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100句)

2023-02-03 13:37:3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端午节

1、■上午:早餐后,从酒店出发,前往(达古冰川)景区,在景区游玩。

2、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3、官方网址:http://www.dacs.cn/

4、端阳节:端阳节的名称是根据阴阳术数演变来。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

5、时至五月喜庆在端午。满纸肺腑言,送你真祝福。事业展宏图,如日在当午。财源滚滚来,金钱不胜数。身板硬朗朗,赛过小老虎!

6、我问奶奶说:“奶奶,你们这儿端午节为什么吃荷包蛋和粽子”?奶奶理直气壮的说:“当地风俗呗”。我告诉奶奶说:“每年的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又把屈原为什么跳汩罗江自杀,当地人们又怎样纪念他、怀念他……统统给奶奶讲了一遍,因为奶奶没文化,奶奶听后连声说:“奥!奥!奥!……”。

7、民谚有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个“端午插艾”的艾,就是艾草,艾草具有特殊的香味,它具有驱病、防蚊、辟邪的特殊功效。

8、第二天早上,老师把我们煮熟的粽子送到了我们的教室,我拿到粽子以后,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嗯,糯糯的,香香的,果然是自己做的粽子最好吃!

9、端午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

10、端午节当天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粽子,既是端午节当天人民祭拜神明、祭拜祖宗、祭拜屈原的贡品。粽子同时也是端午节当天不可多得的人间美食。当粽子刚刚出锅时,那一丝丝、一缕缕的粽香,轻轻的嗅一下,都能让人口水哗啦啦的流。

11、听爷爷说起,端午节还是天气变化的分界岭,有古话说得好,吃过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说,过了端午。天气会慢慢转暖,不再有冷空气空袭了,人们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12、看,节前的这些天,许多人家的妇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结队上山去采箬叶,这一般是妇女孩子的事。箬叶属竹类,叶子片大,竿细矮小,与其它竹子不同。人们采回叶来洗干净,放在外面晾干,一片片叠好,留着准备包粽子。还有人专门去采回来扎好一叠叠,拿到市场上叫卖。买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一会儿就卖光了。

13、外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

1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15、我国幅员辽阔,端午节这天,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悬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吃咸蛋、吃粽子......,可以让孩子们在端午节用英文讲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录制视频。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在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向世界展现你心中的最美家乡及习俗吧!

16、节日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7、■中午:在羊茸哈德解决午餐。

18、以上三种形式的端午作业,优秀作品均可选送至第二届“中国风”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主题作品展评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共同评比!

19、只见爷爷用棉花棒从雄黄酒里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额头、手臂和脚背上,说是可以防蚊虫叮咬的;接着又讲雄黄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说是可以防止和驱逐蜈蚣、昆虫和蛇之类的害虫入侵。

20、历史依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之《伍子胥列传》,有相关记载。东汉《曹娥碑》也有相关记载: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二、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1、■上午:8点集合之后从成都出发,途经都江堰市,沿岷江而上,途经新汶川、映秀新城,一排排以羌寨风格和川西民居打造的安置房小区。从成都出发,途经都江堰市,沿岷江而上,途经新汶川、映秀新城,一排排以羌寨风格和川西民居打造的安置房小区。

2、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3、答:妈妈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水烧开后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除了密封的高压锅,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水不停地蒸发为水蒸气使水温保持在沸点。按照妈妈的经验不仅可以节约用气或用电,还能预防水被烧干!

4、今天爷爷早早地买来了粽子、还准备了我根本就没有见过的东西——雄黄、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东说说,西问问,好像当年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好奇。爷爷没有因为我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边整理这些东西,一边跟我说话。

5、端午节的其他称呼叫法,还有诸如:天中节、龙日节、浴兰节、菖蒲节、躲午节、女儿节、地腊节、当五汛、屈原日、诗人节、粽子节、解粽节等。

6、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7、“快过来吖,包粽子咯!”妈妈喊道。我们连忙跑出去,我拿了两片粽叶,学着妈妈那样包,可包来包去一点都不像妈妈包的那样,反而把糯米洒了一地。我气地把粽叶丢在地上。妈妈说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来,首先要把粽叶绕成一个三角行的样子,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按照妈妈说是那样做,包成第一个粽子我非常高兴的说我会包粽子了啊,后来连续包了好几个。这时,妈妈边说边包地说:“在我们老家过端午节要插艾叶草、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包好了粽子,我们就煮起来了。过了半个多钟粽子也煮熟了,妈妈就拿给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这是我们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腻。”几分钟过去了,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8、参与教师免费领取作业指导资料资源包

9、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端午节之后细菌多了,粽叶是有杀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样繁多:有蜜枣棕、红豆棕、绿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异。解开绳子,剥开粽叶时,那粽子里藏着的蜜枣,真让人口水一落千丈。咸粽子里白白的棕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似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香极了!

10、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11、(华夏各地过端午,我的家乡怎么过?)

12、“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讲好家乡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

13、临近端午节,母亲便开始准备全家大大小小的新衣服。除了买买衣服,母亲这个闽南媳妇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完成。

14、我们这里过端午节 会提前1到2天包好粽子,煮好茶叶蛋在端午节当天,会在家门口或窗户上插上艾叶,可以驱蚊虫,据说也可以辟邪。

15、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6、图为楼智轩小朋友笔下的端午节文化

17、现在轮到长船比赛了,船头是一个龙头,上面有许多花和照片,真是多姿多彩呀!

18、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19、4月的达古冰川野鸭在湖里嬉戏,蓝天白云下的山峰白雪皑皑,春天和冬天的两季风采在这里汇聚,形成了其独特秀丽的风景。在达古冰川景区,你可以一天体验四季不同天。山下,湖光潋滟,草木繁茂,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风景画。山上,阳光充足,白雪掩山峰,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这里是全球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冰川;是离城市最近的冰川,也是冰川区域内迄今为止所见景色最美丽多姿的冰川。

20、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三、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1、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挂艾条。

2、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成益投资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4、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5、地址:滦州新城滦河路与燕山大街交口(市政府对面)

6、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扩展资料:民俗活动:

7、我想:我喜欢端午节,我喜欢包粽子,更喜欢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它有种更有意义的味道。

8、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9、蒸好后的粽子软软糯糯的,香味充满了整间屋子。一边吃粽子边,一边看龙舟比赛,竟有种说不出的快活!

10、吃粽子可是要讲究技巧的哦,不能太使劲地咬,不然饱满的馅就会掉出来,同时,你的嘴角边也会沾满糯米粒,变成“小花猫”。

11、自疫情发生后,东安集团开始对商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部署,停业期间至今,消毒防控工作一日未停。在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对全场进行无死角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卫生间、电梯间、出入口、休憩区、扶手、把手等重要点位,更是重点消毒。

12、端午节的起源,为了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13、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14、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细线慢慢解开,褪去粽子的外衣后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里,先将早就不听话的鼻子往前凑了凑,好歹也先让鼻子享受下这天下无双的美味吧。一缕缕粽子的香味随即飘逸过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闭上眼睛,慢慢品位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记了旁边还有一位爷爷。

15、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别称叫法是最多的。

16、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17、我的家乡在福建泉州,这里的端午节民俗多种多样:吃粽子、赛龙舟、水上捉鸭……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吃粽子,因为我觉得这是这个节日里最大的享受。

18、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国青少年学习践行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领青少年学会用世界通用的语言与逻辑,把传统文化转变成鲜活动人的故事,请在以下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完成端午特别作业,“宣大美家乡,扬风采中国”!

19、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20、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四、端午节作文600字

1、到了那一天,老师让我们排队到食堂洗手,准备包粽子。当我们洗完手到食堂的时候,几位老师和食堂的婆婆已经在包粽子了。

2、★疫情防控政策:(2022年5月10日更新)

3、粒粒糯米,承载满满心意

4、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5、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6、全程门票:毕棚沟门票+景交车票、达古冰川门票+景交车票+网红索道票;

7、端午节去江边看赛龙舟。

8、“我们小的时候每个小孩子还会带一个用红丝线编的香囊。里面有朱砂、雄黄、香药。传说可以避邪驱瘟。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小孩带了。社会进步了,你们知识丰富了。都不相信迷信了。”“近几年国家把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年轻人有时间了就多了一次孝顺父母的机会。每到这一天子女都会回家看看父母,帮父母买一些礼物,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说着说着奶奶已经把粽子包完了。

9、夏天,是粽叶飘香的好日子

10、重午节: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11、更多精选好物,详情请见店内海报

12、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能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

13、今天是阴历五月初俗称端午节,或端阳节,重午节。端午是什么意思?那就与习俗与干支纪时有关了。

14、我们这里还会烧上一盆药草头放在家里,用来驱蚊,然后用雄黄酒在小朋友的头上写上一个“王”字。

15、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又被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天中节、夏节、艾节、浴兰节等;

16、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7、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8、■下午:16:00景区停车场集合,驱车前往(羊茸哈德),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传统的藏式风俗。

19、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20、开始包了,只见老师先捏起两片粽叶轻轻一卷,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可我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老师见了,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另一角往里卷,下面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接着往角筒里放入一些糯米,塞上红烧肉,再用糯米把肉盖得严严实实,可是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似的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师帮我解了围——倒掉多余的`糯米,然后按实,我才舒了一口气。

五、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1、说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妈妈可是一个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带你去瞧瞧吧!“哎,你这里错了,不要放这么多肉。”“喂喂喂!你怎么把花生给吃了”“啊!那些是菜叶,不是包粽子的。”调皮的我正在厨房里捣乱呢!好了,回归主题,正式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筒,接着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馅和红枣。再把上面盖起来,最后,绑好定形,一个粽子就成了。”我虽然也是按着妈妈的步骤做的,但是感觉怎么也不像一个粽子。但是虽然如此,还是包得其乐融融。

2、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3、你是说活动吧,你应该受到一个请柬,让你到主城找屈奇,在那领节日任务,我都做了,很爽的,做一环给你一小时经验奖励,同时建议你在收集好粽子后,全都换一个的那个奖励,是换半小时经验,很合算的!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5、“端午”一词的最早出现:

6、明师国际为英语老师准备了一份“讲好中国故事”特别作业单。

7、晋朝周处所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在中国古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平时所称“端五”,即“初五”。

8、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东北三省)黑龙江、山东、内蒙古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纸葫芦原先是个人家自己做的,现在大多是买的。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9、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苇叶或荷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10、五是阳数之中,我国人崇无论以阳以数以奇言,对五午都赋予了很多哲写意义,所以拿五月五作节日来纪念。习惯上以祭屈原由,包粽子赛龙舟,这反映了人们爱国爱家求平安的情怀。

11、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12、谈起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形状,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

13、奶奶一边包一边继续说:"我们南京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每家的门头上还要插艾呢?"那又是为什么啊!”端午节把艾插在门头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为艾的茎和叶有挥发性芳香油,它产生的奇特芳香油有这种功效。”

14、■中午:在汶川享用午餐。

15、端午节的其他叫法?

16、每逢端午佳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佳节,以示悼念。

17、吴国人民可怜伍子胥,于是在江边为伍子胥立了祠庙,进行祭祀。而伍子胥沉江而死的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于是后人认为:吴国人民端午节的习俗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18、端午佳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19、汉朝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记载:“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20、让学生欢度端午假期时,通过参与活动提升英文能力,理解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