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达了什么情感(100句)

2023-01-04 14:29:4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不祈隋珠与和壁只祈乡关新信息

2、从修辞手法上来说,不是拟人.可以说是拟物,更确切来说是比喻.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叫做比喻;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叫做拟人(出自百度百科).这句话将作者比做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可以说是将作者物化,是拟物;也可以说是比喻,但是不是拟人.另外,这句话自问自答,也可以说是设问.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4、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5、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6、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这是对官军抢掠奸淫的深讽。

7、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8、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9、不死会归秦!你看,这个羸弱的老人,心里却有着无尽的澎湃。在《别蔡十四著作》一诗中,他期望“积水驾三峡,浮龙倚长津。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待长江水涨我要乘舟出三峡,去激扬水域以渡长津,在涌起的洪涛之间乘风破浪,凭你的关照驶向归程——确实,此刻,在离云安江面不远的一叶扁舟上,54岁的诗圣正驶向归程,只不过这归程的终点,不是北方的故乡与朝廷,而是中国诗歌史上天风浩荡的光辉顶点。

10、在《云安九日》中,他说“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在云阳,因天热,确实是重阳节时才刚刚穿上夹衣,而老县城所在的五峰山及对岸的飞凤山,都是山势互抱较为高峻。

11、旅夜书怀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类别:(未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本文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宝宝念诗”常务副总编辑。与“大诗兄说”同步首发。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赞赏。本刊“宝宝念诗”欢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13、比杜甫早生242年的郦道元写三峡,有“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之句,与杜甫所见所感大致不差,可见在漫长的古代,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多么落后。不幸乎?幸乎?

14、而且,我以为,假设时局、经济和身体条件许可,他一定能完成这两大宿愿。然则,时不利行,天不假年。

15、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1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7、杜甫在云安只呆了短短半年多,经历了夏冬春,却穷形尽相地写活了云安的地貌物情,落笔之精准几不可移易也,如椽大笔宁有虚乎?

18、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19、“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20、第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鸿雁”,这就告诉我们,很多古诗中出现的“鸿”,其实就是雁的一种。比如下面这首,大苏写给小苏的:

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达了什么情感

1、“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2、并州并不是刘皂的故乡,但已住了十年以上,也是住出感情了,故渡桑干水后,回头望并州,竟也生出思念故乡一般的情感来,这是游子久客的“通病”。杜甫在云安怀想草堂,估计也难免“却望成都是故乡”。

3、“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这一时期,杜甫的朋旧逐日凋零。

5、诗圣不幸云安幸,如果没有这一年秋冬之际的老病相摧,如果没有云安严县令的周全照应,或许,故乡就失去与诗圣这段足以写入地方文化史的渊源了吧。然则后生小子这番颇为自私的“窃喜”,于当时的诗圣又是何其残酷!

6、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榆州至忠州。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

7、在忠州,他最后送别了比自己小14岁的严武的灵柩。严武死后,其灵柩须经由峡江转江汉荆州一带,后折返北归以葬华阴。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9、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10、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身世飘零,灵魂愁苦,像个什么呢?不正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吗?对人生孤独命运的烛照,对天地万物的洞察,使诗人很快能即景自况,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到生命特征的对等物。高天大地,是如此苍茫辽阔,一只沙鸥又是如此的微弱渺小,两相比照,诗人那种孤独落寞,漂泊无依的哀痛不就浸洇而出了吗?自问自答,一字一泪,感人肺腑。同时,联系杜甫一生遭际来看,这只漂泊不定的沙鸥,正是诗人转辗江湖,落魄潦倒命运的形象写照。出自:杜甫

11、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1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5、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16、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17、杜甫来时,值云阳县历时805年的“云安时期”。

18、(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9、“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旅夜书怀》,其诗如下:《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0、常征君应是杜甫早年旧识,闻知他卧病云安,公元765年暮秋,他从邻近的开州赶来探望,那正是杜甫“儿扶犹杖策”的病笃时分,在《别常征君》一诗中,有“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忘”之句,病中送友,几乎有诀别之意了;第二年春末,杜甫即将离云之际,又有《寄常征君》诗,“征君晚节傍风尘”,感叹好友屈就开州卑官的艰难与委屈。

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1、诗人伟大就在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何止是在写自己呢?正如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中说:"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在今天现代生活中,我们有时何尝不是"天地一沙鸥"呢?

2、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3、一个月后,他率领一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临行写下《去蜀》一诗:

4、首联平直写景。细草在微风中飘摆,孤舟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看似写景,实则是暗示自己如同细草、微风、孤舟一般凄凉孤独。

5、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

6、杜甫在云安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结束三年,但北方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西山寇盗”与官军反复交战,西南地区大小军阀亦是混战不已。

7、贡献青年力量展现青年风采

8、据云阳县志介绍,曲米春清香味醇,是秦汉以来三峡地区最流行的地方美酒,产于云安,因被杜甫在诗中提及而名扬后世。

9、(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10、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11、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2、时易世移,海桑千百度后,为什么今日读杜,依然能让我们热泪盈眶?端在其“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及“炽烈的天下苍生情怀”也,此情怀此精神,才是杜诗历万世而不朽的终极理由。

13、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14、他说“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云阳的春天确实来得特别早,好像刚过春节,天气一下子就暖和了。

15、听说,有人提议在鄱阳湖口造大坝,理由是可以留住湖水。但是,鄱阳湖之所以成为鄱阳湖,就在于它与长江的联结。人们说得很形象,鄱阳湖和洞庭湖是长江的“双肾”。如果用钢筋水泥拦住了,那就变成了一段“盲肠”,一滩死水。

16、严武灵柩沿江而下时,正值杜甫滞留忠州,几个月前还与之诗酒锦官城,转眼竟人天永隔。

17、“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这是风痹(风寒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

18、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19、尤其是高适任职蜀中时,还不时给予杜甫生活资助,公元761年秋天,近50岁的杜甫生活陷入困境,向时任彭州刺史的高适急吟一绝:

2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四、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像不像一个无限悲愁而又絮絮叨叨的普通老人呢?

4、我们医科青年说与你不见不散

5、其实,虽然有很多科学术语,大诗兄还是很喜欢读这些动植物的名词解释的。精练,概括,又很生动,仿佛就在你的眼前,棒棒的“说明文”——《辞海》不是一般人能编得了的。从“雁”的条目中,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这几点:

6、高适闻讯,立即和诗慰问且馈粮食。今困顿峡江,不意获知挚友已逝,情何以堪?

7、“明光起草何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这是肺病。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9、老将行》(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权!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人最后一段比较狂,跟李白的《侠客行》很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10、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1、清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1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13、与严武,有“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14、虽行政级别及隶属几经迁变,但云阳在历史上的名称也就三个,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后建县,名朐䏰县,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68年,更名为云安,再至明朝的公元1373年,始更名为云阳县——以其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

15、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期待结束战乱与民生息的渴望。

16、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17、公元765年的云阳叫做云安。

18、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抒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19、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0、(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翻译

1、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2、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3、与岑参,有“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4、以诗艺论,“语不惊人死不休”“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诗炉火纯青,值得后生小子如我者终生仰望;以思想论,杜诗却并非不可超越,今之思想资源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不可同日而语,“忠君悯民”思想显然已不能切中今日政治文明之“肯綮”——千年何遥,当然不必书生气地求全于老杜。

5、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忘。

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

9、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10、意思是: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11、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12、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13、(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14、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15、从公元759年年底入蜀,到公元765年五月离蜀,杜甫一家在四川居留了大约五年半,时间上覆盖了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的后半程,期间除了避成都战乱漂泊梓州(今三台县)、阆州(今阆中市)一年又九个月外,他们在浣花溪畔的成都草堂住了近四年,这是中年杜甫生活最安定的四年了。

16、上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下联:渺渺兮余怀,千里共婵娟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7、原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具体原文如下:

18、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

19、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

20、但如果将范围收缩至长江,进而收缩至离我故乡小城云阳百余公里水路的江面,我率先想到的,则是这首《旅夜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