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石壕吏翻译成故事300字(100句)

2023-04-13 19:09:1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石壕吏翻译

1、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才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走。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去。” 深夜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

3、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老妇人回答吏的话,家中男子基本都不在了。还有诗的末句。连老妇人也被抓去了。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穷兵黩武,百姓民不聊生。

5、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6、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犹得:还能够。妪:读yù

8、石壕吏里的吏,是指到石壕村抓壮丁的差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开篇就点出了题目。石壕吏就是指在石壕村碰到的官吏。

9、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0、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1、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2、朗诵这三首诗,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13、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14、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

15、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6、犹得:还能够。

17、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8、(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9、诗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画地再现了诗人的这次亲身见闻。叙而不议,这是杜甫此类诗的特点。诗人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耐人寻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墙走"的老翁,这是多么不平常的时期!"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令人惊心。

20、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二、石壕吏翻译成故事300字

1、虚实交映,藏问于答,是《石壕吏》又一艺术特色。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4、石壕村:今河南省陕县东七十里。

5、名篇名诵|孙道临咏诵张继《枫桥夜泊》

6、名篇名诵|陈道明咏诵苏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8、名篇名诵|童自荣咏诵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9、点击上方雷声视角蓝字,关注雷声视角,因为有你,这里更精彩。

10、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吏呼一何③怒!妇啼一何苦!

12、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墻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

13、▷▷▷点我领取学习资料◁◁◁

14、《石壕吏》按体裁分,为(五言)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叙事)诗.《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15、①选自《杜诗详注》。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e)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16、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17、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8、⑩[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19、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满意请采纳

20、名篇名诵|孙道临咏诵杜甫《兵车行》

三、石壕吏翻译成故事600字

1、且偷生:苟活。长已矣:永远完了。

2、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小孙子。老妪:老太婆。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你去。

3、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5、(28)完裙:完整的衣服。

6、《唐诗镜》云:"其事何长,其言何简。&#x吏呼&#x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唐宋诗举要》引吴曰:“此首尤呜咽悲凉,情致凄绝”。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8、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9、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10、(5)逾(yú):越过;翻过。

11、(6)走:跑,这里指逃跑。

12、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1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⑬。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15、一何:何等,多么。

16、因为杜甫当时虽破落,也是有官职的人,他是不用服劳役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那些捕吏是很卑微的。

17、没那本事,我要能续写名篇的话,还在混这儿回答什么问题啊?问问你的老师,他(她)能续写吗?自己做不到,却要强人所难,不是个好老师。------------------------------严肃的说,续写的难度远大于原著,很多名篇的续写部分都成了狗尾续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鄂续写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18、名篇名诵|徐涛咏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19、(29)老妪(yù):老妇人。

20、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四、石壕吏翻译简短50字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yī nán fù shū zhì ,èr nán xīn zhàn sǐ 。

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4、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5、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6、⑪[完裙]完事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7、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10、⑥[附书至]捎信回来。

11、唐代·杜甫《石壕吏》原文:

12、我聽到老婦人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應征防守鄴城。壹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最近作戰死亡。活著的人暫且活壹天算壹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家裏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出出進進沒有完整的衣服。老婦我力氣雖然衰弱,請讓我跟隨妳在今晚回兵營去,趕快應征到河南去服役,還能夠為軍隊準備明天的早飯。

13、⑬[幽咽(yè)]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14、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15、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16、听妇前致词④:三男邺城戍⑤。一男附书至⑥,二男新⑦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⑧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⑨。有孙母未去⑩,出入无完裙⑪。老妪⑫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7、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王维《桃源行》

18、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19、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20、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词《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五、石壕吏翻译

1、名篇名诵|肖雄咏诵刘禹锡《陋室铭》

2、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3、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5、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6、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7、译文 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有官吏在夜里来捉人。老爷爷翻墙逃走了,老妇走出去查看。 官吏吼叫得是多么的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道:“我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在战争中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中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还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回兵营去走。 赶紧去应征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抽咽。 (诗人)天亮就登上了前面的路,我只能独自同那个老头告别了(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8、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9、(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0、一何:何其、多么。苦:凄苦。

11、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12、名篇名诵|薛飞濮存昕咏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3、(38)夜久:夜深了。

14、yǒu sūn mǔ wèi q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

15、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16、《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17、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8、名篇名诵|徐涛咏诵杜牧《阿房宫赋》

19、差役吼叫多麽兇狠,老婦人啼哭多麽痛苦!

20、shì zhōng gèng wú rén ,wéi yǒu rǔ xià sū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