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正着读也可以反着读的诗句(100句)
一、正反都能读的诗句
1、(反读的意思)儿女思念父亲啊,我思念夫君。长夜寂寥,我在家中独守孤灯。迟回的鸿雁也没带回你的音信,我们分别实在太久了,感觉就像分隔在阴阳两途。想与你和一首思念的诗,却无从下笔;拿起杯子,想斟一杯酒,又怕酒壶空了。知心的人儿啊,你几时归来?山高水远,我只能把泪眼望穿……
2、(抗疫专栏)杨生博:疫情下的城市(组诗)
3、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4、落花时节,空寂的庭院有位少妇穿着很单薄。穿着薄薄衣衫的少妇,在庭院空旷处看那落花。过后几天,愁绪在心头隐隐泛起,依恋不舍的愁绪一天天地迟延下去。
5、父母可以用正反操来训练孩子的方位知觉:①正操。爸爸和宝宝并排站好,爸爸伸左手,宝宝也要伸左手;爸爸伸右手,宝宝也要伸右手。练习几次之后,爸爸喊口令:“伸左手,伸右手”,让宝宝听口令自己做操。②反操。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站好,妈妈伸左手,宝宝也要伸左手;妈妈伸右手,宝宝也要伸右手。这时,爸爸可以在一边提醒孩子的动作要和妈妈的正好相反,因为宝宝和妈妈是面对面的。“正反操”可以培养宝宝的方位知觉,而且简便易行。吃过晚饭,全家人做“正反操”活动活动手脚,比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强多了。
6、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7、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8、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9、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0、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11、孤灯夜守长寨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12、但是,要是你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你就会发现,这个诗词好像反过来读也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想很少有人会去这么做,但是恰恰也有人发现了这么奥秘之处,我们把反过来的内容给大家看一下,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是不是你会发现,不管正着读也好,还是反着读,意境都是一样的美,而且更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物早晚变化的,一个是早到晚,一个是晚到早。
13、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14、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
15、隐形眼镜正面:正面的镜片弧度比较大,其边缘向里弯,如碗的形状,如果带隐形眼镜反的话,应该是带不进去的,就算戴上眼睛也会很疼,这时就是戴错正反了,反过来佩戴就是正确的。
16、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17、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18、隐士才多才士隐,清心静坐静心清。
19、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20、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二、可以正着读也可以反着读的诗句
1、上联:人中柳如是;下联:是如柳中人。
2、这里所说的“回文诗”,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其实,不止是诗可以回文,词也可以回文。
3、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4、“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5、更为奇妙的是,朱杏孙的这首词,如果调整句读,又会成为一首七律:
6、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
7、暖风吹冷水,明月照光山。
8、《菩萨蛮·回文》宋代:苏轼
9、把相同的诗句,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对。这种诗句,回环往复都能诵读,且意义完整。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0、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所谓回体诗,即正读反读都成篇,选自杜牧《樊川诗集》
11、空房翠影帘垂悄,月落中庭小。
12、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13、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14、《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宋代:苏轼
15、诗词乃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其意义和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那些才华迥异的诗人,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文笔,共同创造了绚丽篇章。一提到古代诗歌,咱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诗,甚至误以为从唐朝开始才有诗的出现。
16、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17、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18、对联正反读都一样叫回文对联。把相同的诗句,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对。这种诗句,回环往复都能诵读,且意义完整。
19、对句:回文七律乘二《书玉云阁》|郑岗
20、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三、正反都能读的诗词
1、回文七绝不出律,句三之一三字须以拗救拗,其他平仄无二选。
2、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3、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字数控制在300——1500之间。
4、泊秦淮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5、(抗疫专栏)常亮:祈求西安平安吉祥(组诗)
6、井栏边两裸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7、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8、幽林古寺狐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9、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10、风陪落叶秋云暗,碧雨澄湖映日残。灯吊院墙竹影乱,路平岩岸柳枝闲。
11、“可能古代人除了写诗,没有别的玩的。所以才把诗玩出这么多花样~”
12、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13、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14、正面弧度小,如碗反面弧度大,如盆反面戴到眼睛里镜片容易位子不正往下滑,而且很难过反面会有很强烈的异物感有一点就是,很多人配隐形眼镜都不知道这个知识人的眼睛和人的脚一样是有尺寸的!建议去眼镜店查一下眼睛的基弧,有大小的,每个人眼睛的大小都不一样。配隐形眼镜记得到眼镜店用裂隙灯检查你眼睛的基弧和眼睛的性质,是油性还是干性。如果你眼睛干就要戴含水量低的还有,隐形眼镜是医疗器械,所以对眼睛的重视不可忽视,好好保护眼睛!不可忽视(眼药水虽然好但切记少用,多用会药物沉淀)。
15、这些诗词顺读、倒读竟然是不同的意境。读完之后,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不禁感概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诗词奇巧精绝。
16、作者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17、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又叫:本句回文、当句回文。
18、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19、回文诗是一种独特的体裁,既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据说回文诗的鼻祖是前秦时期的苏蕙,她写了第一首回文诗《璇玑图》。即使是一生留下众多名篇的苏轼,也没有写出一首脍炙人口的回文诗,可见回文诗的难度非常高。
20、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四、可以反着读的诗句
1、其实这首诗苏轼并没有十分用心的去写,因此也没什么复杂的地方,很好理解,要是去挨个挨个翻译的话,倒是把这篇文章翻译的俗气了,所以在这里咱们就不多做解释,在这首诗当中很明确描绘出了金山寺周围美景的特点,山水相接还有云桥漫步,在加上那一点点的渔火在远处闪耀着,读者光是读一下就能感受到作者所写出来的那种美景,因此可以说是把整个长江和金山寺都描绘的很出色,绝对比得上任何形容金山寺的诗词了。
2、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
3、钗头凤拈花指静心禅一片世情红尘间前世去今生转三更梦醒 一觉当年叹 叹 叹上远古下千年落花流水茅舍晚
4、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5、《两相思》是一首回文诗,它的创作背景是中秋时节。回文诗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诗歌形式,一般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6、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7、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8、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9、通常来说,再经典的诗词只能正着读,平仄之韵味才可以体现,而且如果倒着读的话根本不通顺,更谈不上所谓的意境。然而,古代却有这么一首非常诡异的诗,正着读倒着读都很优美,所表达的意思却完全相反,它就是宋代诗人李禺的《两相思》。
10、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11、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12、天连地面三方远,海看山虹一挂空。圆月水流湍荡荡,晚星银汉迥冥冥。
13、带手轮的调节阀也是气动调节阀,阀上的手轮主要用在控制气路故障时手动开关阀门。气开气关的手轮开关阀门的转向不同。正反作用是指气动调节器的作用方式,与气动调节阀无关,但对于正作用的气动调节器通常配气关调节阀;反作用的气动调节器通常配气开调节阀。希望对你有用,麻烦给与好评,谢谢
14、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15、它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把每个字的排列顺序换一下,就变成了《思夫诗》:
16、在回文诗中,有一种被称为“回文茶诗”,这类诗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17、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18、这首诗顺着读下来,是一首《思妻诗》,全篇内容如下:
19、此诗正读为咏梅,倒读也是咏梅,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把梅的多姿写的栩栩如生。
20、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二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五、正反都能读的古诗
1、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2、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3、空望四边云触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触云边四望空。
4、对联正反读都一样叫回文对联。把相同的诗句,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对。这种诗句,回环往复都能诵读,且意义完整。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5、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6、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7、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8、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由于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批评新法的文章,受到诬陷,不安于在京任职,乃自请外放。于是被任命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即是他在熙宁四年(1070)赴任时经过镇江金山寺所作。
9、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10、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11、书画教育咨询、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
12、“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13、点击标题下蓝字“九和庄书法茶”关注
14、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15、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16、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17、这首《两相思》更是令人叫绝,正读是《思妻诗》,倒读就是《思夫诗》了,不愧题为“两相思”,令人赞不绝口!
18、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19、(抗疫专栏)芳草地:敬天爱人,祈福平安
20、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