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型号(缓蚀剂型号有哪些)
缓蚀剂型号有哪些
工业清洁知识普及,教你如何正确使用酸洗缓蚀剂。算洗缓蚀剂用于金属酸洗过程中减缓酸对金属基体的腐蚀,在各种化学酸洗过程中都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当工艺前提和缓蚀剂确定之后,还有一个准确使用缓蚀剂的问题。否则即使是机能相宜的缓蚀剂,假如得不到准确的使用,同样收不到良好的效果。http://wenwen.soso.com/www.zgqjmh.com清洁剂
缓蚀剂826
独立的、非大众化的思想在多数时代都是危险的。当它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偏见相抵触时,就可能给“异教徒”们带来一种实实在在的危险。
——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酸性清洗剂
金属表面的污垢多种多样,有油溶性的,也有水溶性的,有金属锈垢,还有水垢、尘垢等。酸性清洗主要用于清洗金属表面的无机盐垢、碱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常用的酸有无机酸,也有有机酸,其中以盐酸和硫酸应用最多。
在酸洗过程中,酸不仅能溶解污垢,而且也能对无机盐垢产生作用。酸对无机盐的作用有两种,一方面使无机盐的组成发生变化,一部分转变为可溶性盐,如碳酸钙、碳酸镁在盐酸作用下转化为氯化钙和氯化镁。另一部分转化为新的难溶盐,但在短时间内组成的新的难溶盐是分散的,易被清洗掉。如用硫酸清洗碳酸盐垢生成新的硫酸盐沉淀:
CaC03+H2S04=CaS04↓+C02↑+H20
MgC03+H2804=MgS04↓+C02↑+H20
另一方面,磷酸、柠檬酸等的酸根离子中有多个配位原子,可与二价金属离子结合成螯合物。酸对金属锈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使其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因为金属锈垢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果酸根对金属离子具有配合作用,也有利于金属氧化物的溶解。
酸性清洗剂的组成
酸性清洗剂的主要成分是酸,如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磷酸、氨基磺酸、柠檬酸、乙酸、羟基乙酸、草酸等。最常用的是HCl和H2SO4。为了改善清洗效果,缩短清洗时间,减少酸对被清洗对象的损伤和对环境的污染,还常常添加缓蚀剂、湿润剂、消泡剂、抑酸雾剂和增厚剂等。这些添加剂中许多都是表面活性剂。
在酸洗过程中金属表面的氧化皮被溶解,同时金属基体也会被溶解腐蚀,且由于材料表面难溶氧化物的存在,从而形成疤痕状的点腐蚀,积聚的氢气扩散到金属内部会造成严重的氢脆现象。为提高酸洗效果,即加速氧化层的溶解,延缓酸对基体的腐蚀,抑制氢原子向基体的扩散,金属酸洗液中常常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这是因为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起到一定的缓蚀作用。另外,在酸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雾,既影响工人健康又污染环境,还会严重腐蚀厂房和设备,为消除或减轻这种危害,可加入抑酸雾剂。抑酸雾剂通常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羧酸盐等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其抑雾的机理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表面膜,降低了界面上的蒸气分压,抑制了酸雾的产生。常用的bc%c1">抑制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0P乳化剂和尿素等。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P乳化剂对加温硫酸洗涤,在室温下用盐酸退锌、镉时所产生的气体起抑制作用;尿素主要抑制硝酸酸洗时所产生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根据表面活性剂在酸洗中所起的作用,常称为缓蚀剂、抑雾剂或缓蚀抑雾剂。目前国内外研制生产的酸洗缓蚀剂品种较多,有适用于盐酸的、硫酸的,也有通用的。这些产品通常由硫脲及衍生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咪唑啉等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其中有可加速去除氧化皮和污垢的成分;有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以防止过度腐蚀和氢原子渗入基体的成分;有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和亲水基在液面定向排列,形成表面膜及双电层液膜的成分;以及利用发泡作用来抑制酸雾挥发的成分等。如某型号的复配型缓蚀剂为土黄色液体,可溶于酸,溶于水,具有芳香味苦,毒性小。可适用于钢铁、铜、铝等多种材料以及盐酸、硫酸、氢氟酸及各种有机酸的酸洗,其缓蚀、抑雾效果明显,能防氢脆,提高材料酸洗后的机械强度,而且使金属表面光滑平整。
IndustrialCleaning
装备清洗专家
姓名:湖南迪清科技
职位:军工装备清洗
编号:工业清洗NO1
缓蚀剂 成分
缓蚀剂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缓蚀剂分类。可分为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①无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主要包括铬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钼酸盐、钨酸盐、聚磷酸盐、锌盐等。②有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主要包括膦酸(盐)、膦羧酸、琉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磺化木质素等一些含氮氧化合物的杂环化合物。③聚合物类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主要包括聚乙烯类,POCA,聚天冬氨酸等一些低聚物的高分子化学物。根据缓蚀剂对电化学腐蚀的控制部位分类,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①阳极型缓蚀剂阳极型缓蚀剂多为无机强氧化剂,如铬酸盐、钼酸盐、钨酸盐、钒酸盐、亚硝酸盐、硼酸盐等。它们的作用是在金属表面阳极区与金属离子作用,生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氧化膜覆盖在阳极上形成保护膜。这样就抑制了金属向水中溶解。阳极反应被控制,阳极被钝化。硅酸盐也可归到此类,也是通过抑制腐蚀反应的阳极过来达到缓蚀目的。阳极型缓蚀剂要求有较高的浓度,以使全部阳极都被钝化,一旦剂量不足,将在未被钝化的部位造成点蚀。②阴极型缓蚀剂抑制电化学阴极反应的化学*剂,称为阴极型缓蚀剂。锌的碳酸盐、磷酸盐和氢氧化物,钙的碳酸盐和磷酸盐为阴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能与水中、与金属表面的阴极区反应,其反应产物在阴极沉积成膜,随着膜的增厚,阴极释放电子的反应被阻挡。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钙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是天然存在的,所以只需向水中加入可溶性锌盐或可溶性磷酸盐。③混合型缓蚀剂某些含氮、含硫或羟基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机缓蚀剂,其分子中有两种性质相反的极性基团,能吸附在清洁的金属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它们既能在阳极成膜,也能在阴极成膜。阻止水与水中溶解氧向金属表面的扩散,起了缓蚀作用,巯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十六烷胺等属于此类缓蚀剂。除了中和性能的水处理剂,大部分水处理用的缓蚀剂的缓蚀机理是在与水接触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将金属和水隔离的金属保护膜,以达到缓蚀目的。根据缓蚀剂形成的保护膜的类型,缓蚀剂可分为氧化膜型、沉积膜型和吸附膜型缓蚀剂。①氧化膜型缓蚀剂铬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钨酸盐、钒酸盐、正磷酸盐、硼酸盐等均被看作氧化膜型缓蚀剂。铬酸盐和亚硝酸盐都是强氧化剂,无需水中溶解氧的帮助即能与金属反应,在金属表面阳极区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其余的几种,或因本身氧化能力弱,或因本身并非氧化剂,都需要氧的帮助才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由于这些氧化膜型缓蚀剂是通过阻抑腐蚀反应的阳极过来达到缓蚀的,这些阳极缓蚀剂能在阳极与金属离子作用形成氧化物或氯氧化物。沉积覆盖在阳极上形成保护膜,以铬酸盐为例,它在阳极反应形成Cr(OH)3和Fe(OH)3,脱水后成为CrO3和Fe2O3的混合物(主要是γ-Fe2O3)在阳极构成保护膜。因此有时又被称作阳极型缓蚀剂或危险型缓蚀剂,因为它们一旦剂量不足(单独缓蚀时,处理1L水,所需剂量往往高达几百、甚至上千毫克)就会造成点蚀,使本来不太严重的腐蚀问题,反而变得更加严重。氯离子、高温及高的水流速都会破坏氧化膜,故在应用时,要根据工艺条件,适当改变缓蚀剂的浓度。硅酸盐也可粗略地归到这一类里来,因为它主要也是通过阻抑腐蚀反应的阳极过来达到缓蚀的。但是,它不是通过与金属铁本身、而可能是由二氧化硅与铁的腐蚀产物相互作用,以吸附机制来成膜的。②沉淀膜型缓蚀剂锌的碳酸盐、磷酸盐和氢氧化物,钙的碳酸盐和磷酸盐是最常见的沉淀膜型缓蚀剂。由于它们系由锌、钙阳离子与碳酸根、磷酸根和氢氧根阴离子在水中、于金属表面的阴极区反应而沉积成膜,所以又被称作阴极型缓蚀剂。阴极缓蚀剂能与水中有关离子反应,反应产物在阴极沉积成膜;以锌盐为例,它在阴极部位产生Zn(OH)2沉淀,起保护膜的作用。锌盐与其他缓蚀剂复合使用可起增效作用,在有正磷酸盐存在时,则有Zn3(PO4)2或(Zn,Fe)3(PO4)2沉淀出来并紧紧粘附于金属表面,缓蚀效果更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钙离子、碳酸根和氢氧根在水中是天然地存在的,一般只需向水中加入可溶性锌盐(例如:硝酸锌、硫酸锌或氯化锌,提供锌离子)或可溶性磷酸盐(例如:正磷酸钠或可水解为正磷酸钠的聚合磷酸钠,提供磷酸根),因此,通常就把这些可溶性锌盐和可溶性磷酸盐称为沉积膜型缓蚀剂或阴极型缓蚀剂。这样,可溶性磷酸盐(包括聚合磷酸盐)就既是氧化膜型缓蚀剂,又是沉积膜型缓蚀剂。另外,一些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磷酸(盐)、有机磷酸酯和有机磷羧酸,也可归到这类缓蚀剂中,大约与其最终能水解为正磷酸盐不无关系。由于沉淀型缓蚀膜没有和金属表面直接结合,而且是多孔的,往往出现在金属表面附着不好的现象,缓蚀效果不如氧化型膜。③吸附膜型缓蚀剂吸附膜型缓蚀剂多为有机缓蚀剂,它们具有极性基因,可被金属的表面电荷吸附,在整个阳极和阴极区域形成一层单分子膜,从而阻止或减缓相应电化学的反应。如某些含氮、含硫或含羟基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两种性质相反的基团;亲水基和亲油基。这些化合物的分子以亲水基(例如,氨基)吸附于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憎水膜,保护金属表面不受水腐蚀。牛脂胺、十六烷胺和十八烷胺等被称作“膜胺”的胺类,就是水处理中常见的吸附膜型缓蚀剂。巯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和甲基苯并三唑等是有色金属(尤其是铜)的理想缓蚀剂。它们虽然与铜金属本身作用成膜,但与上述典型的氧化膜型缓蚀剂不同,不是通过氧化,而是通过与金属表面的铜离子形成络合物,以化学吸附成膜的。当金属表面为清洁或活性状态时,此类缓蚀剂能形成缓蚀效果令人满意的吸附膜。但如果金属表面有腐蚀产物或有垢沉积的情况下,就很难形成效果良好的缓蚀膜,此时可适当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以帮助此类缓蚀剂成膜。由于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在于成膜,故迅速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密而实的膜,乃获得缓蚀成功之关键。为了迅速,水中缓蚀剂的浓度应该足够高,等膜形成后,再降至只对膜的破损起修补作用的浓度;为了密实,金属表面应十分清洁,为此,成膜前对金属表面进行化学清洗除油、除污和除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上述各类缓蚀剂,除中和胺与膜胺主要用于锅炉凝水处理、硅酸盐用于饮用水处理外,其他各类则常用于冷却水处理。若单就对碳钢的缓蚀效果而言,铬酸盐,尤其是配合以聚磷酸盐和锌盐的铬酸盐,至今仍然是循环冷却水处理缓蚀剂中最为理想者。美国在相当度上仍在应用着它。应用时,一般将水的pH值控制为微酸性,以阻抑致垢盐结垢。但铬酸盐(六价的)有毒,虽然它对循环冷却水中的菌、藻等有害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为(聚)磷酸盐所取代。这标志着循环冷却水碱性处理时代的开始。这一概念就是对水的pH值不再着意控制,而是听其自然。水中致垢盐的结垢问题则依靠有机磷酸(盐)和聚丙烯酸(盐)等这些高效阻垢剂、分散剂来解决。但是,磷酸盐是水中微生物的营养源,它的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结果,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于是,在不允许使用铬酸盐和(聚)磷酸盐的地方,其他几类缓蚀剂得到了应用机会。但是,钼酸盐等应用成本高;亚硝酸盐不宜作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剂,除非有特效杀生剂有效在控制住能使它分解失效的微生物;硅酸盐缓蚀效果差(由于成膜时间长,有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较完整的膜,需2~3个星期),而且,一旦有垢产生,就很难去掉;锌盐中的锌与铬一样,也是重金属,也对水体中的生物造成威胁。因此,人们对含磷量较少的有机缓蚀剂的开发和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导致了“全有机配方”水处理剂的上市。不过,迄今为止,在缓蚀剂的开发和应用上,还没有出现像过去由使用聚磷酸盐转为使用铬酸盐,或由使用铬酸盐复转为使用聚磷酸盐那样的突破性的进展。用“全有机配方”缓蚀剂,水的腐蚀条件不能太苛刻,否则,必须以无机缓蚀剂予以补救。
缓蚀剂cas号
氢氧化铝这缓蚀剂最好。
氢氧化铝(Aluminium hydroxide),化学式Al(OH)3,是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也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化学式Al(OH)3,是铝的氢氧化物。由于又显一定的酸性,所以又可称之为铝酸(H3AlO3)。但实际与碱反应时生成的是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因此通常在把它视作一水合偏铝酸。
缓蚀剂用量
就是有硫酸呀
缓蚀剂种类
制冷四大件: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
制冷辅助设备:
四通阀、复式阀、单向阀、电磁阀、输出压力调节阀、压力开关、压力控制器、储液器、汽液分离器、油分离器、集油器、自动开关、干燥过滤器、温度控制器和电气控制箱等部件组成。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作用:是用来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设备。
分类:容积型和速度型
容积型:是活塞式、螺杆式、滚动转子式
速度型:目前常用的是离心式压缩机
容积型:“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旋转式、涡旋式、螺杆式。
冷凝器作用:
输出热量并使制冷剂得到冷凝。
冷凝器分类:
水冷壳管式(立式和卧式),空冷式(空气受迫运动和空气自由运动),蒸发式。
水冷壳管式的特点:
1、管内水速比较高一般1.8~3.0m/s,因而传热系数高。
2、冷却水温升较大一般在4~6度左右。
3、结构紧凑,操作维修较方便。
4、因冷却水阻力大清洗水垢比较困难。
空冷式冷凝器特点:
空气受迫运动的一般用于制冷量小于60kw的中小型制冷系统机组中。
空气受迫运动的冷凝器一般迎面风速约2.5~3.5m/s,传热系数约25~50w/(m2.k),平均传热温差约10~15度,冷凝温度比环境温度高约为15度左右,空气进口温差约8~10度。
冷凝器的维护和保养
水冷冷凝器所用的冷却水中含有各种杂质,时间长了会沉淀在冷凝铜管中,也就是人们所说水垢。水垢积得太多,冷凝效果较差,系统中的排气压力增大,排气温度升高直接响制冷效果,为此必须定期保养清除水垢,一般一年清洗一次。
清洗方法有三种:
1、用清洗刷来回拖拉清洗冷凝铜管。
2、用特制的刮刀滚刮清洗(这种方法一般不采用清洗冷凝铜管)。
3、用化学方式清洗冷凝铜管。
化学方式清洗冷凝铜管*水的配方:
10%盐酸水溶液500kg加入缓蚀剂250kg(比例为1kg盐酸水溶液加0.5g缓蚀剂),缓蚀剂可用六次甲基四胺(又称乌洛托品),清洗时直接把酸泵与冷凝器接通,酸泵循环时间约25~30小时,最后用1%的NaOH溶液或5%Na2CO3清洗循环15min,中和残留在冷凝器中的酸液,也可用专用除垢剂循环40~60min即可。
风冷冷凝器的清洗方法:
用高压的空气进行吹扫,吹除冷凝器翅片上的积垢或用专用清洗剂清洗。
蒸发器的作用:
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汽来吸收被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
蒸发器分类:
根据被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冷却液体类和冷却空气类。冷却液体类又分为壳管卧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螺旋管式蒸发器。
壳管卧式蒸发器特点:干式蒸发器与壳管式冷凝器相似,所不同的是制冷剂在管内蒸发,冷冻水在管外流动,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质量流速一般在180~200kg/㎡.s,流程数为4~6。
注意:蒸发温度不得低于0度!最佳状态是2度左右。
膨胀阀的作用:
是用来调节制冷剂流量,它既是控制流量的调节阀又是制冷装置中的节流阀。是随蒸发器压力和出口的过热度变化而动作。
膨胀阀的组成:
感温包、毛细管、膜片、定压弹簧、节流针及调节螺丝。
膨胀阀的分类:
根据其膜片下的压力引出点不同,分内平衡式与外平衡式。
膨胀阀区别:
内平衡式、蒸发压力从阀体的内部引出,外平衡式、平衡压力从蒸发器出口处引出。因此对于阻力损失大的(冷量较大)蒸发器均选用外平衡式膨胀阀。
膨胀阀的三个作用:
节流、降压;
控制流量;
控制过热度。
膨胀阀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膨胀阀的静态过热度在机组出厂时已经调整好,在使用时不要随意调整,感温包位置十分重要,对于φ28铜管,应包在管的侧面,对于φ22铜管,应包在管的侧上方。感温包外一定包隔热材料,以防外界环境温度对系统的影响。在膨胀阀附近焊接时,可以将膨胀阀的上部用湿布包好,以防损坏。
常见故障原因:
润滑油的作用:
1、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摩擦热和零件的磨损。
2、带走摩擦热量使摩擦零件的温度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3、使轴封摩擦面等密封部分充满滑油以阻挡制冷剂泄漏。
4、带走金属摩擦表面的磨屑。
5、利用油压作为控制卸载机构的动力。
注意:各种型号的润滑油运动粘度、凝点、浊点不同,所以不同型号的润不能混用。压缩机上一般都标有冷冻机油的牌号与充灌量。
吸气管、排气管连接的特殊要求:
排气管的焊接:
从压缩机排气阀至冷凝器(或油分离器)的管段应有1%的坡度向冷凝器(或油分离器)。
回气管:
连接要防止在开压缩机时有湿蒸气进入气缸,同时要考虑到润滑油从蒸发器顺利流向压缩机。安装时从蒸发器到压缩机的吸气管要有0.5%~1%的坡度坡向压缩机。
蒸发器:
布置在压缩机上方时,应在蒸发器上侧设置倒“U”形管,以防止开机时液体进入压缩机而引起液击。
制冷系统应是一个密封清洁的系统,在对系统完成吹除清洁处理后应对系统进行检漏。检漏的方法有压力检漏、真空检漏、电子检漏三种方法。
压力检漏:
压力检漏就是在制冷系统中充入压缩空气(干燥)或氮气,用肥皂水进行检漏。将肥皂水用棉纱布涂于被检部位并进行仔细观察,若有气泡出现表明该处有泄漏。
真空试漏:
对于全封闭式制冷系统中,采用真空泵做真空试漏。在压缩机的工艺管上或回气管上接上带低压表的三通修理阀,三通修理阀接头用耐压胶管与真空泵相连,抽真空完成后,放置12h,观察真空表上的压力有无升高,若升高说明系统有泄漏,需要采取充制冷剂试漏的方法检查微漏
电子检漏仪: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有的灵敏度可达5g/a(年泄漏量5g)以下,因此检漏时要求周围的空气比较清新。灵敏度可以调整的检漏仪在轻度污染环境中使用,可选择适当的档次进行检漏。检漏时首先打开电源开关,使探头与被检部保持3~5mm的距离,移动速度不大于50mm/s。当有泄漏时,检漏仪会发出蜂鸣报警。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系统气密性试验;
2、系统真空试验;
3、系统中制冷剂的充灌;
以上几项工作做符合要求后进行调试。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使用说明书,做好耐压试验和绝缘电阻的测试;
2、检查冷却器、蒸发器进出水管及供电电源并确认无误,应符合在380v±10%围内342v~418v;
3、检查相位是否正确;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紧固;
4、检查冷凝器上的冷却水阀是否已打开,检查冷却水量(风量)是否符合要求;
5、点动水泵(风机)观察水泵(风机)转向是否正确,试运行水泵观察水压是否稳定。
6、检查压缩机油位是否在压缩机油视油镜是否正常;
7、合上主电源开关、关闭机组内压缩机电源开关,开启控制电路开关,模拟启动试验,检查各保护是否正常动作。第一次开机前,加热时间不少于12h,以便排除冷冻油中的制冷剂,避免开机瞬间的液击或其它故障。
制冷装置运行的主要参数均有蒸发温度、蒸发压力、冷凝温度、冷凝压力、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温度、剂冷剂液体的过冷度、制冷剂气体的过热度等,这些参数在制冷装置运行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调试过程中必须根据外界条件和装置的特点把各个运行参数调整到合理的范围内。
蒸发温度T0和蒸发压力P0:
制冷装置运行时蒸发温度T0是根据被冷介质温度的要求及其它工作特点来确定的,蒸发温度T0和蒸发压力P0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从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在冷凝压力Pk不变的情况下,装置的制冷量随着蒸发温度的下降而减小、而单位冷量的耗功却随着蒸发温度的下低反而增大。
调试时对直蒸发式冷库来说:
空气为自然对流时,蒸发温度比要求的冷库低10—15℃为宜,空气为强制循环时蒸发温度比冷库低5—15℃为宜。对冷却液体蒸发器来说;蒸发温度比被冷却液体的平均温度低4—6度为宜。
蒸发温度T0是蒸发器内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气化时饱和温度下的压力为蒸发压力。冷凝温度Tk是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冷凝时的温度对应于冷凝温度TK下的饱和压力就是冷凝压力Pk。冷凝温度的大小取决于冷却水(或空气)的温度。
冷凝温度Tk与冷却水进出水温度TW的关系如下:
Tk=Tw+△T1+△T2
Tw是冷却水进出水温度,△T1是冷却水在冷凝器中的温升值(进出水温差一般△T1=2~4度),△T2是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水温之差,一般情况下冷凝温度比冷却水出水温度高5~9度。当用空气冷却时冷凝温度比空气温度高8~12度。
冷凝温度如果过高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就过高。一般情况下冷凝温度不宜超过40度左右(R22);冷凝温度升高不仅使装置的制量下降而且耗功增大,当Tk增加1℃时制冷量就减少1~2%,耗功增加1~1.5%,单位耗电量增加2~2.5%。
当冷凝温度不变时,蒸发温度降低制冷量也随之减小,但消耗的功率反而增大,所以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将蒸发温度调整得过低。
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是指压缩机吸入阀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在没有气液分离器的氟装置系统中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左右(5℃的过热度)。在空调系统中通常为5~15℃比较适当。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指压缩机排气阀处制冷剂的蒸汽温度。排气温度与压缩比Pk/P0及吸气温度有关。吸气温度越高压缩比越大,则排气温度越高。排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饱和蒸气冷凝时放热的多少,排气温度比冷凝温度高30℃左右。
1、压缩机启动后应无杂音运行平稳,各保护控制原件应能正常工作。
2、冷却水、冷媒水应足够,水压应不小于0.12MPa,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冷却水温一般在32℃左右。
3、对活塞压缩机而言,油泵出口压力应比吸气压力高1.5~3kg/C㎡,对螺杆压缩机而言,油压应比排气压力高0.5kg/c㎡以上。油温不应低于70℃且油不起很多的泡沫,油面不低于油镜的1/3处。
4、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15℃,正常运行时吸气温度不宜超过15℃,对于空调系统来说,蒸发温度比被冷却介质温度低5℃左右,对于冷藏装置而言吸气温度比被冷却介质温度低10~15℃左右为宜。
5、排气温度不宜超过115℃。(R22)。压缩机正常运行时,冷凝压力不超过1.4MPa(对水冷机组而言),对空冷却冷凝器而言冷凝压力不超过1.95WPa。
6、对装有自动回油装置的系统而言,自动回油管应是时冷时热,液管过滤器前后温度应无明显的温差。对装有贮液器的系统而言,制冷剂液面不低于此液面指示器的1/3处。
7、气缸壁不应有*部发热和结霜情况,空调产品,吸气管不应有结霜现象,对于冷藏产品而言:吸气管结霜一般结至吸气阀口为正常。
8、运行中手摸卧式冷凝器应是上热下凉,冷热交界处为制冷剂的界面,油分离器上热下部不太热,冷热交界处为油的交界面。
9、膨胀阀的阀体结霜、结露应均匀,(空调系统中不应结霜)但出口处不能发现有浓厚的结霜,液体流经膨胀阀时只能听到沉闷的微小声音。
10、在一定的水压、水量的条件下,进出水应有明显的温差,一般温差为3~5℃,系统中不应有泄漏、渗油的现象,各压力表指针应相对平稳,压缩机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Ω。
公司地址:浙江省衢州市世纪大道893号
公司网址:www.qhyh.com
缓蚀剂缓蚀率
我认为缓蚀剂是碱性。
缓蚀剂标准
酸洗(化学清洗)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的不同工艺,如工业设备、管路、低压锅炉、发电厂锅炉、中央空调等设备化学清洗,钢铁除锈及油水酸化等。由于酸洗剂对金属有腐蚀性,所以要添加酸洗缓蚀剂以减少或消除对金属的伤害。盐酸是化学清洗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清洗介质。
盐酸缓蚀剂的技术要求与参数
SGR-0405液体多功能酸洗缓蚀剂是由多种特殊功能的固体单体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借助各成分之间的协同效应而达到抑制金属腐蚀的液体缓蚀剂。SGR-0405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无机酸(硫酸、硝酸、盐酸等)、有机酸(氨基酸、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等)以及有机酸与无机酸复配所进行的化学清洗,对不锈钢、碳钢、铜、铝及铝合金等金属的腐蚀抑制性能(缓蚀)较好。
盐酸缓释剂的用法用量
盐酸缓释剂SGR-0405是一种液体,可以应用于多种金属表面垢污的清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清洗液配制:缓蚀剂SGR-0405使用浓度一般0.3%-0.5%。将计量的SGR-0405,加入计量水中搅拌均匀;将计量的酸缓缓加入上述配好的液体,并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2)酸洗注意事项:清洗过程中酸用量一定要视设备表面污垢量来确定,可以前期少量后期再补加;无机酸(盐酸、硝酸、硫酸、磷酸、氢氟酸等)使用浓度一般在3%-10%,不能超过20%,并且尽可能常温使用,温度超过55℃,否缓蚀剂易于失效;有机酸(氨基磺酸、柠檬酸、草酸、醋酸、EDTA等)使用浓度一般在3%-20%,常温或加热到60℃-90℃使用,温度或浓度不要太高否则缓蚀剂可能失效;初次使用可以根据试验确定最佳使用浓度与使用条件。
缓蚀剂说明书
常用缓蚀剂有以下几种:1.有机磷缓蚀剂:如磷酸盐类、磷酸酯类等,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和防锈性能。2.有机酸缓蚀剂:如草酸、乙酸、柠檬酸等,对钢铁、铜、铝等金属有较好的缓蚀性能。3.硝酸盐缓蚀剂:如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和防锈性能,但对环境污染较大。4.硫化物缓蚀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铜等,对铁、铜等金属有较好的缓蚀性能。5.有机硅缓蚀剂:如聚硅氧烷等,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缓蚀和防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