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庭湖的一首诗(100句)
一、关于洞庭湖的诗句古诗孟浩然
1、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2、⑷气蒸:一作“气吞”。
3、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com
6、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7、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9、所以当时,张九龄已经是朝廷的重臣,孟浩然写这首诗送给张九龄,表达了希望得到赏识与推荐之意。
10、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11、第四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誉为神来之笔,极尽山水宏大的气魄,最为历代名家所推崇。“气蒸”写出了洞庭丰厚而有力的底蕴,“波撼”则以岳阳楼为客体,衬托出洞庭湖水的激荡与澎湃,突显出洞庭湖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清代王士祯在《然灯记闻》中提到这首诗的用字,说:“这‘蒸’、‘撼’二字,‘用词何等响亮,何等准确,何等令人惊艳啊’!”
12、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
13、近一百年来,洞庭湖由于人为与政策的原因水面逐步萎缩,早已难见八百里洞庭袅袅烟波的盛况,幸而有孟浩然的这首诗,可以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美妙而壮阔的洞庭山水风景。
14、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15、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16、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17、说到这,我要给大家介绍下中书令这个官职。唐代初年,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政策制定和决策,中书令是中书省最高长官,初为正三品,代宗后升为正二品。右相、内史、紫微令都是中书令别称。
18、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19、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0、赏析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关于洞庭湖的一首诗
1、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
2、这首诗一共八句,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洞庭湖烟波浩渺与云蒸霞蔚,后四句委婉地表达了谋求赏识与提拔之意。后人对此诗评价多赞誉有佳,尤其是前四句,气势雄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后四句则借由山水的雄浑壮阔,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希望。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清代毛先舒对此诗的评价是“上截过壮,下截不称”。
3、本期配乐剪辑自:查卓西《洞庭秋思》龚一《潇湘水云》
4、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浩然“八月湖水平”一篇,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且“舟楫”、“圣明”以赋对比,亦不工。或以此为孟诗压卷,故表明之。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6、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7、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9、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出自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1、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12、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出自五代: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13、在千年之后的夜晚将这洞庭美景送给你,希望你能在这美丽的想像中安然入睡。朋友们,晚安。
14、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15、出处:出自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6、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7、主办:陕西省诗词学会青春诗社
18、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19、一天一首古诗词,小国带你学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
20、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出自唐代: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三、孟浩然和杜甫写洞庭湖的异同
1、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3、朋友,你好!非常高兴与你在诗词的世界相遇。今天我和你赏读一首孟浩然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5、这首诗由洞庭湖的夏日美景写起,多雨的季节,湖水暴涨,水面几乎与岸齐平。洞庭湖湖面开阔,极目远眺,水天一色,仿佛天地混为一体,极为壮观。湖水与天空接连一片,水面倒映着天空,天空也反射着水面的粼粼波光,水面与天空交相辉映。开头两句气势磅薄,水面浩瀚令人神往。
6、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9、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出自唐代:雍陶《洞庭诗》白话文释义: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10、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11、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12、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13、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1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5、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16、孟浩然(62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未成,还归故里,52岁时,死于故乡。他的诗作描写酒的诗句如下: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洛阳道中》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万山寄张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18、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19、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2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即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田家元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凉州词》
四、孟浩然最著名的赞美洞庭湖的诗句
1、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2、⑶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3、这首诗对于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一直被历代文人所推崇。“洞庭”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等多种别称,并在《史记》《周礼》等书中都有记载。那么,“云梦”是什么意思呢?《汉阳志》中这样解释“云梦”的含义:“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指的分别是两大片比较宽阔的水面。汉晋时期,随着水域面积扩大,洞庭湖水面更加开阔,有了“八百里洞庭”的说法,“洞庭湖”一词才频频出现于后世的诗文中。
4、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5、总体来看,孟浩然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为山水诗是极为成功的,它将八百里洞庭湖的宽阔水面与云气蒸腾的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读之令人震撼,为之神往。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简注〕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羡鱼:羡慕钓鱼。《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7、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8、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9、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1、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12、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3、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14、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15、清代张惣《唐风怀》:南村曰:起得最高。当时皆惊“云梦”二语为名句,其气概故自横绝,不知“涵虚”句尤为雄浑,下二语皆从此生。
16、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孟浩然以“舟辑”、“垂钓”钩锁含题,却自全无干涉。
17、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18、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19、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20、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
五、望洞庭古诗孟浩然
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一二两句写的是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4、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5、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刘云:托兴可伤。又云:起得浑浑,称题。“蒸”、“撼”偶然,不是下字,而气概横绝,朴不可易。“端居”兴感深厚。末语意长。
6、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7、(美声·诗词)宋之问《渡汉江》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投赠之作。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虽然科举未中,但在太学赋诗名动京城,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结成好友。当他第二次前往长安,张九龄那时候已经官拜中书令。
9、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10、白话文释义: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11、⑸撼:摇动。一作“动”。
12、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13、白话文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14、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15、⑻坐观:一作“徒怜”。
16、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7、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18、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坐观:一作“徒怜”。徒:只能。一作“空”。
19、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20、译文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