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无私天地宽理解(100句)
一、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意思
1、我想处的,不是虚情假意的关系,而是真心实意的感情!
2、以前有很多大学生跟我说:“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帮助别人,除了养家糊口的工作以外,我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回馈社会……”但事实证明,多数人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毕业不到一两年,就被世间的浊水染浑了。就像黄河源头的水本来是清的,可是一路流淌下来,渐渐被两边的黄土染黄,当初的“清澈”再也看不到了。
3、所以情绪需要被看见,它就象我们的内在小孩,需要去拥抱他,面对他,体验他,和他在一起,直到他慢慢消融。
4、为官者,若心底无私,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颁布决策和方针,就用不着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中国政府的反腐昌廉,为什么总不见成效?试问最高执行官有没有真正做到心底无私?仿若真的心底无私,你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带领部下大干一场,干它个天翻地覆,来它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把所有的贪官污吏统统都抓起来,该枪毙的枪毙,该判无期的判无期,最轻的也判他个10年8年的,看以后谁还敢再犯。
5、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精神的传递。当然,在这样的时代里,再怎么强调精神,人们对物质的执著还是越来越大了,而这种执著,也早就波及到了校园。我去过很多大学,也知道大学生在关注什么、在做些什么……很多大学生不喜欢知识了,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在‘混’学业!”
6、这是真正的秘诀!你把自己放下了,唯一想着别人,可能起初稍微难一点,但串习久了以后,你会感觉到,这种恒时为别人着想的状态,实在是最快乐、最放松的心境。你们也试试看,当你在生活中感觉苦恼的时候,把视线从自己的那点儿事上移开,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为别人做点什么,这个时候你再看看,“我”的感觉是不是变小了?痛苦、烦恼是不是减少了?
7、常见“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没有私欲。心自宽:心自然开阔。“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无私心自宽”意思是:上天如果有情谊上天也会变老的,人的思想如果到了没有私欲的时候就会胸怀宽广。这句话前面是运用比兴手法,因比喻而兴起,重在强调后面的心底无私天地大的内容。
8、点击上方(改变的力量)快速关注
9、这首诗表达了对革命前辈在逆境中正直、诚实、无私的钦佩。陶铸的女儿陶思亮在《一封未寄出的信》中说:这不是一首诗,这是一颗痛苦而坚强的心在跳动,它铸造了你作为革命同志和丈夫的一切感情和信念!
10、对待家人和亲人也应该做到心底无私,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做人要学会感恩,学会怜悯和同情,对生活条件比你差的人要大度、要慷概、要馈赠;对那些比你生活的好的人,不要巴结,要不卑不亢,存几份天真童心,对朋友保持一些侠义之情。
11、印度伟大的佛学家寂天论师曾说:“执我唯增苦。”只要你执著“我”,就唯有增加痛苦。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你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也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一切痛苦、焦虑和忧愁的源头是什么呢?真的是外面的人或物让我们痛苦了吗?不是,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执著,这也就是“我执”。
12、在一个洞穴里,长长的通道连着外面的世界,亮光顺着通道照到里面。里面有一群人,他们从小就住在这里,而且像囚犯一样,腿脚和脖子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望着前面的洞壁。
13、人和人相处,其实很简单,你对我好我也给你回报,别为了利益,伤害对你好的人,别为了钱财,出卖信任你的人。
14、里面的人每天看到的就是这些影像,也只有这些影像;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影像是真实的,从来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光明的世界。
15、当然,即使你看不到这些,还是有属于你自己的路,何必要钻牛角尖呢?又有什么必要走上绝路呢?
16、病老马也感叹自己只能躺在马槽里,枯萎的向日葵也更怕秋霜的摧残。往事已淡忘,心底无私才能感受到广阔的天地。
17、上一句“心底无私天地宽”,意思是:一个人的心底没有私欲,没有杂念,就像天地一样宽广。
18、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心底无私天地宽。人的内心本有良知光明的种子,有追求道德完善的愿望,而其动力则是知耻、悔过之心,这一点内心的光明催人反省和上进。
19、(4)《入中论》云:“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20、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里放心是说心能够安放,不到处驰求。因为有求皆苦,只要向外求就会生出情绪。
二、心底无私天地宽理解
1、我们知道,学校是知识分子的群体。是知识分子,就应该重视知识,一旦知识分子谈论的全是金钱,全是世间无聊的话题,那这个学校、这个群体,就只剩下形象了。就像我在寺院里常讲的:寺院是佛教知识分子的群体,如果这一群体不重视佛教的研究和修学,即使寺院的建筑再金碧辉煌,也只是个外壳而已,因为在它的里面,不存在佛法这一核心。
2、可是当情绪升起时要如何去除呢?一般人选择逃避或转移,可这样情绪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被隐藏了,等到下次因缘和合时他又会卷土重来。
3、帮我的人,我不忘,算我的人,我不靠!
4、可见,有知识的人,在有知识的同时,还一定要有利他心。当然,作为一个凡夫人,都会有自我的维护和执著,不可能没有,但这种执著不能太大了。白天想着自己,梦里也维护自己,从来不为别人着想,不为社会着想,这样的人,他的生存空间不会广阔;而对他人而言,他的存在,也不一定有价值。
5、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章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最早出处。“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应该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当今世界,文章里常常是阳春白雪、天空海阔、高山流水、淡泊明志,但有心胸的人实在不多,人生来似乎就为了一个“争”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可争来争去,人活了一辈子,都要奔着一个地方去,生死之局无人可逃,所以佛家讲人的重要一关是要了生死,渡生死河至涅槃岸,但真正能悟到的,看破生死的人却寥寥无几。
6、《吕氏春秋》云:“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意思是说:天无私,所以它才能覆盖整个世界,如果它有私,就只能覆盖部分地域了;地无私,所以它能承载世间的万物,否则也只能承载少数的器物;日月无私,所以能普照世间,否则也只能偏照一方;春夏秋冬四时无私,所以它们总是自在运行,否则,如果某一个季节,比如春天或者夏天的时间过长,四季就颠倒了。因此,人要想放宽心量,就应该效法天地,去除私心。
7、往事犹如过眼云烟,都忘记吧,心里没有私心,这样人生的天地才宽阔无边.遗忘也是一种快乐遗忘,对痛苦是解脱,对疲惫是宽慰,对自我是一种升华。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所有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牢记在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就会活得很苦很累,以至精神委靡,心力交瘁,生命之舟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中迷航,甚至有倾覆的危险。如果我们善于遗忘,把不该记忆的东西统统忘掉,就会感受到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轻松。正像陶铸所说:"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很高兴为您解答!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8、钱财万贯,不及有人相伴,名利地位,不如朋友两三。
9、今天的这个话题,用世间的理念解释也可以,但从佛教的意义上入手,可能对你们更有启发。
10、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
11、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2、否则,一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忙家庭、忙工作,与有益的知识完全脱离,不知不觉中,言行举止也不如法了,又虚伪又狡诈,这对一个知识分子而言,是很悲哀的。
13、棋盘容纳楚汉边,心中无私天地宽。大肚能容天下事,心中无私天地宽。蝉虫作茧线线牵,心中无丝天地宽。
14、感情上的事也是一样的。我去过一些大学,也了解很多大学生在这件事上苦恼。苦恼归苦恼,但你要为了一个人自杀,就不值得了!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你的世界变暗了,这个我理解。但黑暗终归会过去的,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像你眼里所看到的,只有他一个人——他不喜欢你,其他的人也都死了,不是这样的。
15、(8)黄龙慧开世称为无门禅师。
16、私心,人皆有之,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凡事常为他人着想,不求做到圣人,做好一个凡人足矣。人生活在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但拥有了真诚、善良和宽容,就会发现,天地之大,广阔无垠。职场中体现的无私精神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密不可分。那么,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是靠什么决定的呢?一些企业之中,员工不相信企业,企业也不相信员工,双方怀着叵测的心态在进行着合作,业务员绞尽脑汁地去多花企业的钱,而企业又立体式地监督,去算死每一分钱的开销,于是二者的拉锯战便在这些企业中上演着。
17、那由谁来传承呢?由知识分子。虽然你们现在年轻,也喜欢财富、喜欢名牌、喜欢感情,但当你静下心来,剥开这些虚假的东西想一想:“除了这些,我还需要什么呢?”那时候你会明白,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成长。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心获得利益,也为了后人,我们应该把佛教的理念传承下去。
18、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最后两句的翻译(自己弄的.也不知道行不行(往事如过眼云烟都已忘记了,心底无么才能感觉到天地宽广!
19、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意思:往事犹如过眼云烟,都忘记吧,心里没有私心,这样人生的天地才宽阔无边。出处:陶铸的《赠曾志》。原文: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译文:想重新回到战场上去杀敌,对于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了,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情谊真的是太深厚了。寒暑无情,勿勿岁月催白了我的头发,蒙受不白之冤,后半生压抑心中的苦酸。生病的老马也感叹自己卧在马槽间,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往事如过眼云烟都已忘记了,心底无么才能感觉到天地宽广。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这是陶铸于196
20、出自陶铸的诗《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三、心底无私天地宽下一句的意思
1、当然,还有敦煌文化。听说敦煌研究院就在兰州,的确,这样的文化值得研究,也值得传承。
2、合得来的人,坦诚相待,合不来的人,客气寒暄,谁也别给谁冷脸看,谁也别让谁太难堪。
3、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
4、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上一句是:如烟往事俱忘却。意思是: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原文: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赠曾志》(注:曾志是陶铸的妻子)
5、往事如过眼云烟我都已忘却,人的心底坦荡无私,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
6、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多人有这个经验,有一个倒霉的事情出现,就接二连三出现各种倒霉的事情。这是因为起第一念私心时没有照看好心,没有去觉察。
7、1929年到1933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务。在这期间,陶铸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闻名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先后建立了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后来这些部队的一部分编入新四军。
8、当这一利他的理念被再再强化以后,自利的心就淡化了;而自利心越淡,利他的心及行为也会越来越明显……就这样,在增上利他与弱化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自身的烦恼和痛苦就日趋减少了。
9、陶铸用松树的风格写道:像松树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茁壮成长,顽强工作,从不被困难吓倒。陶铸的一生就是松树风格的写照。1978年12月,陶竹10年冤案终于破案,他的骨灰在曾志和女儿的护送下,在陶竹工作多年的广东,被安葬在广州白云山的松树下。
10、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传闻中关系密切的胡林翼和官文,其实只是敷衍而已,并不是真心相交,官文城府极深,表面上推让,触及到其地盘则必定力争,幸好官文只是为了保自己的官位,没给胡林翼造成很大的麻烦。可以说曾国藩对当时的形势及周围各色人等都洞若观火,他洞达人情而又能宽厚待人。
11、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本自具足,无限丰盛!
12、1969年11月30日,因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1岁。
13、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14、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明白了吗,希望您也能够“心底无私天地宽”。
15、说到这个“私”,一般都会觉得是行为上的一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16、好脾气不是没脾气,只是不轻易发脾气。
17、这句诗出自陶铸先生送给妻子曾志女士的诗《赠曾志》,全文为: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以前的兴衰荣辱种种往事都如烟雾散去般被忘记,(无论外界如何风波险恶)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心境和胸怀便要比天地还要宽阔。
18、作为一个既平凡又普通的出家人,一个藏传佛教的信仰者,我的信心和虔诚,让我在近三十年里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佛法的研究上了。我在研究中有个体会:佛法虽然高深莫测,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你去修学、去挖掘,一定会受益匪浅!
19、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陶铸还曾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0、一般人利他是有条件的,我帮助你,同时也希望你回馈,相互之间像是一种交易。可大乘佛教不是这样,它的利他不谈任何条件,只要众生有苦有难,就全力以赴地去帮助、去给予。这才是纯粹的无私和高尚!对我们一般人来讲,也许这有些望尘莫及,但的确是让人景仰。
四、什么心底无私天地宽
1、(3)《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2、李连杰在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家过亿了,那时他一直在追求怎么享受、怎么更成功,想的也都是自己。但后来他学了佛,开始作起了慈善,当他诚心诚意用大乘理念利益他人、回馈社会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前为自我而努力的一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而利他却可以。
3、人品要以正直为贵,心地要以善良为贵,待人以诚恳为贵,处世以谦让为贵。
4、一落榜就自杀,太不明智了!人生的路有很多啊,不是就这么一条。如果就这么一条,走不过去,也只有一死了。但实际上,这比十字路口要多得多,你这边走不通,可以走那边;那边走不通,换个方向再试试。走不通,其实也不说明别的,只是你的因缘还不具足而已,但出路总归是有的,何必去死呢?
5、但不管怎么样,即使大家普遍失去了有价值的观念,我们还是要追求真理。真理有时候是显得比较神秘,像佛教,像各种古老的智慧,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的兴趣。在座的很多是硕士、博士,大家学习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寻求真理吗?既然如此,我们怎么甘心几十年吃吃喝喝地过一辈子?
6、你错了能指点你,你对了能支持你,这是贵人。
7、自律固然要严,待人不妨从宽。内心的光明要时时烛照自身过错,也要洞察人情事理,引导自己培养做事的才干。曾国藩认为能做事的人都有脾气,同时也不忘强调,还是不能由着性子来。曾国藩沉浮官场几十年,由早期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可以说深知官场的人情世故,他有一句概括官场人情的话:“交情离合,有在情理,有不在情理。”
8、我很能体会他的忧虑。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当他为自己奋斗,又有点能力的时候,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不惜破坏一切。就像希特勒,他从前的学习成绩、各方面的修养原本也不错,可是在受了某种思想影响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种族,杀的杀、害的害,而且在他看来,即使杀掉了全人类,也没什么不对的。这就是“利己主义”的危害。
9、其实,真理也是最实用的学问。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生活中遇着痛苦了,你可以试着分析:这个痛苦,它是不是因为我对自我的执著产生的?而这个“我”,它是不是那么真实呢?佛法里说它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呢?……这样一步一步观察下来,长时间地修习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减少“我执”,“我执”减少了,最终就会通达“无我”空性。
10、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持这种观念的人,应该从生命的意义、权益等侧面,作些反省和观察。我们每个人都受过教育,但在你所受的教育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人一旦接受了错误观念,就很难改了,虽然是从正规教育中得来的,但这样的教育对自他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即使是习以为常的认识,也有反省的必要,用更高的理念来反省!
11、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处世就要有情有义,你若敢在我身上赌,我拼死不会让你输!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志(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13、下一句:人生少求品德高
14、其实从历史上看,你们兰州与佛教很有渊源。
15、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16、你怎么待人,人就怎样待你,你不揭人短处,别人就不会笑你弱点,你不议论人过,别人就可以包容你错。
17、注释:曾志,是陶铸的妻子。
18、人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人
19、还有我前面讲的,“痛苦的来源是我执”、“我”以及“我”所执著的一切是假的,这也是真理。虽然这否定了我们从前的认识,虽然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有求知精神,不就是要用在这样的真理上吗?
20、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五、心底无私天地宽下一句是啥
1、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意思是: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原文: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赠曾志》(注:曾志是陶铸的妻子)
2、所以,在人生的某些时候,还是要思索思索。你没有接触到佛教,那另当别论,但现在已经接触到了,为什么不深入地了解一下呢?像这个“无我”的道理,如果它真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那为什么不仔细推敲推敲?如果“我”所执著的真的是假象,那为什么不放下呢?……
3、比喻里跑出来的那个人,明明见到了真实的东西,为什么里面的人不相信呢?这就是《红楼梦》所谓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你把假的当成真的,真的就被掩盖了,说出来也成了假的;“无为有处有还无”,你把无的当成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无的了。
4、所有经典的宗旨都是教我们的心随时保持在中的状态。
5、曾国藩反省、改过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是不多见的。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不灭,时时观照自己的过错,曾国藩认为首要在于“不自欺。”他认为人有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而不肯下功夫去做,之所以做事无恒,修身不力,就是因为自欺,自欺就是一种逃避,非大丈夫所为,由自欺而终至于欺人。
6、一身正气无媚骨,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人要象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君子谋财取之须有道,见利思义,莫贪昧心钱。要记住: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做,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随。要做到: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7、而佛教利他的范围,也不仅仅是人类,还涉及到天下所有的生命,对这一切的生命,都要用慈悲心来爱护。怎么爱护呢?没有快乐的生命,给他快乐;感受痛苦的生命,遣除他的痛苦。
8、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9、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无私就是没有私心。中国的先贤圣哲不是早就告诉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吗?
10、人间良善是正途。人生百态,世相万端,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一枝花一点露。所有的社会行为标准规范都是相对的,但人性中的真诚、善良、慈爱、亲情等一些普世追求的内涵,却不会因为外部身份的不同而有差别。心怀美好,内心光明,身处纷扰复杂之俗世,不碍有着出尘物外之清净心。因了这内心的一片光明,一片澄澈,不惹尘埃,所谓的困苦与劫难,都不过浮云罢了。
11、所以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所造,而大道至简,想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关注内心就可以了。
12、虽然我们都不愿意受苦,都愿意快乐地生活,但命运很少会按着我们的想法去,它往往充满了坎坷、不公和意想不到的痛苦。所以,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痛苦的时候,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尝试着了解痛苦,了解它的根源,以期渐渐地除掉它。
13、当我们有烦恼时就已经是不中了,这时候不是去外在的人事物上面找答案,而是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有些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使自己产生了一些局限性的念,让自己被困不得解脱。
14、甭管是谁,咱啥关系,你若把我看重,我必还你真心;你若瞧我不起,我必冷言冷语!
15、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章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最早出处.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先生有一首《赠曾志》的诗,其中第二章写到: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6、赠曾志陶铸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7、余生,认认真真待人,问心无愧做人,你若在乎,我便珍惜;人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人!
18、心底无私心私利的话,就会发现天地很宽广,意思是不让乱利限制你的思维和行动.实话说,非伟人级别,还是别这样想了,普通人绞尽脑汁也未必能能护住一亩三分地,再无私,那直接就被社会淘汰了,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你的能力和地位到一定程度再考虑这些吧
19、遗忘也是一种快乐遗忘,对痛苦是解脱,对疲惫是宽慰,对自我是一种升华。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所有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牢记在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就会活得很苦很累,以至精神委靡,心力交瘁,生命之舟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中迷航,甚至有倾覆的危险。如果我们善于遗忘,把不该记忆的东西统统忘掉,就会感受到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轻松。正像陶铸所说:"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20、又举了自己的例子,和曾经被自己参过的李元度,终久还是重归于好,而对始终善待的左宗棠则始终无法关系亲近。人与人之间,或亲近或疏远,有的是利益使然,也有的是不同个性脾气和不同处事态度造成的,洞达人情有利于做事,也让人对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
- 心底无私天地宽议论文600字举三个事例来证明(100句)
- 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写一篇证明议论文(100句)
- 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写一篇证明议论文(100句)
- 心底无私天地宽,什么意思(100句)
- 关于无私爱的句子(100句)
-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100句)
- 父母无私的爱的句子(100句)
- 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100句)
- 道家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100句)
- 说父母的爱无私的句子(100句)
- 心地善良的女孩说说(100句)
-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100句)
- 一个内心善良的人(100句)
- 内心的深处写一句话(100句)
- 感恩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后面怎么写(100句)
- 爱情是无私的问题及回答(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