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子有哪些(100句)

2023-01-19 14:03: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苏轼“爱”韩愈,杜甫“粉”李白:诗人追星欢乐多

7、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修辞:

8、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9、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z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10、例如: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1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2、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13、修辞:借代,指的是:尺素借代书信。

14、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

15、参考答案:C(比喻)。解析:例句是比喻,指逝去的年华。A.拟物,B.拟人D.借代,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16、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17、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8、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19、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

20、0隐语(谐音)、双关

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子有哪些

1、4)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4、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5、移情是指为了突出棉种强烈感情,,诗人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的修辞方法,能更好的表达人的感情。如:“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又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

6、补充,此处还有用典,腐鼠指讽刺那些猜忌、排斥他的朋党势力。

7、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古语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10、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1、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12、不过设问和排比在诗中倒是不太常见,大家记得有这个手法就好。

13、下列诗句中,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14、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6、“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17、9年级化学(上下)册图文微课

18、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20、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D.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三、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2、和前面的用典手法一样,点化同样需要大量的记忆。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5、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奶奶很节省,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来用。

7、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8、他的歌声响彻云霄。

9、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10、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12、修辞:比喻,指的是:抒发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13、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17、像是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18、http://mp.weixin.qq.com/s/23XgX5oJAy9Hiw9UF3CILQ

19、下列诗句中,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0、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的诗句有哪些

1、■□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2、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家长的好帮手,学生的福音书!

4、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5、以下诗句运用了夸张、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真好像是『银蛇』与『蜡象』要和上天比比高低那样,只是典型的拟人句。

6、例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

9、1~9年级各科目全册教案汇编

10、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11、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1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修辞: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15、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1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17、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18、修辞:借代,指的是:凤萧借代音乐

19、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柳永《八声甘州》P66: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岁时的风物)休。

五、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李贺《梦天》P41:黄尘清水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修辞:

4、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

5、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6、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7、修辞:比喻,指的是:腐鼠比喻势利之徒所追求的官位、利禄,鹓雏比喻高洁的势力

8、前者(例例2是歌颂本体,后者(例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

9、跳脱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

10、这个也是要靠记忆的,没记下来的话怎么都是做不出来的。

11、一眨眼,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修辞:借代,拟人,指的是:胡马借代金兵,胡人;拟人体现在废池乔木也讨厌谈论战争之事。

1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5、李白《将进酒》p2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个句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五岭山和乌蒙山比喻成“细浪”和“泥丸”,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17、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18、一年级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动画微课

19、巾帼不让须眉。修辞:

20、出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