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雾凇沆砀翻译(100句)

2023-05-16 16:26:2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雾凇

1、雾凇(wùsōng)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2、请到五大连池来赏火山雾凇奇观。

3、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得名。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里几乎天天有树挂,有时一连几天也不掉落。岛上的曾通屯是欣赏雾淞最好的去处,曾有“赏雾凇,到曾通”之说。这里树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景色既野又美。雾凇俗称树挂,为我国四大奇观之一。

4、每当瑞雪飘飘之季,整个风景区成了晶莹世界,登高望去,棵棵树木变成了丛丛珊瑚。

5、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风韵,让中外游客赞不绝口。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所做的贡献。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

6、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

7、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8、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9、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10、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

11、吉林雾凇天下奇。吉林的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山峡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不是雪,也不是冰,而是树枝上挂的霜。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12、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白色的光,

13、北宋曾巩《冬夜即事》诗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qú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甕。’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挂”。

14、雾凇,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多出现在我国北方或者南方高山地区。它们随风飘荡,当遇到树枝而冻结,凝固成颗粒状冰渣沉积物。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15、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16、近看雾凇像银线,有的像冰柱,还有的像别针,,像冰晶玉洁的雕塑花。

17、雾凇俗称树挂,它不是冰,也不是雪,常附着于树枝、电线的地面物体上。一般当过冷水滴(低于0°c)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经过不断积聚冻粘,就会形成雾凇。由于雾凇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所以很多地方的条件都不够理想。而吉林雾凇以应时持久、分布密集、造型丰富享誉国内外。通常来说,雾凇是早上形成的,而且在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

18、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19、尚未消融的积雪与低温冻雨

20、像是沾满糖霜的冰糖葫芦

二、雾凇沆砀翻译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凇

2、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3、雪是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4、如果你看到摄影人那种忘我的投入,你就会知道这份美具有着怎样的魅力了。

5、今晨,柳城迎来了雾凇满枝桠

6、除美丽之外,吉林雾凇因为结构很疏松,密度很小,没有危害,而且还对人类有很多益处。

7、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8、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很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0℃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9、雾凇,水汽凝华而成的冰花。

10、大风会把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使雾凇消失,微风或静风条件可以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

11、雾凇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因为雾凇可以净化空气中悬浮的一些微粒并沉降到大地。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的时候,负氧离子会增多,比没有雾凇时可多5倍以上。

12、雾凇,又称树挂,是在严寒时,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13、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14、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

15、银妆素裹的冰雪世界更显得神秘、隽妙,仪态万方。

16、树挂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或者雾气遇冷在树上凝结成的冰晶,霜是由于水汽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通过凝华在叶子上形成了霜

17、像是戴着透明面纱的姑娘

18、注重保健的人都不会对空气加湿器、负氧离子发生器等感到陌生,其实吉林雾凇就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谓负氧离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带负电的离子与中性的原子结合,这种多带负离子的原子,就是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被人们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环境卫士”、“长寿素”等,它有消尘灭菌、促进新陈代谢和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可调整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和体质。在出现浓密雾凇时,因不封冻的江面在低温条件下,水滴分裂蒸发大量水汽,形成了“喷电效应”,因而促进了空气离子化,也就是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在有雾凇时,吉林松花江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多5倍以上。

19、雾凇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

20、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雾凇一般出现在哪里

1、北宋曾巩《冬夜即事》诗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qú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甕。’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挂”。

2、雾凇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吉林省的长白山,年平均出现19天,最多的年份有187天。

3、雾淞是在早上形成的,所以要提早在太阳出来前起来看雾淞,早上5点左右起来,就可以看到松柳凝霜挂雪,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还可以拍到那红色的朝霞洒在白色的雾松上的景色,消失的时间还要看当天的风大不大,如果当天的风大的话,9点就开始掉下,没风的时候,就可以维持到12点。

4、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

5、那一簇簇、一团团、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银色花朵,

6、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7、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人间仙境”

8、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很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9、在寒冷的天气,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在风中飘荡,当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不断的积累,冻结,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做“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水滴就可形成。

10、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11、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12、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

13、噪音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一个有害副产品,吉林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噪音使人烦躁、疲惫、精力分散,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并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人为控制和减少噪音危害,需要一定条件,并且又有一定局限性。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14、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却是这四处自然景观中最为特别的一个。雾凇俗称树挂,是大自然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为什么偏偏吉林市的雾凇一枝独秀呢?

15、雾凇,又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不是冰也不是雪,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在气温很低,水汽很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中国是世界上雾凇形成最早的国家。但雾凇也会带来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16、这冰冷,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这火热,是人们被这美丽激发的热情;

17、雾凇形成需要三个要素:大量水蒸气、凝集载体、足够低的气温。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18、此外,根据吉林雾凇出现的特点、周期规律等,还可反馈未来天气和年成信息,为各行各业兴利避害、增收创利做出贡献。

19、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20、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屋檐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

四、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显得格外的闪耀和动人。

2、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3、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

4、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5、在那坦荡无垠的雪域草原,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语出张岱《湖心亭看雪》

7、雪晶主要是在云中凝华增大的,首先在冷云中通过冰核的作用产生冰晶,通过凝华(冰晶过程)长大成雪晶,以后还能撞冻过冷水滴而长大。雪晶撞冻过冷水滴很多时,外形会改变。雪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同它们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8、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央领导人于1991年在吉林市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又有人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9、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10、给万物裹上了晶莹剔透的冰层

11、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

12、雾淞不是凝固现象,是凝华现象。雾凇是水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自然景观。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13、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由于其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当电线上的雾凇太多太重时,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

14、现代都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是让人担忧的问题,吉林雾凇可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林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15、江川农场有限公司毗邻松花江,生态优良,被评为“北大荒十大网红打卡地”,是北大荒最早飘起稻香的地方。

16、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迎风面的疏松冻结层。雾凇之所以能称为北国风光中的一朵奇葩

17、“雾凇沆砀”的意思是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出处:出自《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朝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18、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央领导人于1991年在吉林市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又有人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19、雾凇岛离吉林市近40公里,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升腾起的大雾常常笼罩着这个近6平方公里的小岛,有时竟一天也见不到太阳。在这样的天气下,挂在树上的雾凇是不会掉落的,并且夜里又会挂上一层。而岛上的曾通屯又是欣赏雾凇最好的去处,曾有“赏雾凇,到曾通”之说。曾通屯的树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

20、沆指水汽很大的意思,一般形容雾气或者朝露,在这里形容冰花很多,冰花散出的雾气很大;砀指有花纹的石头。雾凇沆砀是一个词语,是指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出自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原句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五、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1、随着太阳的升起,雾凇在金灿灿的阳光的辉映下银光闪闪,仿佛是一座瑰丽的水晶宫。

2、雾凇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

3、“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4、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5、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6、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7、雾凇是指附着于地面物体(如电线、树枝等)迎风面上的乳白色不透明冰晶物。严冬季节,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碰到地物表面时,由于地物表面散热快,过冷却雾滴迅速冻结成小的冰晶物。按结构差异分为两种:结构紧密的为粒状雾凇;结构疏松的为晶状雾凇。

8、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

9、一天中看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因为雾淞是在早上形成的,所以要提早在太阳出来前起来看雾淞,早上5点左右起来,就可以看到松柳凝霜挂雪,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还可以拍到那红色的朝霞洒在白色的雾松上的景色,消失的时间还要看当天的风大不大,如果当天的风大的话,估计9点就开始掉下,运气好没风的时候,就可以维持到12点。

10、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11、俗称树挂,在北方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12、雾凇的形成是凝华。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13、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国外当然也有

14、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加油~

15、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

16、“雾凇”号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17、有句俗话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的便是雾凇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雾凇奇观让无数游人神往,而最为著名的观雾凇胜地就有吉林、庐山、黄山等地,其中尤以“吉林雾凇天下奇”。

18、注重保健的人都不会对空气加湿器、负氧离子发生器等感到陌生,其实吉林雾凇就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谓负氧离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带负电的离子与中性的原子结合,这种多带负离子的原子,就是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被人们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环境卫士”、“长寿素”等,它有消尘灭菌、促进新陈代谢和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可调整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和体质。在出现浓密雾凇时,因不封冻的江面在低温条件下,水滴分裂蒸发大量水汽,形成了“喷电效应”,因而促进了空气离子化,也就是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在有雾凇时,吉林松花江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多5倍以上。

19、冰晶随风附在电线上、树枝上就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即“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会形成叫“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20、因山体结冰,道路湿滑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影响,崇义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堡梯田、龙南南武当山、安远三百山等景区暂不接待入园,请小伙伴随时关注各大景区官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