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怎么读(100句)
一、芣苢
1、《芣苢》采用重章叠句写作手法。《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3、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4、正如方玉润所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奇妙矣。”
5、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是这样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是多么快乐,多么自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快乐也无处不在。你们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在干什么?
6、你这不叫繁体字,而是所谓的火星文,是有些人有意识找的错别字。根据其规律推定,对应的正确汉字应该是这样的:玩的就是跩看不惯的滚开多的就是朋友啪的撇开混的就是NB(不雅,用字母代替)不服?你来!
7、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8、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9、要美观地把这些字书写,在字体结构方面你想提醒什么?针对“掇”字,在笔画的变形上,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襭”字仔细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10、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11、古人认为车前子草(即芣苢)可以治疗难产症和不孕症,因此采集车前子草,象征着远古居民对于多子多孙的期盼。这首以采集芣苢为题,反复咏叹,以深化人们的这种愿望。
12、答案预设:这几个字是不能调换的,从字面意思上说女子们看到芣苢先开开心心的说这些可真茂盛啊,然后再想着采摘下来,这是心理上的变化;采摘的时候动作从轻到重,从慢到快,先摘取再用手握住条状的茎叶向一端滑动,一把一把的捋,这是动作上的变化;手中的车前草越来越多了,怎么才能带回家啊?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展现出来了,提起衣襟兜起车前草,太多了衣襟太小了,又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起车前草,这是形式的变化。六个字的变化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13、《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
14、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15、⑺捋(luō):用手握物而脱取。
16、积累的语言,交流的魅力——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记录·邱娇
17、采 采 芣 苢, 薄 言 采 之。
18、蟠桃园,冬桃园各100亩分别出租
19、活动还有许许多多,让我们说说我们自己的活动情景!(出示填空)
20、我是一片飞舞的雪花·映山红
二、芣苢怎么读
1、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2、c.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关关”“窈窕”
3、四季之美·清少纳言(翻译:卞立强、周作人)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5、节奏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人遵循节奏,同时也是追求自然。所谓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节奏的体验和感悟。
6、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7、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9、不可救药:泛指病重到了无药医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10、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11、⑸捋(luō):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12、创作背景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13、亮丽家园·爱丽丝·门罗
14、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15、采采芣苡,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 薄言捋之。
16、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17、⑺襭(xié协):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18、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吟诵,一边想象这幅采摘芣苢的画面。
19、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20、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三、芣苢诗经原文拼音
1、核心素养:200字小写作
2、课内篇目(按作品音序排列)
3、请同学们依据节奏再读。
4、原创美文(按作品音序排列)
5、“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6、辛夷树下,执子之手·竺子
7、高高在上:泛指身处高位,含有脱离群众,不了解下情之意
8、“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
9、挣脱冷,寻觅暖——初读萧红有感
10、知其音形,还要知其意,我们先观察第二章里面两个字,观察“掇”和“捋“字,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掇”右边有四个“又”字。在古代“又”指手。从字形上看,“掇”字包含这么多手,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捋”字,右边又指什么?你看资料,会有更多的发现。
11、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辛弃疾
12、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1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生(动词)字的读音。
14、巧妙设计阅读方法,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
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16、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cǎi zhī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yǒu zhī 。
17、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
18、芣苢,读作fúyǐ,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根出叶外展,长4—12厘米,宽4—9厘米,全缘或有波状浅齿,基部狭窄成叶柄,叶柄和叶片几等长,基部膨大。花茎较叶片短或超出,有浅槽;穗状花序排列不紧密,长20—30厘米,花绿白色。苞片宽三角形,比萼片短,二者都有绿色的龙骨状突起;花冠裂片披针形。蒴果椭圆形,近中部开裂,基部有不脱落的花萼,果内有种子6—8粒,细小,黑色,腹面平坦。花果期4—8月。
19、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芣苢》是优美的劳动者之歌,清晰地描写采摘车前子时欢快心情,也可以看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芣苢注音版
1、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luō zhī
2、采采芣苢⑶,薄言采之⑷。
3、《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4、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
5、手上的芣苢越采越多,她们把芣苢装进了衣襟,把喜悦融进了诗里——
6、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后记
7、芣苢惜凉是指什么意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大体是回忆两人当时的相聚,至如今已只剩下凄清一片,睡梦里让人发愁。这两句确实是说的楚襄王跟巫山女神的故事。这二人有过一段爱情,但后来因为女神的离开,留下楚襄王一个人独自感慨。巫山的浓云冷雨,敲打在冷冰冰的岩石上,过往的事情如同梦境,现如今是如此的惆怅。巫山云雨本身并非现在的意思,是后人根据的这个故事的猜想与演化。
8、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duō zhī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lǚ zhī 。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10、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11、红水东流化湛情深——大化高级中学莅湛回访交流记略
12、问道寻美言收获,切磋揣摩竞舞台——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天活动纪实
13、花单性;雄花2〜3朵,聚生于具2叶状苞片的花梗上;外轮花被片3,草质;内轮花被片3,膜质,白色;雄蕊6〜9,具3〜6枚退化雄蕊;花丝叉状,花药基部着生;雌花单生于苞片内;外轮花被片3,长卵形;内轮花被片宽卵形,白色;具6枚退化雄蕊;子房下位,6室;柱头6,条形,深2裂。果实肉质,卵圆形,直径约1厘米,6室;种子多数。
14、全诗十二句,用了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有,采取,动手去采;掇,拾取;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袺,手持衣襟来盛东西;将衣襟掖在腰带间盛东西(比手持衣角兜得更多些)。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这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的,这种堆叠感,表现了采车前子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15、那一世·仓央嘉措(信徒·何训田)
16、以生活涵养语文,用语文化育生活
17、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xié zhī
18、采 采 芣 苢, 薄 言 袺 之。
19、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20、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有 之。
五、芣苢
1、⑸有:藏。一说为“若”字之误;若,择取。
2、⑷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作品简介及赏析《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4、原文:《芣苢》佚名〔先秦〕
5、⑴采采:茂盛的样子。旧解多作动词,但《诗经》没有以重叠词为动词的明确例证。芣苢(fúyǐ福以):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6、采 采 芣 苢, 薄 言 襭 之。
7、除此之外,你还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8、松山,一个悲壮的名字·晓音
9、⑵薄言:发语词,无义。
10、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11、⑴芣(fú)苢(yǐ):又作“芣苡”,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这种说法与《山海经》、《逸周书·王会》以及《说文解字》相矛盾,但得到郭璞、王基等人的支持,宋代朱熹《诗集传》亦采此说。近现代学者如闻一多、宋湛庆、游修龄等则认为芣苢是薏苡,可以人工栽培,其果实去壳后即薏仁米。
12、字正腔圆求共语,诗词歌赋铸心魂——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天活动纪实
13、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14、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jié zhī
15、综观《芣苢》一诗“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16、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17、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18、爱莫能助:指有心帮助,但因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够所限而做不到。
19、这种诵读方法叫吟诵,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早先的文人学子读诗读文就是这样吟的,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呢!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