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儒家经典著作(100句)

2023-05-05 22:38: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儒家经典

1、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悬空揣测,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

3、儒家经典历久弥新,即使已经过岁月的洗礼,儒家经典的那些语句还是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指导和影响。戳下图,我们一起回顾学习儒家经典的30句话吧!↓↓↓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6、(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7、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8、因为《易》是五经中的,而四书五经是孔子所写,孔子是儒家经典代表人物,所以说《易》是儒家经典。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摘《论语》

10、(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11、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常识文学篇。

12、(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论语》

14、《论语》。这本书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书中的内容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记录的,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论语》一共有20篇,里面的内容涉及到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为人立身处世方面的道理,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经典的语录都是出自《论语》。

15、(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6、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的,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的,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7、(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8、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出自《尚书》·译文〕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20、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儒家经典著作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论语》

2、〔出自《礼记》·译文〕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3、〔出自《中庸》·译文〕君子的为人之道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4、(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受现代平等进步观念影响的现代人,常常不愿意承认有“圣人”。其实,权利上平等的要求,与圣人的存在并不冲突:圣人并不是享有特权的人,而是充分实现了人性,在道德人格和智慧修炼中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

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7、(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8、当仁不让于师。——摘《论语》

9、(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0、〔出自《论语》·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1、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12、〔出自《论语》·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3、不担忧财富不多,只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口稀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宁。……如远方的人既然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4、(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5、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惑,要考虑是否向别人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6、编辑: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

1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18、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9、(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0、(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三、儒家经典包括哪些

1、(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论语》

5、在儒家经典中,我们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皆出于此。

6、(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出自《论语》·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8、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9、〔出自《大学》·译文〕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10、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

11、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所以选D、E。

1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3、可见“移风易俗”是儒家论乐的核心观点。

14、《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等。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受到重创。而后(1)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15、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6、(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论语》

19、相关文章(点击即可阅读)

20、“爱读经”品牌名称由王财贵教授命名,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注册,北京文礼经典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爱读经”系列经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旗下包括读经教材、爱读经读经机、经典名画、教育用具等系列经典教育产品。

四、儒家经典四书

1、〔出自《中庸》·译文〕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却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4、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

5、(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6、中国古人把书分为“经、史、子、集”,为什么把“经”放在第一位?就因为经是圣人道德智慧充分而直接的体现。“史”(历史)是印证经的,“子”(诸子百家)是经在某一方面的延伸和流变,“集”(后世学者文人的著作)是对经义的发挥。读了经,读“史”、“子”、“集”就很容易,势如破竹,一日千里。经就那么几本,其他则浩如烟海,如果从其他读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读到最高明的智慧——经典!这是读书求学问的一个“诀窍”,一个人学习的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读到最高明的书,则会给成长带来障碍,甚至是一生的遗憾。古人能够博览群书,汇通三教,出入百家,正因为他们懂得这个读书的“诀窍”。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摘《论语》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论语》

11、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2、(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论语》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17、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出自《大学》·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0、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就不尊重你;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五、儒家经典名句

1、(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2、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古文经学家及近代“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即认为《春秋》是历史学著作,古文经学家如晋人杜预,近人钱玄同、顾颉刚、刘节等人坚持这种看法;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

6、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9、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1、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简中另一篇《语丛》也有“六经”并称之语。

12、(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3、《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论语》

15、(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论语》

17、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论语》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19、(《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