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世如春梦了无痕 的出处(100句)

2023-02-06 14:07:0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出处

1、春梦无痕释义: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2、你记忆最深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3、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4、每个人,总会有感慨“事如春梦了无痕”的那一天,特别是你越来越老的时候,特别是你一个人孤独地待着的时候。

5、苏东坡写过一首诗,题目很长很长——《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题目有三十多个字,实在罕见,意思就不解释了,你慢慢断句琢磨去吧。

6、刚到黄州的苏轼,就曾经自寻乐趣,他曾言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来他入佛寺,手抄《金刚经》,又开垦东坡,筑南堂,与渔樵相处,遍访名胜古迹,活得也是潇洒快意。

7、出自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时过中年,人间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8、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

9、但是时间更多的时候给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并不值得,并不是终点,并不能说明什么。

10、那天夜里,滴滴答答的雨声,惊醒了我,醒了便难以入睡,一看闹钟,才两点多钟。大睁着眼,望着隐隐约约的天花板,心里想,不知道像我这样深夜无眠的人,还有多少?这样的雨声之下,估计不会少的。

11、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12、所有的欲念心意,初心最美了。

13、于是诗人最后才说出自己的心境,我每年都来此踏青出游,说明我在黄州过得很好,你们不必为我东奔西走,操心劳碌了。《招魂》指的是宋玉因屈原忠心而被楚怀王抛弃,所写写了一首《招魂》希望能召回屈原的灵魂,这种说法出自《楚辞章句》。苏轼引用这段典故,其实最后两句实际是告慰友人不必为他的处境而担忧。

14、苏东坡将时过中年的人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15、“这世上不会有人比你更令我喜悦。

16、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正月二十日,对苏轼似乎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从御史狱出来被贬逐去黄州途中,过麻城五关作《梅花》诗二首,正是元丰三年正月二十日。那两首诗,都在借“半随飞雪度关山”的梅花形象,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怨凄凉之感。

17、诗歌的四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8、梦是个好东西,“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不花钱,不堵车,神游天下。

19、——这样的天真如此执着地深植于我的内心。

2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世如春梦了无痕 的出处

1、纳兰容若曾写《木兰花·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幽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闲置的秋扇比喻被弃的女子。

2、此诗写寻春之乐,同时抒发了“人如秋鸿,事如春梦”的感叹,用人生虚无的思想来排遣心中的烦恼和痛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襟怀。

3、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4、酒与梦,仿佛成了他心灵的避难所。有人说:“‘痴绝’的小山,半辈子都生活在的梦中。”破碎的已然破碎,只有酒,只有梦,才能让他寻到一丝短暂的慰藉,才能留住现实中失去的情与爱。人们常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太多的抑郁不平,太多的心灵创伤,又岂是一杯薄酒所能消得。但是,毕竟酒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沉醉,短暂的麻痹,醉了可以眠可以梦,饮酒只是为了醉酒,而醉酒则是为了沉睡,为了做梦。梦醒时分,也许是加倍的凄凉与孤独吧。

5、自古男子对女子亦有深情厚爱,只是经不了时间的冲洗,受不了情色之诱惑。美人如花,自是赏之不尽,又有多少人,守着初时之诺,而不动凡心。

6、来不及了,来不及实现,我就衰亡了。

7、纵观整首诗,意境优美,文辞华丽,而且在苏轼最痛苦失意的时候,却能看到生活的美好,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苏轼独有的“苏东坡”精神。

8、商务合作|15116151869

9、(出处)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0、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11、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12、诗中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是本首诗的精华,本来写春写得好好的,不料诗人笔锋一转,忽然说出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为之一振。你看那鸿雁南来北往,年年也不懈怠,人生的一切经历,也如同大雁一样有迹可循。这种有迹可循的是人的情感、往事、还有一些生活的经历。但是时过境迁后,一切又像是春天做的一场大梦,最后都了无痕迹。

13、诗中的开篇作者用了“东风”二字,东风为春天的信使,也是春意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东风不入东门,实际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东风有着自己的心事,有着自己的想法,入了东门便如同入了人间,但是东风还留恋外面的美好,这从侧面反映出,苏轼想“出门踏青”了,这种寻春的心思,通过东风一说,跃然纸上,细细品读,别有一番风味。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15、含羞草,寂静无人,叶叶绽开,多美丽;有人触碰,马上缩回,关闭心灵的通道。含羞草,独自开放的时候,一定是快乐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独处的日子会越来越多。热闹是生活,独处也是生活。

16、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春。

17、我们当然各自自由,但我们共同拥有这样一份坚固的联结:“这世上不会有人比你更重要。

18、一天夜里,我梦到重回工作过的县中,还是那片部队营房家属区,还是一家一家的小院子,屋檐下还是挂着那盏100瓦的白炽灯,夜晚的时候雪亮雪亮的,我们家的房子居然还在,而且锁得好好的。县中居然也开了血透室,很是匪夷所思,我居然还是去血透的,更是匪夷所思。在校园里,遇见不少老同事,还是当年的模样,一身的灰布褂,一身的粉笔灰,一板一眼,一点也没变。他们是去开会的,我笑着打招呼:“你们忙,我是来透析的。”透析结束后,我居然又去检查了各个班级的卫生状况,拿着打分表,一一打分,还去阅览室读了一会儿书,是鉴赏《红楼梦》的书,很厚的一大本。

19、⑶江城,酽,温,俱见人情,亦是“道人不惜阶前水”之意,平淡有味。

20、(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三、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下一句

1、我想起沧月,她说《镜》那样的文字是她过了那个年纪再也写不出来的东西。彼时我觉得这不过是作者自恋般地怀念过去的自己,况且我不相信人年少的时候会比年老时写得更好,笔力眼界都是一点一点磨上去的,对这句话不以为然,却不知为什么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2、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3、我的确是在做梦,但更像是在回忆往事,将很多互不关联的往事串到了一起,意识流小说一样。县中,部队营房,小院子,班级,血液透析,红楼梦,哪一件不是真的呢?都是真的。“事如春梦了无痕”,往事真的一点痕迹也没有了吗?我的往事怎么这么清清楚楚呢?所以,我总觉得苏东坡的诗句并非如此简单,哪里是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其实是感慨人生苦短,回首过往,一切都恍恍惚惚的,就像做梦一样。

4、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苏轼曾自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这三处地点对于苏轼来说,可以浓缩成他一生的缩影。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丢掉性命,时光辗转,他已经来黄州两年了。

5、(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6、出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时过中年,人间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7、诗的前两句以回忆去年同日的往事起兴,后两句诗作者既感叹寻春的人来往准时,又对寻春的往事一去不返表示喟叹。这两句诗,对仗精妙,比喻新颖,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佳对。鸿: 鸿雁。诗的大意是: 我们像鸿雁一样守信年年来此寻春,而往事却像春梦一样杳无踪影。

8、在这首诗篇的题目当中“潘、郭二生”,便是诗人来到黄州之后朝夕相处的两位友人。正值前一年的正月二十日,诗人苏轼前去岐亭访问陈慥,于是潘、郭二人便与另外一名新结交的朋友从古道一路相送,并创作过一首七律诗篇。回想此时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今天正好又是正月二十日,突然想起了一年前与潘、郭、古三人一同出城,加之眼前景色,便心生感慨。于是诗人便在起句处从前一年所感之处进行设想,创作此诗。这个时候“东风”就是春天的信使,如今城里已经显示出了春意,所以“东风”这位特殊的信使便率先从东门而入,可是这个时候苏轼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他想可能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春天比去年来得稍晚了些吧。

9、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篇之时,便会惊奇地发现这首诗篇与其他诗篇拥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这首诗篇的题目特别长。在这首诗篇的题目当中诗人已然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直接交代了出来,相当于诗词前面的题记,使得读者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到这首诗篇背后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10、此诗写寻春之乐,同时抒发了“人如秋鸿,事如春梦”的感叹,用人生虚无的思想来排遣心中的烦恼和痛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襟怀。此诗对仗精妙,比喻新颖,把抽象的事物塑造得美妙具体,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

11、“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秋风起,大雁飞,这是自然的律动。春梦醒,了无痕,这是人生的无奈。世事茫茫,有的自己可以掌控,就像大雁南飞一样,应时而动:有的自己无法掌控,就像春梦一场,睡醒以后痕迹全无。世事纷纷,对于能掌控的,坚守自己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不能掌控的,就让它像春梦一样随风飘散,不做无意义的纠缠,既有入世的积极,又有出世的达观,拿得起放得下,这样的人生真是潇洒。

12、这世上没有我们想要的爱情,那样纯粹的黑,真正的白,动人的沦陷,极致的野火,非此即彼的爱河;没有抵死的拥有;没有完整的忘却。

13、诗题中的“潘、郭二生”即黄州新交朝夕相从的潘丙、郭遘。今天正月二十日想起去年的朋友送出城,突然感觉到春意袭来……

14、我予你爱意,予你等待,予你予取予求,予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你要的你想要的都给你,通通给你。

15、“不要去图书馆了,你放松一下吧。”

16、胡适说:“有人对你说,‘人生如梦。’就算是一场梦吧,可是你只有这一个做梦的机会。岂可不振作一番,做一个痛痛快快轰轰烈烈的梦?”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就看你能不能做好这个梦,做个好梦!

17、出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宋代·苏轼

18、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19、这首诗的结尾两句,不是牢骚,不是反语,是一种真情实感。苏轼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尤其是切望惠及百姓,迥异于失意文士的消极避世。

20、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还是因为自己曾经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这场案件中,他险些丧命,这可能是诗人一辈子都逾越不了的鸿沟。此时,诗人又正在贬谪之中,苏轼也只能把一切往事、一切留念和烦恼都强行推入到这场春梦当中,希望它们可以在这场梦中了无踪影,以达到心灵和身体上的解脱。可以说在这首诗篇当中,诗人最为巧妙地还是这种虚实即离之闻,从而把人一生当中的进取心、政治抱负和不如意的过往,不能改变的当下窘境都抛到了脑后,所以我们才看到了诗人这种超然旷达的出郊寻春畅饮美酒之举,读来口舌都有酒香,这该是一场多么欢快的春游啊!

四、春梦了无痕出自

1、我是那种很笨的人,精力有限,也很懒惰和胆小,如果按照人生的三个阶段去践行,我可能这一生都碰不到理想了。连业余也不能。

2、意思是这个世界之中没有什么样的东西是永恒的,到最后的时候都会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开你,想要从这个世界获得幸福就需要自己勇敢的去把握,只有当你能够积极的对待这一切,才能够让生活变得自由,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这一些东西会更勇敢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3、江城白酒三杯酽①,野老苍颜一笑温。

4、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当初不爱江山爱美人,可最后为了保全江山,他损了美人。有人说,贵妃之死是个谜。

5、(鉴赏)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

6、意思是,人就像秋天迁徙的候鸟来回飞,事情如同春梦没有痕迹可寻。出自苏轼的《女王城和诗》又名《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原文选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赏析:“东风”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东风”这位信使就先自东门而入;此时,苏轼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他想,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至于为什么“未肯入东门”,妙在不言之中。但“忽记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门”,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摇村”。就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了。他是旧地寻春,又是“走马”而去,所以次句说“走马还寻去岁村”。

7、千年已过,她到底去了哪里,葬身何处,又能怎样?纵然那日不死于马嵬坡,她活着,失去了唐明皇的千恩万宠,她还是贵妃吗?哪怕他用余生所有的时间去忏悔,她心中的伤亦再不能愈合。

8、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形容美梦短暂,比喻世事变幻。

9、这世上什么都可以争,名誉可以争,地位可以争,利益可以争,唯独感情,那不该是一场战争。我们不是花孔雀,感情不是为了泄欲和繁殖,那种仿佛后宫争宠一样的境地太不堪太恶心。

10、潘郭二生:苏轼在黄州的朋友潘大临和郭遘。女王城:黄州州治东十五里的永安城,俗称女王城。和(hè):依照别人诗作的韵脚作诗。“东风”句:形容春风未到,城中尚无春色。走马:骑着马跑。去岁村:指诗题中所说“去年是日”所到过的村子。鸿:鸿雁。有信:有信用。指其秋日南飞,春日北归。了无痕:完全没有痕迹。酽(yàn):液汁很浓。野老:村中老人。苍颜:苍老的容颜。

11、有人告诉我初心是会变的,我想了很久,觉得还是不对。

12、春梦了无痕出处是这首诗:

13、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半,看到海棠花未眠。”也许,海棠花也在说,“凌晨四点半,看到一个人未眠。”这个未眠之人,是我,是你,是他,可能会是所有的人。一个人未眠,一个人独坐,是寂寞吗?绝不是的,只是想自己待会儿,而已。

14、苏轼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触,究竟原因还是自己遭受到了乌台诗案沉重的打击后,为了解脱出这种困苦,而发出的感叹。这句话妙就妙在是承上启下的佳句:“人似秋鸿”接首联,“事如春梦”反映射下文,有一种超然旷达的乐观心态。

15、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将他送至女王城东禅院。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四十七岁。他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人出城寻春,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诗写下和诗。

16、①“人似秋鸿”,承接首联,实写春游的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②“事如春梦”是化实为虚,写的是内心对往事的感受。那些人生的往事与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若即若离,飘渺无痕。③两句诗以实衬虚,表现诗人此刻放下往事,释然超脱的心境。

17、有时我都忘记了当时的心情,这张照片记录的是……什么呢?

18、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黄,迁居临皋亭。1081年正月二十日,往歧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送至女王城东禅院。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年四十七。

19、(出处)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20、当年李甲负心,致使杜十娘含恨沉江。他在烟花巷里,那般温良淳厚,于妓院小楼,和杜十娘山盟海誓。可到底还是薄寡之人,软弱背信,利欲熏心,又怎配得起杜十娘这样刚烈的女子?

五、《事如春梦了无痕》

1、D并非表达对还朝的乐观,诗人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2、(鉴赏)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

3、“事如春梦了无痕”是指人世间的一些事情,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4、时间在一片琐碎中被埋葬,我为自己找到的这个答案,是否只是想逃避呢?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能超然其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旷达洒脱的情怀。颌联言人如鸿雁又应时而到此地,但旧日游处之事恰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再无一丝踪迹可求。该联承上启下,鲜明地道出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6、春梦无痕发音chūnmèngwúhén释义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出处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7、但是理想到底是什么呢?理想到底有多重要呢?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9、小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到大河里游泳,太阳是热辣的,河水是清凉的,我从北岸游到南岸,又从南岸游到北岸,然后,喜欢一个人到河堆上去,躺在洋槐树下,阳光从洋槐树叶的缝隙间泻下,不说话,静静地躺着,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在南京念大学,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喜欢一个人去逛书店,喜欢一个人去游公园。南京十二中实习,还喜欢一个人在下关的胡同里瞎逛呢,毫无目的,就是看看花、看看草、看看人、看看房子,无聊而快乐。

10、恐怕大多数人都觉得深以为然吧……曾经的我不仅深以为然,并且一直是卯足了劲儿去这样生活的。

11、我也变成了这样的人,梦里不再是魔导书和恶魔犬,也没有老电影,画上的灵异美人,没有坠崖,没有追杀,开始做这种颇具现实主义的春梦,没有光怪陆离,只有无奈、疼痛和空虚。

12、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②。

13、我抽噎着,鼻子里满满的鼻涕:“不,我要去图书馆。”

14、本来是满心欢喜,但是经过之后,就变得风轻云淡。就是说一场美梦之后,那也只是一场美梦,永远不会变成真实,故而内心有些缺憾。

15、苏轼写此诗时,他来到黄州已两年了,乌台诗案的骇浪已成往事,《初到黄州》就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又自寻精神寄托,手抄《金刚经》,又筑南堂,垦辟东坡;至黄州后续有新交,诗酒唱和。诗题中的“潘、郭二生”即黄州新交朝夕相从的潘丙、郭遘。今天正月二十日想起去年的朋友送出城,突然感觉到春意袭来。

16、秋鸿: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 古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17、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18、(鉴赏)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

19、北宋词人晏几道擅长在梦境中抒发情感,既有身世悲凉之感,又尽诉男女欢爱的无可奈何。词意层层推进,跌宕起伏,愈转愈悲凉,娓娓道出,令人低徊。可以通过晏几道梦境描述及梦因的探析,把握小晏词的独特内涵。

20、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