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一等奖PPT(100句)
一、爱莲说说课稿ppt
1、和老师预约指导时间,根据考情量身定制备考计划,让考编上岸成功离你更近!
2、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师:精美短文,我们要当堂背诵。请大家参考“提纲背诵法”。
4、明确: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个“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5、(评点)学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采用整体观照法、猜读法、比较法、组词法、讲解法、自学法、举例法、前后勾连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关键句式等文言知识的兴趣。如此教学,学生对文言的学习才会饶有趣味。
6、 个人认为,禁止教师带手机进课堂,是利大于弊。首先,如果教师带手机进课堂,在讲授课过程中打电话或者接听电话,肯定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授课的质量。其次,教师带手机进课堂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示范效应,教师可以带手机进课堂,学生为什么不能?如果师生都可以带手机进课堂,此起彼伏的打电话或者接听电话,岂不乱套了,还怎么上课教学?
7、15870669155
8、17379135283
9、师(笑):非常准确。“者也”在一起是判断句,分开也是判断句。
10、师:你能把正直说出来,了不起!“中通”是什么含义?
11、(重磅)|部编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原创课件合集,速收藏!
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13、师: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喜爱莲花的理由。
14、爱莲说是一篇议论散文《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
1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6、在说《爱莲说》之前,我先分享下我对文言文课文的看法。
17、生:周敦颐不会看不起喜爱牡丹的人,君子的内心是可以包容别人的。
18、18079106745
19、教师示范引领,诱发学习兴趣
20、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有挑战性的学习。
二、爱莲说说课稿一等奖PPT
1、明确:以莲花自比,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言词汇,所以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品读分析,由于该阶段部分学生存在不信心、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鼓励和指导。
4、我要练他们听课记录的水平。
5、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6、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7、作者明明要赞美莲花,却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
8、其次,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9、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0、此时学生已经一个个瞪大眼睛了。我可以开始梳理文意了,呵呵。
1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12、这就把君子,隐士,众人进行了对比。
13、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14、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15、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16、生:莲花可以从远处看,但是不可以玩弄它。
17、嗯,这位同学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下一位同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下一位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下一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选两个即可)大家的课外积累真丰富啊!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莲有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标题)
1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0、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三、爱莲说说课稿PPT
1、下面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提示他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顺,读出节奏。在朗读结束后,找学生示范朗读,并集体纠错,如可爱者甚蕃(fán),学生容易读成可爱者甚蕃(fān)。接下来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感悟课文的情感。
2、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3、我的第二个感受就是,关键之处,必须要思考。
4、02//多元的上课方式
5、(重磅)部编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原创课件合集,速收藏!
6、我讲这个话,是为了说,莲花的美恰恰是不招惹人,不讨好人的。
7、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8、(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9、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10、《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11、回复“资格认定”可查询关于教师资格认定相关资料
12、(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3、2020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8人公告(16号)
14、体悟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雅的情怀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体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将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5、八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课件
16、课件均有详细配套的教学设计。
17、有意思在于,文言文背后都是故事,作者都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
18、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9、对了,特好的那两笔记,是家长帮着一起整理。学生上课是达不到的。我让家长一起美化,拿来影响别的学生。
20、本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衬托、托物言志)
四、爱莲说说课稿七下
1、(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王安石比周敦颐小个5岁,后学。年少就已经非常佩服周敦颐,三次拜访周敦颐。
3、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此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的设计如下: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理解说这个文体,通过朗读、精读等过程,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上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师:你读懂了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周敦颐用“独爱”来表明自己的追求;对于自己的追求,他敢于说“不”:“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至于别人的爱好,他温柔对待,只是以“宜乎众矣”来感慨一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从周敦颐身上学到的君子之风。
5、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玫瑰——象征火热的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6、比如《爱莲说》就是两课。一课专门捋顺文意,包括背景知识。另一课就专攻背诵诗词虚词语法,重点翻译,等等。总之可以理解为,一节素质,一节应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应试和素质教育不是绝对对立关系。
7、师(笑):我为什么只喜爱莲花呢?课下有解释,我们齐读课下注释6到课下注释
8、另外我还讲了周敦颐和王安石的故事,学生听了叹息不已。
9、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10、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任选一种事物,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份200字的自述。
11、八下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精品课件+名师教学实录
12、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13、这里,我会再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
14、师:今天我们学习《爱莲说》,爱莲会不会说话呀?
15、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16、以上便是课件《爱莲说》的全部内容。(往期同课异构见文末)
17、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18、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19、从30岁到52岁,整整22个年头,周敦颐始终在州县两级地方官的位置上徘徊。在这22年的为官生涯中,他秉公执法,正直无私,清廉一生,周敦颐在47岁时写下《爱莲说》,
20、18000710734
五、爱莲说说课稿10分钟
1、师:你继续猜想:假如世界上有志同道合的人,作者会怎么想?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作者又会怎么想?
2、史书记载非常震撼,说是聊了很久,聊完,王安石退而静思。以至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3、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4、爱莲说是一篇议论散文《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
5、内容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里我带领学生理解菊、牡丹、莲分别指的是隐士、世俗人、品德高尚的人,在提问中明确用三种花比三种人,借赞花来赞人的手法是托物言志,并让学生进行课上仿写造句。接着我会让学生找出本句中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排比句的节奏美,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6、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7、师:“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大部分人喜爱的是牡丹,周敦颐会怎么看?
8、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如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我将发问: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谈谈看法,畅所欲言。
9、师:那这个“说”是什么意思?
10、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11、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2、目前,第一至七区和第十区已满员。第八区民族区群号:308134406(非民族区教师勿加),九区群号:2813962欢迎各位老师加入QQ群。
13、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14、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你不会在污浊的环境中沾染坏的习惯,你身上具有洁身自好的君子品质。
15、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6、任务一: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帮助学生感受意境,同时疏通字词,理清断句,重点强调“淤泥”、“亵玩”、“隐逸”等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7、(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18、师:品读“不蔓不枝”这句话,我举个例子:爬山虎有个特点,它必须要借助墙壁或者树才能够往上生长,而莲花就不需要借助其他事物,它能够独立生长,所以我通过联想,发现了莲花具有单纯、独立的品质。另外六句话,请大家运用联想,联系生活,先找出莲的特点,然后发现君子的品质。
19、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20、落实当堂背诵,传承君子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