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总结西游记的诗(100句)

2023-01-28 18:52:5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一首诗总结西游记

1、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西游记》,那么就需要认真去读,去揣摩《西游记》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读懂这本书。虽然通篇讲述的都是神话故事,但是每一个神话故事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意境。想要我们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决心,一路向前,最终取得自己的真经,并且里面很多话语、诗句、人物等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2、自由定律:心有禁忌,方可自由

3、可是没过多久,美猴王就觉得没意思了。

4、没有谁的人生,能一辈子不吃苦。

5、其实仔细想一想,还不都是自己找来的吗?

6、吴承恩没有写到孙悟空成佛之后思想上的变化,但是参照地藏王菩萨的标准,即便成了佛的孙悟空,也不想为了拯救世人堕地狱,最终也不至于无聊到,再给大家来一首“心灵鸡汤”。

7、当一个人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就会发现,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8、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国的传统经典名著,如《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里面,总是穿插着许多的诗歌。

9、但唐僧毕竟是肉体凡胎,拜佛求经之路,山高水远,一路全靠白龙马驮负。

10、叙事散文的阅读(4):品味人物,理解环境

11、读了第一回,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花果山的美,石猴孙悟空的奇,猴子们的好,花果山真是美不胜收。作者写出来更是让我流连忘返。

12、我们都会为孩子提供最正确的行走方式;

13、其实我们现代社会并不指责追名逐利,反感的只是汲汲营营,用卑鄙的手段去追求,践踏别人的利益而已。更多时候你做出应有的贡献,名利也会反过来追逐你。

14、只要你无法回避外界的规则,你就无法回避与它打交道。其实只要你要面对外界的规则,你自己都应付不了。人类社会就像孙悟空诞生前的郭华。在各种妖魔的统治下,猴子的生活并不如意。然而孙悟空从天而降,实现了“降维攻击”。当然,他可以无视规则,随心所欲地生活。可惜,强大的孙悟空不是天庭的对手。首先,他大材小用,只分配了一个养马的工作;第官方新生打压人。刚有了马,孙悟空也很生气。

15、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

16、感知既久 遂有灵通之意

17、这几句诗简直就像是《好了歌》的翻版,用不同的比喻讲述了老百姓对人生的朴素认识,平实通俗,上口易懂。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其中勾勒景色的诗词很多,但不能算是标准的绝句、律诗。如描写师徒过了黑水河,迎风冒雪,作者写道:“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片云……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把西行路上的河西走廊形容得非常美丽。再比如描写花果山的诗词:“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把花果山形容得格外可爱。

18、行万里路·读经典书·写真文章

19、我们都能为孩子提供收获更多的行走方式。

20、要扳倒玉皇大帝,怎么也该等到有人和如来打起来,并把如来打到“投胎转世”以后,再看准机会和没变成猪八戒“天蓬元帅”、没变成沙和尚的“卷帘大将”什么的结个盟再说吧。

二、总结西游记的诗

1、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2、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西游记·第十七回》

3、取经队伍组成前,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白龙马被困于鹰愁涧,沙僧最为痛苦,在流沙河里,每七日经受百余次穿剑之痛。

4、孙悟空后来跟着菩提老祖学得了七十二变,后来又跑到地府,改掉了《生死簿》,让自己和自己的猴子猴孙都能长生。按理说他获得了长生,便可以回到花果山去快乐地生活了。

5、取经是一项事业,白龙马无非是承担的职责不同,并非就可以没有他。

6、通过这首七律中传达的朴素哲学思想,在读者与主角之间创造出一种“认同”。如此一来,听故事的人,就会“自动代入”孙悟空的视角,去享受这一段冒险的历程。

7、这样的人,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8、这首歌就叫《何必西天万里遥》,是西游记里木仙庵三藏谈诗后杏仙献上歌舞时的插曲。此歌阎肃作词,许镜清作曲,由吴静演唱。具体歌词如下: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艳哪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香茶一盏迎君到星儿摇摇云儿飘飘何必西天万里遥何必西天万里遥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上述歌词共演唱两遍。

9、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西游记·第八回》

10、叙事散文的阅读(2):理解含义,品‍味语言

11、人类想要得到心灵上的解脱,事实上除了修得长生,甚至“成仙成佛”以外,应该还有别的答案。但是具体是什么,那就属于别的思想范畴了。

12、作者每写一个地方,都是诗情画意写的很美,也有好多好词,如:攀越登山、瑶草奇花、芝兰香蕙、顺涧爬山。

13、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西游记·第一回》

14、孙悟空是天然的石猴,和花果山的猴子有本质区别。然而,当他听说猴子有“有限的生命”时,他立即决定寻找一个神仙,并要求,即使他穿越海洋。后来,孙悟空来到南石埠洲。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人类。想到自己的前世,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写下了一首哲理诗:名利之争何时止?早起晚睡不自由。骑着驴和骡子,想着好马,官员们互相残杀。如果只担心温饱,又何必担心燕军上钩呢?他的继子尹和孙子都是豪门贵族,谁也不愿回头。

15、这样能权衡利弊,又能沉住气抓住机会的人,谁能说他愚笨呐。

16、沙悟净深知,取经路上自己的功劳并不多,没有他人的贡献,又何必去求取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17、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西游记·第四十回》

18、先简要概括《西游记》第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说明自己看完《西游记》第一回的感受。

19、记叙文(散文)阅读整体感知

20、初读《西游记》时,常常会疑惑,取经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也是十万八千里。

三、用一首诗概括西游记

1、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2、西游记》中有一首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伯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是讽刺世人只知追名逐利,不知死期将至的意思。楼主理解有误。而且楼主所指是第五行,与前面几行的意思是连在一起的,无须割裂。

3、聪明定律:越是聪明,越显笨拙

4、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5、这首诗呢是孙悟空刚刚离开花果山求道时,当然这时候他还是美猴王,他来到南瞻部洲,厮混于人群中,也学着人类穿衣、说话,学习人类的礼仪,但时间一久,他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他觉得啊:

6、我读了《西游记》第一回,受益匪浅。第一回的名字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主要讲的是: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为一元。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顶上,有一块仙石。

7、这是《红楼梦》中最流行的一首诗,可以说很多人耳熟能详。原因是一方面它讲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则是它通俗易懂,即使不识字的人听了也能记住一两句。除了这首《好了歌》,《红楼梦》中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不仅流传广泛,也是这部伟大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西游记》中的诗词就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了。

8、因为当上了皇帝,他又想要追求“长生不老”。那么“长生不老”,是否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呢?事实上,这一点在《西游记》里面就有答案。

9、在《西游记》第一回中,就有一首对场景描写进行补充的诗歌。这是一首无题的“七律”,包含了浅显易懂的人生哲学,道破了世人苦累的缘由。

10、他话不多,人不作,任劳任怨,看上去木讷老实

11、“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12、失去顺境,得到历练;失去幼稚,得到成熟。越想得到时,就越要学会失去。

13、当你真正读懂后,也就收获了成长,领悟到了人生真谛。

14、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小诗,同时也造出了很多的成语。比如“火眼金睛”、“三头六臂”、“笑傲江湖”等等,这些比起这首小诗来说,一样很有趣。

15、海中有一座山 唤为花果山

16、眼看取经事业即将覆灭,白龙马果断站了出来。

17、得失定律:唯有失去,才能得到

18、文案|艺述史主播|雅鑫

19、好个电闪雷鸣 天地震撼

20、人生于世,苦乐交织。每个人台前的光鲜,都源于幕后的辛酸。

四、一首诗概括西游记

1、《小窗幽记》说:“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

2、若自由没有边界,行为不受约束,人生只会毁于一旦

3、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4、甚至,唐僧本人也曾感叹何时才能到达灵山,但孙悟空劝解他。

5、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四挂帘帷。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三藏西临万寿山,悟空断送草还丹。枒开叶落仙根露,明月清风心胆寒。

6、若不经历苦难,又怎能磨练心性,修行功德。

7、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炫耀,也不会在乎别人的错误看法,只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8、原来人家没用几天,就把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给看了个透透的。

9、社会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为“衣食住行”发愁。基本问题解决后,就会沉迷于物质追求,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讽刺的是,人类虽然总是很忙,却从来不怕魔鬼会派孩子来杀他们。他们只是想保全家庭财产,传给子女,子女也是这么想的。就这样,固执成了常态,谁都不想回头。起初,吴承恩用一首诗奠定了整本书的主题和基调。孙悟空崇尚自由,是为了打破规则,改变逆天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

10、人们见美猴王这副怪摸样,一个个吓得四散奔逃。

11、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12、从原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变成了唐僧到西天取经路上耿耿忠心的守护者,最后又变成了一尊真佛——斗战胜佛。

13、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14、从《西游记》看,悟空这时候想要求道,想要长生,当然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因此他觉得为名利而庸庸碌碌奔走的人类不可理喻。那么如果我的一生就是想追名逐利,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人活一世,草生一秋,若不留名,有何异同”,选择早出晚归也不过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已,但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追求,只是按照社会的普遍要求去追着“成功人士”的标准奔跑,追到头可能才发现,到手的东西并不是你想要的。

15、86版《西游记》电视剧剧照

16、《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17、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在内容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形式上,依然沿用了“说书”的模式,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西游记》里的对白描写,多是纯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其中还有不少对白具有元杂剧的风格,十分俏皮跳脱。这样活泼的让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如果要配上诗词,就不能太雅,也必须通俗一些才能与整体文本浑然一体。这也就导致《西游记》中的诗词极具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

18、为了能够方便向大家说明作者吴承恩写这首诗的创作动机,我们还是要先介绍一下在写这首七律之前,吴承恩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吧。

19、这是讽刺世人只知追名逐利,不知死期将至的意思。楼主理解有误。而且楼主所指是第五行,与前面几行的意思是连在一起的,无须割裂。

20、除了取经前触犯天条的叛逆往事,西行路上的白龙马,始终沉默,常常连同唐僧一起被妖怪抓走,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五、概括西游记的诗句

1、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2、(乙九阅读)司马懿真的有“狼顾相”吗?

3、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4、“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这首诗很多人注意不到,因为并不如其他的诗句那般优美或者气势,内容也与美女或者美女妖精无关.但它确实是整部西游记中极其重要的一首诗.它总结了西游记第五十回到五十三回的佛道全面大对决.五十为全书百回之中点,五十三为取经过程(从观音奉旨上长安到功成行满见真如)之中点,这个故事位于全书正中间的位置,意义自然非同一般.而诗句对佛道终极对决做了详细的解释.从这里开始,可以看到西游记中再无佛道争斗,双方终于相互妥协.因此这首诗虽然很一般,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同佛道对决的故事一样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西游记全书最重点篇章的点睛之笔.

5、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失去与得到。

6、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7、西游记扇面诗一组火眼金睛识善恶,却有紧箍受折磨。虽有上天入地能,无奈唐僧做婆婆。悟空恃能闹天庭,玉帝无奈封大圣。谁知蟠桃会无缘,不如猴王水帘洞。一根金箍愁鬼神,金规玉律不束身。众神之中能齐列,玉帝面前称老孙。本是白骨骷髅堆,摇身一变柳叶眉。八戒无能迷心窍,还亏悟空辨真伪。木筏飘流战邪风,学得钻天入地能。若非七周火熬煎,哪得火眼和金睛?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9、美猴王听罢,高兴得不得了。

10、美猴王很纳闷,以为是自己没像人一样穿衣服的缘故,于是抓住一个跑得慢的,扒下他的衣服,自己穿上,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街串巷。

11、孙悟空登上海岸时,看到很多人间百姓正在海边捕鱼、打雁、挖蛤蜊、晒盐。这个时候,吴承恩就想以猴王的视角,对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进行批判,于是就写了这么一首诗。

12、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西游记·第十三回》

13、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是“取经人”,如何才能求得“真经”,不过是:

14、通观《西游记》全书文字,“话本”和诗词的大众化特征,是今天人们阅读这部小说时仍感到魅力的原因之一。这启示我们,今天,大众化仍然是长篇小说、影视创作最重要的美学方向之一。

15、一本《西游记》,内涵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是生活的教科书,更是人生的启示录。

16、为了住上更高档的房子,吃上更美味的食物,穿上更漂亮的衣服,等等诸如此类的欲望,一天到晚的辛苦,一天到晚的忙碌。

17、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18、孙悟空无所畏惧,也无所禁忌。可他本领再大,也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

19、正因为如此,猴王在学会技能后,会在地狱大做文章,把花果山所有猴子的名字都勾掉,让它们不受生死限制,永远快乐。然而,孙悟空打破了规则。地狱之王把他带到了天堂,发誓要让他付出代价。对于普通妖怪来说,估计已经抑郁了,但是孙悟空是谁呢?他是菩提大师的弟子。他不仅技术熟练,而且相当聪明。与其强行制服他,还不如据为己有。结果孙悟空变成了毕马文。他总是说他不厌倦名利。毕竟他活得像个男人。

20、要看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写的古诗,所以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西游记》原著里的妙诗,诗名叫《一轮明月满乾坤》,这首诗每句都以数字开头,通篇如诗如画,读完才知吴承恩不简单。让我们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