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天问拼音版(100句)
一、屈原天问
1、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2、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能避免危险状况?
3、为何去求有易赐禄,却不能够安然回返?
4、吴国得以长久存在,江南山川民众栖止。
5、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6、箕子详狂?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
7、不能固臧?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
8、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
9、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第22卦,贲卦)
10、持着宝弓套着扳指,把那巨大野猪射死。
11、鸱龟曳衔,鲧何听焉?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12、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竟有那么久长?
13、屈原沈湘流,厥戚咸自贻。——出自唐·吴筠《览古十四首》
14、裁冰,北风冰雪恨难裁。
15、卒无禄?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
16、薄暮雷电,归何忧?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17、哪儿有着独角虬龙,以熊为妇游牝从容?
18、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19、其罪伊何?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驱击翼,
20、《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二、屈原天问拼音版
1、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魏晋之后姓氏合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2、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3、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4、孰使萃之?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足,
5、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6、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7、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8、明嘉靖《南阳府志》:“内乡县(今西峡县历史上隶属于内乡县)有屈原冈——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
9、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10、太阳光辉哪儿不到?烛龙又能照耀何方?
11、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苍穹发出呼号,仰面叹息。见到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瑰奇美丽,形象神奇怪异,又有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的图画。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楚人哀叹屈原的不幸命运,将此文字收集起来,因此此篇在文字顺序上有颠倒之处。
12、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13、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14、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15、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16、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17、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18、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19、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20、慕容清读新的平台在知识星球,慕容创建的“慕容清读|哲学”星球已经完成了第一季的更新,作品有《人生的智慧》《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哲学的慰藉》《乌合之众》《成为你自己》(包括《瞧,这个人》《悲剧的诞生》《快乐的智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瓦尔登湖》。星球持续开放,可加入收听。
三、屈原天问图片
1、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2、终以灭丧?帝乃降观,下逢伊挚。何条放致罚,
3、周赧王六年(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4、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5、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能得贤淑美妻?
6、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7、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什么方法取胜?
8、会朝争盟,何践吾期?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9、地方九则,何以坟之?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10、羲和还没御日出行,若木之花为何放光?
11、《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12、秉烛,古人秉烛夜游。秉直,秉笔直书九歌,屈原九歌。天问,屈原天问。
13、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14、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
15、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尾部又在哪里?
16、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17、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
18、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19、厥利惟何,逢彼白雉?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20、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四、屈原天问女娲
1、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2、《天问》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诗篇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展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3、西北辟启,何气通焉?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4、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5、《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徬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
6、昏微循迹,有狄不宁。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7、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8、这里说,帝舜曾经那样体贴他的弟弟象,到头来还是为害;为什么象是那么肆其犬豕之心,毫无人性,不讲道德,而他却并不危败?他又问:
9、屈原的天问在哲学上属于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即对宇宙和自然的本质的追问。内容上,天问多以问答的形式提出观点,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古代人们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对自然和宇宙的本质的追求缺乏客观的依据,因而只能运用联想和猜测来解释,所以哲学上来看,屈原的天问又属于浪漫主义哲学。总之,形而上学本性,浪漫主义气质,朴素的自然观,是屈原天问中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10、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屈原初次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11、起初刚有淫奢萌芽,怎么就能预料结局?
12、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
13、殷之命以不救?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
14、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
15、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16、为何少康驱赶猎犬,遇浇就能将他斩首?
17、周赧王三年(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18、昭后成游,南土爰底。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19、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20、纣王建造十层玉台,谁使他到如此地步?
五、屈原天问诗配画
1、而交吞揆之?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而为黄熊,
2、《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3、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4、王亥持盾跳起武舞,为何就有女子爱他?
5、惊于女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庇佑夷齐?
6、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7、慰离,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8、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9、何逢长之?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
10、卒然身杀。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
11、夫焉丧厥体?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协胁,
12、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13、为何自赞告诫君主,忠义之名欲更显扬?
14、为何继承前任遗绪,他的谋略却不相同?
15、《天问》是一篇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的经典诗作。郭沫若先生称:“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有学者讲,它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学术思想,可谓切中了屈原那蓬勃涌动的理性思想的脉搏。可以说《天问》一篇,是屈原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总体认识的总结与升华的一种艺术再现,在那个时代,已不啻构建了一座精神和思想的巨峰。还有学者提出,《天问》是屈原在掌握了楚国巫史文献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一部文学作品,这一点从它涉猎广泛的170余个问题上,是完全可以得到印证的。
16、扬雄:“过以浮。”“蹈云天。”
17、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18、何所冬暖?何所夏寒?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19、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20、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