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写一篇证明议论文(100句)
一、心底无私天地宽议论文素材
1、(应用角度)“忧国忧民”“困难降临,我们应当豁达地面对”“困难与人生”。
2、(内涵挖掘)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有一个会思想的灵魂。别里科夫是可悲的,他把自己装在各种各应的套子中,不允许自己有思想,更不允许他周围的人有思想,最后作茧自缚,走向了最终的最坚固的套子——坟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必要的约束是少不了的;同时还要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
3、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
4、李翀474510883@qq.com
5、(文本聚焦)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
6、(分析点评)许多青年人大都志向高远,意欲成就不朽事业,但面对成长路上的挫折和磨难,畏葸不前,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青年人应该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思考担负的时代使命,并付诸持续的行动,在点滴小事中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7、爱的传递,不要在你手里终止,转给你的朋友吧
8、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如伯乐之慧眼,他更有一颗慧心。管鲍曾是高山流水鸣琴知意般的知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赛的关系。虽然鲍叔得胜,而他既未以知己之交来宽释,也未如敌仇相见眼红来中伤他,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
9、(内涵挖掘)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坚持,这是常识,也是真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学习需要这样吗?纵观人类历史,有多少在文学艺术或者科学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具有非凡的毅力、注重积累。他们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10、(文本聚焦)霍拉旭是《哈姆莱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哈姆莱特一样,作者把他也安排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读书。他的性格特点不是很强烈,没有王子的忧郁与徘徊,贵族青年的愤怒与执著,国王的贪婪,王后的矛盾,奥菲莉娅的纯真。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自始至终都忠诚于哈姆莱特。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知己和忠臣,王子的复仇才最终得以实现。他是故事中唯一能让哈姆莱特在临死前信任的人。
11、高考时态真题汇编(含答案和解析)
12、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毛泽东(不能光听别人说)
13、(文本聚焦)廉颇老将,起于行伍之间,立于戎马之背,战功显赫,出将入相。忠于国事,襟怀坦荡。知错必改,“负荆请罪”以从善;释怨和衷,“刎颈之交”而报国。
14、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15、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16、(文本聚焦)王夫人是梁启超的偏房。梁思成称自己的生母“妈”称王夫人“娘”。梁思成是这样回忆评价他的娘的:“我小的时候很淘气,有一次考试成绩落在弟弟思永后面,我妈气急了,用鸡毛掸子捆上铁丝抽我。娘吓坏了,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用身子护着我。我妈正在火头上,一下子守不住了。一鞭一鞭抽在娘的身上。我吓得大哭。事后娘搂着我温和地说:‘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不怕笨就怕懒。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马马虎虎不刻苦读书将来一事无成。看你爹很有学问,还不停的读书。’他朴素的话我记了一辈子,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马马虎虎了。”
17、第二课:《雨巷》《再别康桥》
18、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9、(应用角度)“忠诚”“友谊”“朋友”“知己”等。
20、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二、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写一篇证明议论文
1、1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2、试题|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3、生病的老马也感叹自己只能卧在马槽中,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的摧残。往事如过眼云烟都已忘记了,心底无私才能感觉到天地宽广!
4、(内涵挖掘)离别是痛苦的,离别是无奈的;而思念,像一条流不尽的江河,像一片温柔轻拂的流云,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朵,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让人感到欣慰。
5、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中国,咱慢慢来》)
6、◆一篇文章要体现写作者的积累储备、心胸气度、精神面貌和思维品质,表现正能量和积极心态,表达合乎情理的公允见解,展现广博深厚的文化积淀,展露不同凡响的行文风格。
7、(内涵挖掘)“百善孝为先”,晚辈向长辈尽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的一种大悲。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是人生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我们能够在孝敬老人时享受美妙的过程和动人的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
8、(文本聚焦)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里,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四周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事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
9、《苏武传》中有这样几个细节不能忘记: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扣留后,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宁死不屈,而张胜选择了屈辱的投降;当卫律劝降时,苏武毅然决然,宁可“空以身膏草野”,也不卖国求荣,享受富贵;在异常艰苦的北海,渴饮雪,饥吞毡,却持汉节牧羊不辍。
10、(应用角度)“学习”“合作”“帮助”“尊师”“自信自强”“能力”等。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2、高考生注意!想圆军旅梦,先看看国防生和军校生的区别
13、(文本聚焦)巴金:敢于解剖自己的典范
14、言论|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说的四句话,字字珠玑,句句戳心~~
15、(真题呈现)(202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6、(运用角度)“志向”“理想”“追求”“价值”“责任”等。
17、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18、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19、(应用角度)“动物也有灵魂”“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游戏与生活”“技能与生存”
20、游离命题材料。有的考生写作时抛开材料本身,行文只字不提题目涉及的材料,凭空生发出一个论点,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三、心底无私天地宽议论文700字
1、今天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可能极少,但是,越俎代疱,干涉溺爱,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同样会阻碍他们健康成长,同样会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
2、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7、(分析点评)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品味。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有人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生活需要情趣,美景也需要慧眼。
8、(应用角度)“辩证地看问题”“逆境出人才”“生存环境”等。
9、试题|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0、(分析点评)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用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11、以上段落,采用的是方法一。首先用“反观当下”提示联系现实;然后用排比的方式列举了错误对待“范儿”的现象,接着分析指出“范儿”的实质;最后,提出对策,如何才能做到“有范儿”。语段层级分明,条理清楚,做到联系现实,说清自己想法。如此,就能让阅卷老师读懂并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第二种方法,对“追求范儿”进行必要的补充,比如说“我们在追求外在范儿的同时,还要去追求内在”,由此展开、延伸,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辩证、严密。
12、(文本聚焦)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他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他们是在打架吗?这一个问句逼出了“谜”:猴子们为什么要玩“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为什么要“相互推挤”“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他们是在打架吗?如果是,它们为什么要打架?如果不是,那又是在干什么?这些疑问自然会引起我们对动物游戏之谜的深深思考。
13、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定天下,欧阳修避苏轼让他出人头地,而这尚不是鲍叔最高处,鲍叔荐管仲,自甘为其下。不以伯乐的身份来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势力。鲍叔推举管仲但为家国,不似廉颇一时负气的狭小。他开启了湛湛穹宇,更不会囿困鹏鸟一展万里。
14、(分析点评)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领悟到它们独特的魅力,就会悟出许多生活的真谛。
15、高考最后20多天抢分全攻略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7、情和法是一根大棒的两端,持法理多想些情理,持情理者时多想法理,双方就容易走到一起,冲突就会少得多,社会和谐也就会随之而来。
18、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19、(文本聚焦)在陶渊明为官的十三年间,东晋内乱迭起,“风波未静”,到处是腥风血雨,官场腐败,人心险恶,世风伪诈,哀鸿遍野。对此,他非常不满。家道中落的陶渊明,虽然有过“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宏图大志,其结果也未必是“有志不获骋”。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更深切地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20、专题丨央视新闻批“大胃王”浪费严重,节约时评这样写
四、心底无私天地宽议论文800字
1、这段文字,首先承接上文,肯定自己的观点“‘软硬’兼施,方能造就和谐自我”;然后用“然而”引出自己的补充论点,指出特殊情况,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思辨性,避免绝对化;接着作者将指出现实与分析实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引发我们的反思。整段文字联系现实,补充说明当内心产生矛盾时,应该审视客观,思考理性,使得说理更加谨慎,并在联系现实中批判各种异化,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使得文章更加严密。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
3、试题|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4、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无数的事例证明,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对于尚未真正成熟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神秘,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好奇。但了解外界的前提是拥有辨别能力,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裹挟。同学们,现在的我们正应该沉下心来,为成长积蓄力量。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有人卧薪尝胆,终功成名遂;曾有人凿壁借光,终金榜题名;曾有人忍辱胯下,终名震一方。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华罗庚
6、基本步骤:第一步:重申上文观点,为下文观点补充蓄势。第二步:提出补充论点。第三步:概括指出现象。第四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五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7、(文本聚焦)湘西的景致那么美,温柔的河流,清冷的山风,满眼的翠竹;湘西的人情那么美,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翠翠是美丽的,《边城》同样是美丽的。
8、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9、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0、(应用角度)“学习”“恒心”“积累”“坚持(执着)”“成功”等。
11、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12、(内涵挖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老人与海》揭示的哲理。人生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你勇敢顽强地以一个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最后捕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
13、(时事聚焦)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
14、(适用方向)传统文化;过去与将来;习惯;小事;风格;敬畏汉字;珍惜。
1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16、论述类文本写作的针对性
17、(内涵挖掘)孟子认为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可持续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子深刻地意识到对百姓教化的重要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学校教育为民而办。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百姓在物质上富足,在精神上安乐,民无怨愤,就能安居乐业。
18、1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不能只凭想象而要亲身经历一遍,才能深刻)
19、作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者,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辅佐楚怀王振兴国家的坚定决心。表明了自己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中,也绝不向黑暗势力妥协,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绝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信念。情眷祖国,心忧民生,毅然“志洁行廉”,为了真理,宁愿纵身汨罗,舍生而取义。
20、(文本聚焦)窦娥不忍见婆婆受拷打而屈招,这是作为儿媳向婆婆尽孝,免使婆婆受罪。窦娥处处替婆婆着想,关心婆婆,在临刑时仍劝婆婆不要悲伤,更加体现了窦娥的孝。
五、心底无私天地宽 议论文
1、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援事析理,用例精准。文章紧扣材料,结合历史语境援事析理,所举刘备、欧阳修、祁奚等慧眼识才的事例精准恰切;由“慧眼”到“慧心”再到对当今现实的对比分析,在逻辑上层层深入,体现出考生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思辨能力。结尾“鲍叔不朽,人才无绝”表意铿锵,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4、合抱之木,甚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5、(内涵挖掘)个人的思想重要还是名族的振兴重要?这是横在许多人面前的一道题,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里,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这是责任让鲁迅成了不屈不挠的斗士,成了中华名族的“名族魂”。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但也有许多人承受了。逃匿的人随时间消失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失,但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永垂不朽。
6、1989年5月,我在吉林市参加由团中央举办的“在望杯”全国演讲大赛时,曲啸老师担任大赛的首席评委。于是,我冒昧的向他拜师求教,当他得知我来自毛主席的家乡时,连声说道: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地方。并不厌其烦为我的演讲点评辅导,毫无一点演讲泰斗的架子,就像我学生时代的班主任一样和蔼可亲。
7、回复:精彩演讲,看《高考励志文章连载》
8、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9、议论文写作如何联系现实
10、(运用角度)“立志”“尽吾志”“治学的态度”“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
11、近几年来,执法者与市民产生冲突的事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往往与双方的情法失衡有关,执法者强调法理而忽视情理,市民强调情理而忽视法理,两种极端走到一起,焉有不发生冲突之理?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持情理,我持法理,你用情理揍我,我用法理揍你,谁也不是窝囊废,结果也就成了窝里斗。
12、1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3、据说,日本很重视对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教育,他们把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分期分批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让他们独立生活九天。岛上无人居住,交通不便,学生们到了岛上,自己搭帐篷居住,自己准备炊具煮食,自己利用海水制盐。
14、(应用角度)“恒心”“全面发展”“宁静淡泊”“风范”等。
15、(文本聚焦)贾谊在《过秦论》中以攻守成败进行史料的尖锐对比,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采用所谓“春秋笔法”分析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1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罗夫斯基
17、韩愈尝感慨喟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老子》云:“知人者智。”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人尽身才,国得其才。正如刘先主三顾草庐,“鱼到南阳方得水”,诸葛孔明横空惊世,弄花香满衣,由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8、(分析点评)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至死不渝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而又未能及时化解,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19、(文本聚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告诉我们“恒心”的重要性。
20、方法二: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
下一篇:没有了