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郑成功的话(100句)
一、一句话评价郑成功
1、如果吴三桂至此打住,也还罢了,也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哪知他为了表示效忠清廷,立功心切,自告奋勇追杀南明政权,并把逃到了缅甸的永历帝抓回昆明处决,杀故国同胞,灭故国君王。至此,吴三桂不忠、无情、无义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2、中国传统文化,重陆轻海、重农轻商。明洪武“禁海”,后虽有郑和下西洋,但此后海防、外贸一蹶不振,中国沿海长期受海盗、倭寇、西方殖民者侵扰。郑成功家族对海洋有充分认识,他们所建立的海军堪称中国历代水师之最,鼎盛时拥有大小船只近千艘,最终打败了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海上实力的荷兰殖民者。而且,这只海军“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设立仁义礼智信5个商行,将贸易做到日本、吕宋、交趾、暹罗、柬埔寨、西洋各国,促进了当时的通商贸易。
3、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1)
4、作者简介:张崑将,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
5、(3)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6、时至如今,在遍布全世界各地的郑氏宗祠中,除了郑氏先祖的三公像(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一般也都会立有郑成功纪念像,而且,几乎每年,都会有无数纪念他的各类活动轮番开展。
7、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8、当时,郑成功专门写了一首诗《复台》,以言其志:
9、有一天,郑成功进宫去见唐王,见他两眼通红,十分愁苦,就说:“陛下闷闷不乐,是因为臣父有异志吧!臣有一道奏折,以表忠心。”
10、郑成功及其家族,试图依靠台湾作为根据地去“反清复明”,重新恢复大明王朝对整个中国的统治的设想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为清朝将台湾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他使得当时还没能在整个中国建立起有效统治的清朝,可以不必为了将荷兰人逐出中国领土而提前出兵,这样就不会打乱清朝的整个战略设想——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就是为何康熙帝在统一了台湾后,高度评价郑成功的原因之所在。
11、主 办: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12、“十万。”老仆人恭恭敬敬地答道。
13、(3)元末明初;戚继光。
14、十余年前,“历史剧”《康熙王朝》热播,其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语调铿锵,铁骨柔肠,当时唱响全国,更在2008年12月获得“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15、其郑氏海上集团到底系盗系商、系官系军?这个问题只要一联系到明末实行“海禁”,而沿海居民则需要活路求生这个事实,就会自然明了,可能根本不是问题。
16、编辑出版:《深圳社会科学》编辑部
17、目前,荥阳堂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华夏文明促进会等单位正围绕“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联合组织开展相关纪念活动,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共同守护、传扬“中国魂”。
18、郑成功在德川初期即为日本朝臣上下知晓的人物,当与成功及其父亲郑芝龙曾向德川将军乞师的军事活动及透过民间的戏剧故事广为流传息息相关。
19、从东亚视域看郑成功形象的
20、郑成功的忠烈爱国、义薄云天,即为最典型的“中国性格”
二、赞扬郑成功的话
1、(28)参BenedictAnderson:《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第一章导论,吴叡人译,时报文化,1999年,第7~15页。
2、(43)1958年郑坤五因病逝于高雄,大去之前,郑坤五曾预作自己的墓碑诗云:“街名明治尽翻身,县号高雄太不伦;日化耻从光复后,墓碑犹署凤山人。”日人把文雅的“凤山县”改为“高雄县”,但郑坤五仍觉其不伦不类,故宁在自己墓碑上署名自己是凤山人,足见其风骨气节。诗人虽已萎,典型依旧留存给后人。关于郑坤五的生平分析,可参林翠凤:《郑坤五及其〈九曲堂诗集〉》(收入氏主编:《郑坤五研究(第一辑)》,第310~330页)、照史《高雄人物述评(第二辑)》(春晖,1985年,第81~100页)。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表格内.)
4、满清今天也是中国人,但荷兰人不是。
5、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6、材料三:温家宝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对两国、对亚洲、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7、(2)目的地:日本;历史意义: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从第(9)句开始,全曲的高潮来了。“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这一句就很明显,不太适合康熙了。
9、(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10、(2分)如图所示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11、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2)
12、日本幕府时代末期除了有以上的郑成功传记外,其中最可注意者是水户藩国史总裁川口长孺(1772~1835)写的《台湾郑氏纪事》。(10)《台湾郑氏纪事》特注意成功与清廷谈判之际有关“剃发”相关的华夷问题,引述清朝《三朝实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资料,言及清朝皇帝给成功之劝降书信:
13、(2分)如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14、(16)如清人沈云的《台湾郑氏始末》(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年)载郑成功:“能读书,稍长,通《春秋左氏传》及孙吴兵法,喜击剑驰射。”第6页。
15、本读物为你发布每日蹲坑周刊,蹲坑知识,家长里短、妯娌婆媳、八卦有理、健康常识、幽默段子,5分钟阅读量,专为蹲坑时间享用!!!
16、(45)关于朝鲜华夷之辨,可参拙著:《朝鲜阳明学者郑霞谷与朱子学者闵彦晖的华夷论辨》,《域外汉籍研究》第19集,2019年。
17、一个军人没有忠诚,再会打仗也没用。
18、如果是康熙王朝,当时康熙本人的阵营满清,是已经控制了全国大半领土的,无论是吴三桂还是葛二蛋的叛乱,都只波及到部分省份,沙俄的入侵更是边境苦寒之地的小规模冲突,都谈不上“铁蹄踏遍万里河山”。而如果康熙用“铁蹄踏遍万里河山”来形容他们满清皇朝的统治,那么,只能说,他太嚣张了。
19、(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后被废除。
20、据《固始县志》记载,当地农民郑大成等人在平整土地时,从墓中挖出了一具完整的尸身,胸前覆盖一块护心镜和一块四方形的围带,上绣“土部丰府郑成功”字样。据郑大成回忆,当时参与平墓的人没人知道郑成功是谁,就草草将尸骨重新安葬。护心镜被村里人拿去换了粉条,围带则被借去辟邪,不知所终;剩下的其他文物,如墓碑等,也都没有保存下来。
三、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
1、这一天,海面上驶来两艘载满商品的大船,缓缓地靠近鼓浪屿海岸。郑成功派人一打听,原来是自己家的商船,刚从日本返回,押运货物的是郑家的两位老仆人。郑成功听了,眼睛一亮,立刻请来两位老仆人,问道:“船上的货值多少钱?”
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
4、(48)(朝鲜)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卷《明季书藁》,第293页。
5、(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6、(2分)“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
7、(1)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8、(2分)下列描述中能够反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9、(3)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
10、我们站在壮阔的黄河边,等郑成功魂归故乡
11、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虽然是出于将其作为“反清复明”根据地的作用。但是在客观上,却是为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郑成功从外敌手中收复台湾,而是任由其被外敌占据,那将会对以后的中国造成怎样的消极影响!
12、(关键词)东亚 郑成功形象 中华意识 中华心 大和魂
13、郑成功原籍福建,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母亲为日本人川田氏。他从小接受正规的教育,1638年考中秀才,1644年在南京国子监就读,师从名儒钱谦益。黄宗羲在《赐姓始末》中记载:“朱成功者,郑芝龙之子也,母为夷女,初名森,弘光时入南京太学,闻钱谦益名,贽为弟子,谦益字之曰大木。”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何斌前几年在台湾给荷兰人当翻译,对荷兰侵略者十分痛恨。他暗地里把荷兰军队的情况和台湾的港口路线都记下来,画了详细的地图,准备有朝一日,为收复台湾出力。
15、郑氏以国为姓,传至今天,涌现出不少足以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三位与“水”有关:战国水利专家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以及民族英雄郑成功。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17、(2分)《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18、荷兰殖民者感觉到情况不妙,又急又怕。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揆kuí)急忙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郑成功,询问郑成功有没有进攻台湾的打算。郑成功也很会搞“外交”,马上写了一封回信,说:“台湾虽然和大陆有大海相隔,但是有我国的百姓在那里捕鱼经商,我对那里怎么能不闻不问呢?谣言不能轻信,但是也不能不信。请您自己去考虑吧!”
19、(5)从图一到图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0、而且,不仅有它,距离此地仅数公里的“郑氏名人苑”中,由民间出资捐助的“郑成功纪念馆”也在重新设计和扩建。
四、一句话评价郑成功和戚继光
1、(31)按:“开山王庙”的兴建,已是清领时期的1695年(康熙34年),《台湾府志》记载澄天府东安坊有一座“开山王庙”。但未说明祭祀的是哪一位神明,不过后世传言,该庙祭祀的就是郑成功,乃为避免清朝官方猜忌,而托名为开山神庙。参江仁杰:《解构郑成功:英雄、神话与形象的历史》,三民书局,2017年,第17页。
2、种的树有塔松、广玉兰、桂花树等。这个地方,是天下郑氏的祖根地,也是潘姓、冯姓等其他六大姓共同尊奉的堂祠,所以,选这些树,显得庄重素雅。
3、这一次,他是趁荷兰人不注意,逃离台湾,到厦门求见郑成功的。何斌一见郑成功,就跪倒地上,流着眼泪说:“红毛夷(指荷兰殖民者)在台湾无恶不作,把同胞们糟蹋苦了,大家都盼望国姓爷为百姓做主。台湾沃野千里,海路四通八达,既可以通商筹集军饷,又可以据险抗拒清军。以您的威名,驱赶红毛夷就像猛虎驱赶羊群一样容易。”
4、6月11日审阅修改《关于蒋介石匪帮准备窜犯我沿海地区》的新闻稿。
5、原来,唐王知道郑芝龙另有打算,可还得靠他支撑局面,心中十分不安。郑森也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不满,这时候,他就赶忙跪下,说:“小臣一定会尽忠明朝,以身报国。”
6、(2分)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7、历史,从来就没有虚无。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有缺钙。有时我走进素朴的荥阳堂文化苑,看里面的享殿摆放的他们这些人的塑像,就感觉,他们一直没有离开我们,而我们,也永远不会离开他们。血气方刚、敢爱敢恨,雍容自信、自尊自立,想一想,这几多的慨叹,未尝不是在感念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那丝丝缕缕的“中国魂”。
8、郑成功以上非中非日、亦中亦日、“中华心”或“日本魂”的纠葛,在革命家的孙中山看来,却成为“同文同种”的依据。1913年3月22日孙中山在日本接受长崎官民欢迎会上的谈话,突然提到了郑成功:“以前汉人学者亡命日本,在文学方面对日本做出不少贡献。如郑成功等人,他不过是生长在南方汉人中之一。回顾及此,中日两国关系之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今日是我们汉人的时代,大有回到三百年前之感。如今这两个同文同种的国家,不但通商贸易,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关系日趋密切。如中日两国保持一致,可雄踞东亚。在世界上亦成一重大势力。”(20)
9、沈葆桢为郑成功立庙祭祀不到20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殖民政府在领台后不到3年,认为清廷此庙“不足以壮观瞻”,官绅乃集资7000余两,初期将延平郡王祠改为“开台神社”,但于1898年由台南县知事几贝静藏,在2月3日正式改为“开山神社”,列为神社中的县社层级。(32)
10、①设立西域都护②设立伊犁将军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11、(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12、关于为何要创作电影本《郑成功》,郭沫若在1962年的一次讲话中曾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13、(2)请列举两位完善我国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并分别列出他们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
14、(13)韩东育:《从“请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来“自中心化”之行动过程》,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第235页。
15、吴三桂,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甚至是一个被扭曲了性格的人!虽有做帝王之野心,却无帝王之才干,并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
16、(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东渡有什么历史意义?
17、郑成功(1624年一1662年),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清之际军事家。他原是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的都督,拒绝降清,与他投降清朝的父亲郑芝龙决裂。从1646年开始募兵,在福建、厦门等沿海地带抗清。1661年,他率数万将士从厦门出发,登陆台湾禾寮港,经过九个月的苦战,终于击败荷兰殖民者,令殖民者与之签订条约,收复了台湾。他废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体制,建立了第一个汉人台湾政权,史称明郑时期。
18、《步步为营——中考古诗文要点专项训练》,该书共三册,分别针对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教材古诗文及名著的学习,现推出
19、郭沫若对历史的兴趣,往往具体化为对具体历史人物的研究,如屈原、曹植、王安石、李岩等,其历史研究论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历史人物》所收录的论文,大都是对具体历史人物的研究。他的话剧也是如此,基本上都以某个历史人物为中心。如《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高渐离》《夏完淳》《蔡文姬》《武则天》等均如此。《郑成功》也延续了这个风格,以表现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为核心线索。
20、(2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
五、用一句话概括郑成功的事迹
1、由于缺乏实物作证(永安郑成功墓历史上也曾两次被盗),现在,两个墓冢到底哪个是郑成功的真灵墓,就这样充满了争议。但这似乎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哪个墓为真,哪个墓为假,都不会改变永安和固始都是郑氏祖根地的事实,都不会影响人们纪念、崇敬民族英雄的由衷之情。
2、从反殖民和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郑成功收复台湾在重写历史的结构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在于,郭沫若如何叙述郑成功的反殖民斗争。除了重点描述郑成功的军事活动外,郭沫若还进行大胆的历史想象,将高山族人民和殖民者内部的黑人描述为反殖民的力量。
3、它们是载体,又不纯粹是载体,永安、固始一南一北,甚至还包括台湾永康、河南荥阳,“郑成功之魂”,已经贯穿古今、超越时空,成为各个地方乃至全国民众极为珍重的文化瑰宝。从这个角度说,郑成功的真身究竟具体葬在哪里,已不重要。
4、那么,对内作战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5、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6、(2分)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7、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8、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9、第(11)句,“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这句话放在康熙身上非常诡异。首先,“人间烟火”常用来指代世俗生活,那么“烟火人间”是啥意思?为什么要“愿烟火人间”?难道之前人间没有烟火,需要康熙作为一个很大的希望提出来么?“安得太平美满”就更奇怪了。安得的意思,是哪里有,到哪里去找,有种“求之不得”的渺茫企盼。前面说了愿烟火人间,后面再加一句到哪里找太平美满,这真是“康乾盛世”的主格调么?放在这里就相当地莫名其妙。
10、其郑成功的家传很清楚,由父到子,由子到孙,独独郑成功本人大节不亏;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其师传,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和精神传承,让他最终成长为一名冠亚群雄的海商领袖和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11、(63)成海应:《硏经斋全集外集》卷《丁未传信录》载:“及见寅观等全发,以为皇朝民也,竞就之问皇绪尚存。”
12、(12分)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40)研究者金善惠根据政府调查资料、地方志与前人研究成果,列出全台郑成功庙宇的位置与建庙时间、缘由,估计全台至少有146座(含陪祀庙宇),并详细表列之,参氏著:《郑成功文化再现研究:从文史论述到日常意象》,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13年,第138~147页。
14、民族英雄的定义主要是抵抗外敌,而不是对内。
15、(15)(清)黄宗羲:《赐姓始末》,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年,第1页。
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7、(24)(25)(26)(27)匪石:《郑成功传》,第65~66页,第72~73页,第76页,第115~116页。又,有关郑成功母亲田川氏之死,张溪南所著《明郑王朝在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从各种传记中整理三说:一是根据江日升《台湾外记》、陈衍纂辑的《台湾通纪》之切腹说,一是日人川口长孺《台湾郑氏纪事》的投河自尽说,一是黄宗羲《赐姓始末》的被淫自缢说。第87~88页。
18、郑成功时代,台湾被荷兰的红毛鬼盘踞,祸害乡里,无恶不作。
19、(12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又具有坚决反抗外敌入侵的传统。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5)以上两次的记载,参《增补国史大系》第65卷,正保三年(1646年)10月,第460~461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