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得梅花扑鼻香前一句(100句)
一、争得梅花扑鼻香裴休
1、现在我把你送到寺里面出家了,你应该立大志,不要马马虎虎,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要知道学佛、拜师父,都不是容易的事。到了寺里面,就应当虔诚地烧香拜佛,每天早上要很勤劳地上香供净水。佛殿、讲堂、客堂、大寮(厨房),到处都要打扫清洁,用具也要擦干净,做事不要偷懒。
2、(2)吴正裕主编.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
3、世间三食,以五欲为乐
4、作为“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的一代宗师,他开示弟子的名言是“大唐国内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直截了当地教示禅衲们看重自己的心性,不假外求。
5、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6、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7、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
8、黄檗禅师生前的重要讲法都由弟子裴休整理,包括《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两本法要字字珠玑,是禅门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黄檗禅师门下弟子众多,主要法嗣有临济义玄、睦州陈道明等十二人,其中又以临济义玄声名最著,后创立临济宗。
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代:白居易《夜雪》
10、汝既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非容易!
11、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禅寺
12、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13、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意思是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
14、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15、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2)
16、也不要说寺里好寂寞,似乎无所事事的,还是出去玩吧,或者没有事情就聊天说笑话,不可以的。再说,寺院里有固定的规则,必须要遵守的,不是说今天想出去,就不告而别,连打个招呼都没有就跑了,让人家找不到你,这样不好。要出门必须先向师父请假,把所要去的地方讲清楚了。出去了,把事情办完就马上回来,不要在外面流连忘返,不然就没有机会听闻佛法了。
1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18、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19、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20、上堂开示颂(唐·黄檗禅师)“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
二、争得梅花扑鼻香前一句
1、解脱食——解脱食:修行之人,解脱恶业之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善根终得涅槃之乐者。
2、译文: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3、必须有坚定刻苦的意志,才能成就道业,出了家,就应当向这方面去做,要精进阅读经典,有时间多多念佛,师父的教训必须依教奉行。唯有立大志,能够吃苦,总有一天会明心见性的,这样才能报答四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所谓大器晚成,并不是一出家就马上要当大法师,弘法利生,一定要先充实自己,所谓大器晚成,有花自然香,到那个时候,人间天上独称尊,受到龙天护持。
4、尘劳:尘念劳心。迥(jiǒng)脱:远离,指超脱。
5、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片头画卷缓缓展开,令人陶醉的四季动态美景,对应着同样令人陶醉的诗词名句,次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迅速把我们带进了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四季更替,是中华大地的代表性特征,而四季中最美好的自然是春季,其他季节的更替似乎都是为了春季的这一次最美的绽放。让我们先看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片头关于春季的名句:
6、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7、这一幕让守端禅师大彻大悟,留下《蝇爱寻光纸上钻》的名作流传至今。无独有偶,另一位高僧也是因为一次意外发现而大彻大悟,他就是唐代黄檗禅师,其名作叫做《上堂开示颂》。
8、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9、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0、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11、段食又分粗细二种,如饮食中的饭、面、果蔬、鱼、肉等,为粗段食;酥、油、香气及各种饮料等则为细段食。
12、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13、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14、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晏几道《清平乐》
1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6、唐裴休的“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梅花的耐寒、坚贞与顽强,比喻人要不断经受苦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让人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意。
17、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18、释义: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
1、编者按:蕡:fén,蓁:zhēn。
2、人生的四尽与四不可尽
3、这首诗唐代高僧黄蘖禅师的作品,诗的大意是,要摆脱尘世间的繁琐事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气紧紧抓住凡尘俗事的由头,大干一场。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经历了一翻彻骨的寒冷,她怎能绽放得如此冷艳,香气扑鼻。此诗本是一首禅宗诗偈,诗人通过梅花这个喻体,象征不怕艰难,成就事业的精神,来鼓励自己和修行的人要敢于吃苦,不畏艰辛,以期修成正果。后两句太有名了,以至于从诗偈成为世俗中人的格言。
4、译文: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
5、黄檗禅师(?一850),闽(今福建)人,幼于黄檗山出家,因人启发,参谒百丈禅师而悟道。此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大安寺,参者云集。裴休镇宛陵时,建大禅苑,请师说法。因希运酷爱家乡黄檗山,以此名其禅苑,世称黄檗希运。《五灯会元》有唐宣宗为沙弥问法于希运之记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出之门下。希运卒谥断际。示寂后,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裴休收集其语录,编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法心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各一卷传于世。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8、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9、《上堂开示颂》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櫱禅师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10、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11、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他是文坛大师大仲马之子,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
12、分享|山君迎新更添信心
13、原来,晚唐时期,江西百丈山黄檗寺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希运,人称断际禅师,有一次开示众生后,诗人裴休作诗一首颂之,诗曰:“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后两句通过梅花在彻骨的寒冬之末开放,散发出扑鼻的香气,来比喻人生须经过最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深刻哲理。其中“争得”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用法,意思是“怎得”。“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一经写出,便广为传颂。后代文人在引用时一般照搬原句,但民间戏曲小说在引用时,为了通俗,常常对这两句进行一点“小改造”,于是产生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流行版本。也有将两句浓缩为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
14、译文: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5、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6、上堂开示颂黄蘖禅师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7、常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18、释义:有一朵梅花忽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都落在了梅花的后面了。
19、学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20、应该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四、待得梅梢来索笑是什么意思
1、联灯|从善待动物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2、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
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4、(4)刘宁.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
5、上世纪末,琼瑶的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主题歌也叫《梅花三弄》,歌词为琼瑶亲自撰写,其中最经典的几句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于是乎,“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随着大街小巷的歌声而广为人知。我们《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去伪存真”题目中曾考过这两句。琼瑶应该是从通俗和适合歌唱的角度,把唐诗经典名句改造成歌词。其中“哪”字,是现代新造的字,古代诗词中没有这个字。
6、该句出自李商隐《赠荷花》:
7、0751——6502258
8、与“先苦后甜”含义相同的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9、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谚语
10、联灯|在职场与家庭中如何放下对立、修学慈悲
11、出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解三空”,对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所讲的空的道理,或者说明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我空、法空、(我、法)俱空的道理,都要精进研究。还有要“明四智”,对于唯识学所讲的转识成智,人的八个心识,把它转凡成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这些是不能空谈的,必须透过修持、体证的。谈到修持的层次,二乘人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也就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四种果位。菩萨道有信、住、行、向、地等等,共五十二个阶位,必须一级一级地修上去,最后超越十地,直至成佛,这就是修行的阶段。
12、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4、(译文)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15、开示|虚云老和尚: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
16、和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一个道理,就是说你经历过一翻苦难后,才能得到美好的东西,楼主找的句子挺好,虽说是歌里面的
17、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18、释义: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
19、裴休是唐朝时候的一位宰相,一向非常护持佛教,甚至把儿子送去出家。试想,当了宰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富贵荣华、功名利禄可算是享受不尽,但他能够送儿子出家,实在难能可贵。裴休不但送儿子出家,还写了上面的诗偈勉励他。
20、法喜食——就是修行之人,闻法生欢喜,资慧命,养身心。佛经中说,菩萨在见到真理时的地位叫欢喜地;即是指菩萨在见到真理时,非常开心,内心充满着异常的欢喜,即所谓“法喜充满”。
五、怎得梅花扑鼻香
1、失败乃成功之母。——鲧禹治水的神话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刃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
3、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学处|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7、全诗虽然字眼简单朴素,也没有多么高远深刻的意境,但是每一字每一句都传递着深刻的道理,直击人们的心坎,高僧作诗的高明之处在这首诗中也有所体现。黄檗禅师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屡屡被人引用,并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8、黄檗(bò)山位于江西省宜丰县西面的黄岗镇黄檗村境内,距县城54公里,仙姑峰海拔1404米。黄檗山原名鹫峰,相传早年有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名“鹫峰”。肇基建寺,寺名“鹫峰寺”。唐开成年间(836-840),希运禅师在百丈禅师座下承嗣洪州宗风后,遵师嘱出外弘法,行及鹫峰寺,驻锡于此,长达数十年之久,直到唐大中十一年(857)在此圆寂,塔葬寺侧。黄檗山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主要有黄檗禅寺、虎跑泉、龟石、黄檗飞瀑及黄檗佛塔林。自古以来,黄檗山的祖山、祖庭、祖塔被赞为天下临济三大圣景。
9、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10、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11、这首诗的名字叫做《上堂开示颂》,是唐代高僧黄檗禅师的作品。想脱离尘世苦难并不简单,更应当砥砺行事。不经历严寒彻骨,又哪能迎来芬芳扑鼻的那一天。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立,很适合借以表达不畏艰辛的志向。
12、念食——修行之人,常常记念所得善法,心持正念,念出世之善根,心存定意,护念不忘,以资益慧命者。
13、职时皆邀希运随往论道。
14、举世尊在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过去杀害父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
15、眼触食,如人观戏剧、看影视等,终日不食亦不感饥饿;耳触食,如《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身触食,如穿衣服、洗浴等。触食显然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好心情就愉快,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甚至因为环境适宜,心境舒畅,而使身心疾病得到痊愈;反之,环境差心情也就不好,如失意、忧愁,或受意外打击,往往会使人憔悴生病,甚至死亡。总之,触食如吸收空气与光能,对于我们维持生命也是很重要的。
16、常常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7、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时于江西洪州黄檗山出家,曾游天台山,终嗣名僧百丈怀海,世称黄檗希运。
18、“不经”与“争得”相对,加强语气,形成了很大的张力。从这两句话中,透出了铿锵有力的气势。用“彻骨”来形容梅花所忍受的寒冬,来引起人们的对寒冷的感同身受。用“扑鼻”来形容梅花香气的浓郁,仿佛能够透过文字闻到黄檗禅师所闻之香味。从中可以看到黄檗禅师运用文字的功底非常深厚,也能从中感受到黄檗禅师的透彻明了。
19、开示|弘一大师:新年改过实验谈
20、思食——是精神的食粮,就是人的希求、理想,以思愿活命。也就是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于可意之境,生希望之念,以令诸根滋长相续。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小儿视梁上悬囊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