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石头驿颔联赏析(100句)
一、除夜宿石头驿
1、旅馆、寒灯,几乎是漂泊异乡的标配,稍早他一些的盛唐诗人高适也曾在除夕夜独宿旅馆,“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2、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3、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4、最后的尾联“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前一句“愁颜”和“衰鬓”是承接上一联的“此身”而来,进一步刻画诗人凄苦的形象。
5、这一讲先从中唐诗人戴叔伦的名作,被誉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胡应麟《诗薇》的《除夜宿石头驿》谈起。
6、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7、第三联转写这个“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8、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9、诗歌的作者戴叔伦是中唐著名诗人,出身隐士世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是隐居山野的饱学之士,到了他这一辈,才有人开始步入仕途。
10、第四两句是一组很经典的对仗,“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万里“对“孤灯“,“经年“对“此夜“。
11、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12、但在佛学的角度,这个意象来自唐朝很流行的《维摩话所说经》,简称《维摩经》。
13、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14、(讲唐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5、宿湖州比杭州实惠,两地到安吉的交通时间上差不多,杭州到安吉是1小时(快客),湖州到那里是50分钟左右,但是快客的价位贵.湖州到安吉的车次多一点
16、用最大的数字对最小的数字,用漫长的时间对短暂的时间,彼此映衬,显得距离格外的远,孤单格外的深。
17、愁苦使我容颜变老,两鬓斑白,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18、戴叔伦偏偏要在旅馆里边度过除夕,当然孤零零见不到旁人,只能守着房间里的灯火,那就是自己仅有的陪伴了。
19、今天到了春节期间,大城市往往会空掉一多半,各地的旅馆也冷冷清清的。
20、“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个是设问,还有一个是拟人。如果不严格的话,反衬也算。设问烘托了自问自答的凄清气氛,寒灯变成了唯一可亲近之物。长期飘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还独自滞迹在他乡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这首诗就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
二、除夜宿石头驿颔联赏析
1、愁颜还会更愁,衰鬓还会更衰,连今年除夕都不能属于自己,来年的春意又怎么可能属于自己呢?
2、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3、因为伤心,所以反思:“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这两句是倒装句,如果改成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悲前事之寥落,笑此身之支离“。
4、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5、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6、这首诗里,每一句都用到了佛教意象,非但完全没有生搬硬套的感觉,反而处处一语双关:既可以从字面上做写实的理解,也可以从隐喻上做佛学的理解,这是很高明的写法。
7、第三联转写这个“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
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9、⑵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此二句脱胎于梁武帝萧衍《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也有相似诗句:“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10、当然,说到羁旅,也少不了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11、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2、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13、《除夜宿石头驿》从诗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戴叔伦想要通过层层渲染的手法,写出心中的惆怅。
14、文体清拔有古气,南朝文学家吴均
15、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16、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普通人想家了,只会平铺直叙。诗人想家了,往往会妙笔生花,留下千古传诵的动人诗篇。
17、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8、这一晚,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就写出了这种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支离”,本指形体不全,这里指流离多病。据记载,戴叔伦任官期间,治绩斐然。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诗人一生行事,抱有济时之志,而现在不但没能实现,反落得病骨支离,江湖飘泊,这怎能不感到可笑呢?这“笑”,含蕴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是含着辛酸眼泪的无可奈何的苦笑。
1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20、除夜: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三、除夜宿石头驿情感
1、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3、“寒”,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烘托气氛。“独”,描写自己如今的状况,作者孤身在外过除夕之夜的情景,孤苦伶仃,人无可亲,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摇曳作伴。“
4、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5、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6、如果常年羁旅漂泊、浪迹江湖,和亲友聚少离多,孤灯几乎会成为每一个夜晚的唯一陪伴,这一点光明也就显出无限凄凉了。
7、用设问的手法,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转写这个“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10、寥落:稀少,冷落。此处有孤独、寂寞之意。扩展资料: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11、全诗大意如下: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家。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12、唐朝已经有了除夕团聚守岁的习俗了。有个储光羲的唐代官员描写过除夕夜,他说,“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
13、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14、愁楚的表情,花白的头发,伴随着一声长叹,迎来了新的一年。
1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16、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17、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18、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19、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20、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四、除夜宿石头驿朗诵
1、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馀味”。
2、(讲唐诗)杜甫《咏怀古迹》
3、⑶寥落:稀少,冷落。此处有孤独、寂寞之意。
4、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戴叔伦
5、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6、⑴除夜: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7、⑹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8、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9、诗歌首联以设问句起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在这自问自答中,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
10、18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途中的一盏孤灯
11、⑸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
12、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1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14、平时也没有任何方便沟通的方式,只有书信,却不知道能否寄得到家,也不知道一封信到底要在路上耽搁多久。
15、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
16、它的涵义是:菩萨度化世人就好比点燃一盏灯,这盏灯还能继续点燃干百盏灯,使漫漫黑夜变为无尽的光明。
17、“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一盏孤灯也可以造出这样开阔的意境。
18、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19、你有没有过羁旅的感受,有没有在除夕孤身在外的经历?这些时候,你都是怎样排遮孤独的?你想起过哪些诗句?
20、欢迎关注听读写诵诗书音画
五、除夜宿石头驿赏析鉴赏
1、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2、其实从江西到江苏,路途并不很远,“万里未归“貌似过于夸张了,但是用古汉语铸成的诗歌语言有着很大的模糊性。
3、清冷的除夕夜,孤独的驿馆,戴叔伦通过特定的时间、地点,诉说他的心事。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自己成了戴叔伦,又该怎样的难受。
4、(讲唐诗)戎昱《咏史》
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6、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虽然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诗句,但是他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有了创新,就成为警句。
7、独在异乡为异客,那种滋味实在是太煎熬了。除夕夜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夜晚,本该团聚的日子,戴叔伦却不能与家人团圆。
8、一灯相对,自然会想起眼前的难堪处境:“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出句明点题中“除夜”,对句则吐露与亲人有万里相隔之感。清人沈德潜说此句“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石头城“的简称)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这固然是一种理解。但不能因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就不能用“万里”。只要诗人尚未到家,就会有一种远在天涯的感觉。“万里”,似不应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说的。这一联,摒弃谓语,只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暗中俯仰、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有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9、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10、与钱起告别的那位日本僧人又何尝不是漂泗泊在羁旅中呢?“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渡海跨国的漂泊又何尝比戴叔伦、白居易的羁旅更轻松呢?僧人毫不介意“旅馆谁相问,蹈灯独可亲“,也不会在“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里生出多少伤感。
11、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12、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13、如今,诵读经典,琅琅书声,是一小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并逐渐成为家校共育的载体,涌现出一批批中华经典传诵人。今天,我们推出第二十三期“经典诵流传”,以优秀的“经典传诵人”为引领,形成人人争当“经典传诵人”的良好氛围。
14、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15、经书的主角维摩话向两万名天女传授逃出魔宫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作无尽灯。
1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望月有感》·白居易
17、一年将尽夜下一句:万里未归人。
18、词义扩大与词义缩小,聊聊古今词义变化
19、除夜: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
20、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