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子规啼的含义(100句)

2023-01-23 16:32:2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子规啼的诗句

1、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花开季节漫山遍野,甚为壮美。歌词有唱:

2、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5、——(唐)李商隐《夜泊秦淮》

6、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是谁?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是谁?李白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0、诗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她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12、这次对傅老师作品《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品读,虽称不上至臻至美,但我觉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在座的朋友几乎是人人发言,有的从文字,语句,语段中评析作品,有的从与傅老师认识的渊源上与他进行对话交谈,更多的是学习作品中带给我们的那种执着、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以及对傅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及低调为人的品格的敬仰。

13、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14、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1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6、765年,诗圣已经是一位五十四岁的老人了,距离他去世还有五个年头。他流落在三峡周围的云安县,一天晚上,“日暮客愁新”的诗圣听着子规鸟的悲鸣,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圣思乡难归的内心悲哀。

17、龙标:唐朝县名,在今天湖南省西部。

18、山脚下,小溪边,兰草新抽出嫩芽,还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傍晚时分,松林间的子规鸟在潇潇细雨中不停地啼鸣。

19、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在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已经消停了一阵子。杜鹃鸟儿(也就是子规)在枝头叫得比平时更加凄惨一些,难道要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李白正在喝酒,听得怪不舒坦的,也瘆得慌。

20、随着春天的归去,樱桃也已经落尽,只有那粉蝶儿还在翩翩双飞。小楼的西面,子规鸟在深夜悲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屋外暮烟低垂,令人倍感惆怅。

二、子规啼的含义

1、开福区名师公益课——《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2、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3、今天下午,是本年度区作协的第四场品读会,品读的内容是本土文学大家傅怀珠先生的作品《杨花落尽子规啼》,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读过傅老师的“文化毛毛雨”,当时,由于刚读了老师的长篇小说《瑞雪楼》,脑海还沉浸在瑞雪楼的情节当中,所以,对“毛毛雨”印象不是很深。

4、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5、”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6、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7、最后祝傅老健康长寿,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地作品,祝福傅老!

8、初听是鼓书,是只闻其文,不见其人的存在,虽然我们,早就有些许渊源,但是读傅老的作品,真的不多,而且大多是从鼓书中听到的。

9、前面在提到子规的故事时说道,望帝离开蜀国,死后魂化杜鹃鸟,蜀人在每年二月时听到杜鹃鸣叫,都说是望帝所化,这其中就隐含着蜀国人民与望帝生离死别之后,蜀人对他的思念,因此,杜鹃的意象也有了分别时抒发离愁别绪的意蕴。诗人词人们便以此创作出许多名作佳品。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古诗:

10、☛数学下册1至6年级下册单元及期中、期末试卷

11、若干年以后,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站错队,也被流放夜郎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难道是写给未来的自己的吗?有这么阴差阳错的嘛?万幸的是,李白后来被赦免了,难不成是以前安慰王昌龄积了德?

12、王维希望,要子规鸟多多啼鸣,让他的朋友听了能心生思归,早日归来。

13、借子规苦啼,诉思乡之愁

14、而有一种鸟儿却悲催了,它一出现,就意味着亡国、离别,伤春、闺怨等凄凉、悲苦、哀怨之情,它就是子规鸟,还有叫杜宇、杜鹃、催归等多个名字。

15、杜甫自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吴越,与李白、高适壮游梁宋、齐鲁,到后来进入仕途,到处漂泊,居无定所,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是在一艘小船上孤苦伶仃地去世。

16、相传古蜀国皇帝,名杜宇。是一个非常负责而勤勉的君王,他很爱他的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17、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18、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19、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20、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三、子规啼的啼

1、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

2、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3、“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 ,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4、借望帝之事,发国破之痛

5、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6、“杨花落尽子规啼”读后感

7、——(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8、人们被感动了,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他们把那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9、佳节话情长|学生优秀习作选登

10、“杨花落尽子规啼”这篇文章不长,用的是极其朴素的语言,

11、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12、家乡的书信已经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因为自己的抱负未能实现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到那时,故乡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

13、王昌龄和李白同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以前曾在岳阳初识,后来复曾于长安再见。天宝八年(749年),任职江宁丞(今江苏南京)的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在唐代那是僻远荒凉的南荒之地,穷山恶水的贬谪之乡。年近五十浪迹江南的李白在扬州听到故人的这一不幸消息,就写了上述这首诗寄给他。

14、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15、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数字的运用,“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巧妙运用三个相同的数字,表达了李白在阳春三月、鸟鸣花开的时节,思念他的故乡三巴的思乡情绪。

16、子规鸟一叫,诗人便断肠,何谓“断肠”?我们曾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学过: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即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李白在暮春三月思念着自己的家乡,这种思乡之情借子规之声,一叫一回肠一断,令人愁绝,哀绝,足见其思乡之切!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君指的是谁?王昌龄

18、由于顾况的赏识与推介,从此,白居易的名声大振。

19、杜鹃的啼叫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几千年下来,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了。

20、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四、古诗子规啼

1、春夏季节,杜鹃经常夜里啼鸣,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文人多种情思。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3、左迁:贬官,降职。古代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4、其实杜鹃并未啼血,它的上腭和舌部为红色,粗看感觉像是满口鲜血。而杜鹃啼叫的时节正值杜鹃花盛开,杜鹃花也是一样的鲜红如血,于是变产生了关联。

5、开福区名师公益课堂——白杨礼赞

6、——(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诗词在考试中多以对应题的形式出现,关于本首诗词,测测你了解多少?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君指的是谁?

10、"子规啼破城楼月"这一句尤为出色,一个"破"字将子规、城楼、月三个互不相干的景物串联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堪称炼字的典范。

1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2、傅老师说话幽默风趣,待人于心蔼可亲,平易近人。

13、我们的文心呢?是否正在清净之境里慢慢成形呢?最后,祝大家创作愉快,祝傅怀珠老师身体康健,平安喜乐。我的发言完毕,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担待。谢谢大家

14、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15、——(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16、借望帝之事,发国破之痛。

17、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1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9、子规的叫声的特殊性和它身上的故事使得这一意象在大多数时候带有浓重悲凄感,主要营造伤感的气氛。

20、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五、带子规啼的诗句

1、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2、龙标在哪儿?就在今天的湖南西部一带,那里有五条溪水,所以又叫做“五溪”;大家都听说过西汉“夜郎自大”的故事,古代封闭落后的夜郎国,也就在那一带。山迢迢水迢迢,想想就头皮发麻。

3、子规啼象征哀痛之极,是历史典故,典出《史记·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4、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5、子规声音的特点:极其哀切,就会使人心生怨艾,啼叫着不如归去,更引发人们的愁思,所以子规出现时大多带有哀伤之意。

6、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7、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扩展资料: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8、——(唐)白居易《宿湖中》

9、“花落子归啼”这一句转而写窗外.似乎那女子回到楼中便守着窗儿远眺,想再目送情人一程.此时,窗外是花落鸟啼,一片暮春景象.她触景伤情,也许想到自己的青春难驻,而越发悲伤了.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啼声凄厉,如言“不如归去!”子规的声声啼唤,仿佛是这女子的代言,唤出了她的心思,也加重了她的哀伤。词的最后以“绿窗残梦迷”作结,绿窗给人以安谧宁静的感觉.刘方平《夜月》:“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都以绿窗渲染家庭气氛.此处举绿窗以见窗下的女子.关于“残梦迷”职浦江清所说:“往日情事至人去而断,仅有片断的回忆,故曰残梦.迷字写痴迷的神情,人既远去,思随之远,梦绕天涯,迷不知踪迹矣.”

10、此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11、比如欢快的黄鹂,是春天的使者,美好的象征。优雅的丹顶鹤,人们更是喜欢得不要不要的,美称它为仙鹤,赋予它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

12、——(唐)李商隐《夕阳楼》

13、——(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4、(大诗兄评)俗话说得好:你若安好,就是晴天;你若不安好,就是晴天霹雳。

15、☛英语3至6年级下册单元、期中、期末试卷

16、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19、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20、雁塔霜风古,龙池岁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