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左思(100句)
一、咏史诗
1、一千朱翠同居此,争奈恩多属丽华。
2、晋庾悦鹅炙(唐•孙元晏)
3、将军身殁有儿孤,虎子为名教读书。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慨嘆商女其实暗讽封建士大夫的享乐,不顾天下兴亡。又如过华清宫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含蓄手法讥刺唐明皇和杨贵妃劳民伤财,沈迷逸乐。
5、由于出身公相家庭,少小孜孜,早就培养了对政治、军事等才能。对经世济民、国家兴亡多所关心。五岁家道衰落对民间疾苦有所体认。晚唐国势衰颓,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加以仕途失意,这些都丰富了杜牧的生活,丰富了杜牧的诗。尤以借古讽今,抒发议论的咏史诗成就最大。这和他刚直有奇节的个性,有王佐才的识见,生长时代,生活的经历,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不无关系。
6、东汉班固《咏史》陶潜的《咏荆轲》卢子谅《览古》左思有《咏史》8首南朝萧统《文选》卷21专门收录咏史诗。李商隐的《汉宫词》李商隐《咏史》温庭筠的《过陈琳墓》杜牧的《题乌江亭》刘禹锡《金陵怀古》杜甫的《咏怀古迹》(5首)杜牧的《金谷园》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8、宋谢澹云霞友(唐•孙元晏)
9、美编:吴冰校对:李淑英
10、争教不立功勋得,指出千囷如等闲。
11、结绮高宜眺海涯,上凌丹汉拂云霞。
12、太尉门庭亦甚高,王郎名重礼相饶。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15、首句清时有味是无能,清时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可借此藏拙。清时正是不清(牛李
16、宋乌衣巷(唐•孙元晏)
17、晋郭璞脱襦(唐•孙元晏)
18、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一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的镇江市)有关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京口无关,属于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小令,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19、江海(湖州)第四句望昭陵,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唐太宗,文治武功都很赫,
20、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二、咏史诗左思
1、杜牧咏史诗所以如此杰出,原因多方,其中思想观念及表现手法是形成诗歌风格特出的主因。太学博士吴武陵赞为有王佐才。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谓:「杜紫徽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兹就其七绝咏史的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2、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大都用在情怀激烈的情况下,非如此不足以宣泄胸中愤慨。杜牧年青时议论式的诗大都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以二十七首古诗居多。直的表达颇能发挥其豪迈刚直的性格。如题《乌江亭》。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春过乡村暖意融|李河新
5、唐末五代时周昙撰写《咏史诗》,共七绝203首,诗后有“讲语”,解释有关史事。周昙任职国子直讲,以《咏史诗》向后唐君主进讲。周昙咏史诗文学价值亦不高,明代胡震亨批评为“拙恶不成句”。传播亦不如胡曾咏史诗广泛。
6、唐至五代咏史诗还有敦煌诗歌,蒙书中以诗歌体编撰的《古贤集》全篇以八十句七言诗成篇,相似与胡曾、周昙的大型咏史组诗,此敦煌诗歌材料可结合咏史、蒙书、诗歌等,也开拓了中国文学敦煌变文研究讲史性变文(如《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伍子胥变文》等故事题材)的发展,采讨如何从咏史、讲史到历史演义。
7、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8、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
9、选得十人为狎客,有谁能解谏君王。
10、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11、范蠡(li),是勾践成就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并意识到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2、★所投稿件必须为原创,最好是首发。
13、齐王伦之(唐•孙元晏)
14、陈武帝蚌盘(唐•孙元晏)
15、姚兴侍女方承宠,放出宫闱若等闲。
16、宋刘伯龙(唐•孙元晏)
17、诗歌|散文|小说|随笔|
18、而咏史诗多因事兴感,抚事寄慨,所寓者多为对历史人事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咏史与怀古的区别即歌咏的触发点不同。此外,二者以正式名目出现在诗题上,时代亦有先后,相距几乎有四百年光景”。
19、咏史怀古类诗词作为一类独特的诗歌题材,就其自身而言,就注定了它拥有“着诗”“和史”的双重特征,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20、苦心词赋向谁谈,沦落周朝志岂甘。
三、咏史诗汴水
1、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2、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解玺传呼诏侍中,却来高卧岂疏慵。
5、杜牧咏史怀古之作,最为脍炙人口,诗人或撷取史实以评论得失,或对历史人物论其功过或直胸臆,或凝炼含蓄,匠心独运,故其咏史绝句被赞为「二十八字史
6、◎“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7、今日方惊遇勍敌,此人元自北朝来。
8、人久久去思索此中真味。清代潘德与评杜牧桃花夫人庙一诗曰「余尤爱其掉尾一波,生气远出,绝无酸腐态也。」
9、咏史诗(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0、介先生有神仙术,钓得鲈鱼在玉盘。
11、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12、公子为赢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13、当时将卒应知感,况得君王为举哀。
1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15、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16、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17、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
18、金谷园故址在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唐时已荒废,杜牧过
19、后庭一曲从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20、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四、咏史诗的作者是谁
1、金谷园写下这首咏春弔古之作。
2、感悟清明缅怀先烈汲取力量|李彦超
3、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4、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自己一定创新。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仙》,皆晋人杰作。《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对咏史诗的流变概括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评定都是相当准确、到位的。清人何焯则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可看出,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变体”,并不为错。然而左思的“变体”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5、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6、《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艷。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
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8、齐明帝裹蒸(唐•孙元晏)
9、三阁相通绮宴开,数千朱翠遶周回。
10、齐王僧虔(唐•孙元晏)
11、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咏史诗体兼文史,属于一种边缘诗歌.
12、代表作家:王维李白杜甫
13、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4、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15、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16、拂衣耕钓已多时,江上山前乐可知。
17、陈江令宅(唐•孙元晏)
18、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19、晋谢公赌墅(唐•孙元晏)
20、莫云千古无灵圣,也向西川助敌来。
五、咏史诗和怀古诗区别
1、独步何人识袁尹,白杨郊外醉方归。
2、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或者借古喻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是亘古不变的。
3、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4、黄金车与斑斓耳,早个须知入谶来。
5、一些咏史诗秉承儒家伦理,褒贬历史人物,亦有作翻案之论。如宋代王令《读孟子》,批评孟子迂阔无成,禁不起挫折而离开齐、魏二国。一些咏史诗则总括历史经验,或印证人生哲理,如白居易《放言五首》,指出路遥知马力,历经考验后方能判断是非忠奸,写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先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的传世名句。
6、晚唐诗人杜牧《赤壁》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先生此诗自发表以来,便被誉为咏史诗的佳作妙构。但是,挫大式的史家在评论它的时候却认为它牵强附会,不合史实,经不起细究推敲,因为历史的事实真相是,三方赤壁决战是在汉建安十三年(208),而铜雀台始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冬季,至十七年(212)春才完工建成。台尙未有,何言春深,又何言锁二乔?
7、此时忠节还希有,堪羡君王特地容。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10、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警醒当世的君主.
11、现存最早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诗》,西晋左思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组诗的先河。南朝萧统《文选》卷21专门收录咏史诗。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12、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13、可惜教君仗旄钺,枉将心地托牢之。
14、令人惆怅江中令,只作篇章过一生。
15、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16、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珮月如襟。
17、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
18、典型格式:怀古伤今.既通过描写以前的事来反衬,比喻,对比...现在的事,是古诗类型中的一种,大多是现实主义诗人会写咏史诗(如杜甫)
1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20、《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