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相似的诗(100句)
一、与浣溪沙类似的诗
1、仄径绵延窗外雨,小溪寂静岸边风。
2、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3、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见过,
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6、文~抱风落日彤云染暮鸦,月移竹影上窗纱。今年到此不闻蛙。一段馨风拂细柳,几声灵雀动闲花。谁家茉莉沁天涯?
7、紫燕归来寻旧梦。黄莺婉啭远山中。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而三百年作者如云,亦无词韵。元朝·周德清《中原音韵提要》
10、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11、水岸莺飞衔柳绿,丛林花谢了春红。
12、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3、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有《浣溪沙》等名篇。
14、(宋代)李清照《浣溪沙》
15、此词上片写在春天的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片写倚窗所见,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抒发了淡淡的春愁。
16、两岸啼莺犹恋恋,一湖暖雨太匆匆。
17、用诗韵、不使用邻韵的唐宋词
18、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19、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20、题主检测晏殊词用的是《词林正韵》,而《词林正韵》是清朝人戈载根据前朝作品总结出来的词韵。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唐宋词都符合《词林正韵》。
二、浣溪沙相似的诗
1、又得吟窗五月风,万林花谢了春红。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照日深红暖见鱼,联系绿暗晚藏乌。
4、园柳回看辞晓绿,林花谢了别春红。
5、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
6、浣溪沙春去嵌句:林花谢了春红
7、(明代)杨基《浣溪沙》
8、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此词即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9、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10、忽起乌云天降雨,相看水涨柳摇风。
11、问题:晏殊的浣溪沙不押韵,是怎么回事?晏殊的浣溪沙中,杯,台,回韵脚不同怎么算押韵呢?算换韵吗?
12、诗词|曲赋|图文|其他
13、(古诗词鉴赏)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14、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
15、柳岸闻莺方侧耳,桃园觅蝶却成空。
16、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7、这是苏轼第一次贬谪今湖北黄冈所作。从中看出苏轼没有一点被贬的悲伤和怨愤,尽看到满满东坡式的潇洒不羁。浣溪沙上阕描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表达有关人生感悟,整首诗的积极意义在于表达诗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18、《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19、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亭台依旧、繁花落尽、旧燕归来,表达了韶华易逝、难以挽留的哀愁之情,生发出内心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20、(唐代)韦庄《浣溪沙》
三、与浣溪沙相似的古诗
1、《怆神》(近现代·俞长源) 望到巫山云不似,飞过沧海梦微茫。
2、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3、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4、④夕阳:傍晚的太阳。几时:什么时候。
5、树树娇樱缕缕风。瓣飘香逝别芳丛。
6、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
7、唐宋人填词符合清朝人的词林正韵,并不是未卜先知,而是这些词作本来就是词韵之源。《词林正韵》问世以后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从道光元年至光绪十七年五次刊印,广为流传。
8、⑦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9、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10、隐欲柴门居沪外,隔屏孤枕梦河东。
11、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
1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3、旭日三竿照碧空,蝶翻香蕊醉情浓。
14、写了还撕字已穷,乡情一叠纸堆中。
15、⑤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7、今天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18、从文学体裁来说这是一首词,浣溪沙题材风格属于伤春词。*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9、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0、首句新词伴酒,仿佛颇有兴致,紧接着话意转折,景物依旧,亭台依旧,但人却已年迈,不复当年,如西沉的夕阳,时光不复。下调中,“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将诗人的愁绪增添的更加浓厚和强烈,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四、类似浣溪沙的古诗有什么
1、晚唐一个叫韩偓的人,作《香奁集》,基本上可歌可唱。多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绮艳、轻靡,且“男子作闺音”,具有典型的词体特色。不仅体现了晚唐的审美风尚,而且成为后代词人借鉴的重要对象,《浣溪沙》最早亦出现其中。
2、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4、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5、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6、流光又把相思引。俏丽芳容频失韵。
7、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8、(宋代)秦观《浣溪沙》
9、急雨频摧又惹风,满林花谢了春红。
10、《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3、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
14、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15、(古诗词鉴赏)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16、这首词如果用词林正韵来看,属于2个韵部:(繁、翻:第七部)(昏、门、坤:第六部),按照词韵是出律了。
17、烟雨楼台彻夜风,林花一谢了春红。
18、全词用删韵,一个邻韵(先、元、寒韵等)的字不掺杂。
19、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0、第浣溪沙不是诗。第浣溪沙是词牌。第词牌由来,来自百度。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第许多名家都写过浣溪沙,如:苏轼,李清照,晏殊。第大多浣溪沙都偏婉约的路线,即便是苏轼这样豪放派的代表写出来也稍较别作温柔些。第中学里学过的有名的《浣溪沙》是晏殊写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不知跑题否?
五、与浣溪沙类似的诗有什么
1、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2、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3、闲弄筝弦懒系裙,铅华消尽见天真。
4、总有相思两处同。长宵漫漫绪如风。
5、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6、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上下两阙,各三句,共计四十二字。
7、浣溪沙暮春嵌句:林花谢了春红
8、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9、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10、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11、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12、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13、例如五代人牛希济《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完全用诗韵:
14、每个为她叹息的人,未尝不是在表面的怜惜感慨之后藏着隐隐的轻蔑,她到底不再是纯洁的好女子,这里的关键是她为夫差生了子并爱上孩子的父亲。但男人是最要面子的,他们津津乐道得是其中的计谋,其中的诡轧,那些卧薪尝胆和成王败寇。
1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16、唐无词韵,凡词韵与诗皆同.............
17、曲径无媒谁易走?桃源何处路难通。
18、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19、麋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
20、④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