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型号分(转子型号大全)
转子大小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中二分小转子的骨折类型,大家都是碰到过。复位困难,甚至是复位艰难,需要切开复位和辅助克氏针固定。今天碰到的这一例二分小转子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骨折断端分离不明显,手术中轻松复位,骨折对线、对位恢复,主钉导针植入成功。开髓,插入主钉到位,调整主钉深度,螺旋刀片导针调整顺畅,锁定顺利。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合适,麻醉时间短,患者手术后体验良好。
手术前X线片检查:
手术复位固定过程:
置于牵引床上,固定对侧下肢,轻微牵引。将患者上半身移向健侧。
左侧下肢轻微外旋、外展、牵引、内收、内旋后透视。
透视时克氏针体表标记,画标记线。
大转子近端切开,分离肌肉进入,触摸到大转子顶点,向股骨髓腔内植入导针一枚。
导针在正位从大转子顶点内侧进入髓腔。
顺螺旋刀片导针股骨外侧壁开口,制备螺旋刀片骨道。
敲击螺旋刀片进入到最佳深度后,锁定螺旋刀片。
远端锁钉锁定。
手术后X线片:
转子尺寸国标
汽轮机转子有如下几种型式:⑴套装叶轮转子:叶轮套装在轴上,国产25MW汽轮机转子和1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都是这种型式。⑵整锻型转子:由一整体锻件制成,叶轮联轴器、推力盘和主轴构成一个整体。⑶焊接转子:由若干个实心轮盘和两个端轴拼焊而成。如125MW汽轮机低压转子为焊接式鼓型转子。⑷组合转子:高压部分为整锻式,低压部分为套装式。如100MW机组高压转子、200MW机组中压转子。
转子尺寸
电动工具主要分为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常见的电动工具有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和电动螺丝刀、电锤和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电刨。每个电动工具都要用到的配件:转子、定子、齿轮、轴承、开关、碳刷、碳刷座、碳刷盖、电源线。往下便不再重复。电钻:主要规格有4、6、8、10、13、16、19、23、25、32、38、49mm等,数字指在抗拉强度为390N/mm的钢材上钻孔的钻头最大直径。对有色金属、塑料等材料最大钻孔直径可比原规格大30~50%。扩展资料:转子发动机的运动特点是: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在三角转子转动时,以三角转子中心为中心的内齿圈与以输出轴中心为中心的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2。上述运动关系使得三角转子顶点的运动轨迹(即汽缸壁的形状)似“8”字形。三角转子把汽缸分成三个独立空间,三个空间各自先后完成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三角转子自转一周,发动机点火做功三次。由于以上运动关系,输出轴的转速是转子自转速度的3倍,这与往复运动式发动机的活塞与曲轴1:1的运动关系完全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子发动机
转子的好坏
专业工业电动工具德国泛音划分手电钻型号:
1.标有为ABOP是充电式手电钻;
2.标有为BOP为非充电式手电钻;
3.标有为BOS是铲型手柄手电钻;
4.标有为DDSK为四档位手电钻。
如果标志被磨损,通常根据钻孔孔径大小、充电与否、手电钻外形、档位来区分。特殊型号:直角电钻——适合在狭窄工作空间使用。转子尺寸图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股骨近端解剖特点:
大体解剖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图1),同时作为股骨颈与股骨干的交接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解剖部位,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称为股骨矩。
板状面稍呈弧形,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侧骨皮质融合,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内侧骨皮质融合,前缘与股骨上端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股骨上端外后侧相连,股骨矩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股骨转子间*部血运情况: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部相互吻合形成动脉环,该动脉环有许多分支直接分布于转子区域,此区域有着诸多髋部肌肉附着,使得股骨转子间骨折*部有着丰富且稳定的血液供给。
二、两个重要概念:
1、Ward三角:
股骨头颈有两种不同排列的骨小梁系统,自股骨头顶扇形分开止于股骨颈内侧的骨小梁是初级压力骨小梁系统,这是股骨近端最致密的松质骨,且将身体的重量传递至肢体远端;
自股骨头窝骨皮质外侧到大转子远侧的弧形结构是初级张力骨小梁系统,次级压力和张力骨小梁系统分布于股骨颈内外侧皮质,上述两系统在股骨颈交叉的中心区形成一个三角形脆弱区域即Ward三角区(图2)。
图2 股骨近端Ward三角示意图
股骨距是股骨近端负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骨距近端起于股骨颈内后侧,向远端止于小转子下方股骨内侧骨皮质,前方附着于股骨前内侧,向后外行向大转子,最后融合于大转子松质骨,整个股骨距在走行上呈弧形,凸向髓腔,自上而下约有16°的扭转角。
股骨距与抗张力骨小梁和抗压力骨小梁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内负重系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2、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指数(又称Singh指数):
1978年Singh提出用X线测量骨小梁形态以衡量骨的机械强度,根据没有骨折的髋部正位片把骨质疏松分为6个等级:Ⅵ~Ⅰ级。
Ⅵ级为正常,是指所有的5组骨小梁结构都存在。
Ⅴ级以下为骨质疏松。
Ⅲ级以下为重度骨质疏松。
Ⅰ级是指严重的骨质丢失且有证据表明所有的骨小梁组均有丢失,包括一部分初级压力骨小梁组。
研究证明,Singh指数在Ⅳ级以上者,内固定治疗成功率为80%,Ⅲ级以下即主要抗张力骨小梁不连续者,成功率为20%。
因此,根据Ward三角和Singh指数了解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骨质结构的密度和强度,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十多种不同的分型,目前公认并得以应用较多的分型有以下几种:
Evans分型(1949);
Boyd-Griffin分型(1949);
Tronzo分型(1973);
Jensen分型(1975);
AO分型(1981)。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Evans分型可以为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依Evans分型分为顺转子间骨折和逆转子间骨折两大类。
1、逆转子间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到达小转子上方。
2、顺转子间骨折:
占80%,分为5型(图3)。
Ⅰ型:转子间骨折,无移位。
Ⅱ型:转子间骨折,有移位,大小转子完整。
Ⅲ型:合并大转子骨折,有移位,没有后外侧支持,伴有后部粉碎骨折。
Ⅳ型:合并小转子骨折,有移位,没内侧支持。
Ⅴ型:除转子间骨折外,大小转子均成为单独骨折块,没有后外侧和内侧支持。
图3 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
图4 Evans分型稳定型与不稳定性
Evans分型认为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内后侧皮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助于理解稳定型复位的特点,能够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Boyd-Griffin分型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4型(图6),包括股骨颈关节囊外部分至小转子下方5cm以内所有骨折。
Ⅰ型:简单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沿转子间线至小转子,复位简单且容易维持。
Ⅱ型:粉碎性骨折,主要骨折线位于转子间线,伴骨皮质多发骨折,复位比较困难,其中有特殊骨折类型,即转子间前后线型骨折,只能在髋侧位片上看到。
Ⅲ型:骨折线自股骨干近端延伸至小转子,可伴不同程度粉碎。
Ⅳ型:骨折至少包括转子部和股骨近端2个平面,股骨干骨折线多呈螺旋形、斜形或蝶形,骨折不稳定。
图6 Boyd-Griffin分型示意图
其中Ⅰ型、Ⅱ型骨折复位后稳定,预后较好,Ⅲ型、Ⅳ型骨折复位困难,围术期和恢复期并发症较多。
Tronzo分型
以Evans分型为基础,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5种类型。
I型:不完全性骨折,通常骨折不伴有明显的移位,经过处理后骨折相对稳定。
Ⅱ型:非粉碎性骨折,这种类型骨折线多经过大转子和小转子,可伴有骨折移位,复位治疗后骨折稳定。
皿型:粉碎性骨折,股骨颈下方存在移位,同时伴有大转子严重骨折和骨皮质分离,为不稳定型骨折。
V型: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分离,
V型:反转子间骨折伴或不伴大转子骨折分离,为不稳定性骨折。
Tronzo认为,后侧骨皮质的完整性是影响矢状位骨折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Jensen分型
图5 Jensen分型示意图
AO分型
AO分型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划分至股骨近端骨折(图7):
A1型:股骨转子部简单二部分骨折,内侧骨皮质存在良好支撑,外侧骨皮质完好,其中A1.1型为沿转子间线的骨折,A1.2型为沿转子间;线的骨折且骨折线通过大转子,A1.3型为顺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至小转子下。
A2型: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内侧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其中A2.3型向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
A3型:骨折线经过外侧皮质,其中A3.1型和A3.2型均为简单骨折,A3.1型骨折线由外下斜向内上,A3.2型为横行骨折线,而A3.3型为粉碎性骨折。
A1型被认为是稳定性骨折,其余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图7 AO分型示意图
Ramandier分型
Briot分型
图8 Briot分型示意图
图9 Briot转子区后板的概念
Ender分型
1970年,Ender医生创用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同时提出了分类方法,共分为8型(图10)。
图10 Ender分型示意图
Kyle分型
图11 Kyle分型示意图
Ottolenghi分型
1964年,法国医生Ottolenghi依据骨折线与大转子窝的关系,将骨折分为两种类型(图12):
I型:骨折线位于大转子窝内侧。
Ⅱ型:骨折线位于大转子窝外侧。
在Ⅱ型骨折,其骨折线较通常更偏外侧,所有的外旋肌小肌肉止点均在近侧的头颈骨块上,致使其外旋,骨折端在后方形成开口。因此,复位时必须外旋远侧的股骨干。
图12 Ottolenghi分型示意图
Gotfried分型
图13Gotfried分型示意图
图14 全粗隆区骨折
Kijima分型
图15 Kijima分型示意图
Futamura分型
图16 Futamura分型示意图
参考文献:
{1}曹富江.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指南,2021,19(12):19-21.
{2}老年髋部转子间骨折:作者:张世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ISBN:978-7-03-059958-2.
{3}骨折穿针外固定作者:张锴柴益民秦泗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1/1ISBN:978711721501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投稿邮箱:gujinzw@163.com
转子型号大全
测量粘度时选择转子和转速的标准是:
根据样品粘度来选择合适的转子与转速组合,不同转子和转速测量范围不同,相同转子,不同的速度,测量范围也不同。 不过这些现在都可以解决,自动扫描功能方便快捷帮助你选择在所选转子条件下,最合适的速度。
转子有几种
1、NDJ-1旋转粘度计的转子:从左到右为4号,3号,2号,1号(如下图所示)。
2、转子越粗,转子号越小。
3、NDJ-1旋转式粘度计是用于测量液体的粘性阻力与液体动力粘度,广泛用于测定油脂、油漆、塑料、食品、*物、化妆品、胶沾品、造纸化工等各种流体的粘度,是监测和控制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的精密仪器。
扩展资料:
1、NDJ-1旋转粘度计的主要参数
测定范围:10~1×10^5mPa.s
转子规格:0、1、2、3、4、号五种转子(0号转子是选件,可测低粘度至0.1mPa.s)
仪器转速:6转/分、12转/分、30转/分、60转/分
测量误差:±5%(牛顿液体)
电源:220V±10V;50Hz
净重:1.5Kg
2、量程、系数及转子、转速的选择:
(a)先大约估计被测液体的粘度范围,然后根据量程表选择适当的转子和转速;
如测定约3000mPa·s左右的液体时可选用下列组合:
2号转子——6转/分
或3号转子——30转/分
(b)当估计不出被测液体的大致粘度时,应假定为较高的粘度,试用由小到大的转子和由慢到快的转速。原则是高粘度的液体选用小转子(转子号高),慢速度;低粘度的液体选用大转子(转子号低),快转速。
(c)系数:测定时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的读数必须乘上系数表上的特定系数才为测得的粘度(mPa·s)。
即:η=K·α式中
η=粘度
K=系数
α=指针所指读数(偏转量)
(d) 频率误差的修正:当使用电源频率不准时,可按下列公式修正:
实际粘度=指示粘度×名义频率/实际频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DJ-1旋转粘度计
转子型号怎么看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型式可以根据其结构分为以下三种:
鼠笼式转子绕组
鼠笼式转子绕组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转子绕组型式,它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这种绕组是由一簇导条和两个端环组成,导条通常采用铜或铝制成,端环则采用钢制成。由于鼠笼式转子绕组的转动惯量较大,因此适用于一些需要较大起动转矩的场合。
绕线式转子绕组
绕线式转子绕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转子绕组型式,它的结构较复杂,但具有较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这种绕组是由许多匝线圈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而成,线圈通常采用铜线或铝线制成。绕线式转子绕组可以通过改变其匝数和电阻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特性。
表面式转子绕组
表面式转子绕组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转子绕组型式,它的结构更加简单,但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差。这种绕组是将导线直接绕在转子的铁心上,通常采用铜线或铝线制成。表面式转子绕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但缺点是电气性能较差、效率较低、温升较高。
转子标准
锥型转子电机的型号:YEZ1132S-4;YEZ112S-4;YEZ132S-4;YEZ132M-4,;YEZ160S-4;YEZ160M-4;YEZ160L-4;YEZ180M-4;YEJ112S-4;YEJ112M-4;YEJ132S-4(带地脚);YEJ132S-4;YEJ132M-4;YEJ160S-4;YEJ160M-4,;YEJ160L-4;YEJ180M-4;YEJ112M-4/8;YEJ132S-4/8;YEJ132M-4/8;YEJ160S-4/8;YEJ160M-4/8;YEJ160L-4/8;YEJ180M4/8;YEZ31-4;YEZ31-4;YEZ31-4等。锥形转子制动电机,是一种自带刹车的定转子成锥形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定子内腔和转子外形都呈锥形的电动机。它具有停电自制动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电动葫芦、卷扬机等起重设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