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首描写雪的古诗(100句)
一、两首描写雪的古诗
1、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2、诗词中的雪,更是绝美。
3、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4、听过许多道理,却不如这八首宋词入心
5、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6、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在于景物的描写都很有画面感:第一首就像一幅中国画,用寂静的雪景描绘了孤寂的心情:第二幅在描述远山白屋这些静态景物之外还添加了犬吠和归人,于是在静态画面上立刻多了一些动感。对这两首诗的深入理解都要结合诗人创作的背景,可以看出两首诗都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一些感慨,实际上有不少诗人都在仕途失意时“诗”途得意,典型的比如杜甫。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的胸襟要宽一点,一扇门关上的同时一定有另一扇门为你打开了。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8、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0、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11、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2、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从诗的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虽然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此诗却显得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13、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14、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15、清晨,我走在路上。突然觉得脸颊一凉,抬头望去,无数颗米粒大小的雪子纷纷降下,有的打在屋顶上,“沙沙”地演奏着冬日交响曲;有的打在树枝上,调皮地翻了个跟头;有的落在了地上,高兴地蹦来跳去。渐渐地,这些顽皮鬼都溜了,化作了清澈的雪水一个劲儿地往土里钻。
16、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1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18、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19、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飞舞。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显得非常的俗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一段清香。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当时离开的时候,漫天的雪花像盛开的白花;如今回来的时候,遍野的花朵像纷纷的白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雪花仿佛如梨花一般,争相开放。
二、写两首描写雪的古诗
1、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2、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3、诗人白居易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4、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5、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6、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旌危。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8、牛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9、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0、译文: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
11、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1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5、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
1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7、《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8、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0、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象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诗句写雪后天寒雪白之景。“起粟”写天气寒冷,“生花”写白雪皑皑耀人眼目,深契自然之理。“玉楼”、“银海”状摹雪后之景,更见韵味。
三、写出两句描写雪的古诗句
1、这两首诗虽然都是白居易写在雪天的诗,可是诗人的心境不同,两首诗的意境却相差甚远。第一首雪还未下,可以推测天空应该是阴沉沉的,然而诗人拥炉烹酒与友共饮,外面的阴天一点儿也影响不了他的好心情。而第二首诗雪下的很大了,雪花飞舞,本是美景,但因诗人被贬官,心情不佳,于是在我们看来美景给诗人带来的却是冷、凉、孤寂的感觉。
2、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4、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7、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8、却封存那梅蕊,海棠令其无无香。
9、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1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11、关于冬天的古诗四言绝句:
12、严冬的大雪别有一番情趣。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像玉一样清,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纷纷扬扬地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向下飘洒。树木、房屋都是银装素裹,地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把整个大地盖得严严实实。
13、素雪纷纷鹤委,清风飙飙入袖。
1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15、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6、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17、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1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9、诗人形容雪之大,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雪枝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20、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溢于言表。
四、两首描写雪的古诗二年级
1、鹅毛大雪、白雪皑皑、白雪难和、白雪阳春、冰天雪地、冰天雪窑、冰天雪窖
2、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3、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4、同样是写边塞的雪,李白写的是内乱,岑参写的是外患。内乱让人忧愤,外患使人激昂。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7、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8、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虽然不是夜晚,可是大江、高山都披着银辉,好象是明亮的月光千里普照,天地没有半点私心,使千家万户都变成了如玉似银的一片白色。这两句诗写雪后的景象。构思得很巧妙,前一句以白昼比喻雪夜,但写得很婉转,展露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看到白色先疑是月,又想到不是夜晚,然后得知是雪(当然在现实中人们并不会如此)。后一句更奇特,看到白雪无所不至无处不在,于是联想到天地的“无私”来,其实天地并不是人,哪里有“私”与“无私”的道德观念?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显露。这两句写雪立意高,写法也很高明。
10、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到地面,形成银白色的一片光泽,就象一群群白鹤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气清寒,又有一阵阵清风呼呼地吹进人们的袍袖。诗句写冬季白雪纷飘,朔风劲吹的情景。诗人将落雪喻为白鹤委地,形象极为俊美,在喻雪的诗句中极为罕见,这样写,便把静态的雪写活了。而清风入袖的描状,可知冬时寒风无处不往、无隙不钻。这对进一步突出天气酷寒是有益的。诗句比喻精美,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使读者沉浸于高雅的艺术氛围中。
11、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12、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13、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14、“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
15、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搆,俄顷玉树生。
16、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17、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18、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19、冬天的乡村,由于没有了绿树如荫的点缀,显得有点破败,由于很少有人出来,也就显得有些冷清。只是到中午的时候,人们才陆陆续续地走出,在阳光好的地方聚成一团儿。山墙根下翻阅阳光的人们,用传统的姿势默默地坚守着这块地方,不笑而笑,无语自语。有的甚至把帽檐往下一拉,遮住整个脸,不一会就发出了熟睡的鼾声。冬天的人们特别的能睡,也算是对一年辛苦劳作的一种补偿吧。早晨,往往在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才会听到大人喊孩子起床吃饭的声音,有时还会听到孩子的哭声,大概是惊扰了他的香梦了吧。描写冬天景色的段落
20、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五、描写雪的古诗二首
1、咏雪最好的8首诗词,藏着千古名句,哪一首才是你心中的第一?
2、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
3、“大雪”,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后面还有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4、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5、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6、译文: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
7、《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8、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9、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元·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0、描写雪的诗句古诗:《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对雪二首》唐代:李商隐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早春》唐代:白居易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11、大意是:坐看落雪一尺多深,黄昏时散发屡屡寒光。
12、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3、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
14、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15、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16、“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17、形: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江南雪,轻素减云端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不知道算不算)神: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8、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9、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20、你好!唐邓倚春云摇曳目西东,依林又逐风。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夕霁方明日,朝阴复蔽空。度关随此马,出塞引飞鸿。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唐曹松夏云势能成狱仞,顷刻长崔嵬。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唐于邺孤云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徘徊不可驻,漠漠更东还。唐李绅庆云见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庆云冠玉峰。轻未透林疑待凤,细非行雨讵从龙。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