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西施(100句)
一、写西施的七言诗
1、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报国无生死,江河万古流。
3、原是浣纱一丽芳,肩挑使命赴他乡。
4、浣纱湖畔美婵娟,为救江山弃世缘。
5、●简评:这首民歌风格鲜明的采莲歌,以轻快的笔调,赞美包括西施在内的江南采莲姑娘。
6、朝代:唐代作者:胡幽贞
7、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8、白话文释义: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9、首联直写西施的不幸:一代绝顶美丽的西施葬身江中,有如浪花一样很快消失了,吴宫里的妃子白白地想念她。其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就把红颜薄命的意思点明,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叹的调子。第二句写“逐流花”后的反响。红颜而薄命,只给人留下悲伤的叹息。
10、在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么些诗句是咱们的“老熟人”。
11、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及获奖证书;
12、每日背诗(词)|生查子
13、时从偶遇沉鱼影,日逐犹贪翼凤仙。
14、但是,诗人们不这样看。他们以讴歌赞美的视觉,为美人西施翻案正名,为她鸣不平,还其江南姑娘美丽清纯的本色。
15、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浣纱篇赠陆上人》一诗中,写西施的美貌是:越女颜如花。
16、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17、“我心中的西施”诗词创作
18、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19、“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20、对我们最大的支持,点个“在看”
二、古诗词西施
1、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
2、沉鱼越女影珊珊,璧月蒙蒙水亦寒。
3、这里把皇帝出宫游玩时带出来的马和画家画出来的马作对照,先把纸上的马一笔飏开,很快又收回来,表面上看这样真马假马交叉着来写,好像热闹极了,但是诗人的用意,恐怕还在着力衬托出“龙媒去尽鸟呼风”的凄惨景象。杜、白二位大诗人的诗笔,尽管波澜起伏,变化不穷,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都是抱着本题发挥,并不脱离现实。文艺方面各个部门的作品,体裁虽然有别,道理无不相通,书、画、诗、文全都如此,剧本创作当然不例外。罗瘿公对旧体诗下过工夫,所以懂得这种手法。
4、去年(一九六一)七月间,梅先生参加一个文艺座淡会后回家来对我说:“孟超同志很欣赏“响屧廊”的唱词,他居然随口就能念出:‘水殿风来秋气紧……’那段词儿,并且说:这段词写的好,给人的感觉是遵守京剧格律的一首持。他的看法很在行,我们从新疆(按梅先生原定九月间到新疆演出)回来后,演前后部《西施》给他看。”这番话讲过后不到一月,梅先生就逝世了,可是他所创造的“淡装浓抹总相宜”像西湖那样美丽的西施形象,却时刻闪耀在我的脑子里。
5、倪瓒说:“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高启说:“贞居早学书于赵文敏,后得《茅山碑》,其体遂变,故字画清遒,有唐人风格。”文徵明说:“贞居书法先学松雪,后入陶隐居,稍加峻厉,便自名家。”何良俊云:“贞居书师北海,间学素师,虽非正脉,然自有一种风气。”《七言诗轴》,纸本,纵104厘米,横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帖看,笔画干瘦、枝丫狼藉,然而整体看来自有一种情趣。
6、为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弘扬西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西施,走进西施故里,打响西施文化旅游品牌,提高诸暨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9月份开始,市旅游集团和市作家协会举办了“我心中的西施”诗词创作大赛,以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征稿时间从9月21日至10月21日,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参赛作品一千两百多件。
7、朝对白云尽,暮望红日斜。
8、本次征文评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由主办方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初评、终评两轮评选,评出获奖作品16件。现将征文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9、悠然五湖上,慢桨细分茶。
10、诗歌体裁:现代诗以及旧体诗词。
11、我记得,在台下看到这里,“南梆子”过门一响,梅先生的眼神、动作、台步、声音都变得轻松了,不知不觉地把观众带到一个春光骀荡,水椽山青的江南景色里。
12、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3、沙溪浣女质潜鳞,漫舞轻歌艺绝伦。
14、莫忆姑苏酒,犹怜战地花。
15、不让须眉完使命,功成复国史留芳。
16、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17、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18、谗言乱政由妃起,各自推弹各自量。
19、《心》心交心心花怒放,心连心心驰神往。相濡共相朝亦暮,惜惜同守谱新妆。(藏头四字:心心相惜。藏字中沿:心心相守)诗坛圣手XIONGZQ168强势回归,独一无绝对原创,希望楼主满意!谢谢!
2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三、王维写西施的诗
1、一例兴亡史,几番今古怀。
2、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比五言诗更为漫长、更为曲折。先秦西汉时代已经有七言的民间谣谚。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劳动歌摇写成的七言杂言体韵文。建安时代曹丕的《燕歌行》两首,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由于入乐时间较晚等原因,一般文人对七言体没有多大重视。鲍照所拟的《行路难》,本来也是北方牧族的歌曲。但是,鲍照不仅大胆地采用了这种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以革新的面貌改造了这种形式,将逐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并且可自由换韵。这就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拓了宽广的道路。自他以后,七言体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
3、每日背诗|送杜十四之江南
4、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5、原文: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6、效颦: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
7、2儿家:称呼古代女子,你。指西施。
8、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它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词,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9、入吴未敢忘初心,日劝琼浆夜郑音。
10、●简评:这首诗借古鉴今,以西施来比拟杨贵妃,含蓄警示当朝皇上唐玄宗,不要像吴王那样沉溺于酒色。
11、千百年来难一是,唯留情海浣西施。
12、轻歌妙舞起娃宫,色醉吴王社稷终。
13、姑苏院里悦吴王,艳舞清歌笑脸装。
14、功成岂信刀前死,应是陶朱携泛舟。
15、荒淫倾七庙,越女胜吴钩。
16、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7、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18、如花容貌浣溪纱,难料入吴前路赊。
19、美艳溪鱼竞忘游,浣纱西子笑颦留。
20、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四、西施的唐诗
1、下面梅先生在“因此上到吴宫承欢侍宴,并非是图宠爱列屋争妍。”这两句的唱做方面,深刻地表达了西施在吴宫为了复仇救国,不得已承欢侍宴的矛盾心情。这和末场“五湖”,西施对范蠡唱的二六能够呼应起来,唱词是:
2、莫道红颜多祸国,佳人忍辱报初衷。
3、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4、“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每日里浣纱去何等清闲。偶与那范大夫溪边相见,他劝我家国事以报仇为先。因此上到吴宫承欢侍宴,并非是图宠爱列屋争妍。思想起我家乡何日回转,不由人心内痛珠泪涟涟。”
5、白石澄流水,春来坐浣纱。青杨愁隐凤,玄发乱飞鸦。
6、首列前朝四美图,曾挑重任赴姑苏。
7、“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8、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9、2在首页的朋友们,点击添加朋友,搜号码:jinghuyishuwang(订阅号)
10、一朝入紫宫,万古遗芳尘。
11、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
12、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13、卓立丰功舒壮志,坚持信念弃归途。
14、未必仁恩天地厚,难辞重任在微肩。
15、欢颜强饰岂贞纯?邀宠争风失本真。
16、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17、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8、浣(huàn)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浣,洗涤。
19、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20、莫笑东村效颦女,浣纱尚有自由身。
五、七绝咏西施
1、一剪梅·西施诗词/贵谷子苎萝西子浣纱女,生也美人,死也美人。典故数说东效颦,迷了沉鱼,惘了沉鱼。颜容红嫣绽华年,长篇故事,短篇故事。越生伴吴渺天颂,听其传奇,讲其传奇。
2、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3、●简评:这首诗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是导致亡国的原因,借古喻今,暗讽唐玄宗沉湎声色,迷恋杨妃。
4、天生丽质能存越,人道筹谋可灭吴。
5、白话文释义:微风吹动着荷花,送来满殿清香,姑苏台上可见摆宴的吴王。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娇软无力,微笑地倚看东窗下的白玉床。
6、2018年9月28日——10月21日;
7、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8、朝代:明代作者:董少玉
9、副主编:蔡颖标、黄果丽、彭素兰、林栋
10、越溪水润浣纱娘,姿色惊鱼水底藏。
11、《西施(古风)》作者:马建勋(北京)
12、“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浣纱石上女》)
13、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14、春秋战乱最初期,妃子芳名入史书。
15、关注“京胡艺术网”最快速的3个方法:
16、拍手相思惟大笑,我曹宁比等闲人。
17、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18、“我,西施。自到吴宫,十分得宠,朝朝侍宴,夜夜笙歌,那吴王已是沉迷酒色,不理朝纲,把当年的英气清磨过半了。想我越国被吴王破灭,越王身为囚虏,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这是我越臣民莫大之耻。幸得范大夫用尽智谋,将我献与吴王;吴王见喜,已将越王释放回国,我君臣上下立志图强,将来定有报仇雪恨之日。那范大夫言道,报仇的重任都在我西施一人的身上,为此,不得不尽力而为。前日吴王听信伯豁之言,领兵伐齐去了。今夜月明如水,夜色清凉,思念国仇,不能安寝,为此,来在这响屧廊前闲步一回,思前想后,好不闷杀人也。”
19、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20、梅先生初演《西施》时,前部“采莲”、“馆娃宫(羽舞)”,后部“响屧廊”、“五湖”都用布景。解放后“采莲”的场子删掉了,“馆娃宫”的景也取消了,只有“响屧廊”、“五湖”两场还用景。一九五四年梅剧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西施》,副团长姚玉芙对梅先生说:“我们规定前后部《西施》只演一次,可是‘响展廊’的景做起来要花不少钱,没有景又怕影响表演(按这堂景当年是仿照颐和园的长廊搭制的,廊内还挂着宫灯,西施在廊里有表演)。”梅先生说:“我想干脆不用景,景是根据剧本设计的,我出台后,可以从身上把景带出来,不会影响表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