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列子二则电子课本(100句)

2023-04-14 19:51:5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列子二则

1、只要周围水域中有敌舰在航行,机器与螺旋桨推进器便发出噪声,通过水听器就能听到,能及时发现敌人

2、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3、弈(对弈)擅(擅长)俱(俱全)弗(弗若)辩(辩论)

4、出自《杞人忧天》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5、领取福利:(限时免费)人教版1—6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计划

6、第二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一

7、通諸部⑦。慨此事之難知⑧,覺而

8、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

9、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故事开端)

10、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11、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

12、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1版)

13、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14、《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作者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战国时期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作者是列御寇(列子)和他的弟子,也是战国时期人。

15、②淹(yān烟):没在水中。此喻淹没在戰乱之中。

16、(1)你(例如:若屈伸呼吸)

17、2021统编版七彩语文六年级(下册)测试卷参考答案

18、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编者的意图,可以采用两文联读的方式来设计教学。两篇文章浅显易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应该能知晓大意。教师只对其中一词多意、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点拨即可。两篇文章层次清晰,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停顿和变形朗读的方式把握其精致的结构。《穿井得一人》除了文中明显点示的寓意之外,可让学生用一句话对蕴含的寓意进行再点示,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意把握能力。《杞人忧天》故事完整,层次清晰,但没有具体点示寓意的语句,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为文章补充寓意。教师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之后都要有小结,以补充学生发言的不足和认识的不到位。

19、预习卡|课堂笔记|学生用书

2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带答案

二、列子二则电子课本

1、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2、赞成,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3、列子,战国时期人。现存的《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的,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5、学生说话活动,师生对话

6、韓公之論⑾;楮實、薑豆⑿,恨乏

7、试析这两则寓言的表达技巧。请以“这是一篇……的寓言故事”的句式进行说话。

8、☞下册课本课件☞语文下册

9、译文:孔子向东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10、六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参考答案

11、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 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 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2、第五单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13、这是一篇能给人深刻启示的寓言故事。

14、⒀“恨乏”句:遗是作者自谦之詞。廷绍,即吴廷绍,五代南唐時醫家。據《十國春秋》載:“吴廷绍為李昇太醫令。异因食飴喉中噎,醫莫能為。廷绍用楮實汤,一服疾良已。馮延巳苦腦痛,廷绍密詰厨人,知其平日多食山雞、鹧鸪,投以甘豆湯,亦愈。或叩之,答日:‘噎因甘起,故以楮實湯治之。山雞、鹧鸪皆食鳥頭、半夏,故以甘豆湯解其毒也。”

15、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6、句意:(有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17、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故事经过和结局)

18、④噬(shì逝)臍:比喻後悔莫及。《左傅·庄公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杜预注:“若啮腹齊,喻不可及。”“齊”通“脐”。

19、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20、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三、列子二则八年级上册

1、2020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笔记

2、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列子(生卒年不详),名寇,又名御寇,或称列圄寇,人称列子,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学派思想家。他的学说和思想根植于黄老之学,崇尚虚无缥渺,主张清静无为。他长期隐居,终生致力于钻研道家学说,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余万字,成《列子》一书,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的“道家”部分著录《列子》八卷。

5、故事很有条理,有不少表示事情先后发展顺序的词句。《扁鹊治病》中,“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等词句,表明课文在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故事;“皮肤上有点儿小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等词句,写出蔡桓侯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对左右的人说”“很不高兴,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去请”等词句,写出蔡桓侯对扁鹊的话从不信到生气,再到相信的变化过程。《纪昌学射》中,“开始练”“两年以后”“练得相当到家”“再次去拜见”“又开始练习”“练到后来”等词句,提示了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

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议论寓意)

8、第六单元测试卷级答案一

9、▍综合整理:小学语数外

10、“齐”通“剂”;火剂汤。

11、记帐方法中,一般采用借贷记帐法,在经济业务中,标明应借应贷及其金额的记录就是分录。做会计分录,遵守的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另外,借方与贷方有衍接关系。

1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3、“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14、嗟呼!金液徒聞①,玉版空在②。

15、非连续阅读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16、重读:“崩坠”“亡”“坠”“不能”“地坏”“大喜”

17、1题:因为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而又穿着黑色的衣服回来,狗就感到奇怪,向他扑去,杨布很生气,所以去打他的狗。2题:不能透过事物看现象的人往往只有自己吃亏,所以要把事情弄清楚后再化解这样会减少很多矛盾的发生。3题:有。我认为要透过事物看本质(自己举列比如与同学发生的矛盾,或你冤枉了别人)

18、语气:“吾家——穿井——得一人。”语调高扬,读出炫耀的语气。

19、⑨挹(yì益):舀取,汲取。上池之水:見本書《扁鹊倉公列傅》注。没有汲欲過上池之水,这是作者自谦之詞。

20、重读:“无井”“居外”“穿井得一人”“使”“非”

四、列子二则八下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能哗众取宠而说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话。

3、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是远小近大。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5、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6、(1)听说(例如:有闻而传之者)

7、(16)運以手:指用手按摩。

8、良而有名⑿。徒以肺腑無言⒀,且

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0、③三醫之謁:事見《列子·力命》,曰:“季梁得疾,其子環而泣,季梁令裼朱歌以曉之。其子勿晓,终謁三醫。”三醫,指穚氏衆醫、俞氏良醫、盧氏神醫。

11、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12、本着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思想,开设“创意课案”栏目,以期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价值感;让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充满知识的灵动,闪现思维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唤醒、激活和培养每一位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13、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14、或點其背⒄。膏既分傅⒅,藥還數

15、学习要持之以恒,刻苦学习才能学友所成。但学习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16、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17、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故事开端)

18、启示3: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19、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

20、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故事进一步发展)

五、列子二则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善于,擅长。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4、⑾“欲反”句:想要推翻韓文公的論断。韓公,即韓愈,谥文,世稱韓文公。韓愈《進學解》:“訾醫师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意為作者用膏藥治病,會被人譏為服豨苓延年,故而說“欲反韩公之論”。

5、译文: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6、huánfūshuānsuǐ

7、《穿井得一人》这是一篇蓄势在前急转于后的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的传说越传越神,被传得神乎其神,以至于最终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包括国君在内的全宋国人急切地想知道“穿井得一人”的真相,丁氏的回答一定是令国人扫兴的,一定是大跌眼镜的。可以说是“蓄势在前,急转于后”。

8、(1)表示转接关系,可译为“但是”(例如:人不知而不愠)

9、硬於天寒⒃。今夫懾於势者⒄,必

10、④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这里读zhuó。

11、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12、議之⒆。然而非蕭歒鲁之明醫⒇,

13、(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14、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15、2题:不能透过事物看现象的人往往只有自己吃亏,所以要把事情弄清楚后再化解这样会减少很多矛盾的发生。

16、................................................

17、庭多药草⑥。幸晨夕之閑暇,借方技

18、《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注的。这部分的内容丰富复杂,有消极无为、个人享乐的观点,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辨证的观点。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人有亡者》、《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

19、学了《学弈》,你明白了什么?

20、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