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古代描写打仗的诗(100句)

2023-02-06 13:20:5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古代形容打胜仗的诗句

1、但王安石他在意不了,也不在意。因为这个国家,他尽了自己的能力,他活出了该有的精神气。

2、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李白的《侠客行》中的四句深得刺客之真髓:(刺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3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4、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衬托、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高考对于“鉴赏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本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5、②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

6、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此选项考查对诗中重要意象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9、“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描写主人公与朋友陈羽一样漂泊天涯,居无定所,如今天涯相逢,可以暂时互相依靠,表达了与友人惺惺相惜之情。

10、这会儿窦宪这叫一个痛快,憋在宫里那么长时间的怨气都排解出来了,站在这燕然山上,说我终于打了一场胜仗,我要记下我的功绩了,于是就在燕然山上找到了一块大石头,找了一个他的好朋友给他写了一篇文章,记载这次战功。他这个好朋友就是鼎鼎有名的班固。班固就给窦宪写了一篇文章,窦宪派人把这篇文章刻在了燕然山上,这样燕然山、燕然勒功,这些词都成了古人表达战功的一种说法。

11、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12、C.颔联的“空”字含义丰富,既指梦泽之地寥落空旷,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

13、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14、(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C.六两句为客观叙事,是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是诗中警句,后世多重视和称誉。

16、周一古诗周二蒙学周三家规周四诗经

17、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18、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9、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20、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二、古代描写打仗的诗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总结鉴赏题的选择题设错角度:

3、(参考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4、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5、这首诗,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心中真是有一种说不尽的畅快。他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

6、李白在这首诗里描述了他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诗在叙事中抒情,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

7、王安石的存在像呼啸的北风。而对于这些人的流言攻击,对于王安石来讲,同样的是北风。

8、好,今天给小朋友们讲了一首《送魏大从军》,讲了一首《使至塞上》,还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燕然勒功的故事,现在小朋友就知道了,朋友之间送别,不光有依依惜别的感情,还可以有很豪迈,很辽阔的感情,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小朋友们,我们下周再见。

9、(2)强化课本古诗的复习。

10、(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古诗词理解性默写60题·试题及答案(初中部分)

1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14、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15、如果水边遇到这等情景,你也可以吟诵“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来表达一下诗情画意。

16、C.“暗示出与友人分手的无奈”主观臆断,应为以月之寒冷衬托出与友人情之深切。

17、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8、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凉州词》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题。(9分)

20、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三、形容打仗的古诗词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翻译句子

3、形象特点及其作用概括题

4、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6、站在最高的北山上,风从北山的枝头起来,一片苍。烟染染。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从军北征》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1、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12、(考点要求)鉴赏评价D

13、第三层再回到现实,表达归隐的意愿和抗金策略无人托付的遗憾;

14、主要考查景象特点及描写景象的作用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16、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C.“意在表明自己与友人不会伤感”错,“离别几年期”是指“一分别就是几年的日子”,即时间长,凸显别愁。

18、“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19、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20、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四、形容打了胜仗的诗句

1、但是他不怕,因为他心中有更高的理想,那就是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

2、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由首联“强健如翁举世稀”可知,村老在深夜仍欢迎访客,可以与诗人交谈,可见虽然年龄很大,但身体强健,精神头很好,没有疾病的痛苦,这是可羡之一。

5、在上节课的最后,老师给小朋友们留了一个问题,有没有朋友送别的时候,不希望朋友留下的呢?那今天的故事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讲起。大白老师问小朋友们,有没有送别的时候不希望朋友留下的呢?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叫《送魏大从军》,是陈子昂的诗。

6、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7、古代形容男子俊美的诗句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杨柳怨和钱大揖石》(明)夏完淳(释义)在饮酒时会在千年文化中会想到陶渊明,看到三圈的腰带会想到沈约。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世说新语·容止》(南朝宋)刘义庆(释义)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咏怀诗其十二》(三国魏)阮籍(释义)花容月貌如同九春,腰恭敬的弯曲着如同秋露一般。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唐)杜甫(释义)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国风·秦风·小戎》(先秦)(释义)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

8、B.第三句实写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借望帝的传说抒写亡国之痛。

9、这首诗是写的秋冬的北风和冬天的玄帝。

10、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11、2022届高考考点:散文标题含义易错题(3)(

1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五句写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13、意思: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14、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15、这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的名句。

16、光军事这块效果显著,打了几十年败仗的北宋在王安石的调度指挥下,开边2000两千余里,收复了很多失地,国人为之一振。

17、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群文阅读·文官类

18、(20云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题。(9分)

19、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20、沈庆之无奈地对文帝说:“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段话的意思是:“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奴夫,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如今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仗怎么可能会打成功呢?”文帝听了大笑,但并没有采纳沈庆之的谏言。这位皇帝佬儿还狠狠地放话出来:“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

五、古代形容打胜仗的词语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射人就要先射他的马,擒贼就要先擒他的王。

2、[注]①紫陌:帝都郊野的道路。②青门:长安城东南门。因门色青,俗称青门。③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通过描写空谷幽兰素雅静谧的意境以表达抑郁伤感的情绪。

3、王安石时代,北宋已经运行接近百年,看起来表面太平,但是已积压了很多社会矛盾。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题。(9分)

5、C.颔联通过对无惧风雨的孩子们雨中欢呼雀跃情景的描述,反衬出诗人的衰朽之态。

6、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7、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8、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9、这首诗是程颢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他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10、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1、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2、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3、如果改革能够持续深入下去,或者就不会有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至少,王安石的熙河战役,是延缓了辽和西夏进攻北宋的进程的。

14、王安石倒冷峻,说,这种事情尧舜时代不免,做好安抚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就行。

15、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此选项判断本诗的写作时间。借助注释①和《琵琶行》中“湓浦”“江州司马青衫湿”等信息可判断。)

16、(答案C解析C项,“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理解错误。“候雁斜沈梦泽空”是说自己如同这候雁一样滞留在寥落空旷的梦泽之地,是多么渺小;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从后面的“争奈文闱有至公”可看出,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并无“自己济世理想落空”之感。)

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19、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20、“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写主人公与友人深夜长谈,友情深重,仿佛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但是尾联“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直抒胸臆,乐观旷达,指出谁说少年分别,会泪湿衣襟呢?用反问语气,表达出二人共有的分别时的旷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