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比兴手法体现在哪里(100句)
一、蒹葭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及赏析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8)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5、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9、(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11、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12、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13、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14、主题: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16、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17、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18、《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1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2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二、蒹葭的比兴手法体现在哪里
1、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
2、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注释内容,直接解答即可。
3、兴即起兴就是先言他物引出所述内容比如: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象引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心上人的渴求
4、“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秦风·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
5、(6)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感情。
7、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8、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9、D.全诗流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10、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11、答案:说|悦|喜爱|归|馈|赠送
12、中考语文《蒹葭》测试题四
13、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14、C.颈联一扫离情别绪,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安慰。
15、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和鸣联想到美好的爱情。
16、(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17、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
18、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19、答案:《诗经》|305》|风雅|颂
20、“初唐四杰”除了王勃以外还有、。
三、蒹葭中比兴手法的句子及其表达效果
1、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自《兼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3、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2分)
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答案:示例: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发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8、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9、(13)重章叠句是《诗经》的艺术特色,请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0、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
11、答案及解析:B。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12、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3、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①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冷落(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借景抒情。②抒发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萋蔞,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是:运用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14、《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平泥中?
1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6、诵读这首诗,简要说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8、“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19、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
20、抒发的是寻而不得的艰辛。这种象征与屈原用“美人”比君王的手法相类,亦与其上下求索的追求相类。
四、蒹葭中运用赋比兴手法的句子
1、①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着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②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8、答案:此句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所以,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9、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能强化和深化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10、请任选角度,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12、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3、解析:分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14、点评: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对积累多记忆。
15、犹抱琵琶半遮面微微颤颤走走站站暖暖寒寒绿衫嫩面隐红颜旅程已过半犹扶耄耋出深院兢兢战战磕磕绊绊隐隐现现枯枝残叶换新面任期已过半犹见宿儒读陈卷急急慢慢吞吞咽咽说说断断根湿稍润青一片春色已过半
16、(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17、分析:D、没有批评友人的意思。而是劝慰友人不要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
18、(4)下列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19、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20、点评:学习古诗,要注意了解诗中一些文言字词的含义。
五、蒹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的句子
1、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一诗句,描绘萧瑟的秋景,以增添离别的哀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送客的主人与相别的客人,于船中执手无言,遥望江面,唯有茫茫的万顷碧波之上洒下皎洁的月光。这里的江边月景,衬托了别离的忧伤。
2、②性格:不怕艰难险阻,不懈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5)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霞,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3、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4、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答案:雎鸠|荇菜|窈窕淑女
6、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7、解析:分析:诗经中常用比兴手法引出所写事物。
8、苍、霜、方、长、央
9、解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格律知识,直接填答即可,注意要按顺序填写。
10、《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1、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答: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3、A.《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诗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1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5、《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16、(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答案)(2分)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18、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19、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0、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