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100句)

2023-05-31 16:10:1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白居易的诗歌

1、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结识了“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谊同金石,爱等弟兄”的莫逆之交——元稹。此后二人共同开创了一个诗风平易流畅的诗歌流派,将以二人姓氏命名的“元白诗派”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史册之上。

2、译文: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大和三年春,时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深感年老体衰、宦途多险,决心引退,遂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半隐半仕于东都洛阳(今属河南洛阳)。

5、他是情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6、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8、《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忆》(唐)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9、回复“天性”,听泡爸讲“不一样的天性,不一样的教育”;

10、下面这首诗,是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非常年轻,才16岁。

11、诗写得通透,不如人活得通透,白居易做到了。

12、最悲苦的诗:《卖炭翁》

1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4、相信不少人对江南水乡最初的印象,就来自于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

15、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16、作为一首劝酒诗,白居易仅用了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即便不是好酒之人也都想喝上几杯的温馨场景。酒能醉人,但这首诗却比酒还醇香。

17、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

18、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9、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20、此后,他饮酒、弹琴、赋诗、游历,过着既全富贵,又远祸保身的“中隐”生活。大和五年,元稹去世。此后,“诗豪”刘禹锡成为了白居易新的诗友,二人“朝觞夕咏”,和诗唱酬,被世人并称为“刘白”。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这首《山泉煎茶有怀》便是白居易茶诗的经典之作,其写作手法、风格都与《问刘十九》相类似,短短二十字之间,从取水、煮茶写至饮茶、寄怀,仿佛一幅山间煎茶图。将诗人闲适惬意的状态、煮茶为乐的心情、怀念友人的情感寄寓其中,意境绝美而蕴藉隽永。

2、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回复“数学”,看泡爸讲数学之美之“最早的数学”;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会昌六年(846),白居易溘然长逝,璀璨的诗坛巨星陨落了。晚唐批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将他称为“广大教化主”,对他的推崇可见一斑。他对当时和后世文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8、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野火烧不尽爱与希望,随着春风吹来新的生机,每一棵平凡而又坚韧的小草,终将向上生长连接成茂盛的草原。

10、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

11、从“志在兼济”转向“独善其身”

12、白居易是妇孺皆知的唐代大诗人,他的好友元稹也是当时著名的大才子,二人的诗风平易流畅、通俗易懂,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元白诗派”。

13、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14、元和五年,白居易被任命为京兆府户曹参军,充翰林学士,负责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的谋划。这一时期的白居易展现出了很高的政治热情,也进入了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的《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首等讽喻诗就创作于这一时期。他和元稹、李绅也形成了以新乐府诗为轴心,作品内容风格思想倾向都相近的创作群体,发起了后人所称的“新乐府运动”。

15、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16、老人家衣裳单薄,却希望天更冷一些,好让炭更好卖出去。极度的矛盾突出了他的悲剧内核。

17、(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18、⊙商务合作:海浪(xingqi0701)

19、(池上)唐代:白居易

20、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采。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采,被称为诗史。白居易的诗则通俗写实,生动自然,朗朗上口。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杜甫的诗代表作:3吏3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的诗: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很经典。

三、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1、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渔家的灯火,带着愁绪相对而眠。

2、与灵魂干净的人同行!(好文)

3、在白居易的笔下,越简的诗越美。

4、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5、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6、为情:真挚深沉,细腻缠绵,为亲朋友人留下一篇篇动情之作。

7、一个衣裳单薄的老人家,辛辛苦苦在山中烧炭,好不容易拉到集市上,想要卖掉,却被宫中的强硬夺去。

8、个人遭遇不同,个人性格不同,李白豪迈不羁,杜甫心系苍生社稷,白居易贴近生活。李白得到重视却弃官而走,杜甫心怀壮志却贫穷困苦,一事无成,白居易不甚了解。{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超级简单的十个字,却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诗。

10、白居易代表作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11、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12、然而,随着元和五年白居易卸任左拾遗之职,元稹被贬江陵,新乐府运动很快趋于消歇了。

13、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14、白居易为什么写忆江南的诗,因为他在江南呆过。白居易生在河南,然后在都城当官,44岁的时候,被贬到江西。

15、可是,古往今来,谁的爱情故事里没有遗憾?白居易和初恋湘灵,也摆脱不了两两相望的宿命。

16、白居易的诗歌名句很多,随便说几句,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1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8、简单的一场邀酒,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竟能如此有魔力。而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白居易却并不急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而是选择十分含蓄地,一层一层地去渲染,一直到最后才发出邀请。

19、—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20、人人都说白居易的诗浅近,可这首《花非花》却是特例。

四、白居易的诗歌中表现兼济之志的诗歌是什么诗

1、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2、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短短四句二十字,没有丝毫华丽的辞藻,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雪夜煮酒图。酒色流香、炉火跳跃,夜幕降临、白雪将至,而此刻所缺的便是与友人共享此酒,相对坐饮。

4、苏杭都在江南,是白居易在《忆江南》回忆的地方。晚年,他还是回了都城,直到70岁退休,74岁去世。

5、唐代中期,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诗歌革新,因自制新题来写时事,与古题乐府相对而称“新乐府”。主张“即事名篇”,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力求使诗歌内容与形式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统一。

6、年龄越大,对友情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是喜欢孤独,只是不愿意讨好,而是更愿意珍惜那唯一知心的朋友。

7、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8、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历任彭城县令、徐州和襄州别驾,四十一岁时娶了善良贤惠颇有见识的陈氏为妻。白居易兄弟共四人,弟弟白行简官至主客郎中,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诗人和小说家。

9、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10、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1、这世间有三种相遇,如同久别重逢:一种是遇见了一个很像故人的陌生人,一种是遇见了知己,一种是遇见了自己。

12、⼜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但是,白居易的成就远不限于此,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并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通俗易懂。

14、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古今无人能比

15、试想分别有人如此痛断肝肠,怀千种离愁、万般情思,夫复何求。而一句“好去莫回头”,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

16、最励志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8、一诗煮酒,一诗煎茶,描绘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却写尽了同一种情怀!

19、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20、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多花时间去了解他的内心。

五、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特点

1、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3、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4、他是挚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5、千古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7、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成名作。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8、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9、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0、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1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12、杜甫最有价值的一首诗,被无数人奉为真理

13、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4、白居易是关心百姓疾苦的,这首《卖炭翁》就是其中的杰作。

15、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16、漫漫人生路,陌生会变成熟悉,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生命的默契。

17、不过,写苏州写得最好的唐诗,不是他们仨的,是一个叫张继的诗人写的。

18、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这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是白居易政治生涯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更使他的理想迅速而彻底地从“志在兼济”转为了“独善其身”。诗歌作品也鲜有从前那种现实感强烈的讽喻诗,多为抒发个人情感、闲静恬淡的闲适诗和感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