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元曲赏析经典作品(100句)

2023-04-15 12:38: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元曲赏析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3、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①。

4、韩家昼锦:韩琦庙最有名碑刻是昼锦堂记碑。韩琦拓建园池,包括康乐园与昼锦堂,号称宋代四大园林之一。他请欧阳修为昼锦堂撰写记文,又请蔡襄书丹,龙图阁学士邵必篆额,并于治平二年三月十三日立石刊刻于昼锦堂。昼锦堂记碑因由欧阳修、蔡襄、邵必同共制作,史称“三绝碑”。

5、梁园:又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6、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等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7、南亩耕:晋陶渊明归隐家乡,《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8、湘累:指屈原。元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湘纍。”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纍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是赴湘水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湘累。”

9、通常来讲,文学形式都是以动人为主。那么赏析元曲也不例外。

10、阿方索·科斯塔弗雷达诗20首

11、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人家。路畔的野花开的正旺,村头开着一家酒家。直吃得我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12、其一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13、“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屉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李白诗:吴官花草埋幽径,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可证。“楚庙”:即楚国的宗庙。楚国始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后又迁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14、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15、雨霏霏画舫亭亭,谁唤起江妃,惊动山灵。万壑千岩,空濛雾帐,掩映云屏。想猜是孤槎客星,待温存湖海飘零。且向南溟,应笑虚名,不负平生。

16、玉环乍出兰汤,舞按盘中,一曲霓裳。羯鼓声催,闹垓垓士马渔阳。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痛杀明皇,蜀道艰辛,唐室荒凉。

17、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8、第一首写诗人与“山僧野叟”的“闲吟和”,语言通俗,形象鲜明,志趣脱俗。闲适源于愤世嫉俗,愤世嫉俗自然不同世俗为伍,那么,闲适就是对这样的社会的背叛。

19、这是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第一折的禾词。这支曲子通过山野乡村春景的描写,表现了田园之乐:绿水绕院,桃杏争芳,牧童悠闲,庄稼人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来换取收获,无机心巧诈,远离名利是非,一切顺其自然,就这样悠闲自在,因为皇天不负老实人。联系元代社会背景,因为元朝统治剥夺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参政机会,再加之战乱结束不久,因此汉族文人中逐渐开始滋生向往宁静优美平和闲适的山水田园生活的情绪。

20、一只飞雁的剪影掠过天空,

二、元曲赏析经典作品

1、正文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2、卢挚·(双调·折桂令)

3、您的赞赏是我进步的动力。

4、“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80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5、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6、夕阳西下,晚霞残退,小小的村庄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默着,

7、卢挚用《沉醉东风·闲居》这个题目写的小令共三首,写的都是隐居之乐。这是前两首。

8、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首

9、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10、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被人们视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便做:就算,即使。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1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4、②孔林:指孔子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15、其二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16、《宋词赏析》《唐诗宋词元曲大鉴赏》杨永胜、何红英编著《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邹博《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先秦诗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辞典》《纳兰点评宋词英华》《人间词话》王国维安意如的《世有桃花》《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诗三百: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缓缓归》纳兰性德《饮水集》《侧帽集》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诗集的像徐志摩的,泰戈尔的,冰心的,舒婷的,仓央嘉措,海子的

17、对平山懒赋芜城,笑豆蔻枝头,惹住歌行。风调才情,青楼一梦,杜牧三生。更谁看桥边月明,是谁留花里飞琼?欲问承平,牛李宾朋,怀断江声。

18、冥幽:与前文“地府”同义,指传说中的阴间。

19、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wāng)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20、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元曲赏析感悟

1、笑邯郸奇货难居,似帷幄功成,身退谁欤?颍水东流,嵩丘西去,临眺踌躇。记游宦三川故都,尽龙门风物何如?吾爱吾庐,欲倩林泉,纳下樵渔。

2、诗词类书籍最好的是“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词类有一本叫“宋词赏析”的不错,作者沈祖棻,我在图书馆借过很不错,解析的通俗易懂而且全面,适合初学者。词类还有一本周汝昌老先生作的《千秋一寸心》,解析得很到位也很专业。诗类我看得少些,没有建议,呵。

3、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4、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5、烟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6、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盛极一时,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据统计,元散曲作者有名姓可考的多达二百余人,作品现存四千余首。

7、(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之作。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说:“正德年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这首散曲不正面痛斥宦官之作威作福,而是写了为宦官助威的喇叭,用这一小 “道具”辛辣地嘲笑了宦官们弄权勒索的丑态。

8、碧波中范蠡乘舟,殢(tì)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蘋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

9、灏灵宫畔云台,日落秦川,半醉归来。古道西风,荒丛细水,老树苍苔。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翠壁丹崖,题罢新诗,玉井莲开。

10、“(《一枝花·不伏老》)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这首散曲透露出的狂放不羁。”(黄光硕《元代的诗词曲》)

11、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12、以后本人将在“品听经典”这个平台陆续整理经典的元散曲与喜爱的朋友共同欣赏。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4、元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则单指散曲。而散曲则与诗、词一脉相承,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现在通行的元曲选本,实际上多为散曲选。

15、|中国散曲群第97期(越调•寨儿令)|中国散曲第96期

16、一般来说杂剧在宋代之前都是用来搞笑的。而散曲就比较抒情了,其中散曲又分作小令和散套。

17、(注译):常在月下花间伙酒,住在水边林中的茅草屋,避开虎狼与鸥鹭做朋友,是一个识字的渔夫。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鱼竿在水边垂钩,古今万事都化解在其中,任凭斜风吹过,细雨萧疏。

18、问钱塘佳丽谁边?且莫说诗家,白傅坡仙。胜会华筵,江潮鼓吹,天竺云烟。那柳外青楼画船,在西湖苏小门前。歌舞留连,栖越吞吴,付与忘言。

19、轻烟袅袅,老树无语,数点寒鸦归巢而栖。

20、《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四、元曲赏析方法

1、元曲包含的范围是很广的。其中有杂剧和散曲。盛行于元朝,所以又被成为元曲。

2、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

3、这首散曲语言通俗似俚曲,像是百姓的顺口溜。用第二人称“你”,如面对喇叭挖苦,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揭露了令人悲愤的现实。

4、兀自:仍旧,还是。尚兀自:仍然还。

5、论诗家剪取吴淞,与众鸟孤云,琢句谁工。一笑斋名,三生旧梦,思满春空。算今日东风座中,寄新词两度鳞鸿。惊动山容,唤起江声,谁更如公?

6、懊恼:烦恼、悔恨。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7、说起元曲,我们通常会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8、(元曲赏析)人月圆·山中书事

9、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10、枯藤老树昏鸦,

11、丹妮斯·莱维托芙诗22首

12、歹症候:本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13、第二首写在贤愚颠倒、是非不明的社会中自己的选择。“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此中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谢安东山高卧的典故,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争甚么”。

14、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15、恁(nèn):通“那”。“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16、季子风高:季子,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历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宝剑于徐君冢树而去。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人称颂其高风亮节。

17、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18、邹枚:汉朝邹阳、枚乘的并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梁王与邹、枚、司马相如之徒极游于其上。”两人皆以才辩著名当时。后因以“邹枚”借指富于才辩之士。

19、恰西园锦树花开,便是春满东风,燕子楼台。几处门墙,谁家桃李,自芬尘埃。记银烛红妆夜来,洞房深掩映闲斋。醉眼吟怀,林下风流,海上蓬莱。

20、秀陶:绿原译《里尔克诗选》读后

五、元曲赏析举例100首

1、想邹枚千古才名,觉苑文辞,气压西京。汴水烟波,隋堤困柳,枉共春争。恰鼓板声中太平,鹧鸪啼惊破青城。河岳丹青,临眺枯荣,陶冶襟尘。

2、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3、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4、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5、要赏析元曲,自己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审美基础。这点不单单是说元曲,古典文学体裁都是的。倘若自己连字都不认识,词都不认识,典故都不知道,那也谈不上赏析了

6、燕语注:第七句六字,第八句七字,选本如此。

7、满目皆是白的草、红的叶、黄的菊花。

8、正文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9、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10、锦套头:锦绳结成的套头,比喻圈套、陷阱。

11、杜鹃声啼破南柯,恨流尽繁花,洛水寒波。金谷花飞,天津老树,几被消磨。向司马家儿问他,怎直教荆棘铜驼。老子婆娑,放着行窝,不醉如何?

12、✦轻烟:淡淡的烟雾,此指暮霭。✦寒鸦:秋天的乌鸦。

13、水笼烟明月笼沙,淅沥秋风,硬咽鸣笳。闷倚篷窗,动江天两岸芦花。飞鹜鸟青山落霞,宿鸳鸯锦浪淘沙。一曲琵琶,泪湿青衫,恨满天涯!

14、层次分明,不落窠臼。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出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15、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16、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悼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17、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8、詹姆斯·K·巴克斯特诗7首

19、问黄鹤惊动白鸥,甚鹦鹉能言,埋恨芳洲。岁晚江空,云飞风起,兴满清秋。有越女吴姬楚酒,莫虚负老子南楼。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20、太初次韵见寄,复和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