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工匠精神的赞美(100句)
一、古代赞美工匠精神的名言
1、材料二当下青年大学生的择业观让人担忧
2、拥有修行的状态,才会带给一个人无穷的力量,无穷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无穷的热爱,无穷的收获;拥有修行的状态,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招”。
3、(译注)删繁就简,使诗文像三秋落叶后的树木一般简明;领异标新,让诗文如二月初绽的春花那样清新。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
4、今天中国对于科研的投资,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但收获甚少。最近大红大紫冒出来的,竟然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河北科技大学,一个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的副教授韩春雨,他带领自己小小的团队发明了一种第四代的基因编辑技术,发表在世界顶级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据说很有可能因此而成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6、译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断不了;如果不停的雕刻,那么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刻出花纹来。这句话以雕刻为喻,说明做事情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
7、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8、2(1)在《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借写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容颜衰老和被抛弃。
9、什么叫成功?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成功的标准不是外在的、市场的、世俗的标准,多少财富,多大的公司,他的成功是一个自在的、自我的标准,“最大的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10、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麦考莱
11、18(1)《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说的是小伙子都喜欢美丽又贤惠的姑娘,这是人之常情。
12、李克强总理把“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段话他是这样说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3、(2)杜牧在《赤壁》中,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借写两个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战败的结局,含蓄委婉,富有情致。
14、似乎追求财富、追求所谓欲望的满足成为我们唯一的生活目的,随着人类财富的增长,我们拥有物质的增加,人类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反而在减少。这是价值理性会问的问题,而工具理性不会问这个终极的目的为何。
15、(出处)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三回
16、(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感慨地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7、25(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朝廷中众小人嫉妒他有高尚的行的一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18、(2)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作者劝谏后主不要看轻自己,说话不当以致于堵住了言路的三句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9、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
20、格言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二、古代对工匠精神的赞美
1、我举一个例子,苏州的双面刺绣很出名,但前几年找不到好的绣娘,因为绣娘都面向市场,拼命提高产量赚快钱。现在有一些收藏家,就将苏州最好的绣娘养起来,不给她定指标,每年给她固定的收入,让她按照专业的内在标准,不惜工本绣出最好的作品。
2、格言大意: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4、我是做文化研究的,所以不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讲“工匠精神”,主要从文化角度来解读一下“工匠精神”。
5、20(1)在《庄子·逍遥游》中,汤和棘的对话里描写大棚鸟乘着旋风飞上高空的一句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一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大国工匠》节目负责人姜秋镝就笃信如今的社会依然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也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出来”。
7、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8、(译注)写诗时反复吟诵,待选定一个字,已经捻断了好几根胡须。捻(狀犻ǎ狀):用手指搓。茎:根。
9、20世纪初,德国的泰来洋行承建了甘肃兰州的一座桥梁,1909年竣工,按照当时的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这座桥梁屹立至今,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经历了枪林弹雨,桥面木板被烧,斑驳的桥梁上留下了深深的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初。到了1989年,在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严谨的德国人同时不忘申明合同到期。如今,这座桥梁仍然在照常使用。
10、(69)双眼自将秋水洗
11、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第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第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第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12、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13、(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4、(3)《小石潭记》中形容小石潭的环境使作者感到极其凄冷,静得让人伤感的两句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5、(55)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1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7、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18、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19、译文: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20、格言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形容工匠精神的名言
1、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一种信仰
2、(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3、(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仍然愿意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样的讲述无不令岳群和她的同事动容。
6、(67)搔痒不着赞何益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9、(出处)清•黄遵宪《杂感》
10、价值理性就是一个人在从事自己行动的时候,只为自己的动机负责,为自己的目的负责。对于一个宗教徒来说,“做到尽可能的完美,把结果交给上帝。”这就是一种价值理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价值理性,当然这是一种信仰。
1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由于秦始皇的奢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而独裁者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
12、(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3、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1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5、(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安慰即将分手远去的朋友,道出了古往今来人们共同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17、高中64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18、(2)李白《蜀道难》中谈到蜀道的来历,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引入“五丁开山”的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19、表白可能是世界上最需要勇气的事,做个勇敢的人吧
20、28(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国都沦陷,景色依旧,但春日长安满目凄凉,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四、工匠精神的诗句或名言
1、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2、(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3、描写秋雨的精美段落集锦,写作肯定用的着!
4、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译注)前人给江山留下了优美的古迹,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凭吊。胜迹:风景优美的古迹。我辈:我等。复:又。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山游览。
9、科学是对付狂热和狂言的有效的解毒剂。——史密斯
10、(4月25出版,定价10元,团购大优惠)
11、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给她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12、《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4、(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写百姓在外族祠庙前迎神祭祀的场面,暗示了词人对国土沦陷日久,民族耻辱渐被淡忘之忧的几句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5、果实的事业是尊贵,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16、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7、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8、(2)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借助比喻,描写大弦小弦交错演奏时音乐的清脆动听。
19、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20、36(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起小时候,两人曾欢聚一起,说说笑笑的两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五、形容工匠精神的名言名句
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而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3、24(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头设喻,比如木材本来很直,加工成轮子后,它的弯度可符合规矩,接着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格言大意: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益处。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格言大意: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8、格言大意: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9、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和商业有关,商业文明古已有之,几个有影响的大的民族,商业都是很古老的一个现象,中国也是这样。在西欧最早商业最发达的是地中海国家,威尼斯是当时的地中海乃至整个商业的中心。
10、河南省郑州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
11、在詹纯新看来,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12、(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有时候仅仅靠兴趣你是撑不住的,兴趣是可以发生转移的,但是一旦兴趣成为你的信仰了,那就是真正金不换了。“工匠精神”对于工匠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信仰。
15、(译注)吟咏出一句五言诗,用尽了一生的心血。
16、(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发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叹,指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统治者爱豪华,而人们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17、美国最早的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老福特,那个时候已经是亿万富翁,还是穿了一双破皮鞋,一身旧西装,每天早上喝清咖啡、吃黑面包,这是他清教徒一生的生活,他赚钱主要是为了证明“我是上帝最好的选民”。
18、(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向往与神仙同游、与明月永存的境界,但也知道这不能轻易得到,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
19、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萨义德,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有一本很有名的书《知识分子论》,讲了一句名言:“知识分子就是一种业余精神。”现在大量的知识分子成了专家,做研究、著书只是为了稻粱谋,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就是为了换来职称、收益、课题。但萨义德说知识分子就是一种业余精神,以此推广,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业余精神,你要把专业的事情当业余的来做,因为专业一定有某种功利的目的在里面的,但是你一旦把它看成业余,那就没有上班下班之分、业余与专业之分了,因为这就是你喜欢做的事,有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20、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