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玻璃棒型号(玻璃棒型号规格)

2024-04-12 13:48: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玻璃棒型号厂家
  2. 玻璃棒种类
  3. 玻璃棒材质
  4. 玻璃棒粗细规格
  5. 玻璃棒质量
  6. 玻璃棒型号规格
  7. 玻璃棒型号都有哪些
  8. 玻璃棒长度

玻璃棒型号厂家

1.玻璃棒是玻璃仪器,可用来搅拌加速溶质溶解,过滤时引流,也可用来蒸发结晶少量溶液。2.化学实验中,玻璃质细长棒状简易搅拌器,也称为玻棒,用来加速溶解,促进互溶,引流,蘸取液体,在蒸发皿中搅拌以防止因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飞溅等。3.尤以中学实验中最为常用,是必不可少的实验用品。4.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玻璃棒或容器(如烧杯等)破裂。5.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容器底,不要发出响声。6.搅拌时要以一个方向搅拌(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玻璃棒种类

一、考点解读

1.制作果汁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果肉的出汁率低,耗时长;

二是榨取的果汁的浑浊度、黏度高,容易发生沉淀。

2.果胶

(1)作用: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3)特点: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会影响果汁的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 

3.果胶酶

(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组成: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能被蛋白酶水解掉。

(3)来源: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4.酶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1)酶的活性: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表示方法: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

(3)酶促反应速率:酶促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和酶的抑制剂等

5.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倒U曲线)

(1)实验原理:果胶酶瓦解细胞壁及胞间层增大果汁产量;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增大果汁澄清度。

(2)变量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pH,控制方法:利用恒温水浴保温(或滴加酸、碱等)。

②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检测因变量方法是通过测定果汁的体积或澄清度来实现的。

③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控制不变的量(无关变量)有:苹果泥的用量、果胶酶的用量、反应的时间和过滤的时间等。

(3)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4)实验流程:制备水果泥→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或pH梯度→加入果胶酶反应一段时间→过滤果汁。

5.探究果胶酶的用量(饱和曲线)

(1)实验是建立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之上的。

(2)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果汁的体积增加;当酶浓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此值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3)变量

①自变量:果胶酶的用量。控制方法: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也可以配制一种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使用不同的体积即可。

②因变量:果汁的体积或澄清度。

③无关变量:温度、PH、反应的时间、苹果泥的用量、过滤的时间等,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4)通过果汁的体积判断果胶酶的用量:

如果随着酶的用量增加,过滤到果汁的体积也增加,说明酶的用量不足;如果当酶的用量增加到某个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说明酶的用量已经足够,这个值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考向一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B.果胶酶在蛋白酶作用下可能会被降解C.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D.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参考答案】C

2.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发现,新鲜水果比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硬。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而果胶酶能将细胞壁分解,使水果细胞相互分离,导致水果变软。为了探究上述假设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法步骤:

①称等量的去皮后的新鲜苹果和放置一段时间的苹果切成小块,分别放在榨汁机中制成果泥。

②用滤纸或5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条件相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根据此实验,能否得出水果放置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高的结果?____________。

【答案】(1)果胶酶能将胞间层的果胶分解,使细胞分散,水果变软   

(2)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

(3)③观察比较滤液的体积和澄清度   ④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比新鲜水果高   ⑤不能,因为水果放置时间过久,维生素C损耗多

考向二 探究果胶酶的用量

3.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C

4.如图表示某研究小组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

B.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pH、反应物浓度等

C.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

D.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

【答案】C

二、变式习题

1.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定,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下列有关果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酵母菌可产生果胶酶,是因为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也含有果胶

C.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

D.果胶影响出汁率

2.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B.底物浓度一定时,随酶用量的增大滤出的果汁增多

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

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

3.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C.应在50~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4.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苹果泥用量B.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

C.换成大型号容器D.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5.某同学为了验证果胶酶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1)取两个100mL的洁净烧杯,编号为1号、2号;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的苹果泥,向1号烧杯内加入2mL的蒸馏水,向2号烧杯内加入2mL的果胶酶;

(3)把这两个烧杯放在水浴装置中保温,并用玻璃棒搅拌。

下面分析中正确的是

A.1号烧杯为实验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B.2号烧杯为实验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C.1号烧杯为对照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D.2号烧杯为对照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6.如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呈正相关;之后,呈负相关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效率最高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可以升高

7.某工厂新制了50L苹果泥,准备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8只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mL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果汁体积(mL)

20.6

21.2

21.8

22.4

23

23.4

23.4

23.4

注解: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

A.8只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B.本实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C.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

D.为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可以设置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来探究

8.如图是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得出的坐标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高温使得果胶酶结构被破坏

B.图乙只能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最适pH通常为碱性条件

C.图丙可表示苹果泥中加入果胶酶后得到的果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D.图丁可表示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胶酶用量对果汁产量的影响

9.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中的问题:

(1)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最适pH”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的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第一种: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第二种: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①请问哪一种操作更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时,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分析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pH=m,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甲)。

Ⅱ.将步骤Ⅰ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乙)。

Ⅲ.将步骤Ⅱ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丙)。

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_________的水解。

(2)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4)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________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________________。

(5)能不能确定该温度就是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如果不能,请设计出进一步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真题演练

11.(2015·海南卷)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_____。

玻璃棒材质

漏斗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漏斗、热水漏斗、高压漏斗、分液漏斗和安全漏斗等。按口径的大小和径的长短,可分成不同的型号:常见的分为6cm,7.5cm,9cm。小学自然教学中一般用6cm短颈漏斗。

使用方法

1.将过滤纸对折,连续两次,叠成90°圆心角形状。

2.把叠好的滤纸,按一侧三层,另一侧一层打开,成漏斗状。

3.把漏斗状滤纸装入漏斗内,滤纸边要低于漏斗边,向漏斗口内倒一些清水,使浸湿的滤纸与漏斗内壁贴靠,再把余下的清水倒掉,待用。

4.将装好滤纸的漏斗安放在过滤用的漏斗架上,(如铁架台的圆环上),在漏斗颈下放接纳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并使漏斗颈尖端靠于接纳容器的壁上,为了防止液体飞溅。

5.向漏斗里注入需要过滤的液体时,右手持盛液烧杯,左手持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紧漏斗三层低一面上,使杯口紧贴玻璃棒,待滤液体沿杯口流出,再沿玻璃棒倾斜之势,顺势流入漏斗内,流到漏斗里的液体,液面不能超过漏斗中滤纸的高度。

6.当液体经过滤纸,沿漏斗颈流下时,要检查一下液体是否沿杯壁顺流而下,注到杯底。否则应该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尖端与烧杯壁贴牢,就可以使液体顺杯壁下流了。

玻璃棒粗细规格

玻棒和玻璃棒没有区别,玻棒是樱型玻璃棒的简称。玻璃棒,亦称玻璃搅拌棒,常简称为玻棒。顾名思义,由玻璃材质制成,呈细长棒状,两端为弧形不会划伤使用者,透明色,表面光滑,具有高透光率,坚固耐用,耐热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点。玻璃棒像其他化学用具一样,例如烧杯,具有各种尺寸。常见规格参数是直径和和长度,直径常见的是5mm-10mm,长度常见的是15cm-40cm。在化学实验中,用途广泛,例如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促进溶解,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过滤液体时引流,加热蒸发皿时搅拌被加热物质防止飞溅等。使用于化学实验时,应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与乎销容器底部,容器壁碰撞脊顷猜发出响声;不要太用力,以防止玻璃棒与容器碰撞发生断裂;在容器中搅拌液体时,需要以同一个方向进行搅拌,例如顺时针,或逆时针;若配合与烧杯一起使用,大小不同的烧杯应配以长短、直径相适当的搅拌棒,以防止重量不均匀造成烧杯倾倒等。

玻璃棒质量

漏斗的基本信息

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被用作把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份可以有不同长度。漏斗通常以不锈钢或塑胶制造,但纸制漏斗亦有时被使用于难以彻底清洗的物质,例如引擎机油。一些漏斗在咀部设有可控制的活门,让使用者可控制流质流入的速度。漏斗常见于厨房;在实验室也可找到漏斗,有时会使用滤纸以隔滤结晶物等化学物质。

漏斗的分类

漏斗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漏斗、热水漏斗、高压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和安全漏斗等。按口径的大小和径的长短,可分成不同的型号。小学自然教学中一般用6cm短颈漏斗。

重点介绍

长颈漏斗

基本信息:

长颈漏斗(安全漏斗)是漏斗的一种,主要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随时添加液体*品。一般还可以用分液漏斗替代。

相关介绍:

1.在使用时,注意漏斗的底部要在液面以下,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起到液封的作用。

2.做实验时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实验时会用到长颈漏斗。

3.注意事项:试验后应该清洗干净,避免有*物残留使下次实验造成偏差。

结构性能:

长颈漏斗必须插至液面下,原因是为防止气体生成时通过长颈漏斗下方逸出,也就是要形成液封。

分液漏斗

基本信息:

分液漏斗是一种玻璃实验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做化学实验用的分液漏斗。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使用实用,可使实验操作过程利于控制,减少劳动强度,当需要分离的液体量大时,只需搬动活塞的三通便可将斗体内的两种液体同时流至下管,无需更换容器便可一次完成。在初中阶段分液漏斗的主要作用则是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装置是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一种功能较好的实验器皿。

分类:

分液漏斗分为球型球型分液漏斗、梨型和筒型等多种样式,球型分液漏斗的颈较长,多用于制气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梨型分液漏斗的颈比较短,常用做萃取操作的仪器。

使用:

1.过程:检漏,加液,振摇,静置,分液,洗涤。

2.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球形分液漏斗的颈部没有活塞,它不能灵活控制液体。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将漏斗颈上的旋塞芯取出,涂上凡士林,但不可太多,以免阻塞流液孔。将分液漏斗插入塞槽内转动使油膜均匀透明,且转动自如。然后关闭旋塞,往漏斗内注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不漏水的分液漏斗方可使用。漏斗内加入的液体量不能超过容积的3/4。而且不宜装碱性液体。为防止杂质落入漏斗内,应盖上漏斗口上的塞子。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拇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3.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放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顺利流出。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不能加热。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长时间不用的分液漏斗要把旋塞处擦拭干净,塞芯与塞槽之间放一纸条,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防磨砂处粘连。

用途:

1.固液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发生装置:控制所加液体的量及反应速率的大小.

2.物质分离提纯:对萃取后形成的互不相溶的两液体进行分液。

装配要点:

1.检查玻塞和活塞芯是否与分液漏斗配套,如不配套,往往漏液或根本无法操作。欲用不配套的分液漏斗,必须在装配后,首先试验其是否合用、漏液,待确认可以使用后方可使用。

2.在活塞芯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润滑脂,如凡士林(注意:不要涂进活塞孔里),将塞芯塞进活塞,旋转数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后将活塞关闭好,再在塞芯的凹槽处套上一直径合适的橡皮圈(从直径合适的乳胶管上剪下一细圈即可),以防活塞芯在操作过程中因松动而漏液或因脱落使液体流失而造成实验的失败。

3.需要干燥的分液漏斗时,要特别注意拔出活塞芯,检查活塞是否洁净、干燥,不合要求者,经洗净、干燥后方可使用。

漏斗的基本用途

漏斗是过滤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仪器。过滤时,漏斗中要装入滤纸。滤纸有许多种,根据过滤的不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滤纸、自然教学可使用普通性滤纸,应根据漏斗的尺寸购买相应尺寸的滤纸。

漏斗的使用方法

1.将过滤纸对折,连续两次,叠成90°圆心角形状。过滤

2.把叠好的滤纸,按一侧三层,另一侧一层打开,成漏斗状。

3.把漏斗状滤纸装入漏斗内,滤纸边要低于漏斗边,向漏斗口内倒一些清水,使浸湿的滤纸与漏斗内壁贴靠,再把余下的清水倒掉,待用。

4.将装好滤纸的漏斗安放在过滤用的漏斗架上(如铁架台的圆环上),在漏斗颈下放接纳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并使漏斗颈尖端靠于接纳容器的壁上,为了防止液体飞溅。

5.向漏斗里注入需要过滤的液体时,右手持盛液烧杯,左手持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紧三层滤纸处,烧杯杯口紧贴玻璃棒,待滤液体沿杯口流出,再沿玻璃棒顺势流入漏斗内。注意,流到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不能超过滤纸高度。

6.当液体经过滤纸,沿漏斗颈流下时,要检查一下液体是否沿杯壁顺流而下,注到杯底。如果没有,应该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尖端与烧杯壁贴牢,就可以使液体顺杯壁下流了。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我方将及时撤回。

                         本期制作:邹明月

                        本期校审:于妍

玻璃棒型号规格

1般來說,普通玻璃也就能够了。

玻璃棒型号都有哪些

各种型号的离心瓶和离心管

各种型号一次性枪头

各种型号的玻璃培养皿、量筒、烧杯、三角瓶、试管、试剂瓶

滤纸、吸水纸(白色无味卷纸),玻璃棒,涂布棒,灯用酒精,接种针接种环、常用培养基配方所需化学试剂,或常用商业化培养基成品。

医用纱布,脱脂棉,牛皮纸(灭菌用的)、橡皮筋。

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香柏油乙醚酒精。

耗材类大致就这么多了。

玻璃棒长度

b杯,b中装冷水取两个装有同等水量的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食盐,标为a杯,a中装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