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为何终身不嫁(100句)
一、吕碧城
1、英敛之也将她引荐给严复,并拜严复为师。严复对吕碧城赞赏有加,还把吕碧城推荐给袁世凯。
2、自那以后,吕碧城整个生活变了样,与此同时,在那个年代,女孩子的未来似乎就已经被规划好了,早早嫁人,相夫教子,庸庸碌碌地过完这一生。而吕碧城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像她这样的才女,怎么可能就这样平凡的度过这一生呢?于是,吕碧城开始了自己的全新生活。
3、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4、如今想来,不过是一个漂亮的句子罢了。
5、在日内瓦期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并且开始断荤,决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6、原来,秋瑾也曾用“碧城”为笔名。当吕碧城在《大公报》崭露头角,连连发表诗文引人瞩目的时候,时人误以为大公报上的诗出自秋瑾之手。
7、吕碧城提倡女权,建设女校,声名鹊起,盛誉随之而来,同时与秋瑾也结为挚友,值得一提的是,秋瑾为了吕碧城慨然取消其号,原因是吕碧城已经名声大著,“碧城”一号从此应当为吕碧城专用,自此京中人士不再误会吕碧城的诗文都是出自秋瑾之手。面对秋瑾劝说自己与其一起去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吕碧城以“持世界之人,同情于政体改革”,只想继续留在国内办报拒绝了,但她愿以“文字之役”,与秋瑾遥相呼应。
8、(部分内容来自《吕碧城传》以及百度)
9、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
10、1912年,29岁的吕碧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
11、5岁时,碧城与父亲一同游园,吕凤岐诗兴大发,吟出一句“春风吹杨柳”,碧城便不假思索地对出:“秋雨打梧桐。”
12、桑妮,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知名作者。因热爱民国迄今那些芳颜傲骨的女子,一提笔便忍不住向她们的来处追寻。有着水瓶座女子的敏感,热爱文字,热爱摄影,热爱电影。代表作《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若无相欠,怎会相见》《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13、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
14、自费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美术、进修英语并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的碧城,住进了纽约最豪华的旅店。
15、民国时期宣扬女权的人很多,其中就有吕碧城。按照封建社会的惯例,女子在小时候就会被定下娃娃亲,吕碧城也不例外,九岁定亲,十岁订婚。可是到了十二岁,吕碧城却遭婆家退亲。原因就是这年吕父去世,家中长辈为了争夺吕父的财产,开始算计吕碧城母女俩,年仅12岁的她跟父亲的朋友写信,经过多方周璇才得公道。婆家因循守旧,一看她这么强势,于是果断退亲,吕碧城兴奋不已,她本就讨厌这样,此举称心如意。
16、江湖以外留余兴,脂粉丛中惜此身。谁起民权倡独立,普天尺蠖待同伸。——吕碧城诗词
17、脸晕浓酲,艳锁猩屏人影。
18、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吕碧城是《大公报》的主笔,才华横溢,著有《信芳集》、《晓珠集》、《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十几本诗词集。
19、工作之余,他爱藏书,工诗文,并且著有书籍。
20、叶嘉莹|从李清照到沈祖棻(下)
二、吕碧城为何终身不嫁
1、可惜,“人中之凤”的她“才高人畸零”。
2、从小到大遭受的各种坎坷,让吕碧城看透了人事无常。所以,她能够以豁达心态对待生死,过往不恋,来者不拒。
3、扪心而问,这世间有谁真的可以笃定地做得了自己的主?
4、吕碧城在人生末路处她最后一首诗,据说是梦中所得:
5、细思量来,有谁能够真的只跟一本书天长地久?就算这言辞只是为了渲染那意境,只在那“爱一个人,过一生”上,也还是不现实的很。
6、1912年,清政府退出了历史舞台,民国成了新纪元。
7、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造诣就已很高了。这一年她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词:“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8、在吕碧城得带领下,社会上兴起女权运动之风,她通过发表文章诗词来陈述她的理念,堪称“最后一位女词人”,在那个时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9、碧城的才情、容貌,是为当时女子少能及的。
10、原来在吕碧城9岁的时候,她便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同乡汪氏的儿子订下了婚约。
11、1904年9月,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成为中国史上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
12、浮华如梦,沧桑过眼。这一阕《汨罗怨》,道不尽她心中无限的怅然和无奈。
13、除了读书识字,父亲还教吕碧城画画。他将维新变法领导者杨深秀的山水画拿给女儿临摹。
14、她曾反复吟诵着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做下了一阕《汨罗怨》:
15、吕碧城小小年纪却已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不仅让她学习杨深秀的绘画技巧,更希望她受到这位仁人志士高洁胸怀的熏陶。
16、后来母女二人寄住于舅舅家中,因与舅舅发生矛盾,20岁的吕碧城离家出走,这在当时又是创举。正是因为这次出走,她遇到了贵人,时任《大公报》总经理的英敛。两人虽然年两差距很大,但是相谈甚欢。吕碧城当时被称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为了宣扬女权主义,吕碧城写了首《满江红》,让英敛大呼:三百年来第一女词人!于是她开始在《大公报》担任编辑。也正是因为词写得好,自己惯用文言文,不用白话文,所以知名度不高。
17、不过,当吕碧城提出要到天津女子学堂去看一看时,收留她们的舅父竟将她大骂一顿,并要求她安分守己,恪守妇道。
18、在这之后,也就是人生最后阶段,吕碧城又有哪些创举?她个人的生活方式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19、后来吕碧城离开南京,将这只狗送给朋友寄养,一再嘱托朋友要将它照顾好。可是天不遂人愿,吕碧城离开上海不久收到朋友来信,告诉她杏儿病死了,已经将它埋在郊外。
20、古往今来,中国的才女不计其数,但称得上奇女子的却寥寥无几,自古乱世出英豪,而乱世之中,何尝不是孕育奇女子的摇篮?
三、吕碧城简介
1、霜华蚀树白,竹气逼灯青。渐听钟声动,谁家晓梦醒。——吕碧城诗词
2、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
3、舅舅官属里的有位秘书的方太太要去天津,吕碧城想读书改变命运。守旧的舅舅认为女孩子外出求学不合适,不予支持。倔强的吕碧城一个人离开了舅舅家,不辞而别来到了火车站。吕碧城的一段情缘吕碧城就这样孤身一人,身无分文靠逃票去了天津,到了天津之后,她两眼茫然,谁也不认识,只能给居住在大公报报馆的方太太写信,很幸运这封信被大公报的经理英敛之看到。
4、飞云溜屧,朔风回舞流霙。
5、与此同时,吕碧城还在这里整理一年多来的旅行笔记。这次欧美之旅,吕碧城将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本书,取名为《欧美漫游录》,先后连载于国内杂志,优美的文笔,加上翔实的笔记,使之在推出后大受欢迎。
6、而他,始终在默默地聆听着,专注得不曾离去半步,一点一滴悉数都为她珍藏。
7、当时,与她有“双侠”美誉的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后,竟无人敢去收尸,
8、宇宙何寥泬,天高爽气多。梦魂闻鼓角,风雨黯关河。
9、0213岁"虎口"救母遭退婚
10、之后,吕碧城在英敛之的劝说下开始协办北洋女子公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公立学校。
11、顾太清、徐灿、吴藻、董鄂妃、甄嬛、华妃、珍妃、陈端生、贺双卿、吕碧城,十位大清才女绽放过耀眼的光华,书写过凄美的诗篇。她们的诗词那么美,而她们的情又那么深。多情自古空余恨,经过劫难,尝过辛酸,她们的心在沉沉浮浮中净化,情在颠沛流离中深沉。还没有来得及作别,季节的风就匆匆带走了一场相遇。轻愁涟涟,花开花谢,逝者已消沉,觅不到春花秋月,只有往事成霜说寂寞。
12、因此,“以一弱女子自立于社会”的碧城,选择远渡重洋到欧美游学。
13、1906年,学堂成立,吕碧城年仅23岁。接着,她从总教习(相当于教务长)升任学堂监督(相当于校长),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师范学堂校长。
14、1883年,吕碧城生于安徽旌德县。
15、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穷,⼈⽣暗向愁中⽼。
16、然而好景不长,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吕凤岐因病去世。一家人还没有从丧夫丧父的悲痛中舒缓过来,便又遭遇飞来横祸。吕碧城和母亲被族人赶出家门,在此之前,吕碧城早经父母做主,许配给同乡的汪家。听闻吕氏家变,汪家不但没有出手相助,反而提出了退婚。
17、此次出游,正逢中秋。随着游轮漂浮在海上的吕碧城遥望明月,思念着渐行渐远的亲人,不禁涌起一股写诗的冲动:
18、作为吕氏家族的后人,吕凤歧在读书方面很有天分。他进士出身,先后担任过国使馆协修、玉牒馆纂修等职务。
19、她打开箱子,发现里面都是颜料、绘笔之类的绘画工具。这个时候,吕碧城的母亲走过来,破口大骂,指责她和日本人交往。这件事让家族亲友对她十分鄙视。
20、最后这首《临江仙》是写得比较切实的,写她自己的家庭:
四、吕碧城简介及生平事迹
1、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2、想到只因家无男丁,孤女寡母就被欺压至此,碧城悲愤万分。她忍住悲伤,力挽狂澜,四处相告,奔走求援,最终母亲和妹妹得以脱险。
3、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吕碧城两度出国游学的经历。她先在哥伦比亚留学深造,之后漫游欧洲,并将游记集结成书《欧美漫游录》。一时之间,她的文字因为过于畅销而被人蹭热点、剽窃文字。尘世纷扰,忧喜参半。
4、吕碧城听到这一消息,十分伤心,还为自己的爱犬写下一首纪念诗。
5、此后,吕碧城不仅灵前祭奠,还多次为秋瑾写诗著传,在国外的报纸上刊发。
6、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倦凝眄,可奈病叶惊霜,红兰泣骚畹?滞粉黏香,绣屦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7、之后的一天,汤姆像往常那样邀请吕碧城参加舞会,吕碧城告诉他自己已经有约,这次不能跟他一起。当汤姆得知约吕碧城的是一位银行经理,以为她到底看不起自己,从此从吕碧城身边消失。
8、1942年的冬天,香港格外寒冷,吕碧城胃病再次复发。她觉得这次难逃命运的召唤,索性拒绝了朋友就医的劝告,开始安排身后诸事。
9、她身单力薄,只能借力打力,凭借出众的才华,开始给父亲曾经的朋友学生,一一写信求援。
10、孤傲的张爱玲,极少盛赞一个女子。
11、此后,碧城与袁家二公子“寒云公子”有了交往。
12、在徽州,吕家算得上大户人家,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姜太公吕尚。
13、阅读好书,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明天见!
14、她的那颗破碎过的心,在他的细致温存下,竟神奇地愈合不见任何尘垢伤痕。她渐渐地,便生了雀跃的心,在他面前会率真地袒露心声和那些久久无法释怀的过往。
15、她这首词凄婉寥落,蘸满哀伤。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留的唯有伊人的残梦。
16、父亲挣下的家产被侵占,母亲与妹妹被逼迫到走上绝路,这让吕碧城对人性有了深刻认识。
17、20岁的她身无分文,毅然离家出走,跳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只身奔赴天津求学。到了天津后,她给方夫人写信,被当时的《大公报》社长英敛之无意中看到,英敛之十分欣赏她的文采,在了解了她的窘困处境后,聘她为《大公报》的见习编辑,自此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18、母夙媚灶,为予问卜,得签示曰:“君才一等本加人,况又存心克体仁。倘是遭逢得意后,莫将伪气失天真。”恰是勉勖游子之词。厥后虽未得意,而自此独立,为前程发轫之始。又游庐山之仙人洞,龛祀纯阳,吾宗也。道士怂试蓍蔡,乃以婚事为询,得示曰:“两地家居共一山,如何似隔鬼门关。日月如梭人易老,许多劳碌不如闲。”此即吾母卜婚之谶,而毕生引以为悔者。当时予虽微诧,亦未措意,后且忘之,而年光荏苒,所遇迄无惬意者,独立之志遂以坚决焉。
19、诚如此,女子无才自是甘于相夫教子、持家度日的,一生可过得乐和安然。然而,女子若是有才有貌,却终是不甘寂寞人前、泪洒人后的,便是投身做了道姑隐身道观,可又有几人甘心就此将那如花之容、如锦之才尘封,一世清灯古佛了此残身的?”
20、父亲在她10岁时,曾将她许给一个汪姓大族,对方听了她的事迹,意识到吕碧城不是一个"省油灯",嫁到夫家岂不是要闹翻天?
五、吕碧城
1、13岁时,吕碧城遭受了巨大的变故,父亲意外死亡,家道中落,为了能让吕碧城接受较好的教育,母亲带着她投靠舅舅家,6载寄人篱下,苦楚良多。此时,天津受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影响,女学逐渐兴起,吕碧城想去天津读书,却遭到了舅舅的斥责怒骂:作为一个女子,就要好好呆在闺阁之中。
2、在香港,吕碧城的生活简单而安静,每天都是诵经念佛。逢到母亲祭日,她便返回上海,到母亲坟前扫墓。
3、失去了父亲的依靠和吕家的荫庇,吕碧城只好跟着母亲北上投靠在塘沽任盐课司大史的舅父严凤笙。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好过,性格孤傲的吕碧城并不甘于这样的生活。1903年,戊戌变法开始, 此时十九岁的吕碧城萌生了到天津“探访女学”的念头,在遭到了舅舅的反对后,她毅然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天津,身无分文的她却在火车上遇到了贵人——天津“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邻座的老板娘在了解到吕碧城的情况后,便邀请吕碧城到自己家中住下。
4、1918年,在去美国之前,曾任民国交通总长的叶恭绰等人约吕碧城喝茶。喝着喝着,聊起了她的婚事。
5、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诗笔随秋老,浮生共墨磨。去去莫教重顾影,行行何必更停桡,愁山怨水一身遥。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
6、吕碧城(1883~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
7、巧的是,这封信恰好被《大公馆》的总理英敛之无意中看到,英敛之读罢信,当即觉得写信人是可造之才,不可错失。
8、当吕碧城徜徉于日内瓦的异国风情、被当地“百花会”的盛景吸引时,从国内传来令人不愉快的声音:她的词稿被人剽窃了。
9、但是,在娘家看来,严氏母女只能算是外人,因此对她们心生不满。为了驱赶她们,竟暗中也雇了匪徒,绑架了严氏及最小的妹妹。
10、至此,“家毁巢覆,末日穷途。这八个字,大概是对吕碧城一家当时处境最好的形容。
11、张韶涵,等你10年了,你终于再次火了
12、民国时期被称为“女子双侠”的秋瑾和吕碧城,是两位卓尔不群的女性。祖籍安徽旌德的吕碧城,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词人。在民国众多的名媛才女当中,吕碧城的才情和美貌,都是极为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的。严复盛赞她“高雅率真,明达可爱”,而著名女作家苏雪林,则惊叹她容貌“美艳有如仙子”。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3、作为追求女权自由的女性,吕碧城思想独立有个性。作为中国近代新闻史的第一位女编辑,吕碧城才情过人。作为“女侠”秋瑾的朋友,她至真至诚,不惧危险,替朋友收敛尸骨。她看透了上流社会的滥情和虚伪,毅然拒绝了公子哥的追求。最后孤独终老,皈依佛门。其一生堪称传奇,她当得起“民国第一奇女子”这个称号。
14、燕子飘零桂栋摧,乌衣门巷剧堪衰。登临试望乡关道,一片斜阳惨不开。
15、君知未?是天生粉荆脂聂。
16、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17、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生于1883年,其父吕凤岐同治年间中举,光绪三年中进士,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纂修、山西学政等职。吕碧城9岁便和同乡汪氏议婚,12岁因父亲去世,家产被瓜分,母亲无奈地送她投靠舅舅,不料母亲遭土匪劫掠,后虽然脱险,但汪家却以名声不好为由退婚。家庭剧变,让年幼的吕碧城对世事多变、人心险恶有了深切的认识。她从此自强自立,凭借家学渊源和天赋聪慧,经刻苦研习,才华过人。吕碧城长成后,天生丽质,个性显露,崇尚新潮,尤喜奢华,成为名流才俊争相追慕的对象。追求者有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有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羲等,但均无功而返。
18、这个伯乐就是《大公报》的创始人兼主笔英敛之。
19、她从一个最激进的中国女权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看透世间繁华的佛教徒。她曾作词《浪淘沙》表达那份坚定的决绝:
20、€MvTXbZukjdI€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