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赞美菊花精神的诗句(100句)

2023-01-23 16:09:5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赞美菊花的精神的诗句

1、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打击,这时候的菊花在她看来已是憔悴不堪了,哪里有傲霜之气。“满地黄花堆积”,地上堆积的不仅是菊花的瓣,更是自己一颗破碎的心,“憔悴损”,是形容菊花的神态,更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4、才子唐伯虎把菊花与自身乃至天下所有失意漂泊之人都紧密联系起来。

5、“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6、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7、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8、“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里,作者用对比手法,用菊花的盛放与百花的凋零作比,强调了菊的顽强生命力。“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到满城菊花全部开放的时候,那菊花的香气定会直冲云天,满城菊花遍布,像穿上了黄金甲。这两句充满一种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作者言菊花的香气,是“冲天香阵”,不是清幽的香,而是一种浓郁的、有力量的香;这香气可以“透”长安,它无处不在,芳贯广宇;“满城”、“尽带”亦是强调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这是说,作者的进取精神、战斗豪情气冲云汉,并且这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而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归。

9、重阳席上赋白菊

10、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合聚散的标志,每见黄菊,格外动情。

1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12、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13、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14、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15、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16、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18、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19、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20、黄花零落,减尽风流。张养浩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的悔恨。

二、关于赞美菊花精神的诗句

1、相君之面以刑贵,当年封作九江王。

2、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3、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4、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前两句写满园金菊中有一朵白色的,后两句马上自比,说好似自己年纪大了却还可以与这些年轻一辈同歌同酒,别致新颖。和其他诗词都爱感叹流光易逝,好景难再不同,诗人豁达的表达了自己不惧衰老,仍然青春的兴致,颇有情趣。

5、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

6、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

7、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8、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简析:这两句诗赞美的是菊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宁可在枝头上枯萎而死,也不愿被凛冽的北风吹落到地上。

10、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黄巢《咏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1、渺渺双鸿飞去。乱云深处。一山红叶为谁愁,供不尽、相思句。

12、寒菊/画菊宋代: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不第后赋菊唐代: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题菊花唐代: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3、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1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5、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6、张养浩怜菊转而自怜。人与菊相比较,感叹人不如花。

17、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18、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他“遍绕篱边”,直至夕阳西下。“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不是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而是这个时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还这么挺立在枝头,凌风傲霜。一旦菊花谢尽,就无花可赏了,它作为后凋者,使人倍加珍惜喜爱,它集中了诗人所有的爱花之情。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爱菊的独特的理由,其中暗含了对菊花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蕴含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品格的追求。

19、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20、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菊花的情操更值得赞颂。

三、描写菊花的精神诗句

1、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2、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3、解释: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4、郑思肖以菊花象征忠于故国,永不屈服的气节。

5、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6、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

7、南宋郑思肖诗:“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诗不写物之形状,专赞物之精神,宁肯抱枝枯干也不向北风低头,傲霜斗寒,这就是菊花。

8、《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9、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菊花香气沁人心脾、无处不在。菊花的香气冲天透过长安城,整个城里都是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10、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11、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这样的美景,何其壮观。

12、“爱樱维”杯“我爱五莲乡村美〞首届旅游征稿大赛......

13、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14、每年麻城五脑山都要举办一届菊花展,只要有时间我是一定要前往的。对着菊花摄影的过程也是我细细品味菊花精神的过程,也是与菊花交流情感的过程。

1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6、解释:不是更偏爱菊花,只是等到这花开了便没有其他的花与之媲美

17、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18、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19、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20、野菊颇象菊却生长于原野,因而“菊”前冠了“野”字以示品位远低于菊。张镃咏它时,既未脱离也没局限于它固有的“花”性,而是融入合情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拟人化和象征等艺术手段,赋予野菊以活脱脱的“人”性、“人”品——不自弃却总被人弃,冀有为却无可为,含蓄地表达了被遗忘者的孤苦愤懑心态。

四、有关菊花精神的诗句

1、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2、“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天下有多少文人骚客流落在天涯,从篱笆边的菊花中,看尽了飒沓的秋风。菊花屹立在秋风中,受尽风霜的打击,这多么像作者的遭遇。

3、解释: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4、《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6、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7、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8、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0、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11、秋草青,秋草黄,五莲邱家店子冬桃俏模样......

1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咏菊)唐代: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菊花)唐代: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题菊花)唐代:黄巢(非墨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寒菊)宋代: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5、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16、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18、投稿邮箱:wlxcly@1com

19、依稀星星扰衷肠, 醒在眼里睡梦乡。

20、他说“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秋天的早晨,菊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那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生长的地方虽然不高贵,却也从来不羡慕那高生的瓦松。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出于低洼之地,却能带给人们美的精神及视觉享受,而那瓦松虽处高位,却毫无用处。在这里,菊花代表了那些不慕容华、品格高洁之士;瓦松则代表了身世显贵、尸位素餐的王孙贵族。相较之下,作者的追求与气节不言自明。

五、描写菊花精神的诗句

1、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3、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6、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7、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8、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9、唐·白居易《咏菊》:

10、冰魄淡淡光, 清寂梧桐凉,

11、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2、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

13、一朵梅花独自芳, 一丝惬意染银霜

14、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15、菊花满前,酒酣诗畅。古人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6、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菊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9、花随时节开落,人也随年华渐老,时光不易,且行且珍惜。

20、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