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爱晚亭简介(100句)
一、岳麓书院爱晚亭诗词
1、缓缓出了书院门,思绪还沉浸其中,眼前曲水流淌,竹风飒飒。教育兴国,在这样一个世界格局大变化的时期,我们是需要格外的重温并且牢牢记住这样的历史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这声音,永远响彻在岳麓书院的上空,经久不息。
2、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3、爱晚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平纵横10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
4、正是因为这些诗文,爱晚亭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来爱晚亭游览,并且写下了很多美妙的诗句。清代学者欧阳厚基的七律《岳麓爱晚亭》就非常有名,写道:
5、美食:火宫殿臭豆腐、口味虾、口味蟹、酱板鸭、嗦螺、糖油粑粑、红烧猪脚、长沙烧烤、长沙米粉、浏阳油饼、紫苏桃子姜、向群锅饺、姊妹团子、刮凉粉、麻油猪血、剁椒鱼头、椒盐撒子、毛氏红烧肉、火焰醉鹅、德园包子等等。
6、再谈古意。中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也就是譬究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爱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虚峰,左右各有一条山脊蜿蜒而下,前则遥望滔滔湘水。这种地势正符合我国古代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而且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塘”,属水;亭子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横陈,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齐备,大吉大利了。
7、钱南园先生九日岳麓山诗雨歇江平政亦闲,相寻故事一登山,红萸黄菊有深味,碧涧丹崖俱净颜,北海碑看落照里,南轩座接清风间,归欤且住穷幽兴,细数林鸦几队还。
8、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9、转至一方庭院,一尊孔圣人的雕像赫然而立,宝相庄严,跟前香烟正缭绕......
10、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11、从爱晚亭后右侧,穿过枫林桥,有一座供游人憩息的小亭,亭中央放置一张立方体石桌,上有“二南诗刻”。诗前有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写的题记。
12、红雨径中,记侍扶鸠会此地;
13、"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怎样优雅地对出下联
14、所谓理学,就是中国的一些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佛家、道家的一些思想,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派儒学。朱熹、张栻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反对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提倡“经世致用”,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灵活应用,回报社会。就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马积高撰写的那副对联:
15、攒尖顶使得整个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重“中庸”、重“立身”、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的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16、诗词和对联中的奇妙数字
17、其中最有名的对联要数爱晚亭上罗典的那副对联了,写道:
18、传说归传说,说到景色,爱晚亭倒不愧为岳麓山风景一绝。在这里,春天,山色苍翠;夏天,月明风清;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亭子坐西朝东,三面山峦耸翠,四周枫叶如丹,左右溪涧环绕,前后怪石嶙峋,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19、一亭幽绝费平章,峡口清风赠晚凉。
20、再来谈谈它的古意。中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也就是譬究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爱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虚峰,左右各有一条山脊蜿蜒而下,前则遥望滔滔湘水。这种地势正符合我国古代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而且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塘”,属水;亭子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横陈,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齐备,大吉大利了。
二、岳麓书院爱晚亭简介
1、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1)清同治(1862年—1874年)、光绪(1875年—1908年)、宣统(1909年—1912年)年间,爱晚亭均相继进行过修复。(6)
2、我对岳麓书院早已向往已久,在心目中我无数次地想象着: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模样呢?于是,在2018年5月1日劳动节放假期间,我与长沙的友人,欣然登上了岳麓山,去膜拜了心中的这块圣地。
3、联中“山径”,“峡云”切地切景,“晚红”、“深翠”达意应时,“舒”、“滴”生动传神,均富于画意诗情,意象炎欠动。500夭桃是个概数,自宋代开山后,由朱熹“道南正脉”为理学朝宗,其中所植夭桃何止500。
4、第二句“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5、再来谈谈它的古意。我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也就是譬究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
6、无情对:汉字的无穷妙趣和博大精深
7、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
8、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9、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1945年),爱晚亭被毁。
10、上联化用唐代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丹枫”指经霜泛红的枫叶。
11、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爱晚亭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加之配以东西两面亭棂所悬的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令亭子有现代意味,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12、讲堂的正面是一巨大屏风式的建筑,上刻有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由当时的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
13、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4、游岳麓书院自然要去游爱晚亭。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山号称是南岳72峰之其实不过是一座海拔300余米的小山。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山,竟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之山上山下古迹荟萃,文化积淀十分丰富,爱晚亭只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建筑之一。
15、对于爱晚亭,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它——古。爱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16、民国九年(1920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相爱,两个人经常结伴来爱晚亭谈心。1955年,毛泽东回长沙特邀老同学周世钊重游。爱晚亭是毛泽东在20世纪初探求革命真理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亭台建筑的经典之一。
17、在古代众多的亭中,有的因前人借“亭”抒情,留下名篇,有的更因诗得名成为名胜,至今仍被人传诵。而爱晚亭不但是建筑上璀璨夺目的矶珠,而且历代骚人雅士题写在亭柱上的楹联也是一朵玲珑别致的艺术小花,使人增趣,给人解颐,同时也使这些亭锦上添花。
18、在以爱晚亭等为代表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亭里面,是以文化传承吸引游客为基本功能,而不仅仅是装饰风景和供人休息。
19、每周放歌:诗若黑土地之狐
20、十一月初,对于中国北方来说早已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时节,可对于湖南来说还远未达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程度,到处仍然是鲜花翠柏,草长莺飞,我就是在这样的季节与朋友一块来游岳麓书院的。
三、关于岳麓山爱晚亭的诗句
1、程颂万所题显然比罗典之联读之意味更为深远,“山径”,“峡云”点明其位处于山中,峡内,直言其位置。“晚红”,“深翠”,“舒”,“滴”将爱晚亭的景色跃然纸上,令人读之画面亦于脑海浮现,不可谓其生动。改后将一种悠然美好舒适的生活描绘的更加生动传神。胡滔滔在《诗情画意爱晚亭》中这样讲“五百夭桃是个概数,自宋开宝九年开山由朱熹、张杖立‘道南正脉’为理学朝宗,夭桃何止五百”。以夭桃为喻暗言学士之多,将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关系,喻意于联,意味深长。嘉庆年间,罗典的门生欧阳厚均当山长,又题一联:
2、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3、因唐代诗人杜牧的《三行》而出名。“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三行》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改名爱晚亭。
4、红枫如火,唐代诗人刘禹锡早就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了,杜牧也早就说过“霜叶红于二月花”。
5、宣统三年(1911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次修复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
6、沿着4条脊往檐角看去,可以发现檐角是向上飞翘的,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或者想要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样就使得亭子有了一种轻巧活泼、飘逸的感觉。
7、投稿须知:原创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其它体裁不限。
8、交通:从长沙火车站(北坪)坐158路/136路公交车到世界之窗站下,步行约800米。或者在长沙火车站坐地铁2号线到达溁湾镇站下,步行至橘子洲大桥西换乘132路,经过5站,到达桃子湖站。也可以从长沙火车站坐旅1号公交车到湖南大学下。
9、爱晚亭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场所。20世纪初期,青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常与同学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携游爱晚亭。
10、此联所说“千树”“四围空翠”将爱晚亭三面环山,古枫参天小溪盘绕,高踞土丘之上的情形描述详尽,在一片绿意中唯有一亭立于此。爱晚亭还是一座饱经磨难的亭子。过去,爱晚亭这儿满目疮痍,罗典建筑爱晚亭的时候是花大气力进行了修整的,他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爱晚亭焕发出勃勃生机。后来,爱晚亭又屡毁屡修,屡修屡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复。
11、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灵性的爱晚亭,然而,这座古亭可以说是饱经了磨难。过去,爱晚亭这儿满目疮痍,罗典专门花大气力进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爱晚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这副对联就是罗典所题的“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山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表现的就是当年爱晚亭的风姿。但以后爱晚亭几经沧桑,屡毁屡修,屡修屡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复。1952年,湖南大学拨专款重修爱晚亭,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还专门函请毛主席题写亭名,现在亭棂上的红底镏金的“爱晚亭”匾额便是主席亲笔题写的。亭内悬挂的《沁园春•长沙》诗词匾,也是主席手迹,笔走龙蛇,更使古亭流光溢彩。爱晚亭现已成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12、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
13、“潇湘槐市”匾的对面便是书院的核心建筑大讲堂了。大讲堂宽敞明亮,同时能容纳数百人听讲。讲堂屋檐前挂一匾,上题“实事求是”,该匾是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根据《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修学时古,实事求是”而题写的,并作为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山办学时的校训悬挂于此。显然这块匾对毛老人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后来他也题写了“实事求是”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并将其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
14、前度桃花斗红紫,今来枫叶染丹黄。
15、(银装素裹。蒋志舟摄)
16、饶将春色输秋色,迎过朝阳送夕阳。
17、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
18、亭前那方池塘,略有亩许,周边桃柳成行。放眼远眺,皆是枫林。亭前石柱上刻有程颂万所撰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19、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岳麓山写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由毛泽东受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邀而题词!位青峰峡岳麓山的爱晚亭,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位列中国四大赏枫胜地!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三行》
四、岳麓爱晚亭诗句
1、岳麓书院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睢阳)、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2、爱晚亭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兴建。每年清秋时节,一亭翼然,红叶漫山。
3、先说古形。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攒尖顶建造。重檐即两套顶,这使得亭子气势高亢,雄浑天成;四披即采用四条斜边,这使得亭子端庄稳重,方正敞亮;攒尖顶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理学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统”思想的反映。爱晚亭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如此众多的精华部分,也就难怪人门会络绎不绝地造访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翘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顶反而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彩绘藻井,无一不反应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4、现亭上悬挂匾额为毛泽东主席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所求亲笔手书制成。亭上原挂有罗典山长所撰对联: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好将丛翠点,一双驯鹤待笼来。现对联为宣统三年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改写。
5、邂逅文苑以崇尚美好、真诚、友善为宗旨,致力于宣导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字。我们会精益求精,力求更好地为大家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良好平台。
6、世人称为《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两首诗为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的七韵诗。石刻后移至清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
7、汽车转瞬之间就来到了岳麓书院门前,只见一座造型简洁的大门临街而立,门上方高悬一匾“千年学府”,楹柱上一副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简单的一联高度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发展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这座门是1986年湖南大学为便于管理而后建的。里面的大门才是建于宋代的岳麓书院的大门。门的造型系南方将军门形式,五间硬山式结构,白墙青瓦,威仪大方。门上方悬挂着宋真宗御赐的“岳麓书院”牌匾,大门两侧也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8、爱晚亭坐落在岳麓山脚,也就是大家现在所处的清风峡里。岳麓山是一座典型的城市风景山岳。据史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在今湖南衡阳市内)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的主峰碧虚峰最高海拔也只有300.8米,相对高度还不到200米。但它地域很广,主脉南北长约4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方圆50公顷,加上外围丘陵总计面积有23平方千米。
9、而且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塘,属水。亭子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横陈,属土。
10、再加上爱晚亭的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无一不反应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11、此联既表达了对书院的由衷赞美,又寄托了对湖湘学子的殷切期望。在欧阳厚均当山长时,岳麓书院的学生考科中举的特别多。这也是当时它闻名全国,求学者不远数千里来岳麓书院求学的原因。
1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改名爱晚亭。
13、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4、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云光栖断树,灵影入江杯。古藤依格上,野径约山隈。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兴阑笋御动,归路起浮埃。
15、爱晚亭是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里的景物。
16、中国四大名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17、提到爱晚亭,总能想起它旁边的岳麓书院,其前门联:
18、此联刻于爱晚亭东面两根亭柱,原是山长罗典所题,后由任岳麓书院学监的程颂万改了几个字,罗原联为:
19、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20、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五、岳麓书院爱晚亭图片
1、图文编辑:诗若雨蝶倒影尤尤春燕慧儿馨雨
2、由于岳麓书院办学成功,以致于当时的学生都以能入岳麓书院学习为荣。当时官办的潭州州学的学生成绩优异者方可升入同样为官办的湘西书院学习,而湘西书院的优秀生,才有可能到岳麓书院来学习。由此可见岳麓书院的实力非同一般。
3、最重要的是爱晚亭的古趣。围绕着爱晚亭有许多趣闻轶事。前面提到的罗典趣改亭名的故事便是一例,当然那只是传说,但毛主席当年曾频频登临此地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毛泽东同志从1913年到1923年间,在长沙学习、工作了10年。在10年的生活中,青年毛泽东曾多次携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畅游湘江,攀上岳麓山,就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探究了真理,同时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真可谓一举三得。
4、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
5、"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这副对联暗含哪4个人物?
6、毛泽东求学长沙时,经常与蔡和森、萧子升、罗学瓒等友人到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因年久失修,梁柱欹斜,行将倾圮。
7、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楹联
8、编辑丨孙巧丽终审丨潘振兴
9、进入大门是一座舞台式的建筑,正中为台,两侧有台阶可登,上刻“赫曦台”三个字。赫曦台原本是建在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当年理学大家朱熹与山长张栻常常晨起爬上山顶去观日出,冲着满天的红霞而欢呼。为纪念这两位前辈,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书院山长罗典在山脚下建了这座赫曦台。
10、在长沙的岳麓山但是你记得走湖大那边的大门进去因为爱晚亭在那个大门的门口现在去很好的因为枫叶全部红了很羙你可以在五一广场附近坐车去有很多车到河西的话可以在高叶塘或者荣湾镇坐车具体的路线你可以查公交网
11、晨风邮箱:894127312@qq.com
12、前俯清澈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光云影,碧瓦红檐。周围簇着丛密的竹木和玲珑山石,背后有层层叠叠直凌碧霄的枫林,亭基青石,根立柱内木外石,撑起两重翘角方檐,朱栏碧瓦,灵通飘逸。远处望,亭子给人辣辣欲动、凌空欲飞的感觉,真可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里山谷幽深,山峦挺拔。(摘自《诗情画意爱晚亭》胡滔滔)
13、眼前一片翠竹园掩在庭院中,游客们在那里游赏着。当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听闻噩讯后的林徽因住进了岳麓书院。每当夜晚来临时,她一个人穿梭在回字长廊间,月色空濛,她孤独地站立在幽篁里,仰望星月,那时候她心中巨大的对于故人逝去的悲痛说与谁听?她的对于祖国前途的忧虑和悲愤说与谁听?可她终究不是只顾念一般小儿女情怀的女子,她和当时心怀家国的知识分子们在风雨飘摇中,一起承担起了知识救国的历史使命。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罪恶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后,她作为北京大学的其中一员,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冲过敌人的炮火硝烟,将中国的文化教育血脉南迁到了长沙岳麓山脚下,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
14、杜牧的这首诗虽然不是描写岳麓山爱晚亭的,但岳麓山畔爱晚亭侧的枫叶流丹,无疑是杜诗咏景的最好写照。因此,亭因诗名,诗因亭传,成为继宋代安徽滁州醉翁亭、明代杭州西湖湖心亭和清代北京陶然亭之后的“全国四大名亭”之一。
15、鸠鸟象征着长生不老。《周礼》记载:“罗氏献鸠养老,汉无罗氏,故作鸠杖以扶老”。意思是说到了汉代以后,因为没有了专门捕鸠鸟献给老人的罗氏了,就只好取鸠鸟长寿吉祥之意,在手杖之首饰以鸠鸟,送给老人。这种为老人赠杖的遗俗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所以民间给老人做寿时,就有“坐看溪云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的寿联。欧阳厚均此联多为后世所遗忘。
16、爱晚亭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主持建造的,并取名“红叶亭”。每到深秋时节,岳麓山畔层林尽染,山巅峡谷之间枫叶似火,人游其间不自觉地常常要吟诵唐代诗人杜牧所写《山行》:
17、程颂万并记。张南轩先生青枫峡诗“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如今几摄提?还有石桥容客坐,仰有兰若与云齐;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9、当年年轻的毛泽东曾在爱晚亭和爱国的学子们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共同忧虑中国之未来。据说亭内有碑文,上刻有毛泽东大气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手书而成,飞笔走龙。可惜亭内早已被一众青年游客所攻占,我只能匆匆逃离了。
20、讲堂的正上方挂有两块鎏金大匾,一块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御赐的“学达性天”匾,说的是知识不是赚钱谋生的手段,人通过对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穷尽心理,恢复天性,上达于天命,实现天人合一境界。另一块是乾隆八年(1743年)御赐的“道南正脉”匾,说的是这里是湖湘学派理学大家向南传播的正宗,这是对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最高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