生矗立桥头人不识的时候,韩寒通过它的努力证明:自学也能成才。
12、2004年《长安乱》《韩寒五年文集》
13、《乘风破浪》是我参与的第一部电影。我负责纪录片拍摄,每天手持相机,躲在摄影机后面,捕捉与阅读片场的蛛丝马迹。从电视节目工作者、电影爱好者猝不及防地转型为电影从业者,电影于我,终于不再是小处男的春梦。
14、“韩寒是我们同学中真正的佼佼者,他比我们都强。”10年后,韩寒的一位高中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考上了上海市公务员,她走的是社会公认的、主流的成才之路。但谈起韩寒,她一点都没有因为韩寒没上大学、没有铁饭碗而不如自己的想法。她说,2009年,曾经因为“七盏红灯”而辍学的韩寒回到母校松江二中的时候,他受到了英雄般地接待,场面几近失控。
15、这个人太真实,写作的他,微博上的他,电视中的他,现实中的他,如假包换。如果你曾关注韩寒,第一次见他可能会有跟我一样的体验,仿佛是“此人好像在哪儿见过”或是“老朋友好久不见”的错觉。
16、这种恨叫“恨铁不成钢”。此后,韩寒为了证明语文能力和语文考试是两回事,他火热的投身文学创作,成功在《少男少女》、《萌芽》等文学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
17、事实上,在20~21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上下罹患“大师渴望症”。因为大师缺失,国内教育广受社会诟病,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则首当其冲。应时而生的“天才少年作家”韩寒被文学权威和主流媒体联手塑造为“反应试教育的天才英雄”。从2000年到2012年,他又从“天才少年作家”转型为“公民意见领袖”。文学权威们无论是真信还是假信,无论其出发点如何,似乎都得到了神灵感召,在为“韩寒奇迹”推波助澜的过程中,彻底放弃了学术理性和文学常识。
18、我从来不主张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的人,可定势思维和首因效应却是我们平常人的大限制,我们一旦对一个人形成了一种看法,我们就很难改变,而且会将别人的所作所为都往自己的暂定看法上套。
19、2010年《可爱的洪水猛兽》《草》《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青春》
20、本文节选自韩寒杂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三、韩寒青春的主要内容
1、是的,我想要说的,其实跟远行,跟我们的这个选择,跟远行,跟旅行没有任何的关系。
2、这部被自我标榜为“公路文艺片”的电影,在115分钟的片长中,导演用以炫技的招数就是不断地让演员一边背诵出戏的“段子”,一边表演“韩氏猥琐耍酷”。如,马、江和阿三人模仿美国公路片《逍遥骑士》(1969年)中三个男子露天并肩撒尿。不同的是,该片人物将手上尿液抹在他人身上或自己身上。又如,江先将暗娼苏米(王珞丹饰)的招嫖名片扔进马桶,又马上捞起来用洗脸毛巾擦干,马随即用这条毛巾擦脸,并且直呼幸福。
3、喜欢我就请点赞和关注吧~
4、点击上方蓝色“小也电台”可快速关注
5、所以,同学们,远行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千万不要放弃,千万不要放弃,千万不要怕被他人所嘲笑,因为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一些人在后面笑你,你做得好,做得坏,都会有人在笑你,不要怕被人嘲笑,就算你喜欢研究蚯蚓,或者你喜欢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哪怕你立志于,要做第一个华人的美国总统,不要紧,JustDoIt。
6、8月19日《中国青年报》09版发表清华大学教授肖鹰的文章《“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批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是烂片,并称韩寒为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肖鹰此前曾多次批评韩寒、郭敬明等。
7、(8)2007年:小说《光荣日》
8、(14)2014年:散文随笔《告白与告别》
9、2杂文这东西,无论起初三观多正,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容易变成一个鸡贼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样煽动更多人的情绪,当我发现自己有这方面倾向的时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10、从电影叙事看,《后会无期》是一部十足的烂片。它烂在不仅前后情节如“仙人跳”一样毫无联系地推进,而且每个情节本身的叙述也是不过脑的“神导”。如,男主角江河(陈柏霖饰)的“旅馆妓遇”,占时半小时以上,破绽百出。实际上,因为影片根本无所表达,更不会表达,它充斥全片的似是而非、言不及物给这场青春秀涂上了“青春迷惘”的油彩。
11、5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12、——韩寒《青春》韩迷路过…韩寒的文风就是黑色幽默带讽刺色彩,所以要看你怎么定义青春文学了…他是80后,第一本小说《三重门》是青春文学,可是他每部作品重心都不在感情上…链接:提取码:ba3l《青春》是201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寒。
13、人的变化另外体现在认识之上,体现在学识之上,我们的学习便是一个不断进步和重新认识的过程,所以自以为是的人不仅固执而且偏执,也谈不上什么进步。
14、“韩寒”: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
15、联系上一句看,不要怨恨自己所处时代的不公,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不要自怨自艾不孤独也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有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一样,没有末路朝前看会有希望
16、(物理与核科学大家谈预告:构成万物的元素是怎样“造”出来的?)
17、“是不是××(国内某第一狗仔)的航拍机,给我打下来。”韩寒话音未落,现场哄堂大笑。和韩寒一起工作,每天都像在阅读他的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充斥着百无禁忌的韩式幽默。
18、这些天朋友圈大家都在贴自己的18岁,也引得彼岸君凭空怀念了一下自己的芳华——高中的时候在干嘛?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记起来了,好像是一边在随笔里正大光明地diss韩寒哗众取宠的行径,一边又在脑子里暗暗放飞自己吧。那时候的韩寒,后来的韩寒,现在的韩寒——对他来说,这是个通顺的人生故事,对我来说却像是很多人生片段的剪影——那些花儿,那些韩寒。
19、“郭韩影战”打的不是电影战,而是以网络联动纸媒的“粉丝战”、“口水战”。令人惊异的是主流媒体争相炒作“韩寒《后会有期》口碑胜郭敬明《小时代3》”。甚至,不少在业界颇有影响的学者、批评家,也在纷纷认定《小时代3》为烂片的同时,高调指认《后会无期》为“有情怀的文艺片”、“是中国电影更新换代之作”。如此一边倒地压郭挺韩,是这些学广资深的评说者曲意装萌,还是中国电影真的“烂片无底线、评判无准则”?
20、12年前,作为体育特长生的韩寒,以低于录取分数线14分破格跨入了松江二中的门槛。不同的是,在连续读了两次高一之后,韩寒永远跨出了“云间第一楼”的门槛。
四、韩寒青春的读后感
1、然后,在火车上,我就开始回忆。
2、韩寒,16岁,他们在比赛中领先。全国各地的人都遇到了这个年轻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学校,几乎整晚。除了他的才华,韩寒还充满了诸如“退学”、“七门学科的红灯”等话题。那一年,他的“怪癖”无疑在应试教育领域引爆了一枚炸弹。他的行为已在媒体、教育界和公众中得到广泛讨论。赞扬或攻击都无法阻止韩寒的声望,也无法使他成为许多中学生的偶像。
3、没人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让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满意就可以。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许就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纳和抛弃的过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独前行的旅途。KO不了你的,也许让你更ok,没让你倒下的,也许让你更强大。我也将尽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创造各种东西,绝不向厌恶我的人解释这是个什么东西。
4、千年古城楼“云间第一楼”的青砖后瓦,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不时有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少年跨过门槛。
5、(2)2001年:文集《零下一度》
6、包括“倒钩案”、“荆州挟尸要价”、“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杂文。
7、他偏爱追忆,偏爱重塑废墟,偏爱让被时间夺去光彩的美好逝物复活。一个人如果精力富足,青春可以伴随他一直乘风破浪,对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并且剑拔弩张地去试验。
8、2014年《告白与告别》扩展资料: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
9、小说描写了作者年轻不羁岁月的回顾,书名“一座城池”可视为主角们的乌托邦,在那座城里,年轻就能疯狂、目中无人、随意撒谎、背叛与被背叛,都只是为了要活得更自由。故事中充斥着离奇的经历和怪诞的思维。书中对话随处可见韩寒风格的幽默与人生观。
10、旧物,旧情,韩寒在旧时光里寻找崭新的世界,他再一次回到了家乡亭林镇。
11、韩寒无意于国家一级运动员,因为他另有追求。
12、(4)2003年:杂文集《通稿2003》
13、有人曾批评韩寒“青春期太长”,我倒是羡慕韩寒的青春期一直没有结束。他的青春绝非彷徨与忧伤。
14、《青春》是他的博文集,多是一些时评,观点犀利。只不过我是个学生,没有太大感触,好不好看要看个人口味。别人做不了你的主。他的小说都挺好看,最推荐的是《长安乱》。也可以看看《三重门》,这部小说虽然是他的成名作,销量也好,但不够成熟。在内容和情节掌控上略显不足。
15、如今韩寒已经成功转型为国内新生代导演的代表而具有个人传记色彩的《飞驰人生》已经成为了韩寒个人代表作!
16、韩寒青春发送到您的邮箱了没有看见的查看您的垃圾箱有什么疑问继续追问下去或回我邮件这里是恋爱配配队——独特乖乖为你解答望楼主速采纳谢谢
17、多为他的博客摘记,但也有篇不是,韩寒博客内容多数涉及时事。呵呵,就那样,不想买可以直接去他博客里看完。整本书只有最后一篇与前言不是博文。
18、客串主播招募:回复“客串主播”立即获取招募说明
19、可能在韩寒身上,我唯一能确定的是,一个不甘于随波逐流的人,必当乘风破浪。
20、《乘风破浪》片场的上空传来了一阵类似直升机的声音。
五、韩寒青春
1、事实上,跟韩寒共事几天后,任何人的紧张情绪都会烟消云散。
2、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
3、“当年的韩寒成绩不好,总是做教室得最后一排,按名次总是最后上讲台拿成绩单,当然语文课除外。”曾经的同窗对韩寒印象颇深,在她看来,韩寒在学校的时候就很另类。
4、韩寒的文学天赋早已显山露水,但他的语文老师并不感到满意,甚至说是愤怒都不为过。韩寒因为语文课上不做笔记、不听讲而被老师批评的时候,韩寒说,“我是班里语文最好的。”而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韩寒的语文成绩只有60分,这激怒了语文老师,并被告知了家长。
5、2017年1月28日,韩寒编剧并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上映。
6、为什么这样评论韩寒?他能出名,说明他有才.这是不可否认的.楼上的凭什么这么说?自己无才,就诋毁人家,我鄙视你.
7、包括“ 必须竖中指”“ 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
8、赵长天说,“当时我认为学生要是离开教育体制,很难有很好的出路。我还再三地做他的工作,叫他不要退学。有一次,他的班主任就跟我讲,韩寒拒绝考数学,让我劝劝他。我就跟他谈了,我那时跟他讲有时候是需要向社会妥协的,以后得养活自己,这就需要一个高中文凭。当时他很倔,就是笑笑,也没顶撞我,实际上他不接受我的意见。”
9、请点击上方蓝字↑(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10、在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18岁,我正在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上,我的远行就这样开始了。
11、2012年春,由网友麦田发起,方舟子等众多学者参与,国内网络自发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质疑人造韩寒”活动。质疑者认为,韩寒的主要作品如《杯中窥人》、《三重门》及发布于博客的大量时评文章,均非韩寒本人所作;他们通过大量文本考辨、甄别,证明韩寒本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条件完成这些署名文献。
12、在很多的采访里,我常说一句话:人,可以不上学,但一定不能停止学习。我也常说,为了避免早期作品中模仿他人的痕迹太重这个缺点,我不再看其他人的小说,但一定不能停止阅读,只有阅读,才会进步。硬要控制信息,断章取义,我也没有办法,也许我们读着不一样的书,走着不一样的路。我只是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写作,我影响了学业,最后退学,为了赛车,我又几乎放弃写作,不计代价,孤注一掷,我运气好,都做的不差。
13、《后会无期》“很韩寒”,“很装”,“很猥琐”。“天才作家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14、《通稿2003》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诟病进行了批判;同时在《通稿2003》中,韩寒也将自己的个性行为发挥到极致,给读者带来了最大的韩寒风格展示。《通稿2003》通过十多篇针对现行教育体质及其附属产物的批判,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现行应试教育的弊端。
15、是韩寒的杂文集,有一些文章就是韩寒新浪博客里的博文,也有一些是新增加的杂文。主打文章就是题为《青春》的杂文,曾发表在新浪博客。
16、“娘家”二字引人发笑,既是口误,也饱含情感,韩寒在邻里长辈们的心里是梦寐以求的女婿,此话真不为过,正如“国民岳父”的称号,来得猝不及防,又顺理成章。过了一阵,韩寒“飘”过来,跟阿姨们嘘寒问暖,告诉大家自己在家乡拍摄很顺利,表达感激。
17、《他的国》以亭林镇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为主线,以左小龙的爱情为一条副线,其间多次穿插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讽。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自信而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
18、(3)2002年:小说《像少年啦飞驰》、精选集《毒》、精选集《毒2》
19、2000年,7门文化课不及格的高一辍学生韩寒出版了“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学知识无数,直接引用的文本数量非常浩大”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不读书而智识超群,学业差而才华出众,如此韩寒当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文学奇迹。
20、写于电影《乘风破浪》剧组工作期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