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100句)
一、娄山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作,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2、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
3、D.运用烘托手法,全诗没有句直接描写楼高,却无处不显出楼高。
4、《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毛泽东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诗词中的比喻句有三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把娄山关比作铁,说明了娄山关的险峻.苍山如海把苍山比作海,说明这里的山连绵不断,像海一样大.残阳如血把落山的太阳比作血.说明霞光很红.
5、营造的情境、意境的异同。
6、抒发情感的载体的异同,是借景还是借物,借以抒情的景、物是否相同。
7、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8、天津文艺广播直播节目《音乐盛宴》《音乐正点播》《乐活天津味(综艺版)》将进行展播,敬请关注。
9、D.下片最后三句新颖别致,词人对愁的描写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使读者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
10、“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凛冽,群雁鸣叫,看似写秋天,实际上是南方的早春。作者在另外一首词中,有“望断南飞雁”之句,表达对老根据地的关切和怀念,因为雁叫有哀婉之音,有乡愁之味。那首词写的是雁“形”,而且是向南飞。这里写的是雁“声”,应当是北归。那里是抬头观望,这里是无暇观望,只是顺耳听到叫声。表达的也是两种不同的情境和心绪。写那首词时,长征已经快结束了,站在六盘山上,望着南飞的雁群,直到不见踪影,表达的是对离开已经一年之久的老区的怀念之情,写这首词时,长征刚开始时间不长,在行军途中,只闻雁叫,而无暇抬头观望,表达的是行军的疾速和北上抗日的急迫心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12、把一场艰难、惨烈的战斗写的如此轻松自然,又让人感觉到,作者对这样的战斗已习以为常,不需详叙。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创造了一个有一个战争奇迹,所以,像这样在读者心目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在他的头脑中已经不足为奇。这是一个身经百战,而且对前途充满着自信的革命家对战争的平静心态。毛泽东在他的《七律.长征》中,回顾长征的时候,用了一句“万水千山这只等闲”的诗句。一次比十字军东征更让人震惊、赞叹的伟大壮举,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心目中是“只等闲”,这不仅表达他藐视困难的气魄,也表达了他对功名、对历史的淡然情愫。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胸怀。
13、观沧海——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诗句——思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4、颔联说,昨南今北,转徙如蓬,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只有旧岁去了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才使人感到欢欣。这是紧承上联发的感慨。出句抒发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对句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骨子里却潜藏着一种时光蹉跎的复杂心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16、情感类型的异同,如伤感和乐观。
17、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18、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写出了夫妻虽然分处两地,但彼此之间却是寄相思于彼此都思念牵挂着对方,足见两人之心心相印。
19、通过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来表现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20、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二、忆秦娥娄山关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1、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2、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总未归。
3、陋室铭表达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马说表达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的情怀,同时也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爱莲说表达作者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或者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5、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6、这场战斗,不论对于红军,还是对毛泽东本人,都是意味深长的。因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攻占娄山关的胜利,是毛泽东获得中央领导权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第一个大胜利,也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于红军来说,这次胜利是一种征兆,预示着红军终于摆脱了长征开始以来屡屡失利的局面,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对连连受挫而低迷的士气也是极大地鼓舞。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一次极有说服力的证明,证明了他军事路线的正确和指挥才能的高超。因此,战斗胜利后的毛泽东,心情应当是格外的不平静。
7、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8、B.颔联下句本是写月出山口,却说是山衔来美好之月,想象新颖。
9、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
10、天津文艺广播(wenyi1046)
11、表达了作者作为巨人高瞻远瞩,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者精神和对中国光明前程的无穷向往和期待的心情,是作者对广大红军战士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赞美和对中国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期许。表达了作者作为无产阶段革命领袖的大无畏的气慨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12、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13、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14、A.这首词二句写近景,四句写远景,景中寓情,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
15、★★★点击上方军字一号,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17、《忆秦娥·娄山关》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18、答案:前四联写前往塞北途中所见之景,郁葱、肥、出、飞等词写出蓬勃生机;“何相似”表示江南、塞北都是要守卫的国土,表到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总未归”写作者十年在外而久未归乡;“惆怅”“立斜晖”尽显作者心怀,此时爱国与思乡是一体的,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19、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20、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三人军事小组。
三、忆秦娥娄山关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2、关于诗词鉴赏的内容,主要参考公木先生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若有编辑错误,还望广大读者多多指出,我等进行修改。
3、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4、C不是“主观臆想”,是眼前景象
5、愿每位读者朋友都能有豁达、乐观的心态,永远自信满满,也永远热泪盈眶。
6、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
7、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精警之至!
8、(2)体悟要深入。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9、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10、“艺术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话出自一位哲人之口。因此,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是危险的,是没有未来的。可经过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锻造出来的军人,他们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个个多才多艺。《军字一号》特开辟《老兵才艺天地》专栏,将陆续发表退役老兵的才艺作品。本期《军字一号》推出老兵才艺系列作品(56)
11、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12、毛泽东的诗词,每一首都是精品。有学者从中选出三首,即《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山》,认为是精品中的精品(极品)。我对这一选择也非常赞同,因为这三首词确实展示了毛泽东宏大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华美的文采、渊博的学识和精妙的艺术。彰显了他驾驭诗词高超本领。这里,我想结合学习《忆秦娥.娄山关》,重点谈一谈诗词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问题——含与露的关系问题。
13、A.注重词语锤炼,首联“尽”“开”二字精炼传神,营造出辽远意境。
14、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愉悦,轻松的感情!还有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1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6、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
17、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不慕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洒脱恬淡
18、长征路上的山山水水,见证着生死攸关的转折,也留下了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传唱后世的故事。
19、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0、“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四、描写娄山关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2、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3、后二联诗人满怀深情地说,他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于此诗人引颈急待,几欲插翅归去的情态,企望重新来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表现得传神尽相、淋漓尽致。
4、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5、(3)分析要细致。第要紧扣诗歌的内容。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诗歌中的相关语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诗歌泛泛而谈。第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6、表达了作者作为伟人高瞻远瞩,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者精神和对中国光明前途的无限向往和期待的心情,是作者对广大红军战士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的赞美和对中国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期许。表达了作者作为无产阶段革命领袖的大无畏的气慨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7、包含着对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将相、即使是那些开国之君的蔑视,隐含着对当代国民党及其领袖的轻视,又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革命和通过革命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的自信,体现了毛泽东对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可开创新中国的人民领袖的赞许。表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8、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9、特别是“霜晨月”三个字,更是包含着深刻的意境,丰富的信息。霜晨,自然是早春的早晨(在南方,不仅秋天有霜,早春的早晨,地上也有白霜)。这月则是意味深长的,它告诉人们,时间是农历的下旬(只有下旬,早晨天上才有月亮),而且是一弯残月(新月出现在月初)。
10、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1、每一段长征故事也都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堪称世界军事史的奇迹。
12、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3、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14、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15、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16、接着写行军。这里没写人欢马嘶,浩浩荡荡,也没写“衔枚疾走”,而只是用了两种声音:马蹄声和喇叭(军号)声。马蹄声用了一个“碎”字。这个碎字蕴含了千军万马。如果用脆,则表示马的数量很少,而且距离很近。而碎则说明马匹众多,而且远近不等。细碎、急促的马蹄声,会让人头脑中浮现出红军在狭长的道路上,急速行进的场面。喇叭声用了一个“咽”字。这个咽字蕴含了行军道路的蜿蜒曲折。军号呜咽,是因为号的声音因阻塞而低沉、断续,因道路的绵长悠长而强弱不一。
17、(4)归纳要全面。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18、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
19、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20、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来表现秋的来临,并寓情于景,把主观和客观、景和情融合在一起。
五、写娄山关的感受
1、B.首联写细草在微风中飘摇,孤船漂泊独立长夜,营造了孤寂凄凉无助的氛围,衬托作者的心情。
2、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九月情怀》现代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忧伤,,对岁月的彷徨,伤感之情。《九月情怀》那九月的枫叶卸下了春天的绿妆裹一身金黄在季节的转角中张望留下一地秋霜零落的灵魂无处躲藏那九月的风儿格外的凉爽随着季节的辗转心头掠过落叶般的忧伤曾经的云淡风轻犹在记忆的笔尖中流淌那九月的情怀枫叶般黄了又黄沿途的风景空荡荡的一路彷徨拾一场文字的诗心在悠悠岁月中含情怒放
6、D.诗的后四句是“抒怀”,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苏轼: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9、作者通过描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以及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体现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0、人、事、物的类型、特点的异同。
1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应引起注意。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4、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6、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7、从状貌,形象,精神等方面讴歌了黄河.长江是一个母亲河,当然黄河也是一位母亲河.表达了作者想念祖国的爱国之心.
18、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
19、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上阕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激烈。面对艰难险阻,诗人有勇猛前行的豪情壮志;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下阕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表现了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激战情景,表现了作者面对激烈战争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面对重重困境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
20、杜甫:饱受战乱,忧国忧民;风格沉郁顿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